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全市).docx
-
资源ID:162948
资源大小:67.15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鄂尔多斯市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全市).docx
鄂尔多斯市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全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鄂尔多斯市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内党办发2021)3号)、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内国资发(2021)7号)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鄂府发(2021)1号),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国资国企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中心工作,加快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功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国资国企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国资国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统一,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国有资本不断集聚。通过资源资产的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重要能源、文化旅游和重点新兴产业集聚。通过清理低效无效的僵尸企业,推动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不具优势领域退出,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二是国有资本规模不断壮大。到“十三五”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659.47亿元,较“十三五”期初增长15.52%。三是国有资本引导带动效应持续放大。全市国资国企利用优势资源拓展开放合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及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吸引战略投资者,特别是中央企业、域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开发等领域建设发展,助力城市产业升级和环境改善。国有资本功能作用不断增强。一是市直国有企业和旗区国有企业不断加大向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民生服务、生态环境、城乡土地整理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强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二是依托鄂尔多斯能源、物流、旅游、农牧等地域特色资源,全市国企集聚力量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打造鄂尔多斯品牌煤,加快形成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围绕煤炭发展物流运输业,修建铁路集疏运系统,形成全市物流运输网;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化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全民、全时、全域旅游;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鄂尔多斯国家农业科技园通过科技部验收,园区自主创新研发、引进和转化各类技术研发成果30余项,试验示范20余项,产业化推广10余项,推广面积超过30万亩,形成了包括育苗中心建设、果蔬冷藏保鲜库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技术示范推广等在内的几大农牧产业,科技投入转化能力和全市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围绕城市门户发展航空运输业,通航城市达到60个,其中国际航线7条,国际城市8个,航空通达性持续提升,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70万人次。三是市直国有企业和旗区国有企业紧密合作,加快新能源产业在全市布局,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康巴什区、东胜区国企组建合资平台,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智慧平台建设、电动重卡推广应用等方面投资建设,打造城区新能源充电网。东胜区建立大数据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市转型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设立30亿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24亿元,引导产业投资,带动产业发展,设立10亿元民营经济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对23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资金配套作用。设立绿色鄂尔多斯发展基金,重点跟踪扶持绿色产业项目5个。设立5亿元乡村振兴风险补偿基金,组建成立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着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国有经济发展成效和区域贡献更加突出。“十三五”期间,市直国有企业和旗区国有企业承担的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为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业集聚、履行民生责任、夯实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不断落实,履职担当作用充分凸显,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结对帮扶等全方位着手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国资国企坚持把化解政府债务、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规范举债行为,新上项目严格进行债务风险评估,严格审批程序。通过建立债务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加强存量债务台账管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政府债务化解工作,不断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国资监管机构基本挂牌运作,专司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推动国有企业稳健运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资监管职能,切实按照国有资产出资人定位行权履职,明确监管方向和监管重点。各旗区国资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国资监管职能,不断规范和完善投资规划、国有资本运营、激励约束机制等,不断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能。到“十三五”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659.47亿元,比“十三五”期初增长15.52%;净资产达到1505.71亿元,比“十三五”期初增长2.27%,;营业收入达到192.54亿元,“十三五”期初增长166.53%;五年累计上缴税费36.98亿元,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力不断提升。表12016-2020年全市国企指标数据(单位:亿元)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资产总额3167.763374.523578.043660.463659.47所有者权益1472.301540.061491.731452.521505.71营业收入72.24107.01147.77196.18192.54营业利润-19.96-19.64-23.19-19.91-11.27上缴税费6.266.425.777.5410.98注:全市国企财务指标根据市直国有企业和各旗区国有企业数据汇总形成。