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docx
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于202X年3月设计立项,并着手建立研究组织、学习理论文献等研究准备工作。202X年6月被批准为XX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备案课题。一、课题概要(一)概念及界定小学生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校课程、实践活动、生活劳动等使学生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培养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劳动意识、技能、精神和习惯,培养学生成为尊重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社会公民的一种教育形态。“小学生劳动教育”是指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使小学生获得劳动知识、形成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等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资源:“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劳动教育资源”就是在劳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等的总和。本课题中所指“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是指在小学生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支持的学校、家庭、社会的所有资源。“整合”:“整合”是指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有机的组合,追求资源的整体结构最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对周边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资源进行合理、有机的组合。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是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对现有周边学校、家庭、社区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有机的组合,实现资源整体结构最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实践研究活动。(二)背景与价值劳技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技能养德”、“劳技能促智”、“劳技能益美”、“劳技能强体”,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对于确保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劳动教育是落实教育方针的需要2015年7月2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再也不是德智体美的附属品,而成为各项素质的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看做”;强调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因此,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2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因为条件改善,家长过于重视学业成绩,使学生缺少劳动机会、缺乏劳动意识。很队员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使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全面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因此,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能够为他们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劳动教育是城小教育现状的需要城小学生91%以上来自新市民家庭,父母工作时间长,相处时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他们劳动生活技能的指导。来不及烧早饭,孩子就在外面买了吃,既不卫生,又浪费钱;衣服脏了也不及时洗,衣襟上闪闪发亮就穿了来上学;家访时,家里一团糟:衣服、鞋袜乱放,凳子东倒西歪,老师进了屋坐立无站处;部分学生自己的书包、抽屉总是理不干净,经常找到不自己的书和作业本,座位周围总是垃圾成堆;不会用扫把、拖把,大扫除打扫不干净学校开设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社团活动,有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过关的老师,这就让劳动技术教育成为了学校、家庭、社会劳动连接的枢纽,能够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陶冶情操,真正靠劳动创造生活。而且,城小的校训是“诚晓”,要学生做到诚言诚行诚为本,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诚实劳动不谋而合。诚实劳动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是辛勤劳动的表现,也是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因此,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是城小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城小娃自理能力,促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4 .研究价值从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虽然开设了劳动课,但是缺少硬件设施的支持,缺少功能教室,家庭资源也没有很好开发,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也没有很好地整合。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聚焦挖掘整合本地区学校实际、家庭、社会中的那些显性或潜在的,抑或处于自然分散状态下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教育格局,为校内系统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劳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统筹规划和配置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全员性、常态化、多样化参与劳动实践为要,以提升劳动教育实效为根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三)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资源整合路径,努力提升劳动教育实效。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能尊重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创新劳动。4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合力,让劳动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研究内容1.劳动教育及资源的文献研究。通过对劳动教育和劳动教育资源代表文献的研究,进一步把握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的内涵、价值、实施原则及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5 .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多层面的观察与调查,全面把握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的现实状况,梳理劳动教育资源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本课题的实践探索提供现实依据。6 .挖掘整合地区资源,提供实践平台,共促劳动全人生长。通过聚焦挖掘整合本地区学校实际、家庭、社会中的那些显性或潜在的,抑或处于自然分散状态下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教育格局,为校内系统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劳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统筹规划和配置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全员性、常态化、多样化参与劳动实践为要,以提升劳动教育实效为根本,培养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全人格发展的现代小公民。7 .统整“小学生劳动教育”内容,乐学劳动生活技能以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一般过程和主要活动为线索,以满足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探索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有效形式。重点探索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活动记录单(考核任务书)的设计与使用;(2)活动大事记的使用;(3)校园网相关功能的开发与使用。8 .构建“小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巧测劳动互动体系。为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劳动内驱力,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课题组通过建立四“度”评价标准,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分别从参与劳动的广度、参与的频度、参与的持久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四)借鉴与创新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然而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劳动教育在政策中有体现,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着。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和深处?应联合多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整合劳动教育资源,保障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早在文艺夏兴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就有对儿童进行劳作教育的观点。认为儿童从小就要学习劳作,或是于学校的理论学习,或是田间、工厂的体力劳作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从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而言,劳动贯穿其中。