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docx

    • 资源ID:1634716       资源大小:55.3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docx

    广东农业科学201S年第16期143收稿日期:2015-01-24基金项目:教化部人文社会科学探讨项目(12YJA-630010);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项目(14GO5)作者简介:陈红川(1965-),男,博士,教授,E-mai1.:“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讨陈红川(广州高校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耍: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农业正在迈向现代化,互联网与新兴技术有效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阐述“互联网+农业”内涵,分析“互联网+农业”现状,认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快速,针对观念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业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才料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主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平安政策的“互联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路径中图分类号:S-O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5)16-0143-05Researchondeve1.opmentpathofmodernagricu1.tureunderthecircumstancesof“Internet+“CHENHOng-ChUan(Schoo1.ofBusinessAdniinistration,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Withtherapiddeve1.opmentOfg1.oba1.Internettechno1.ogy,Chineseagricu1.turegears,towardsmodernization.TheeffectivecombinationofInternetandemergingtechno1.ogies*"promotesthedeve1.opmentofmodernagricu1.ture,WhiChPIaySa1.eadingro1.eforthewho1.esociety.Thispaperdemonstrates*"theconnotationof“Internet*+*-Agricu1.turevandana1.yzesitsPreSentSi1.Ua1.ion.1.though“In1.erne1.+AgriCUIIUre''deve1.opsrapid1.yinChinainrecentyears,itsti11.existssomeprob1.ems:backward,ideas,irrationa1.industria1.structure,incomp1.ete-commercia1.-mode1.-andsoon.-Therefore,thispaperputsforwardthedeve1.opmentpath,ofmodernagricu1.ture-advancedby-“Internet+“:strong1.ydeve1.opsmart,agricu1.ture,pushupgradingofagricu1.tura1.production,active1.ypromoterura1.e1.ectroniccommerce,COnS1.rUC1.indus1.ria1.ChainOfmodernagricu1.1.ure,enhanceinfrastructure-deve1.opmentofrura1.Internet,estab1.ishagricu1.tura1.productsqua1.itytraceabi1.itysystemandimproveagricu1.tura1.productsSafetyPO1.iCy.Keywords:In1.erne1.+:modernagricu1.ture:path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运用日益广泛,互联网与新兴技术有效结合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互联网+”成为发展经济的引擎,深刻影响各行各业,不断变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主动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看法讥确定“互联网+”背景卜现代农业等11个重点发展领域,给现代农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1 "互联网+农业”内涵“互联网+”是指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的数字化、在线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凭借互联网开放、透亮、共享的特性,使有效信息被挖掘和充分应用,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生产力,实现财宝增长。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农业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潜力最大。“互联网+农业”指的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从安排、生产、销售、服务、金融各环节改造、优化、升级传统农业产业链,重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把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成为新型高效的生产方式。“互联网+农业”中的“+”,并非两者干脆的拼凑组合,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通信技术,传统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包括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金的优化潮度等,使互联网为农业智能化供应支撑,促进农产品升级换代,创新产业链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革命性变革,以创新驱动农业新业态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是在生产领域的才智农业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的精确生产,使得劳动力、生产资料、上地资源等各种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精确安排,以获得域大化的收益;二是在流通领域的互联网深化营销电商模式,深刻变更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三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互联网为重塑农业产业链供应技术支持和平分,依靠互联网平台,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可以共享、获得各种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并且可以得到法律、融资等相关服务1,变更相对落后状态,提高竞争力。2 "互联网+农业”现状3 .1发展概况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概念正深刻变更传统农业,使农业生产更加标准化,管理不断规范,流通日益快捷。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快速。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例,2014年我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占农产品销售额的3当前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数量超过3Ooo个,出现快速增长态势。