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6课 戊戌变法 预习学案.docx
-
资源ID:1635607
资源大小:12.2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6课 戊戌变法 预习学案.docx
第6课戊戌变法基础学问: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斗争后,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峻.2、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3)主要内容:上书光绪帝,恳求拒和、迁都、变法(4)结果:上书未达光绪帝(5)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3、宣扬: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扬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4、代表人及主见: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格会因守旧而灭亡.二、百日堆新5、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6、起先:1898年6月,清政府倾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7、主要内容有:(D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2)激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3)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4)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8、名称由来: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9、结果:失败变法触犯了以慈植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漂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rn3*1。10 .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长久的影响.11 .性质:资产阶级改革自我检测:1、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遇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四周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斗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起先。请推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记性省务是()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2、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究”为主她的手抄报竞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邓世昌血染黄海学鸿堂创办轮船X*同原有为组织公车上书A.B.C.D.3、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扬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务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4、严豆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学问界去探究、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八年级(D班的同学要实行“戊戌变法主俄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6.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相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7、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推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化制度B,科举制度U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8、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拓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B.传播新思想U起先兴办新式学堂D.筹建海军9、甲午斗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主动作用在于()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提高了行政效率C.增加了近代国防力气D.推毁了顽固派的力气10.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务分别是()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U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参考答案:Ccbbcbd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