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本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2、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组织相结合;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劳、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场地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切实作好保护环境工作。合理组织施工阶段的交通运输,减少施工与行车干扰问题,确保周边道路畅通。二、有限空间定义和适用范围1、有限空间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2、有限空间作业特点(1)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有:旋挖桩和人工挖孑械、超深独基和条基作业。(2)基础内部作业时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3)基础内部空间狭窄,基i出在掘进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有毒有害气体、缺氧、可燃气体等危害,沿线范围内支线较多,导致许多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4)基础内部可能存在多种危害共存,如基础中存在硫化氢中毒危害的同时,还存在一氧化碳爆炸危害.(5)基础内部危害具有突发性。如开始开挖基础内监测时各项气体指标合格,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土层等进行扰动,其中的隐含有毒有害气体会随之挥发,突然涌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急性中毒。(6)作业中使用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7)基础施工存在流沙、起拱、开裂等危险,造成坍塌、触电、中毒、机械伤害等事故。3、适用范围本项目施工区域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施工区域适用于本方案.三、有限空间作业要求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1)作业前,应先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中的有关规定。(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反光锥桶、反光警戒贴、频闪等警示标志;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规定的3级要求。(3)占用道路进行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符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关于道路作业的相关规定(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3、气体检测3.1检测要求(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夕假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2)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3)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的上风口进行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4)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5)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检测资料交到总包安全部留存.(6)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DB11/852.2-2013的要襁作.(7)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应全程运行。(8)气体检测报警仪每年至少标定1次。应标定零值、预报值、报警值,使用的被测气体的标准混合气体(或代用气体)应符合要求,其浓度的误差应小于被标仪器的检测误差.标定应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标定时间、标定规格和标定点等。(9)地下有限空间的管理单位,宜设置远程监测设施进行气体监测,并建立地下有限空间环境条件档案。(10)地下有限空间气体环境复杂时,作业单位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11)作业中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未佩戴正压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有限空间。3.2 检测内容(1)在进行气体检测前,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调三,分析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种类。(2)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三预报值和报警值的设定(1)氧气检测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19.5%,富氧报警值应设定为23.5%.(2)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应设定预报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若其中有一项超出范围,严禁下井作业,直至气体合格,方可下井。(3)可燃气预报值应为爆炸下限的5%,报警值应为爆炸下限的10%有毒气体预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30%,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30%。有毒气体报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3 气体检测报警仪要求(1)气体检测报警仪应使用符合要求的直读式仪器。(2)气体检测报娶仪的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3)作业者经常活动的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3.4 检测点的确定(1)评估及准入检测点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检测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测点,距离地下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应超过I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2)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的呼吸带高度,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3.5 检测方法(1)地下有限空间积水、积泥时,应先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2)评估检测、准入检测、监护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的上风口进行。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3)不同检测点的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按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的顺序进行。(4)同一检测点不同气体的检测,应按氧气、可燃气和有毒气体的顺序进行。(5)每个检测点的检测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同一项目未施工完,但中断施工30分钟及以上,再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检杳,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准进入。(6)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具有代表性,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如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受限空间内温度应适宜作业人员进行作业。(7)作业过程中应对受限空间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确保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良好。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作业环境特点,合理安排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适时轮换作业或休息。如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长,至少每1小时检测分析一次有害气体、氧气含量;如检测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检测频率;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8)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9)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应大于仪器恢复时间.(10)检测时,检测值超出气体检测报警仪测量范围,应立刻使气体检测报警仪脱离检测环境,在空气洁净的环境中待气体检测报警仪指示回零后,可进行下一次检测。气体检测仪发生故障报警,应立即停止检测。3.6 检测记录(1)气体检测应做好记录,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日期;检测地点;检测位置;检测方法和仪器;温度、气压;检测时间;测结果;监护者。(2)监护者应将评估检测数据、准入检测和分级结果,告知作业者并履行签字手续.(3)监护检测应每15分钟记录1个瞬时值。4、作业环境级别判定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3级。4.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1)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2)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1.E1.)的10%;(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见下附表1)4.2 氧含量为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1)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1.E1.)