电子商务仅是“互联网+”的一个方面,“互联网+”在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也取得初步进展。“互联网+农业”,不仅仅利用互联网改造农业,而且须要改造互联网应用模式以适应农业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中寻求农业在互联网中的商业逻辑2,创新思维。4 .2存在问题当前,“互联网+农业”仍存在观念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业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详细来说,首先是部分农村网络基础不足、通信设施薄弱。在我国农村家庭中,计算机普与水平低,计算机拥有量少、应用实力落后,各地农村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边远地区甚至连电话运用尚且困难,这样的状况严峻制约互联网在农村普与,导致“互联网+农业”推广受阻。其次,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不高。这些劳动力素养偏低,专业人才更为缺乏,难以汲取、消化新技术,更无法供应必要的技术支持。再次,农业互联网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收集、软件开发、硬件建设、网络运营资金缺乏,确定程度上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甚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最终,由于我国农业市场信息有限,导致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重视农业网络化建设,利用互联网为生产和市场构建信息共享平分,以市场为导向,面对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3,改善农夫生活。而面对众多难题,须要从根源抓起,找寻现代农业发展路径。3"互联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路径3.1 大力发展才智农业3.1.1 运用互联网整合农业生产每个环节按传统耕种方式,施肥浇灌的依据是阅历和感觉,奢侈人力物力,监控不到位,对环境构成确定的危害。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以使耕种变得更加精准、与时。互联网技术进入育种、栽培、浇灌、收割、加工等农业生产环节,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专业化,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2,可提高生产效率。3.1.2 运用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大数据促进农业生产升级物联网是在互联网鬼础上把端点从人扩展到传感器、限制器等机器物品,实现信息采集、通信,使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智能限制、远程限制、实时限制。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包含海量资料,数据规模巨大,数据类型丰富,结构多变,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其价值总量高、价值密度低。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理念,搭建物联网平台,开发农产品质蜃追溯系统、环境信息与病虫信息感知监测系统、测上配方施肥平台、信息平台展示中心等,通过物联网与时采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分析,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管理。利用农业物联网体系,集成应用感知技术、无线网络技术、GIS技术、限制技术,对田间的土壤、作物、病虫、生态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提取、过港、综合,以此发出预警,自动、实时加以限制,提出处理方案,帮助农业生产者、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可将这些原始数据或加工数据与各级政府信息采集站、产业能上其他机构数据实现共享,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为此,应进步完善农业物联M的基础设施4,提高数据处理智能化技术,优化设“数据共享机制。3.1.3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各环节智能化水平应研制、推广智能节水浇港系统,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融合信息化,提高农田水利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机与农业装备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能作业机具与装备,有效监测环境,限制生产,追溯质量。对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在农业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化的饲料自动饲喂系统,依据畜禽生长周期、进食状况等信息,对畜禽投喂量、投喂时间等进行优化调控:建设批集智能感知、传输、限制为一体的畜禽、水产养殖场,提高畜禽、水产养殖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促进高肉、水产增产增效5,提升智能化水平,获得较快发展。3.2主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干脆体现是农村电子商务。但农村电子商务不能简洁地将其功能定位为帮助农夫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而是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体系,不再是过去的“农夫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而是“消费者须要什么才生产什么、消费者须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模式2,因此生产经营者必需转变经营观念,具有互联网思维。传统农业营销模式中难免发生“买贵卖难”现象.,由于信息不畅,使得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臬要经过多个环节。互联网可以让供求信息得以充分共享,能有效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流通渠道,缩短流通时间,产销精准对接,因此专营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已变更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目前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都看好农村电商,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已被激活,例如,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实施“千县万村”战略,将来3、5年内将投资100亿元,建立1OOo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农产品电商企业将未受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转化为竞争优势,力推农业精品种植,从而获得更卷的经济价值。目前,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增长迅猛,“淘宝村”、“淘宝县”纷纷在各地涌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接连出现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希望金融等金融平台为农村服务,利多多、宜农贷等垂直金融平台的业务也拓展到农村5,农村电子商务得到进步发展。农村电商不能只把农村当作生产端,同时应当把农村也归到市场端,拓展网购市场。通过推广网购消退农村用户抗拒和畏怯心理,在硬件基础、操作技巧上做好打算。