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学设计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

    • 资源ID:163292       资源大小:19.4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学设计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认2个字,会写4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己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2 .背诵课文。3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1 .板书“佳节”(课件出示)。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 .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课件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课件出示:九月九日)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出示: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二、初读古诗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2 .指名读,正音。3 .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4 .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你们见过吗?(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5 .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6 .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7 .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8 .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朗读视频)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三、读文悟情1 .生读诗,师巡视。2 .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3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4 .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二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1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2 .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3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 .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2 .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3 .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2 .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1 .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2 .配乐齐诵诗文。八、课外作业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注意事项

    本文(【教学设计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