的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1.E1.)的10%;(2)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3)作业过程中易发生缺氧,如热力井、燃气井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4)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4.3 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1)氧含量为19.5%23.5%;(2)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1.E1.)的5%;(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4)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4.4 作业负责人根据气体检测数据,依据DB11/852.12012的作业环境级别判定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级.其中,氧含量检测数据在23.5%以下的以最j氐值为依据,在23.5%以上的以最高值为依据其他种类气体以每种气体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2级和1级环境应进行机械通风。5、通风(1)采取机械通风作业前,应先进行自然通风。(2)地下有限空间范围通风条件复杂时,应进行通风设计并经作业单位审批后作业。(3)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作业区横断面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或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h;地下有限空间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区域,进行送风作业;地下有限空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临近作业者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者处进行排风。必要时,可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以防止出现通风死角.通风设备吸风口应置于洁净空气中,出风口应设置在作业区,不应直对作业者。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睑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应向地下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连续机械通风:评估检测达到报警值;准入检测达到预报值;监护检测或个体检测,达到预报值;地下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明火作业、内燃机作业及热熔焊接作业等。6、二次气体检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1)机械通风后;(2)作业者更换作业面或重新进入同T乍业面的;(3)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10分钟以上时的.7、二次判定作业负责人根据二次气体检测数据,依据本方案"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应设定预报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而新进行判定。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2级环境的,可实施作业。1级环境的,严禁进行作业。8、个体防护(1)作业者进入3级环境,宜携带隔绝式逃生呼吸器。(2)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3)作业者应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安全绳应固定在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4)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应急设备存放点距离作业点的距离不得大于400米。9、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睑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等应满足防爆要求。(2)地下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规定.(3)地下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36V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的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10、防护设备设施配置(1舫护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对于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应通过相关法定检验机构型式检验合格,所有安全设备必须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2)地下有限空间内为易燃易爆环境的,应配备规定的防爆型电气设备。(3)地下有限空间总包单位和作业单位应对防护设备设施进行如下管理:应建立防护设备设施登记、清查、使用、保管等安全管理制度;应设专人负责防护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计量、检定和更换等工作,发现设备设施影响安全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防护设备设施技术资料、说明书、维修记录和计量检定报告应存档保存,并易于查阅。(4)安全警示设施应在有限空间地面出入口周边使用牢固可靠的围挡设施封闭作业区域,封闭区域应满足安全作业要求。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警示标识。安全告知牌可替代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围挡设施、安全标志、警示标识或安全告知牌等安全警示设施配置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5)作业防护设备气体检测报警仪、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救援设备等作业防护设备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要求。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指标应符合GB-12358的要求,应至少能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送风设备应配有可将新鲜空气送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风管,风管长度应能确保送入地下有限空间底部及作业区域。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的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6)个体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配置种类和数量应符合的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应按照要求,为作业者配置防护鞋、防护服、防护眼镜、护听器等个体防护用品,并满足以下要求:易燃易爆环境,应配置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全身式安全带金属件应经过防爆处理;涉水作业环境,应配置防水服、防水胶鞋;当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噪声大于85dB(八)时,应配置耳塞或耳罩。(7)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作业点400m范围内应配置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11、作业(1)作业安全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者应遵守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作业严格执行"挂牌”的管理制度,作业负责人、作业监护人、作业者必须严格执行.进入3级环境中作业,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作业者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设备连续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同时,监护者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连续监测。据初始检测结果判定为3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至少保持自然通风解氐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为2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持续通风。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2)监护监护者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监护者应按照交底和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3)作业后清理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地下有限空间。监护者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地下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清理现场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一般要求(1)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作业证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一处受限空间、同T乍业内容办理一张作业证,当受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证,作业证一式三联,一、二联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持有,第三联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存杳,作业证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2)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睑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然或强制通风措施,应测定其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严禁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有限空间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4)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5)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用电安全。