农村生产与市场两端均衡发展,让物流等社会化资源可以在农村找到足够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发展农村网购还要做到增加用户体验,供应第三方中介服务。农村线下流通渠道供应的产品不够丰富,农村消费者并不了解一、二线市场的品牌和商品,假如让他们亲身体验,可以提升消费水平,满意他们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因此应让农村消费者试用和体验,接触新商品和新服务设立中介性质的“中转站”是解决用户分散、订单密度低的农村市场的最佳方案,能提高社会化物流效率,满意初始接触网购的农村消费者对中介的须要,返乡农夫工、零售商店、邮局代发点也可以作为中介:可实行佣金分成、返利、收取服务贽等商业模式6,大力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拓展市场。3.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模式是发呈现代农业的核心,互联网能为重塑整个农业产业链供应支撑平台。目前整个农业产业链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产与销售脱节、合同不完善等。先生产后销售、口头协议等落后的生产和营销形式照IU是主流,以消费带动生产、流通环节最优化还处于发展之中,尚未成熟。目前农产品买卖双方很少签署正式合同,主要靠口头协议,在社会信用监督不健全的大环境卜.,双方都存在违约风险,纠纷时常发生。现代农业产业链要求遵循契约精神,本者共赢原则,设计严谨完整的交易条款,避开争吵。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夫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竞争力强、血场影响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完整的电商系统不仅仅包含网上买卖功能,还有包含网页设计、产品美工、推广运营等方向,涉与储运、包装、售后等系列问题,有些还涉与专业培训、支付结算等更多问题.一般农夫开展电商,很难自己解决全部问题。因此政府要做农村电商的后盾,赐予实质性的支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让电商企业可以专注于销售,让农户可以用心生产,把精力集中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从而各自做好处条内的分工,提高效率,实现共1.过去农夫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全凭阅历,现在互联网可以传递产错信息,削减信息不对称,农夫可以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依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因此互联网必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新元素和新动力7,带来新思路,构建产146业链。“互联网+农业”不只是互联网接入农业、农业融合互联网,实现去中间化、提升效率,而是通过互联网与社会资本驱动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农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组织化程度,优化资源配苴,促进专业化分工:同时通过智能化、物联化、实时化、感知化等手段,为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农地确权等供应动态、精确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成为现代农业躅越式发展动力。推动互联网和农业达到真正融合的关键,不仅仅着眼于其中某一环节,应当着眼于整条产业链融合。同样,“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仅仅将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更应当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创新。应进一步探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联想集团对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造,运用互联网技术完善生产环节、提升生产水平,并运用互联网技术管理整个生产过程以提高效率、确保质量,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市场营销,从而打通各个环节,形成完整农业产业倍:阿里巴巴集团将农村电商依托于企业整个生态圈发展,将金融业务与农村挂钩,运用大数据干脆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满意农夫资金需求互联网+农业”创新出很多新奇的结合模式,不管是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的才智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深化运用的农村电商模式,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都在实践中检验、完善。目前大量资本进入,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8,全产业链不断完善,现代农业迎来巨大机遇。进一步加强农村“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看法瓦提出加强G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锥、供应他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利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改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服务环境。这一政策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动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看法,明确提出: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2015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I万个行政村实施光纤到村建设,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动宽带:到2017年底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由此时见政府高度审视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与互联网结合。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看法,实行分类监管,激励金融创新。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农业金融等环节。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流通环节已取得一些突破进展:互联网金融运用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将互联网与金融的优势相互结合起来,而农业的人口红利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金融领域不断渗透8,因此互联网金融将不断开拓新业态,服务现代农业。3.4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生产环节存在污染,应切实进行监管,保障农产品平安。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互联网资源和数据资源,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连接机制,不断犷大追溯体系覆盖而。为确保农产品平安与质量,实现农产品“从种子到舌尖”全过程可追溯,强化无线射频识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匚、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确保上卜游追溯体系无健对接2,让消费者放心。