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课件PPT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x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第一节 健康教育,一、健康的含义(一)医学模式的演变1.机械唯物模式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疾病是 鬼神作怪,天谴神罚;健康是上帝或鬼神赐予和主宰的,只有用祈祷乞求上帝祛病保平安。工业革命时代 机器代替手工,西方出现了“人是机器”的说法。疾病是某部分零件出了故障人体活动过程用力学原理理解“心脏活动似水泵,肌肉活动似杠杆”治病机器维修,2.生物医学模式18世纪末到19世纪以后全世界先后发现了30多种细菌,进入了“细菌学代”,18701890年发现了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人们的认识:疾病是生物因素引起的防治疾病就是通过预防接种和抗菌药来消灭生物性病原体,控制或消除了许多传染病。,3.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心理和生理的关系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建立新的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研究生物、心理、社会的三方面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只有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才意味着健康。,(二)现代的健康观,思考:我是否是健康的?为什么?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在其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从这一定义出发,应该建立的健康观包括:1.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从基本要求来看,机体应当发育匀称,功能健全;在心理方面应当心理稳定,精力充沛;在社会适应方面应当关系和谐,道德健康,2.健康和疾病是互相演变的过程,生命存在的三种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健康是动态过程,也是机体不断调节和维持的平衡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心理功能低下的不健康状态,可称之为“灰色状态”或“第三状态”。疾病是“产生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生理健康:指人体在形态、结构、机能和环境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指人在情绪、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社会适应良好:指人自身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与发展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包括群体关系、社会环境、应变能力、处理角色、工作能力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道德健康:指人的信仰、品德、情操、人格等处于积极向上、高尚和完善的状态。,二、健康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制订的标准包括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身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便得快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健康可用“三适应”来衡量:与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适应;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社会环境适应;与生活的变化适应。,1.精力充沛,对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5.能抵抗一般性疾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光泽,无头皮屑。10.肌肉丰富,皮肤富有弹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十条具体标准:,三、影响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一)遗传、疾病等生物学因素(二)自然、社会等环境因素(三)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四)生活方式(五)卫生保健设施,(一)遗传、疾病等生物学因素,“遗传素质”是指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构造、形态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已被医学科学所证明。甚至儿童的体型也多数由遗传决定。还有一种先天性疾病,并不是遗传,而是由于孕期保健不当只是胚胎异常所致(唇腭裂患者)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某些遗传或非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而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二)自然、社会等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当代全球性自然环境问题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的传染病发生的机率增大;臭氧层耗减,使得没有足够能力有效对付紫外线辐射的儿童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大;酸雾、酸雨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率增加室内污染源增多。,2.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不同文化和社会观念可能会对人群的健康造成影响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幼儿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健康受到了威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促进人了进步的同时,带来了影响人了健康的致病原和科学垃圾。都市化带来的疾病。新型传染病、信息污染综合症等。,(三)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1.认知影响一般情况下,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与自身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呈一致关系。2.情绪的影响中医的内经指出“思伤脾,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忧伤肺,百病之生于气也”紧张和压力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冲突,可能成为不可逆转的因素导致一些慢性疾病,也可加重或加速生物致病因子的作用。,(四)生活方式(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60%),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习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据报道,在近期举行的中美医学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突出的四大因素是:环境、老龄化、城市化 和生活习惯目前全世界一年有5000万人死去,而超过13的人得病可归结于生活方式有问题。,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吸毒)、不洁性行为等。2.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过度、高脂、高糖、高盐、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烟熏火烤、长时间高温加热的食品、腌制品)、不良进食习惯(过热、过硬、过酸食品)3.不良疾病行为。如求医时瞒病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以及悲观绝望或求神拜佛的迷信行为。,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2.保健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4.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5.求医行为和尊医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五)卫生保健设施,四、健康教育的含义,1.含义: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以教育为中心的过程,是一种自愿的学习关注的对象是人,促使每个人获得能力和责任感,以便对自我健康做出抉择焦点在于沟通健康知识与个人实际行为的联系与一致重视个人行为的改变及影响个人行为的形成、改变的各种因素需要社会行动和行政干预,2.健康教育的核心与实质,核心:教育人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实质:一种干预,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如免疫接种、定期体检)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学龄前期使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1.承认对他们要精心照顾、爱护和帮助2.成人要积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增进和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1.