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字110页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docx
为倡导1"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及“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全面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减少伤亡事故尤其是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从业人员索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制定此方案。一、目标和任务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提高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力争隐患排查覆盖面达100o,一般事故整改率达100%。,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限内整改率达100缸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一切事故苗头,认真消灭事故隐患,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和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生产。二、采取的排查方法及隐患处置措施(一)、排查方法班组每天自行摸底调查,掌握底数,登记造册,按照方案要求部署自查自纠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责任。车间每周将组织质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安全工作不重视,整改不到位,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班组责令立即整改,并给予行政处罚。各班组要高度重视专项检查工作,按照方案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安排充足时间,深入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检查内容标准,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不留死角、不漏隐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吼对存在一般隐患的可以边施工边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其停止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安环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配合、团结协作、扎实有效地搞好专项检查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确保安全生产。(二)、隐患处置措施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 一般杂物火灾在施工现场、存料场或木工棚、隧道防水板施工,生活区彩钢房等位置,因易燃,可燃材料多,乱扔烟头、电气焊火星飞溅、电火花都可能引燃物品形成火灾。火灾蔓延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前可看到火光或烟气。1.2 电气火灾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有短路、过或、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击等,主要是电气安装工程、电器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的。电气系统分布广泛、长期持续运行,电气线路通常敷设在隐蔽处.火灾隐患不易发现。另外,电气火灾的危险性还与用电情况密切相关,当用电负荷增大时,容易因过电流而造成电气火灾。由于电气火灾主要发生在建筑物内.建筑物内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排烟不畅,极容易造成触电、窒息等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事故前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发热,并闻到胶皮烧焦气味。可发现配电室、配电盘、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冒出浓烟。1.3 压力容器火灾压力容器(现场氧气、乙快瓶等)如使用不当导致回火,如气瓶又未安装回火阀,可能引起爆炸事故.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1.4 油料火灾施工现场储存的油类如汽油,如不注意防火,加油时吸烟乱扔烟头等可能引起火灾,如进一步引起油类容器火灾,可造成爆炸事故,后果更为严重。1.5 食堂天燃气或液化气火灾食堂内有使用天燃气或液化气炊事的,炊事用火不慎就可能造成天燃气或液化气火灾,严重的可能引起回火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应急处置2.1 火情处置程序报警: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负责人),现场人员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接报:值班人员接报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并报告现场领导,做好现场灭火处置工作。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2.2 火灾处芭程序事故现场继续笠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通知现场处置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指挥人员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及向有关部门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副组长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成员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可互相调配人员。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2.3 一般杂物火灾处置措施现场打好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可以用水、消防沙、湿布、长杆工具等扑灭。2.4 电气火灾处置措施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者火源周围的物资。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口罩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2.5 压力容器火灾处置措施灭火过程中注意气瓶颜色变化,必要时及时撤离现场人员。燃烧初期应用气瓶扳手关闭气瓶,切断气源,然后扑灭胶管火焰。如果气瓶肩部的泄压孔已经爆开,则应将气瓶周围可燃物移开或冷却、隔离。任其燃烧至自然熄灭。(一般情况不必强制扑灭火焰)。2.6 油料火灾处置措施注意油料容器颜色变化,必要时及时撤离现场人员。可用消防沙、湿布、沙土等扑灭。2.7 食堂天燃气或液化气火灾处置措施管线及接头一般性跑冒,造成的跑冒点燃烧,可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关闭相关阀门切断气源来控制,使其熄灭。对于管道断裂或跑气燃烧,应找相关专业消防队员处理,处理前应保持管道正压,维持燃烧,防止回火爆炸和熄火后可燃气体扩散.2.8 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置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可利用自备急救车或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2.9 灭火结束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3、注意事项3.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3.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应根据火情、火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在危险区域以外才可设置应急照明灯。3.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3.4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U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 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死亡;设备损坏、报废;财产损失等。1.2 事故发生在施工现场。1.3 现场环境复杂或气候恶劣;机械设备违规操作,易发生倾覆等事故。1.4 事故前征兆为机械设备运转异常;机械部分联接松动、失效;主要承重构件焊缝开裂、扭曲变形;整机倾斜;钢丝绳钢丝断裂;刹车失灵;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设备设施转动部位防护罩失效,或检修后未能及时安装;检修、清洗设备时,无切断电源及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带病、酒后作业;作业安全距离不足;机械设备带病运行;员工无穿戴好劳护用品等。2、应急处置2.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2.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抢救重点是集中现场的人力、物力和设备,尽快把压在人上面的设备构件搬离和割开,将受伤者抬出来并立即抢救。轻伤事故I、立即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向应急小组汇报。II、对伤者同时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临时措施。