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采纳标签记录每一个环节数据,消费者通过手机或电脑等扫描终端读取标签,便可以杳看该农产品的品种信息、生长的地理位置、生产环境、病虫害防治、肥水投入、采集时间以与贮存环境、质检报告、运输、销售等从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的系列数据。任何环节出问题,都能精确锁定,找出来源4,以便快速解决,防止风险。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平安法规,完善农产品平安政策,制定追溯实施标准。制定特地法规和政策,整合相关部门和机构数据资源,建立集成数据库:在充分探讨可追溯深度、广度和精度基础上,制定相应追溯实施标准。目前消费者对可追溯产品附加值没有完全认可、接纳,政府可以向已建立追溯体系的企业发放补贴,降低追溯成本,引导企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诚恳信用的经营理念,同时进一步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宣扬9,普与可追溯农产品平安学问。加强对可追溯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影响人类健M7康的危害物进行常规监测,对可追溯农产品“从种子到舌尖”全过程进行随机抽查,并与时向社会公众通报10,从而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4结语互联网与新兴技术有效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目前“互联网+农业”发展快速,但还存在些问题,例如,观念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业模式不够完善;部分农村网络基础不足、通讯设施薄弱,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索养偏低,专业人才更为缺乏,难以汲取、消化新技术:农业互联网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农业市场信息有限.而面对众多难题,必需找寻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才智农业,运用互联网整合农业生产每个环节,运用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大数据促进农业生产升级,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生产各环节智能化水平:主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农村当作生产端,同时应当把农村也归到市场端,拓展网购市.场,促使农村生产与市场两端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处: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参考文献:I 胡永洲构建“互联网+农业”智能生产模式的思索J .唯实(现代管理),2015(6):8-10.-2肖力.互联网+正在深刻变更者农业N.经济日报,2015-07-10(11).-3-钱卿.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呈现状和若干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2(7):17-19.-4王新伟,龙毅贵州农业冲上“云”端N.经济日报,2015-06-23(10).-5乔金亮.“两耕”在希望的田野上N.经济日报,2015-07-02(7).-6安之.量“入”为“出"破瓶颈N.经济日报,2015-02-07(4).-7张宁,股高峰.陕西:“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N.中国经济时报,2015-07-07(7).-8吴文军.“互联网+农业”须找到最佳接入点N.中国财经报,2015-07-16(19沈晓玲.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体系建设理论研究与经验对策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10-魏兴芸.我国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5(1):8-10.-(责任编辑邹移光)总184期第6期2015年6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scienceandTechno1.ogyVo1.184,No.6Jun,2015“互联网+农业''视域卜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探讨李敏(中州高校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44)摘要“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必定能够给传统产业以新机遇,给中小企业发展以空间,给农夫(农夫工)就业以机会。本文在对“互联网+农业”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农业”视域卜的现代农业的应当具备的特征,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健康为准则: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塑农业产业链等;并以这些特征为标准,详细阐述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呈现状。关键词互联网+:河南:现代农业【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内A文章编号:1671-0037(201StudyOntheModernAgricu1.tura1.Deve1.opmentinI1.enanProvincefIomthePerspectiVeOf''Internet4-agricu1.ture''1.iMi“(SChoo1.ofEconomiCsandTradeZhongzhoUUniVerSiIyZhengZhoUHenan450044)AbStraCt:”Internet-I-agricu1.ture,combopportunities.Inthispaper,basedontheenvironmentana1.ysisofwInternet+agricuhure,Weproposethecharacteristicsrequiredformodernagricu1.ture.Suchas1.akinghighqua1.iIyandhighyieIdofgrainasthepremise;takinggreen,eco1.ogica1.andhea1.thyagricu1-tureaSthecriterion:transfermingagricu1.tUra1.deve1.opmentniode,andreshapingteagricU1.tura1.industrychainetcTheast,takingthesecharacteristicsashestan(iard,thepaperexpoundstheprsentsituationofnodernagricu1.turedve1.opmentinHenanproVinceindetai1.Keywords:Internet:1.ienan:ModernagricIture2O15年政府I: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安排战略”“互联网+”是中国抓住信息革命历史机遇的战略选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推动力;而“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必将给传统产业以新机遇,给小企业发展以空间,给农夫就业以机会。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互联网+农业”背品卜.的现代农业应具备的特征并没有完备的探讨:因此,本文在进行“互联网+农业”环境分析的恭础上,总结“互联网+农业”视域下的现代农业具备的特征:并以这些特征为标准,详细阐述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呈现状,1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建种新的生态。