表22016-2020年市直国有企业指标数据单位:亿元)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资产总额1038.771088.261179.781244.861201.77所有者权益541.52537.92613.15637.29680.87营业收入45.8093.82124.35130.17123.87营业利润0.653.193.111.902.72上缴税费2.803.443.914.215.93资产负债率47.87%50.57%48.03%48.81%43.34%表32016-2020年各旗区国有企业指标数据(单位:亿元)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东胜区资产总额686.37705.75808.87849.06816.04所有者权益157.35167.59105.3998.46103.29营业收入3.124.717.7316.1420.48营业利润-11.92-10.08-11.18-7.87-9.38上缴税费1.610.580.31.010.022资产负债率77.08%76.26%86.97%88.4%87.34%保值增值率99.94%96.32%87.36%92.9%104.91%建什资产总额148.49147.94144.83152.29166.19所有者权益74.977.7677.2381.0887.75营业收入2.833.715.697.226.50营业利润-1.16-1.32-1.26-0.61-1.03上缴税费0.060.000.030.210.03资产负债率49.56%47.44%46.67%46.76%47.20%保值增值率137.10%103.81%99.32%99.53%108.22%资产总额463.73515.8495.74521.2530.66所有者权益256.56289.53202.8192.94188.24营业收入4.762.673.827.118营业利润-5.81-6.2-6.65-9.52-4.2上缴税费1.291.461.351.932.65资产负债率44.67%43.87%59.10%62.98%64.53%保值增值率99.83%102.03%98.74%95.14%97.56%赛拉特资产总额114.58124.30125.31124.09149.13所有者权益64.7575.1274.8874.2179.46营业收入0.210.290.560.331.43营业利润-0.25-0.52-0.55-1.59-0.8上缴税费0.000.000.010.010.01资产负债率43.49%39.57%40.25%40.20%46.72%保值增值率100.00%116.02%99.68%99.11%101.43%要托克资产总额84.3490.7798.9286.5676.57所有者权益45.4246.8154.8938.1521.18营业收入0.010.010.031.611.15营业利润-0.02-0.01-0.010.20.04上缴税费0.150.040.010.010.04资产负债率46.15%48.43%44.51%55.93%72.34%保值增值率103.06%117.26%69.50%55.52%赫克资产总额30.4539.1341.5141.7352.40所有者权益16.9717.0519.3222.3425.42营业收入000.442.591.68营业利润0-0.23-0.050.03-0.11上缴税费O00.050.010.08资产负债率44.27%56.43%53.46%46.47%51.49%保值增值率100.47%113.31%115.63%113.79%乌审旗资产总额186.72221.01226.63216.13243.92所有者权益42.1036.8933.0127.1736.92营业收入0.500.370.882.9410.77营业利润-0.18-2.69-3.93-0.894.23上缴税费0.030.860.060.112.02资产负债率77.45%83.31%85.44%87.43%84.86%增值保值率87.62%89.49%82.32%135.89%准叠尔资产总额219.65251.04244.39245.89245.45所有者权益110.63124.25140.96146.39150.26营业收入14.411.322.897.177.7营业利润-0.65-1.22-2.13-0.74-1.54上缴税费0.320.040.050.040.2资产负债率49.63%50.48%42%40%38.78%增值保值率148.04%112.31%113.45%103.85%102.64%杭锦旗资产总额194.66190.52212.06178.65177.34所有者权益162.1167.14170.1134.49132.32营业收入0.60.111.40.910.96营业利润-0.62-0.56-0.54-0.82-1.2上缴税费0.0040.001000.002资产负债率16.73%12.27%19.79%24.72%25.38%保值增值率110.33%103.11%101.77%79.07%98.39%注:旗区国有企业财务指标数据由各旗区提供。第二节发展问题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一是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占比过高,承担的公益性项目难以形成投资回报,形成大量沉淀资产。二是经营类资产、市场竞争性产业占比较低,特别是新兴产业布局较少,国有企业整体的经营能力和水平较低,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未来增长空间不大和成长性不足。三是资源分散,业务交叉重叠,各旗区平台公司过多,造成散、小、弱、缺和同业竞争现象严重。四是国有资本配置缺乏统筹规划,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改进提升。全市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不高,一是企业经营效益总体不理想,经营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不高。二是市场化经营业务和专业化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特别是旗区国有企业政府投融资平台属性尚未转变。三是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四是企业投融资能力不强,特别是直接融资能力不足,企业信用评级不高,市场化融资手段缺乏。五是国有资本流动性不强,资产资本化、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国有资本市场化价值体现不充分。国资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一是政企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旗区国有企业运行管理依然存在行政化管理和行政化配置,行政干预和行政依赖现象并存。二是国资监管范围还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仍然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快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集约化运作。三是国资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旗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经营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制度、投融资管理制度、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四是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深化,国资“管少、管精、管好”的具体措施亟待确立,科学分类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国资监管大格局有待进一步构建形成。全市尚未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国资监管大格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旗区国资监管机构在制度、规划、项目和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对接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全市基本建立国资监管组织体系,但在企业领导人管理、用人用工分配、市场化选聘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协同一致的制度体系。二是还没有按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来统筹全市国有资本布局,市与旗区尚未形成上下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市国有资本在相关领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整合。三是市直国有企业和旗区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协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方面没有统筹联动。四是全市国资系统人才交流不足,没有建立国资监管机构之间、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人才双向培养制度和人才库共建共享机制。