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常规.docx
感染性疾病科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常规【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资料(1)本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南方可提前,东北可推后。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由蚊虫叮咬传播。(2)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2-6岁组发病率最高。(3)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增加。2 .临床表现:潜伏期4-21日,一般为10T4日。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1)初期:病程第1-3日,起病急,体温迅速上升至39C以上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2)极期:病程第4T0日。常见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多持续1周左右,体温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成正比。意识障碍:嗜睡或昏迷,或表现为烦躁不安、瞻望等,多持续1周左右。意识障碍程度与持续时间长短均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惊厥或抽搐:多发生在病程第3-5天,表现为局灶性小抽搐,也可为全身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伴有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多以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中枢性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同时存在,为致死的主要原因。神经系统体征: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深浅反射消失。可发生肢体瘫痪、球麻痹、各种震颤、不随意运动。大小便失禁、尿储留。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三大主要症状,是抢救治疗的关键时期。(3)恢复期:上述症状逐渐缓解。重症患者可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如痴呆、失语、肢体瘫痪等。(4)后遗症期:半年后上述症状仍约5-20%重症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精神失常及痴呆等,经积极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3.实验室检查(1)血象:WBC总数升高,多在10-20X1071.,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2)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白细胞多在(50-500)×1071.,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升高,蛋白质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3)血清学检查:血清和CSF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具有诊断意义。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抗体4倍以上增长者有诊断价值。(4)病毒分离:可从早期病人血液、脑脊液或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中毒性菌痢、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相鉴别。【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1 .一般治疗(1)病室隔离:患者应隔离于有防蚊设备的病室内。病房有降温设备,室温不超过30Co保持房间通风安静。昏迷者应该侧卧,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者防止舌咬伤。床边设护栏。(2)饮食与营养:足够的营养及水份,昏迷者可用鼻饲。(3)补液:补液量不宜过多,以防加重脑水肿。输液量儿童为每日50-80m1.kg,含钠液占总液量的1/5T/3。注意补钾和纠正酸中毒。(4)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观察精神、意识、瞳孔及四肢肌张力等变化。(5)加强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防止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褥疮。2 .对症治疗(1)高热的处理:设法将体温控制在38.5C以下。可用物理降温,如冰袋、25-35蛤酉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安乃近滴鼻,复方氨基比林等,也可用亚冬眠疗法,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TnIgkg肌注,q4h或q6h;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惊厥的处理:查明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呼吸道痰阻:吸痰、吸氧、解除梗阻、必要时气管切开;脑水肿:脱水降颅压,常用20%甘露醇每次b2gkg,于20-30分钟内静脉注入,根据病情4-6小时重复使用,以保持患者不超过轻度脱水为宜,并注意维持水电解平衡;i团热:降温为主;脑实质炎症:镇静药物应用如地西泮,成人10-20mg次,儿童0.b.3mg(kg.d),肌注或静注;水合氯醛成人每次2g,小儿60T0gkg(每次不超过1.og)鼻饲,亦可以采用亚冬眠疗法。巴比妥钠可以预防抽搐,成人每次0.1-0.2g,儿童每次5-8mgkg°(3)颅内高压的处理: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脱水,还可应用速尿或肾上腺皮质激素。(4)呼吸衰竭的处理:根据引起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氧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缺氧,早期应用呼吸兴奋剂,使用人工呼吸器:解除呼吸道阻塞的分泌物;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首选洛贝林,成人每次3-6mg,儿童每次0.15-0.2mgkg,肌注或静脉注射,亦可选用尼可刹米,成人每次0.375-0.75mg,儿童每次5-10mgkg,肌注或静脉注射;改善微循环:东食若碱成人每次0.3-0.5mg,儿童每次0.02-0.03mgkg,或山苴若碱成人每次20mg,儿童每次0.5-hn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10-30分钟重复一次,直至面部红润为止。纳洛酮是特异性的吗啡受体拮抗剂,对退热、止痉、神志转清、纠正呼吸衰竭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早期应用。防治继发感染:继发感染时,及时选用抗生素。(5)循环衰竭:可根据情况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强心剂、利尿剂等,并注意维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6)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根据具体情况在重型患者的抢救中酌情使用。3.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和继发感染的发生;进行语言、智力、吞咽和肢体的功能锻炼,,还可结合理疗、针灸、推拿按摩、高压氧、中药等治疗。【预防】1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2 .防蚊和灭蚊:为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3 .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主要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