“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发展的各领域之中,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夫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在不久的将来,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等行业将出现许多新的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更好的实现信息的畅通,并开拓新的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服务意识,为顾客供应全面的优质服务等等;提升农业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政府、企业、农夫多赢的格局。2 "互联网+农业”的环境分析3 .1政策支持4 O15年颁布的中心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收稿日期:2O15-5-18作者简介:李敏(1980-),硕士,讲师,探讨员,探讨方向:城镇化、三农问题。*18“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探讨第6期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看法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加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5月7日出今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看法又强调,要主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激励农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将集中在对农村传统流通网络的信息化改造,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领域等四个方面。2. 2”互联网+农业”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流通问题随着消贽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平安关注度的提升,高端农业产品正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但由于高端农产品生产成木较高,再加上众多中间环节流通成木,当产品到达销售终端时,销售价格(产品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利润)确定会高得让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互联网作为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去掉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间商,极大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木和流通成木。最终,互联网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谷贱伤农”类似事务的发生率。3"互联网+农业”视域卜的现代农业特征推动“互联网+农业二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方面可以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农夫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方面,“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技推广、农村管理等供应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必将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所以,“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为农业创新和农夫创业打开新的空间。具体来讲,“互联网,农业”下的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特征:3. 1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粮食是国家的生命线。尤其对于拥有将近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始终坚持基本自给的粮食发展方针,且确保根食自给率达到95%,才能坚守粮食平安线。推动”互联网+农业”目的之也是为了确保粮食优质高产,保障国家稳定,人民安定。3I2以农夫增收为目标“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就是农夫增收。也只有真正为农夫增收供应帮助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才能获得农夫发自内心的认可,才可能获得更加广袤的市场。农夫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能否改革进步,成为“新农人”,是农夫增收的关键因素。2O14年2月,阿里探讨院正式发布的中国新农人探讨报告(2O14)提出,新农人群体的形成是互联网"易予“三农”的必定产物。4. 3以绿色、生态、平安为准则对于农产品来说,要想许久发展,必需产生效益;要想产生更多的效益,必需有竞争力:要想有竞争力,必需是健康的;而只有绿色的,才是健康的;只有生态的,才是绿色的,因此生产绿色、生态、平安的农产品是推动“互联网+农业”背景卜的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3.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塑农业产业链“互联网+农业”将大幅推动才智农业的进程;通过将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来重塑农业产业链,可以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农业商业模式创新等。3.4.1农业生产智能化。“互联网+农业”通过将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将变更原有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不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作物抗击自然风险实力;而且使农业生产实现信息化、机械化、精准化、智能化,使农产品来源可追溯,在确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平安问题;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3.4.2以客户为中心,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推动“互联网+农业”,搭建信息平台,将农夫自家种植或收购的农产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改进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流通过程的透亮度,逐步消退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变更农产品消费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削减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平安性,供应更贴心、更人性化的服务,吸引和聚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消费者。3.4-3创新农业商业模式,重塑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当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后,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数据、信息以与新的技术于段,使得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农业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有了更多的工具、条件和可能性来进行创新。目前已经涌现出几种明显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城乡流通渠道变革、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分等。