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创造了一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他在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中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劳动教育不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之中,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姚铮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中研究发现,德国通过专门的劳动课程来实施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视为学生走上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与技术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始终。春秋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通向伟大梦想的必经阶梯。自古以来国家以及社会对劳动的重视与关注有增无减,劳动人民是一个国家振兴与发展的中坚力量。辛亥革命胜利不久,蔡元培就主张五育并举,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以及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2015年7月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要点。其中,劳动意识这一素养作为实践创新的一部分,具体内涵有: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生活、成就人生的意识和行动等。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时代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劳动教育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德、智、体、美一起成为新时代我国人才培养的规格。总体看来,国外十分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充分认识到劳育对人的素养塑造及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劳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部分,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体系,其丰富多样的实施方式可以为我国单一的劳动教育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而在我国劳动教育虽然早先的研究已相当完善,但由于新时代对育提出了新挑战,对小学生的学校劳动教育也应当有新的思考。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改进当前的劳动教育,通过对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来培养学生的相关核心素养,这应当是新时代对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提出的新要求。(2)关于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对校内外有价值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光在劳动教育理论上进行教学,更要得到实践上的支持,这样才能让劳动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对青少年进行全面培养。可以开发、利用学校资源,与家庭课程资源加强合作,开拓社会课程资源,开辟校外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从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而言,劳动贯穿其中。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创造了一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这些观点是我们理解劳动教育及其资源内涵的理论基础。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因而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后又称生活教育的特质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积极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生活中处处有劳动教育资源。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我国现有包括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劳动教育场所,以及可开展劳动教育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当前应对这些既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对于校内而言,要因地制宜,在校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设置,校内劳动教育课程与校外劳动实践相互补充;在校外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一方面当地政府要积极协调社会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为学校组织劳动教育提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可在校园内部挖掘潜力,新建或改建劳动教育场所,为难以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的学生提供校内劳动场所。总之,劳动教育资源整合要注重广泛性,层次性,既要重点突破,也要统筹兼顾。2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注重德育功能。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家乡的教育,促进思想素质的提高。注重各类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显性或潜在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教育格局,为校内系统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平台。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发展的分年龄段的劳动技能基本标准和劳动价值观标准。,培养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全人格发展的现代小公民。(五)思路与方法1 .基本思路本课题围绕课题研究内容,遵循“文献研究一一调查与数据分析一一整合资源一一实践体验一一评价反馈一一修正完整”的实践性研究逻辑展开研究。2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研究他人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了解师生、家长的实际需求、现有基础等及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是否科学恰当等问题,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行动研究法: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个案研究法:通过劳动日记、成长档案、发展评价,记录、分析学生的个别表现和典型行为,因材施教,寻找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六)过程与计划本课题计划3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4个阶段展开:1.启动准备阶段(202X年2月4月)。建组学习,申请立项,开题论证。成立研究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提高研究能力。填写课题申请报告,申请立项。拟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研究文献。申请开题,诚请总课题组及有关专家给予指导。2.理论研究与培训阶段(202X年5月一8月)。课题核心组和各学科研究小组,对自然成长取向的含义、理念、价值意义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展广泛的实践观察,在这基础上分工负责,研究制定的实施意见。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实施意见进行研讨论证。同时分批分层组织相课题组成员开展专业培训活动。3.实践研究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2X年9月一2022年H月)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探索,定期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建好课题网站,积累详细研究资料。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脸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进行课题的中期评估,分析总结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4.研究深化与总结阶(2022年12月一2023年12月)根据中期评估意见,分析总结课题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性思辨、总结提炼,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全体成员完成研究案例、论文等收集整理工作,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同时在本区域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二、前段工作围绕本课题,课题组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课题组搜集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2);3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教育研究,2019年1月;艾兴/李佳,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1月;杨东东,如何更好运用开发出来的劳动教育资源,教育论坛,202X年2月;张玉珍,实施课程资源整合提升学生技术素养,文理导航,2018年11月通过筛选共搜集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60余篇。通过访谈法对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听取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骨干教师、学校的课程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劳动教育资源散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整合问题对于提升课程整体实施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近几个来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课任老师按课程标准上好劳技课;开设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社团课程(剪纸、烘焙、堆花糕团、吸管搭高等科技社团);开设了诚晓种植园,安排到班级,由老师带领开展种植活动;教室设有生物角,开展绿植养护学生;校园植物认养活动;郁金香种植活动“诚劳动”校本课程、指尖上的堆花糕团分获2019、2020年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劳动实践教育优秀校本课程三等奖;堆花糕团被评为第一批“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堆花糕团社团在2019年“牵手未来,全国青少年宫系统小社团风采征集展示活动”中被推荐为“特色小社团”。三、下步打算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探索,定期组织课题交流活动。讨论并形成评价体系,建好课题网站,积累详细研究资料。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