五是尚未搭建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综合平台和覆盖全市的国资监管大数据与企业服务云平台,无法推进全市国资运行动态监测等工作内容。第三节发展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制度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鄂尔多斯市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宏观形势日趋复杂。国际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新冠疫情反复,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不同经济体间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投资愈发疲软,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全球资本市场、经济发展和商业环境都面临极大挑战。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充分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增长加快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国资国企改革提速升级。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在“十四五”初期加速攻坚和圆满收官,将加快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将更加注重成效。国有企业创新转型任务迫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研发投入、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加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创新型国有企业。创新将成为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将带来更加精准的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和精益化生产,颠覆传统消费方式,成为全球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我国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会加速形成政产学研共享共创的新基建生态共同体。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及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将有机结合、分工合理、有序合作,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打造现代能源经济。农牧业逐步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趋势。文化旅游融合成为主流发展趋势,科技在旅游目的地的场景业态里将发挥重要的赋能作用,推动向智慧旅游、数字旅游发展。航空服务业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物流的发展将进一步呈现规模化、全球化、差异化、跨界化及智慧化五大趋势,成为推动商业模式深化创新与持续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环保工作力度持续加压,环保产业规模将迅速扩大,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产值贡献度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正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是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支持。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相互依存、互相配合,实现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内蒙古“两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及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全市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目标,努力在优化资本布局、盘活存量资产上要有新进展,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要有新作为,在发挥国有企业基础功能作用、产业引导作用、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上要有新突破,在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上要有新成效,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要有新优势,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奋力开创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为鄂尔多斯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快创新转型,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发展动能。加快推动全市国有企业横向和纵向兼并重组,实现协调平衡发展。加快能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开发,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城融合、和谐共生。加快全市国有企业的开放式合作发展,实现内外联动、优势互补。加快建立完善体现区域行业特点、岗位贡献和能增能减的内部薪酬分配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共享发展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全市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成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社会担当的表率。坚持进而积极有为、退而稳妥有序。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握进退节奏,推动存量调整与增量调节相衔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整体效能,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价值创造最大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坚持共性要求与差异化特征相结合,把握好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地区功能定位与国资布局相适宜,发展现状与目标任务相统一,局部与全局相配套,渐进与冲突相促进的体制机制,凝聚共识,营造氛围,形成合力。第三节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先行区”的总体战略定位和“打造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全市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构建完成与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形成战略支撑的鄂尔多斯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趋优化。紧紧围绕国有企业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保障功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引导培育,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发挥地缘优势,融入国内经济高地,积极对接新一轮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推动国有资本向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集聚,推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区域特色增长极。市直国有企业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同时,以市直国有企业为主体,打破企业、区域界限,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产业相近、主业相同的各子企业归类整合,加大国有资本向清洁能源、新型化工、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产业的布局力度。