IIK尽快将伤者送医院进行防感染和防破伤风处理,或根据医喔作进一步检查。发生重伤事故I、立即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及有关部门汇报,应急指挥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II、立即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固定等临时措施,迅速拨打120求救和送附近医院急救。III、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IV、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V、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VI、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V1.k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在一起。V1.IK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IX、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及时把伤者送住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成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X、封闭现场,禁止其他无关人员进入;XI、现场处置的同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口立即停止设备设施运行;2确保其他从业人员无违反操作规程;3确保其他设备设施的防护罩完好;机械设备的安全联锁装置确保完好、有效;5对受伤员工进行紧急救护。3、注意事项3.1 首先停机,保证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和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3.2 受伤者伤势严重.不要轻易移动伤者。3.3 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注意不要让伤者再受到挤压。3.4 在就近安全地带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必要时及时转送医院救治。3.5 抢救是紧急抢险的重点工作之一,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3.6 紧急抢救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因一时抢救无效而轻易放弃抢救。3.7 若出现财产损失,在优先抢救人员的前提下,抢救组及时抢救财物,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 高处坠落的起因高处坠落是指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人身伤害。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不系扣安全带造成高处坠落;安全带扣环未扣到位或所扣位络不当发生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不带安全帽或安全帽带子未扣牢,从高处坠落时头部受打击加重伤害,造成死亡;梯子的使用不符合规定,造成高处坠落;孔洞不封闭,导致高处跌落;图方便、违章搭乘载货吊笼,发生高处坠落;触电后引发高处坠落死亡;自我保护意识差,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等.1.2 高处坠落的危害高处坠落多见于工程土建、安装施工等高空作业,本工程主要体现在桥梁高处作业、台车作业过程造成坠落通常会造成人体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处坠落伤害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高处坠落时,足或臂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引起腰椎前纵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椎弓根骨折,易引起脊髓搅伤。脑干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也可有严重合并症的出现。因此高处坠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人身伤害。2、应急处置2.1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或隔离危险源,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2.2 切断或隔离危险源后,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同时请求应急救援和上报事故信息工作。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说明伤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说明报救者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并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辆进事故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以利救护车辆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2.3 现场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2.4 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和保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为应急救援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救援环境。同时,应立即组织开展事故调查,为尽快事故恢复创造条件。2.5 急救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并按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存在的危险因索: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6 在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受伤人员的基本生命活动,并提出下一步医疗建议。2.7 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检查,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做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在伤员转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2.8 当事故有可能出现扩大、恶化苗头时,应当立即向栾川县政府消防、安监、技术监督等部门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申请,请求社会支援。2.9 常用的救治处置方法出血的处置方法:伤口渗血,用消毒纱布或用干净布盖住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扔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或用布带等止血。2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有条件用止血带止血后再送医院。骨折处置方法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它替代物)放在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以免引起截瘫,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颅脑外伤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管通畅,若有呕吐,扶好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窒息。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倾内压力。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多变,禁止给予饮食.应立送医院诊治。旦搬走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走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穿透伤及内伤如有腹腔脏器脱出,可用干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护。及时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3禁止将穿透物拔除,应立即揩伤员连同穿透物一起送往医院处置。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3、注意事项3.1 救护人在对伤者进行救治时,必须对伤情进行初步判断,不可盲目进行救护,避免因施救不当造成伤者伤情恶化。3.2 受伤者在高处,在救护中必须采取防止再次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如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安全带和牢固的绳索等。3.3 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3.4 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如存在交叉作业;防护措施不完善,物体坠落;高处有浮物或者设施不牢固,或浮物因碰或者被风吹落;设施倒塌、倾覆;高处作业时抛掷工具、材料;设施、设备存在缺陷。可能发生物体打击.造成施工人员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为恶劣天气;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装置性违章;作业现场混乱;作业人员身体不适或情绪不稳等。2、应急处置2.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2.