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或电焊作业时,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6)不得使用行车等运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场所要有足够的照明光线。(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8)存在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睑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11)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13)在缺氧、有毒有限空间环境作业,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必要时拴戴救生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悌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14)进入有限空间需要进行登高、动火等作业,要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审批手续及许可。(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16)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所在车间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17)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三不进入"原则:没有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不进入。监护人不在现场不进入。(18)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并应掌握人工急救技能和防护用具、照明、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作业单位应为下井作业人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19)作业单位必须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作业中落实。(20)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并培训作业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21)作业前,作业单位必须检测有限空间内有害气体。(22)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和安全防护措施及自救互救的方法;(22)应做好通风以及照明、通信等工作;(23)应检查专用设备是否配备齐全、安全有效。(24)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应使用安全可靠的专用爬梯。监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作业人员情况,随时检杳供气管、通信设施、安全绳等下井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传递作业工郢口提升杂物时,应用绳索系牢,井底作业人员应当发现有中毒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组织作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作业现场应配备应急装备、器具。(25)下列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年龄在18岁以下和55岁以上者;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患有深度近视、癫痛、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病者;有外伤、疮口尚未愈合者。2、照明和通信要求(1)作业现场照明应使用防爆灯,照明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GB3836.14的相关规定。(2)作业面上的照度不宜小于501.xo(3)作业现场宜采用专用通信设备。(4)井上和井下作业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系方式。3、安全防护(1)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3)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防护设备必须按相关规定定期进行维护检查。检测报警仪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防护设备。除通用部件外,在未得到产品制造商认可的前提下,不可将不同品牌的呼吸防护装备的部件拼装或组合使用。(4)安全带、安全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带和安全帽的规定,应具备国家安全和质检部门颁发的安鉴证和合格证,并应定期进行检验。(5)安全带应采用全身式安全带。使用频繁的安全带、安全绳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杳,发现异常立即更换.(6)夏季作业现场应配置防晒及防暑降温药品和物品。(7)维护作业时配备的皮叉、防护服、防护鞋、手套等防护用品应及时检查、定期更换。(8)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只能用于从危险环境中离开,不能用于进入。4、应急救援装备施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悌、全身式安全带等。五、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1、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组员:安全主管、生产主管、技术主管、物资设备主管2、职责(1)组长职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2)副组长职责:副组长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胸口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技术部职责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工程部现场责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4)施工管理部职责在安排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前,认真阅读施工方案、如对施工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向技术部反映、布导有误。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5)安全部职责施工前,确认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作业负责人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I,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翱牛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I,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有记录,培训结束后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6)材料物资部职责应根据工程部或者技术部提交的有关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设备、物资、个人防护用品计划及时购买和配备,要求供应单位提供符合GEH8664检测报告、材质证明、合格证及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并认真核对资料的真伪和有效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7)作业负责人职责确认准入作业者、监护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及上岗资格。在密闭空间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允许进入的条件后,允许进入密闭空间。在密闭空间及其附近发生不符合准入的情况时,制止人员进入。作业完成后,应确定作业者及其所携带的设备和物品均已撤离。对应急救援服务、呼叫方法的效果进行检查、验证.对未经准入又试图进入或已进入密闭空间的人员,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8)监护人员职责具有能警觉并判断准入者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职业卫生培训I,持证上岗。准确掌握准入作业者的数量和身份。在准入者作业期间,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保证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适时与准入作业者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准入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监护人员在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时,不能受到其他职责的干扰0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命令准入作业者立即撤离密闭空间,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密闭空间外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发现禁止作业的条件;发现准入者出现异常行为;密闭空间外出现威胁准入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监护人员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准入作业者撤离。对未经允许靠近或者试图进入密闭空间人员予以警告并劝施。如果发现未经允许进入密闭空间者,应及时通知准入作业者和作业负责人。(9)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持证上岗。按照施工单位审核进入批准的密闭空间实施作业。