调研报告:20240630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ocx
-
资源ID:1585799
资源大小:13.3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调研报告:20240630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ocx
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建H作有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李万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重点是要引导、规范好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同于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执行的是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具体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1重要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基层党建工作“有没有”的问题已经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党建工作模式是否有效和质量“高不高”的问题。要探索出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路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一、当前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的梳理从近年来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民办高校举办者对学校党建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学校党委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和党委会等机制参与到对学校的领导过程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同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和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但从具体党建工作成效来看,一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以下困境。(一)制度机制“重建设、轻落实”民办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真正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等重要作用,就必须要有健全的党建工作制度和良好的工作机制。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虽然仍存在着“部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否依赖董(理)事长个人拍板决定的状况”2,但多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各项制度机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保证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依。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从校级领导到基层支部书记,较少能够自觉地根据已有规章制度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如,需要召开党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一般由党委书记个人直接决定;基层支部书记由于对党建工作缺乏高度重视或身兼数职而分身乏术,更是对学校党建工作制度疏于研究,导致不能够依据规章制度来履职尽责,仅凭自身工作经验开展党建工作,最终造成制度机制建设与落实“两张皮”的问题。(二)机构设置不健全,配套保障跟不上民办高校党务工作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高低。目前一些民办高校仍然存在党务工作机构不健全的状况,机构设置虽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执行,保证部门机构的完整性,但大部分通过合署办公的形式开展工作,党务工作人员“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现象严重。党务部门没有配套经费支持,各二级党总支虽拥有较小额度的党建经费,但不足以支撑各党支部开展相关党建活动。此外,部分民办高校各级党组织的专兼职组织员、各党支部书记没有专项经费补贴,严重影响着党建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实效。(三)党建工作抓手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明确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3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当前一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不突出,疲于应付上级文件要求,不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疏于对本组织内部党员师生的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如“三会一课”流于形式,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不能严肃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松、软、散”现象频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双创”工作中,学校层面十分重视这一党建工作抓手,但相关职能部门压实责任和传导压力不够大,加上各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够深刻,落实举措不实、不细,有的甚至不落实,导致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不明显。二、困境形成的深层原因分析(一)思想认识上不重视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困境,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不透彻,存在浅尝辄止现象,或者生搬硬套相关党建理论,没有深入地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理论指导与实践工作互相脱节,导致学校党的制度建设、队伍配备和工作抓手等停留在表面。二是党组织在民办高校中的特殊地位造成党的建设工作缺乏重视。在民办高校中,学校董事长、理事长为领导核心,在办学治校过程中,有自身经济效益追求,对于像加强党的建设这样不会直接产生效益,甚至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工作,在思想上很难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党建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怪象。(二)督查机制“重上轻下”督导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提升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党的建设要取得实质性效果,必须要强化对党建工作的督导检查。当前,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督导检查“重上轻下”,即重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监督检查,轻视对学校内部的工作督查。为展示学校严格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树立良好形象,在上级监督检杳过程中,学校会现编现造一些制度文件、活动方案和会议纪要等工作材料,展现出学校工作好的一面,尽力不暴露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可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推进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的作用并不大。要推动学校党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最终需要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党建工作督查机制。然而,部分民办高校却容易轻视内部督查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即使建立相关督查机制,也不能严格做到真督查、真问责、真落实,传导给二级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压力不大,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三)配套保障不够有力提供相关配套保障条件是确保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石。为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全力提供相关政策、资金以及队伍等方面条件支持。在政策保障方面,当前部分民办高校通常按照上级文件政策支持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学校内部没有明确的政策制度规范,对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视与否基本取决于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个人态度。在资金保障方面,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经费,然而民办高校对党建经费的支持基本处于无的状态,部分学校会拨党建经费,但数额较少,这部分经费并不能完全满足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相关党建活动。在队伍保障方面,不能做到党务工作人员专人专岗,普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极大分散了党务工作力量。三、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路径的探索探索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路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切实增强党建工作实效。因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5这一根本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确保学校教育教学事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服务。(一)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制度机制具有管全面、管根本、管长远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要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真正做到管方向、谋全局、出思路、促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机制。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制度机制都已逐步建立起来,学校党委会、理事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都得到修订和完善,有效保障了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制度机制真正有效落实,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抓党建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落实好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好“一岗双责”要求,坚持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和追究责任相统一,在落实责任过程中形成与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长效机制。要在开展好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综合绩效考核,推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考核、同评价。要建立有效的日常联系、沟通和协商机制,严格做到学校重要事项董(理)事会、校党委、校行政先沟通,后上会,再决定,保证实现集体科学决策,推进高效落实落地,形成党建和事业发展合力。(二)优化基层组织工作体系,建强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着党员,面对着群众,是党建的“最后一公里”,是立德树人的“桥头堡”。对民办高校而言,要探索出高质量党建工作路径,重点在二级学院、关键在党支部。要搭建起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的工作流程,科学设置教师党支部,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为建立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流程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如,学校管理服务部门设立党支部要与部门、处室相对应;二级学院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机构设置相对应,依托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设置党支部,确保支部建立在工作一线。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搭建党建精准对接业务发展所需的各类载体,如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师德评价、评优评先、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教学科研业务工作,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把党的领导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师生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优势。要以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创优工作为抓手,以党建工作强基引领“三级联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大学生党员标兵”选树、党建创新项目评选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培育一批省内,甚至全国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全面进步,党建质量全面提升。(三)建好人才队伍体系,增强干事创业本领人才队伍是推动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承担者和实践者,直接影响着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民办高校大多数由于建校历史不长,党建工作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相对年轻、阅历较浅、经验不够等局限,工作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工作要求,抓好一支高素质、有信仰、有能力的党建工作队伍,既是现实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改进与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要选优配强人才工作队伍,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双向兼任,有意识地从青年党员干部中培养党务人才,将业务骨干安排在党务岗位上俄炼,建立起一套选拔、培养、管理和实践机制,选拔一批讲政治、有能力、有才干的工作队伍,注重强化政治引领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引导树立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意识,逐步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热情高涨的人才队伍,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学校党建和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之,从民办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性考虑,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路径探索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为遵循,紧紧围绕学校党建思想、制度、组织、队伍、保障等方面,探索出高效的党建工作路径,构建起成熟的党建工作模式,切实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