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在排除事故地点物体打击隐患的情况下,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C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3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一般伤口的处置措施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洗,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砂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砂布加压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进一步救治。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3大的动脉及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通知医务室医护人员准备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骨折伤亡的处置措施1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2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是典型的骨折症状。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以免骨折移位及脱位加剧,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经损伤,甚至造成截瘫。3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剌激受伤部位以下的皮肤(例如腰椎受伤,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脚皮肤作比较鉴别),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损害。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夹板或硬纸皮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对有脊椎骨折移位导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的伤员,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5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6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面,只能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颅脑损伤的处置措施C1.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2颅底骨折或颍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伴慵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3顷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呼叫医务人员送往托克托县医院进行救治。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受害者仰卧,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溺水者一侧,面对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6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IO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2看一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一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一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联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匏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人工循环)。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U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3、注意事项3.1 对于由于物体坠落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在人员得到可靠救治后,应将现场设置隔离警示标识,以防止其他人员误入后造成伤害。3.2 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掾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3.3 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镒损伤。3.4 抢救脊椎受的伤员.不要随便翻动或移动伤员。随意搬动、翻动伤员可能会产生如下二种后果:骨折端移位对脊骊造成进一步的压迫伤害而导致瘫痪骨折断端剌穿附近血管,造成出血性休克。3.5 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3.6 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3.7 对于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的伤员,检查中无发现头部出血或无质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当时自觉无精神、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而放松警觉。该类伤员必须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脑震荡或硬脑壳撕裂出血的前兆。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K事故风险分析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类型可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三个月。由于空气湿度大,人体由于出汗导致本身的电阻也在降低,当空气的绝缘强度小于电场强度时,空气击穿,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导致触电事故率比其它季节要高。触电伤害的危害程度: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IO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龈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当人体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电烙印,随着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这此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触电征兆有轻型和重型两类:轻型:触电后表现面色苍白、无力、触电手指麻木,轻度肌肉痉挛.但易于松手脱离电源,短时间头晕、心悸、恶心、呼吸急促、触电部位皮肤疼痛.一般神志清楚。重型:触电后当即昏迷,呼吸浅快或暂停,迅速发生呼吸麻痹,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心室性纤颊,复苏不利,终致呼吸心跳停止,治疗及时大部分触电者可以获救。2、应急处置2.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2.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发现触电立即报告。发现者立即向作业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向应急救援小组报告的同时,立即指挥应急人员开始抢救。电工作业触电时,监护人员立即实施抢救;非电工人员触电后.发现者立即召集抢救人员(距事故地点最近的电工)赶往现场实施抢救.抢救人员按以下步骤进行抢救。立即进行断电,不能断电时,按5.3.3.脱离电源”中触电脱离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确认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开始实施抢救。3值班人员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并在交叉路口处等候,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救治时间。警戒人员在事故现场周围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5当事故得到控制,部门配合主管部门或上级部门进行事故后的事故调查工作与现场恢贪。2.3 脱离电源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肖,切断电源。2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柄的铎子断开电源线。3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3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底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2.4 现场急救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对症救护。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同时,要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触电者呼吸困难、稀少,或发生痉挛,应准备心跳或呼吸停止后立即作进一步的抢救。