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推动更多的国有资本向资本运营、产业投资、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等领域集聚,国有资本在上述领域的集聚度达到95%以上。逐步实现各级各类企业整体盈利,并逐步按净利润的30%比例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国有资本整体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加快全市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市直和各旗区直属企业原则上不超过10家;到“十四五”末,培育12家总资产达千亿元的市直国有企业集团,12家总资产达500亿元的旗区直属企业集团。2022年底前,全市国有企业股权层级原则上都压缩至三级以内。到2025年,市直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突破3000亿元,各旗区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年均增长12%左右,东胜区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突破HOO亿元,伊金霍洛旗突破700亿元,准格尔旗、乌审旗突破400亿元、达拉特旗、杭锦旗、康巴什区突破240亿元,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力争突破100亿元。围绕各旗区国有资本布局方向和发展定位,每个旗区确定23家重点扶持企业,作为合作主体全面参与央企和域外大型国企、民企以及市直国有企业落地在本旗区的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做大做强旗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全面清理撤销“空壳类”平台,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因地制宜选择混改路径、引入资本、设计产权结构,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混改引战、员工持股、资产上市”三步走战略。通过培育、并购,完成控股上市公司1家,进入上市辅导企业12家。深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力争用2-3年时间推动实现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法规制度协同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改革发展统筹有序、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系统合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转变国资监管职能,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全市国资系统加强并形成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审计纪检巡视监督和社会监督协同机制,建立重大决策失误失职、渎职责任追究问责机制。建立统一的大数据监管平台,适应“管资本”的监管新要求,以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为基础,推动数据指标化、指标动态化、采集集中化、业务流程化、展示全景化、分析智能化。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从组织上、制度上、机制上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构建适合鄂尔多斯市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机制、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变革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表420212025年全市国企主要财务指标安排(单位:亿元)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资产总额40464450494054836500所有者权益16691836202022422600营业收入211232283346420利润总额6681012上缴税费89111417注:资产总额按前两年环比增长11%,后三年环比增长12%计算;所有者权益按前两年环比增长11%,后三年环比增长12%计算;营业收入按前两年环比增长10%,后三年环比增长20%计算;利润总额按利润率3%计算,上缴税费按营业收入4%计算。第三章优化布局结构,发挥国有资本主导功能第一节调整国有企业布局推动市直国有企业相关资产和业务的整合重组。将市财政局出资持有的金融资产划转市转型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将中心城区供水业务、供水企业及资产进行整合,由市水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进行中心城区供水一体化服务;通过资产划转注入、资产抵债注入、资产股权置换或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全面整合全市国有文旅资源资产,做实做大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旅游资源资产。做强做优做大市直国有企业,推动国有资产资源向“资本运营、产业投资、新兴产业、能源产业、城市运营、航空产业、水务农牧、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板块集聚,实现资源、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聚集,降低企业同质化竞争程度,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深入推进旗区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聚焦主责主业。按照“瘦身健体、做强做大”的原则,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加快旗区国有企业在资源、布局、业务、管理等多维度开展整合重组,全面提高国有资本资源集中度,推进国有资本向本旗区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集中。东胜区依托现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能源、文旅和数字经济产业;伊金霍洛旗重点发展能源、金融和航空产业;准格尔旗重点发展能源、水务和农牧产业;鄂托克旗重点发展水务农牧、文旅和能源产业;乌审旗重点发展能源和文旅产业;达拉特旗依托光伏发电基地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及水务农牧产业;杭锦旗依托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光伏等新能源、黄河水生态旅游等产业;康巴什区作为新城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创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鄂托克前旗依托与银川市交界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煤炭开发、油气开发为主的能源产业,以及红色文化教育、古城遗址保护等文化旅游产业。旗区国资监管部门要对所属企业分类管理,按照企业功能定位、主业方向、市场化转型程度等,分为重点扶持类企业和转型发展类企业,分类推进改革、分类促进发展、分类实施监管、分类定责考核,切实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工程。将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鄂尔多斯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产业投资、资本运营为手段,围绕基础支撑、战略引导、产业投资的战略定位,服务政府战略,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开展资本运作,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关注战略性新兴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区域性战略投资平台、新兴产业培育平台。将市转型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鄂尔多斯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财务型持股和金融工具创新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强调资金的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为主要目的,围绕国有资本合理布局、推进重大领域战略重组、实施国有资产“进退留转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大战略职能,开展资本运作业务。