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 临农3D17》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
小麦品种临农3D17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筒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2023年8月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3年度第3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计划编号:2023-T-226),依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令第26号)有关规定,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质量和水平,按时完成小麦品种临农3D17标准制订任务。初稿编制阶段:临农3D17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943。临丰518杂交后的H育品系2D27作母本,S015为父本选育而,201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90016,具有较抗倒优,对条锈病免疫、中抗白粉病、灌浆快、落黄好、籽粒白色饱满等特点。2014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早地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12个点11点增产,平均亩产355.2kg,比对照增产9.3%,适宜在甘肃省中部冬麦品种类型区推广种植。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临农3D17在我省冬小麦生产中的增产增收作用,保护新品种权,保证品种应用中的真实性和纯度,根据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文件精神,由甘肃农业大学提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负贲起草完成了小麦品种临农3D17地方标准草案。本标准制定得到甘肃省丝路寒旱农业专项“春小麦浅埋滴滩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资助,由王化俊、姚立蓉、李葆春、马小乐、孟亚雄、赵池铭、张宇、马玲珑、马艳红、汪军成、司二静、杨轲、陈一酉、陈倩、黄志磊负责完成,其中,王化俊主要负责主持标准起草、标准文本撰写:姚立蓉、李俅春主要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相关标准文件的引用和品种田间试验数据分析整理,孟亚雄、马小乐、司.静、杨轲、陈酉、陈倩、黄志磊主要参与品种检验检测数据的收集整理。意见征求阶段:为了编制好小麦品种临农3D17技术规程,2023年8月-2024年6月,为突出地方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时效性,确保所起草地方标准能更加适宜小麦品种临农3D17的生产实际,加快该品种的推广示范。起草小组根据GBb1.1-2020的有关要求,按照标准编制的基本规定,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调查研完,查阅最新关于小麦生产方面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资料。对临农3D17的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籽粒品质、产量结构、栽培技术要点和适种区域等方面的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力求准确无误。本着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宗旨,在充分征求我省小麦育种与生产方面的专家、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地方标准小麦品种临农3D17(草案)沆之后,将形成的标准相关文件提交到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2023年度第3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在2023年8月-2024年6月,广泛征求了包括甘肃省种子总站、省植保植检站、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农业大学各单位在内的48家科研单位与企业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又对标准草案条款和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修订。专家提出的主要意见包括文本前言、补充和修改相关条款、范围格式的修改、文本单位的统、数据核对及相关指标的具体化等,现已采纳此类建议,并对文本相关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形成送审稿,移交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征求意见一个月,无意见。(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标准编制原则:在标准编制中遵循r便于识别品种种性和利于推广新育品种相结合的原则。一是临农3D17的性状描述统一采用行业数据描述规范进行描述,编制的标准具有严谨性科学性;二是立足我省实际,既以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需要为目的,更以市场需要和提升冬小麦生产水平为目标,编制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临农3D17的术语和定义、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籽粒特性、产量结构、品质性状和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临农3D17品种各项技术指标主要来源于2011年-2021年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育种资料、甘肃省陇中片早地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调查统计结果资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测试测定品质分析资料和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鉴定资料。其中品种来源来自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冬小麦育种系谱:植物学特征和经济性状资料主要根据临洪试验点试验结果和全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确定,根据两年全省多点区域试验结果数据确定各个性状变动幅度:品质特性采用甘肃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的检测结论;抗病性(抗条锈病和臼粉病)采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抗病性检测结论:抗旱性、抗倒伏性根据甘肃省小麦区域试验和临洪试验点2012-2014年度试验结果确定。