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及心脏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能终止急救。3、注意事项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加快为原则,选择采用。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项: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C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电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起重机械在起重过程中,因检查维修不到位、操作不当、指挥信号不明确、安全意识差和在不良自然环境下,容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易导致事故发生的装置有:吊钩、钢丝绳、制动器等。起重伤害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起重伤害事故发生前,起吊物体有碰撞、挤压和坠落,人员触电,机械倾覆等征兆。2、应急处置2.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2.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起重伤害事故目击者应高声呼救,并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由现场负责人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各单位其他管理人员也都有认真接受报告和向上级反映事故情况的责任。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立即启动处置方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情况负责下达专项应急预案启动指令,第一时间向当地救援机构、公安部门求援(如需要),并按事故报告规定向当地政府、部门上级领导、集团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的指挥和联系通讯不得中断。应急小组组长应准确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协调小组工作,派专人对影响区域进行检查,确定抢救方案,指挥作业队开展抢救,需保证事故现场相对安全和稳定时,抢救队员才可以进入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如事故的影响还在继续或加重,抢救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应通过扩音器指挥被重物压住或被围困的人员保持冷静并积极展开自救,告诉他们已采取的具体救援措施,稳定他们情绪,防止他们慌乱紧张,造成创伤面更大的伤害或引起倒塌坠落物的再次失稳.救护抢险组人员引导他们对流血处做力所能及的止血处理。抢救时对压住受伤人员的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铁件、附件,由吊车平稳吊离;重号和体积较小的物体,至少由两人轻轻抬离,防止对受伤人员的二次伤害。起重吊装事故的发生后,往往会伴生着其他事故的发生或造成隐患,通常用挖掘机或钢钎等工具清理悬浮不稳的机具和材料,起重吊装事故通常也会影响到装置设备、管道、电缆电线等,必须对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性的处理,防止事故后的连锁反映或出现新的意外事故。确认事故隐患被彻底清除后,同时事故原因已调查清楚,相应的证据已获得,才能恢复施工生产。与当地医院立即取得联系,利用现场救援车辆火速把伤者送往附近医院救治,但对伤势严重者应注意搬运方法,不得由此加重伤者伤情;在急救医疗机构人员赶到前抢险救护组应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救助.根据伤情对伤者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者,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进行人工呼吸C急救医疗机构人员赶到后,现场医疗急救人员要尽量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由医疗救护负责人把伤情、已经采取了的措施向医生做简短而明了的介绍,以便医生能尽快了解情况,快速而有效地做出急救决策。现场紧急救治时,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者神志清醒,只有简单砸伤或少量出血的外伤时,医疗救护人员应对伤者进行消毒、止血、包扎后,送回住地休息。如伤者神志清醒,砸伤面较大、流血较多、能走动时,医疗救护人员进行止血、包扎后将伤者送上救护车,由医生负责救护并送到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如伤者神志清醒,手臂或小腿发生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再用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用救护车送到医院救治;固定时操作者动作要轻快,最好不要随意移动伤肢或翻动伤者,以免加重损伤,增加疼痛;如断骨伸出伤口外,不要把刺出的断骨送回伤口,以免感染和剌破血管和神经,加重伤情抬运伤员上车时操作者要轻、稳、快,避免宸荡或碰到负伤部位。如伤者神志清醒,有颅脑内出血时,应立即由救护车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如发现有断手或断肢要立即拾起,用干净的手绢、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没有裂缝的塑料袋或胶皮带内,不要在断肢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避免组织细胞变质;扎紧袋口(在夏季应在口袋周围放冰块雪糕等降温)后,医生将伤员抬上救护车后,随救护车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断手或断肢再植和抢救。如伤者神志清醒,发现严重眼伤时,可让伤者仰躺,用枕头支撑其头部.使其保持静止不动,立即用救护车将伤者送医院。如伤者神志清醒,发现铁件或钢筋从身体穿破时,不得将铁件或钢筋从伤者身体内拔出,必须立即将伤者抬上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避免处理不当造成伤者的二次伤害。如伤者处于昏迷状态,有可能发生颈椎、胸椎、腰椎骨折时,抢救人员不能翻动伤员,4人将昏迷伤员用手抬到木板上,抬运时,抢救者必须有一人双手托住伤者腰部,切不可单独一人用拉、拽的方法抢救伤者,避免把伤者的脊柱神经拉断,造成下肢永久性瘫痪的严重后果;并用木板将伤者抬上救护车立即送医院抢救。应急小组做好应急状态下工地所有设施和物资的安全,支援和保障现场抢救组的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并检查事故现场有无其它安全隐患,若有,立即组织周围人员疏散,随后立即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情况。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措施终止令由应急小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及时恢复施工生产。3、注意事项3.1 进入事发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好安全帽。3.2 抢救受伤人员(特别是重伤人员),一定要在现场或附近就地急救,切忌盲目长途护送到医院,以免延误抢救时间。3.3 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3.4 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3.5 及时将抢救进展情况报告应急自救小组组长。3.6 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隧道坍塌事故特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未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或设计工法作业、隧道内渗水、岩层裂隙变大,张开,未进行支护发生的坍塌;受强降雨或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对土体稳定性造成影响导致土方坍塌;危害程度: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容易造成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事故。事故征兆: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岩顶往往首先有开裂现象;2、应急处置2.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2.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隧道坍塌事故目击者应高声呼救,并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由现场负责人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各单位其他管理人员也都有认真接受报告和向上级反映事故情况的责任。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立即启动处置方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情况负责下达专项应急预案启动指令,第一时间向当地救援机构、公安部门求援(如需要),并按事故报告规定向当地政府、部门上级领导、集团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的指挥和联系通讯不得中断。应急小组组长应准确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派专人对影响区域进行检查,确定抢救方案,指挥作业队开展抢救,需保证事故现场相对安全和稳定时,抢救队员才可以进入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如事故的影响还在继续或加重,抢救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发生隧道坍塌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是集中现场人力、物力、财力、设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