各旗区要适时通过新建、合并改组、吸收改组、直接改组等方式,组建一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一步调整国资监管方式,解决政企不分、干预过多的问题,切实保障出资人监管到位而不越位、不缺位。适时启动分步授权机制,逐步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子公司的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整合旗区资产资源,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区域资源流动和配置的主导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促进国有资本流动,更好的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全面落实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国有股权管理平台的功能定位,通过产业投资、兼并重组、价值管理等方式,努力建设成为服务旗区发展战略、承担政府重大战略实施的主要载体和引领旗区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先行主体。第二节调整国有资本空间布局融入国内经济高地。全市国有能源企业要进一步开展与央企在煤炭、天然气、光能、风能、氢能等能源开采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合作,联合大型央企争取实施一批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充储氢站等重大项目,全面做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相关专业化运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重点推进电动重卡制造、动力电池研发项目、航空产业园开发、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旅游开发结合项目、油气开发和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的资金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鄂托克前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全面分析研究上海庙、宁东两大能源化工基地和宁夏电厂的用煤需求,加强煤炭运销。旅游企业要加强与呼和浩特市等周边旅游城市的合作,主动商讨对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共建以及营销推广。鄂尔多斯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要加强与周边城市民航干线网络和支线网络的深度融合,利用鄂尔多斯机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通过智能+互联网技术为通用机场提供空管、信息技术和地面运行等航空服务。全市国有企业还要主动融入、积极推动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包银榆经济区建设,共建沿黄生态经济带。第三节调整国有资本产业布局加快国有资本布局能源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全市国有能源企业要积极参与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工业发展,探索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产业化等前沿项目。要抓住“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发展有利契机,依托我市风光资源优势,由市直国有企业牵头、旗区国有企业协同,市、旗区联动全面参与,共同主导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国有资本布局航空产业。依托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和区域航空发展优势,全面拓展航空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与中国商飞和天骄航空的合作,在我市建立北方地区的国产民机培训中心、维修中心、试飞中心、交付中心,促进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推进鄂尔多斯航空口岸建设,发挥鄂尔多斯航空货栈类监管场所及进境水果、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功能,推动航空物流产业的形成。此外,大力发展通航产业,推动各旗区通用机场建设和通航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无人机、航空培训等通航产业。加强国有资本布局农畜产品加工业。全市国有农牧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集中集约化发展,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联合央企、区企、民企和其它盟市国企整合鄂尔多斯市国有农牧业资产,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使用商标专用权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快国有资本布局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全市国有物流企业要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搭建特色化的商品交易中心;同时,加强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和农村牧区双向流通综合物流平台建设,抢抓机遇,加快融入自治区建设对接蒙俄的物流集散中心、物资采购配送和贸易中心体系,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能力。加强国有资本布局特色旅游业。全市国有旅游企业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同时要突破传统旅游要素,利用金融、科技、交通、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及改造,实施“旅游+”战略,增强旅游业与生态、养老、健康、研学、城镇、文化等重点领域的融合贯通。发挥国有资本在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基于区域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开发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打造多个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打造若干旅游重点项目和高影响力景区,提升鄂尔多斯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层次。加强国有资本在现代装备制造业、大数据、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引导投入。市、旗区两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相关专业化运营公司要积极承接发达地区新能源产业配套装备、运输设备和工程机械等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多方式引进领先技术产品,加速产品的消化创新,推动提升鄂尔多斯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积极参与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发展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流通、交易等核心产业及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同时,加快大数据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节能装备和环境治理、技术服务装备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电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宗工业危废固废回收利用、城镇再生水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充电桩发展等,布局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示范企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统筹布局金融产业,推动产融互动。全市国有企业要入股参与鄂尔多斯银行股权改革,加快构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