遵守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在准入的密闭空间作业且发生下列事项时,应及时向监护人员报警或撤离密闭空间:已经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症状和体征;监护人员和作业负责人下达了撤离命令;探测到必须撤离的情况或报警器发出撤离警报。(10)控制措施总包单位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少有限空间的职业病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制定和实施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和安全作业规程,并保证相关人员能随时得到措施和规程。按要求培训准入作业者、监护人员和作业负责人,确定并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作业者和监护人员及其职责.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准入者进入,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作业前,对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和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如果有多个用人单位同时进入同一密闭空间作业,应制定和实施协调作业程序,保证一方用人单位准入作业者的作业不会对另一用人单位的准入作业者造成威胁.提供符合要求的密闭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和监测、通风、通讯、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报警仪器、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须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作业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和应急救阖呆障。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权人员擅自进入空闭空间进行急救。六、应急预案1、应急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救援,以人为本"的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紧急救援保证体系。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预案能及时启动,并科学迅速地组织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睑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作业之前针对本次作业制订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在处置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的各类突发事故时,必须坚持"快速反应、先期处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原则。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故,要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先期处理原则: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趣处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力控制事态发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统一指挥原则:按照不同级别的突发事故,分别由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体系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以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高效。协同作战原则:各相关部门应在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2、应急响应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灾难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必要时请求政府应急机构、救援队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和潮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人员临时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1)响应分级I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实施。按照项目部的综合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各部门做好各自分工准备,按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示响应各自救援行动,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集团公司应急预案实施救援。11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各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指挥营救工作。积极动员所属分包单位、周边社会力量进行支援救助。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2)项目部有关部门的响应根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项目部相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本部门相应的应急措施,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提出请求。3、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的响应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向集团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根据需要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请求政府专业应急力量增援。4、报警和启动预案程序项目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漏岗,做好值班记录J丑可职工或安全检查人员发现险情后,立即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快速传达信息,应急预案全面启动。项目部设立值班室,并保证24小时由管理人员值班;夜间及法定节假日加大值班力度。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T施工单位值班室T项目值班室T集团分公司值班室T集团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小组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一保护事故现场一控制事态发展一组织抢救一疏导人员T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一向上级报告.5、事故、隐患现场应急救援控制措施1、先引导现场作业人员脱施危险部位,疏散临近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立即拨打119和120,以尽快得到消防队员和急救专业人员的帮助。2、再设立警戒线,封闭现场,及时抢救伤亡人员,尽力挽救生命,禁止闲杂人员进入.3、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4、防止事故、隐患的扩大,将危害、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5、确保对危险场所实施隔离、标识、警戒,保护现场。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6、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留现场后经过仔细检直确认安全后撤密。7、信息发布项目部安全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向上级进行汇报。8、后期处置(1)善后处置项目部安全室、材料室、综合室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2)事故灾难调杳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由项目部安全室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杳;必要时,报请集团公司组成调查组组织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5人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6、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9、应急处理措施1、管道打堵、勾头、截流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控制错施:管道打堵、勾头、截流、掏挖人员与监护人员失去联系超过3分钟且呼叫无应答则视为出现中毒、窒息事故。2、监护人员应立即呼救、示警并召集其他作业人员,防止单人施救造成事故扩大.(1)井下人员系有安全绳时,施救人员应首先通过安全绳将伤者拉出,拉绳时不得主拉硬拽,避免对伤者的二次伤害;(2)安全绳不得将伤者救出时,应进行气体检测、机械进风,同时划出隔离严禁烟火;在井下气体检测未达标前不得停止机械进风,下井施救人员必须佩带安全绳、安全帽、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井下气体检测缺氧时下井人员必须使用氧气面罩或供氧装置;井下气体检测甲烷、一氧化碳超标时,下井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衣物,不得携带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从井下吊送伤员时应保证伤员,防止与井壁磕碰;伤员脱离危险区域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及外伤包扎,在医务人员接手治疗前不得停止。在抢救伤员同时,应打开相临井盖,疏散附近作业人员及社会人员,对存在爆炸可能的管道,疏散管道沿线人员,划出隔离带,严禁烟火。3、火灾现场发生火灾时以“人身安全第一、适当保护财产、快速救火稳定火势”为原则。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4、一般触电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控制措施使用电动机械、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和接触配电设备、电缆。电线的操作人员,突然跌倒、浑身抽搐、身体与带电物体紧密接触且无法自主摆脱、呼叫无反应则视为发生触电事故:发现触电事故的人员不得与触电人及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