人生的开端指的是0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是一生中最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最佳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2.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影响重大。,(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健康的身体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身心健康是幼儿全面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体、智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其德育发展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改变不良习惯、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学会与同伴相处,感受美,创造美。(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的健康是提高人口素质、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人学习的关键期都在6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根据06、7岁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学前儿童健康认识、改善学前儿童健康态度、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为核心目标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学前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学前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模式一般来说,根据健康的内容,可分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内容系统模式;根据健康的目的,可分为:知信行的目标系统模式;根据健康教育的区域范围,可分为: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施模式。,“知信行”目标系统模式,学前儿童健康三大目标:知信行三者关系:知识是基础,信念和态度是动力,养成健康的行为是最终目的和关键;幼儿健康行为从内容上主要包括:日常健康行为;如洗脸、刷牙、按时作息等。饮食健康行为;如不挑食、不偏食、进餐习惯良好。保障安全的行为;如不挖耳朵,不把笔尖朝向他人,不在马路上玩耍等。乐意锻炼身体的行为;如愿意参加户外活动,进行走、跑、跳等。保持愉快的行为;如不轻易哭泣,不轻易发脾气。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四、学前儿童健康观,(一)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1.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机体对内对外环境有一定的适应力体能发展良好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尽快的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乐于与人合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能主动积极地应付各种压力,以保持它们与环境之间及自身内在的平衡。,2.心理健康指心理发展到相应年龄组学前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乐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二)学前儿童健康观的内容,1.学前儿童健康系统观2.学前儿童健康持续观 持续观要求认识到:只要生长发育符合人类个体成熟规律,只要个体发展幅度没有远离群体儿童,可视为健康。遗传及胎内环境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有时是不可逆转的影响,某些成年期的疾病必须从幼年期开始预防 3.学前儿童健康和谐观,4.学前儿童健康促进观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促进儿童健康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措施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我国采取的儿童健康促进措施主要包括:优生优育教育、新生儿保健、预防接种、意外灾害的预防和外伤控制、水的氟化和口腔卫生、婴幼儿营养、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维护等方面。5.学前儿童健康平等观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承诺将通过若干级别的卫生保健战略使所有国家的全体人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五、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一)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化学、物理、生物)2.社会环境(家庭、托幼机构、社区)(二)生物学因素1.遗传2.生理学(三)生活方式1.个人嗜好 2.饮食习惯 3.职业危害 4.业余时间健康活动(四)卫生保健设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设施完善程度、服务质量,第三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生长:指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量的变化,是能观测到的。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成熟:指机体的生长与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状态。,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胎儿期;新生儿期(028天);婴儿期(又称乳儿期28天1周岁也有把2岁以内的小儿泛称为婴儿,许多早期教育教材就是这种观点)幼儿前期(也称先学前期13岁小儿)幼儿期(也称学龄前期36、7岁,有时我们也会笼统地把06岁儿童称为学前儿童)童年期(女孩6、7岁10岁,男孩6、712岁)青春期(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二)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程序呈现出:“1、2、3、4”规律-从出生到成年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头只长了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4倍。(三)生长发育的速度呈波浪式,(四)各系统器官的发育统一协调但是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发育,出生时脑重350克,1岁时达到950克,到6、7岁时达到1280克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而淋巴系统在出生的10年中发育非常迅速,12岁达到成人的200%,青春期达到高峰,随后逐渐萎缩,生殖系统发育较迟。(五)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符合正态分布。(六)出现生长发育的特殊现象。1.追赶性生长:儿童的生长,在正常环境下遵循一定的规律。遇到不良条件时生长变慢。一旦改善后,生长即可加速逐渐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生长轨道上。这种现象称之为“追赶性生长”。2.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据研究动物在生长中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如果生长的关键期受影响,可能导致持久性生长障碍,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性,(一)生长发育的迅速性 婴儿在23个月体重达到出生时的两倍 一周岁时,身高是出生时的1.5倍,12岁增长约10厘米,然后每年长5厘米。随身体的增长,儿童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二)生长发育的不等速性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呈波浪式的。身高、体重、内脏器官发育的时间先后不同,机能不同,其速度和方向因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差异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三)生长发育的连续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快慢阶段是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的,不是直线变化的,也不分层次。(四)大脑发育的重要性大脑的发育状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3岁以前大脑神经系统发育飞快,3岁时大脑神经细胞大体上完成分化。7岁时大脑两半球皮层相当成熟,皮层区细胞结构发育达到成人水平,皮层细胞结构分化基本结束。,三、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二)环境-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现实性,1.营养是保证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2.体育锻炼-是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3.疾病-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4.合理的生活制度-促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 5.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其他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