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青岛版.docx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3.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具学具: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附页图。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初步感知师:同学们,同桌两人都有一套学具,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师:如果把他们分分类,你会怎样分呢?请同桌讨论一下,分分看,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生1.长方体、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圆锥、球是一类。师:有不同的分法吗?生2:长方体、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圆锥是一类,球是一类。师: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平面围成的。圆柱、圆锥、球有的不是平面。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它们都是什么特征?(点、线、面),我们来看是不是,请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摸一摸它们的每个面是不是都是平面?(生:是)先看圆柱,它有没有平面(有),是不是全部都是平面?(不是),哪一个不是?(侧边的这个),对,我们把它叫曲面。再看圆锥,有没有平面?(有),都是平面吗?(不是),这个面叫什么?(曲面)。师:有心的孩子,学的真快。师:球呢?有没有平面?(没有)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曲面立体图形一一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二)观察比较,建立表象。师:圆柱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都在哪见到过圆柱呢?(生1、生2、生3)师:看来还有很多,请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也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这个呢?它们都是圆柱形的,那么圆柱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摸一摸,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生:有上下两个圆。师:这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那这两个圆有什么关系?(生:完全相同),师板书。师:谁还有什么发现?(生:还有一个曲面),师:对,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有几个侧面?(1个)师板书。师:接下来请看,这里面的药水呈什么形状?(圆柱)。观察药水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这个针管里面药水的多少和水柱的什么有关?(生:和水柱的高有关。)师: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学生尝试说,(生: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它的高)(师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师:这是一个装满牙签的圆柱形盒子,这些牙签能不能说是圆柱的高?(能),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再细一些,想象一下,一直细下去,能装多少根?师:由此你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生: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这无数条高之间有什么关系?(都相等),师板书。师:那么面对这数不清的高,你认为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理由呢?测量时候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师: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生一样,师:确实如此。)小结:现在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研究了圆柱的哪些特征?(生:两个底面、一个侧面,无数条高),下面我们根据这些特征做一道判断题。好,读读要求。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师的手势给大家看),好掌握的不错。再看一道,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生:找高)师评价。(三)操作感知,归纳圆柱各面的特征。师:接下来请拿出来昨天让剪好的课本附页图,昨天特意没让大家把它们粘在一起。是因为现在有一个思考性问题挑战一下大家。师:请看,已知剪好的圆直径是5cm。不用尺子量,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观察、再思考、也可以动手围一围,看来大家有结果了,谁来说一说)生1:我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圆的周长是一样的,3.14X5=15.7cm;我不知道宽是多少,但是我知道长方形的宽就相当于圆柱的高度。师:我们来看是不是这样的?生操作,他刚才说的有道理吗?谁再来说一遍。生2:因为这个长方形卷起来的时候,长度要和圆的周长正好匹配,而宽度就是卷起来以后圆柱的高度。师:同学们不妨再量一下,看看长到底是不是15.7cmo看来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宽呢?(不知道)。对,这个宽和圆没关系。宽和圆柱的什么有关?(宽=圆柱的高)。【设计意图:反转形式与过程一一“不用尺子量,你知道我们剪的哪个长方形的尺寸吗”,如此变式,逼着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借助操作与推理,思考侧面卷曲过程,思考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对接。同样是理解两者的关系,但学生经历了一个更充分、深刻的探究过程,这样表象清晰、理解到位。】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师:再看,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课件),它的长是31.4cm,宽是15.7cm。如果把它当作圆柱的侧面(手势),再给它配两个圆当作底面,要配的圆的直径该是多少厘米呢?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生1.31.4÷3.14=10cmo师:还有没有其他的。生2:也可以把15.7Cm当底去配圆,那就是15.7÷3.14=5cm°师:这样的两个圆柱一样么?生3:一个粗,一个细;一个短,一个长。师总结: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圆柱。(让学生体会采用不同的卷曲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圆柱)【设计意图:学生获得新知后,教师马上呈现跟进练习。其一,由例题强调的是“圆需要配什么尺寸的长方形”,而此处“长方形需要配怎样的圆”。其二,例题的结论是唯一的,而这个练习的答案变成了两种,学生更牢固的掌握了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我们刚才是把长方形配上两个合适的圆,围成圆柱的。那么同样还是这两个直径是IoCm的圆,还可以配一个什么图形来围成圆柱呢?(课件呈现两个圆形。学生意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问题,一个个盯着屏幕,积极地思索起来。)生1:还可以配一个正方形。生2:那当然可以,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生3:我觉得配一个平行四边形也行。(教师适时呈现图)(此话一出,学生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行,也有人认为不行)生4:平行四边形怎么可能呀?它左右两条边是斜的,围起来以后会弯,哪还对得上呢?生5:一边弯了,另一边也会弯,还是能对上的。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关键是左右两条边是斜的,折起来以后是弯的,怎么办?有一种很简易的办法一一拿一张这样的纸,试试就知道了。(教师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弯曲成一个圆柱的样子,两条边恰好紧密对接,学生兴趣盎然)师:同学们,两个圆配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围成圆柱,这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你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和围成的圆柱之间的关系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再次产生,学生对圆柱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有争论,教师适时拿出刚才的纸包在一个圆柱体上)师:同学们,请观察,现在这条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左右两条边,它怎么会是圆柱的高呢?现在我们先在这个圆柱上画一条高,再展开,请注意观察哦!(随着圆柱侧面平行四边形的展开,学生清晰地看到,圆柱的高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设计意图:使学生所得不局限于刚刚经历的一道题或一节课的学习。”还可以配一个什么图形来围成圆柱呢”拓宽教学思路,平行四边形行不行,为什么,他和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使学生深刻经历一次虽超越教材却内涵丰富的探究之旅。】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用两个圆配以合适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都要注意这条边都和圆的周长相等(手势)。都能围成一个圆柱。事实上,圆柱除了可以这样围之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得到。请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课件)生:我知道,用一个长方形搓着转起来,会成为一个圆柱的样子。师:同学们都想象得到吧,真厉害!老师这里就有一个长12cm、宽5cm的长方形,如果以12Cm这条边为轴转起来,我们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圆柱呢?生1:底面直径5cm,高12cm。生2:不对,底面半径5cm,高12Cmo师:谁的对呢?请同学们想象它转起来的样子。(先让同学们想象,再课件动态演示,如图8,学生清晰地看到半径的确是5cm)师:那么,以5cm的边为轴转起来,得到的圆柱尺寸又是怎样的呢?生:那一定是底面半径12cm,高5cm的圆柱。师:是呀!那么,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一样吗?(学生有猜一样的,有猜不一样的,教师不语,课件动态呈现。学生一看纷纷嚷起来“第二个大二)师:以长方形不同的边为轴旋转,得到的圆柱不一样。不一样的图形,旋转后得到的立体图形也是不一样的。这里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你能想象它们旋转以后会变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吗?(先让学生想象,再课件演示,学生情绪高涨)。最后一个思考:球是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而成?【设计意图:教师意识到得出圆柱有两种不同方式,但后者可能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更为重要,于是有了研究长方形旋转成圆柱的环节,运用变式“如果以5cm的边为轴转起来,得到的圆柱尺寸又是怎样的呢”“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一样吗”,再次促使学生提升观察、比较、空间想象能力。最后让学生想象三角形和梯形的旋转,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空间的感悟达到了新高度。】(四)全课小结:我们经过一节课的研究探索,认识了圆柱。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