“互联网+农业”将重新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适时沟通,利用开放和对称的信息流打通农业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农业技术学问、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业经济、农业人才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4"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呈现状4.1以农为基、农夫收入稳定增长2O14年,河南省粮食产量577.28亿千克,连续四年担过55。41.千克,占全国总产量的95%,解决本省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外调大约一二百亿千克粮食支援外省。同时,坚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的根本性转变。2O14年农夫人均纯收入9416.1O元,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依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第6期“互联网+农业”视域卜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探讨19收入15695.18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Io4.2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河南省商务厅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的“互联网+农村电商”应用项目合作协议,初期选择孟州市、汝州市、光山县三个县进行试点。孟州是阿里集团在河南举办的首个农村淘宝示范县。农村淘宝合伙人享受由阿里巴巴配备的电脑、电视等网上交易必需品以与相关技术和运营支持、业务培训、物流培训等。地方政府主动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依托菜鸟网络,完善县乡村物流服务网络,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而且,2014年河南省又举荐九个县(市)为其次批国家级试点县,如获批可先期支持每县1000万元,年底验收合格后再各支持1000万元。4.3发展生态化农业随着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变更越来越恶劣,致使我们必需树立“大食物、大资源、大农业、大生态”理念,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无疑是值得高度关注、充分确定和大力提倡的,河南省企业特别重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战略性卖点或可观的综合利用效益。4.4智能化农业产业链“互联M+农业”意味着迈入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层次。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仅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4.4.1智能生产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主粮小麦产业上,也早已用上了“互联网在9个地市建有近2O个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点,这套系统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监测到当地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太阳总辐射等数据指标,了解小麦生长的环境状况。通过设在郑州的监控室,科研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图像和数据,进而做出诊断分析。如鹤壁市.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而且河南省农科院曾对“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项目示范区小麦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区平均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26千克、节约化肥成本3O元。4.4.2智能管控和智能营销洛阳8O后小伙吴迪创办的乐活农场就呈现了互联网在农业应用上的广袤前景。不仅种植和管理智能化,产品销售也用上了互联网思维。这就是农业物联网技术,拥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智能节水浇灌限制系统、喷淋、滴灌系统.他仅靠部手机就能打理5OO亩果园。除r运用互联网管理果园,他还注册r微信、微博账号,通过互联网招辨客户,网友在农场承包果园和菜地,玩现实版的快乐农场嬉戏,一年就能带动6OO多万元的销售。4.5信息化农技服务12316“三农”热线是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主要为农夫供应政策、科技等全方位的即时信息服务。截至目前,河南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681.4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324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38O人次以上,为农夫群众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难题,而且把12316胜利植入各乡镇的信息服务站和区域农技推广站,让农技服务更贴近群众,服务更便利。比如临颍县杜曲镇北徐庄村益农信息社,是一家依托北徐庄村购物超市建起的信息服务站。目前全省已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727个,培训信息员11OO名,供应公益服务16。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12O万人次、涉与金额615万元,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8O万元。将来3到5年,将力争实现全省行政村信息服务站“村村通。4.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夫培训截至2O14年底,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15.85万个,其中,依法登记的农夫合作社9.7万个,合作社成员达38O万户,家庭农场1.6万家,种粮大户3.9万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397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格局,强有力地支撑/河南省的“互联网+农业”建设。2O14年7月,河南省启动''农村吉年电子商务创业就业”项目,从强化创业培训、供应金融资金支持等5个方面为农村吉年供应服务。比如,在“淘宝网特色中国河南馆”特地设立省青农联农产品展销页面:举办“河南省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培训班”,开展农村青年网上创业帮扶、培育:开展“河南省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创立“河南省青年电子育务创业园”,实行农产品电商规模化运营。该项目实施时间拟为3年,安排开展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培训5OOO人次,发放者年电商小额贷款1000万元,帮助1000名青农联会员建立淘宝店铺。综上所述,“互联网+农业”背免卜的现代农业是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大大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效益.但是,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参考文献:1任明杰.“互联网+”瞿大农业N.中国证券报,2015-03-18.2陈辉.互联网+,让农业玩出新花样N.河南口报,20150721.

    注意事项

    本文(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