(三)主要试验(睑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冬小麦新品种临农3D17是甘肃农业大学于1994年用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自育品系73A2-28.2.2.2.1.3.1.8作母本,抗条锈病的中梁85130为父本进行杂交:2002年用自育品系94C34作母本,以外引材料临丰518为父本进行杂交:2003年用FI代材料2D27作母木,以抗条锈病、矮秆、早熟的外引材料S015为父本进行杂交,之后根据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至2010年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性状整齐一致的株系,系谱号为3D17a4.7.635.402011年进行新品系鉴定,新品系代号3D17-1,2012-2013年参加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2014年申请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016年申请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并开展栽培试脸,确定试验播种时期、播种量、施肥量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2011年参加了新品系鉴定试验:该品系株高84cm,穗粒数44.5粒,单穗重1.79g,千粒.重40.30g,15m2小区产量。60kg,折合亩产382.4kg,较对照临农7230增产3.7%,居参试39个品系的第6位。2012年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中,株高106cm,亩成穗32.3万,穗粒数41.1粒,单穗重1.49g,粒重36.60g,15nf小区产量U.70kg,折合亩产520.3kg,较对照临农7230增产3.54%,居参试39个品系的第1位,2013年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中,株高97cm,亩成穗33.8万,梗粒数24.8粒,单穗重1.43g,千粒重44.59g,150?小区产量13.46kg,折合亩产598.1kg,较对照临农7230增产18.15%,居参试32个品系的第2位。2014年参加了多点试验示范:2014年在临佻农校实习农场示范种植30亩,实际亩产486.7kg,较对照临农92362平均亩增产63kg,增产率16.8%.2O15年渭源县麻家集乡石湾村王天峰二阴早地示范种植3亩,实产1455kg,平均亩产485kg,较对照临农7230增产17.4%02016年南屏镇晨钟村赵家庄社二阴早地示范种植4亩,实产1960kg,平均亩产490kg,较对照临农7230增产15.1%。2015年参加了区域试验:该品系2015年亩产405.6kg,比对照增产12.3%,2016年平均亩产266.4kg,比对照增产9.3%。两年12个点11点增产,平均亩产355.2kg,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9.3%,产量居第三位。该品系平均株高76.8cm,平均生育期276天,穗粒数平均34粒,粒重平均41.6g,平均容重751g1.抗倒性好,中抗条锈病,轻感白粉病,耐旱性较好,较抗青干。2016年参加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78.4kg,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21.8%。该品种幼苗生长习性直立,生育期289天,平均最高茎数49.2万个,有效穗数35.4万个,株高74.1cm,穗长平均6.7cm,穗粒数平均40.5个,千粒重平均42.7g,容如760.7g/1.。抗倒伏,抗条锈病,感白粉病,耐旱性较好,较抗青干。2015年对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兰州及甘谷试验站对临农3D17进行苗期混合菌和成株期分小种接种鉴定,该品系苗期及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菌系条中32号、33号、34号、中4-1、贵22-14、贵农其它和混合菌均表现免疫,抗性表现优异。2018年对其品质进行了测试,经甘肃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对临农3D17样品测试,结果为:水分9.86g100g、容重822g1.、总灰分(干基)1.44g100g,蛋白质(干基)12.4g100g湿面筋(14%水分基)25.2%X沉淀值(14%水分基)41m1.、赖氨酸(干基)0.37%o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来源于以上实验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对加强我省小麦新种选育,选育出适合在我省小麦主产区种植的广适、丰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提升我省小麦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四)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2023年8月-2024年6月,广泛征求甘肃省种子总站、省植保植检站、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等各单位在内的科研单位、科研院校、企业等共48家单位的标准修改意见,并整理形成小麦品种临农3D17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统计出22家院校/企业共57条修改意见。主要意见包括文本前言、补充和修改相关条款、范围格式的修改、文本单位的统一、数据核对及相关指标的具体化等,经过与各位专家的沟通与整理,现已对文本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送审稿。(六)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建议地方标准小麦品种临农3D17作为推荐性标准颁布实施。(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主要用于小麦品种临农3DI7的品种鉴别和推广。标准颁布后,转发至各级农业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等部门,使其了解标准内容,自觉地执行标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培训,确保标准实施到位。(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九)其他需要予以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