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docx
松材线虫中国森防信息网2015-05-22学名BchusXy1.ophi1.us(SteincretBuhrcr)Nick1.e异名Aphe1.enchoidesXy1.ophikisSteineretBuhrerBchusIignico1.usMamiyaetKiyohara英文名称pinewoodnematode,pinewi1.tdiseasecausedbypinewoodnematode,pinewi1.tdisease分类地位线虫纲Nematoda滑刃目Aphe1.enchida滑刃科Aphc1.enchoididac伞滑刃屈Bursap1.ie1.enchus1分布国内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浦口区、栖震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漂水县、高淳县),连云港市(新浦区、连云区),淮安市(肝胎县),扬州市(仪征市),镇江市(京D区、润州区、丹徒区、新区、句容市),常州市(金坛市、漂阳市),无锡市(滨湖区、惠山区、宜兴市),苏州市(常熟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富阳市、临安市),湖州市(吴兴区、长兴县、德清县),嘉兴市(平湖市、海盐县),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宁波市(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郸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绍兴市(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竦州市、绍兴县、新昌县),台州市(黄岩区、临海市、温岭市、三门县),温州市(乐清市、洞头县);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滁州市(南谯区、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马鞍山市(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含山县),芜湖市(无为县),铜陵市(郊区),安庆市(宜秀区、怀宁县),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县);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闽侯县、连江县、长乐市),南平市(延平区),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沙县、泰宁县),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石狮市),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翔安区、海沧区、同安区),漳州市(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九江市(庐山区、彭泽县、湖口县、都昌县),赣州市(章贡区、赣县、南康市),上饶市(信州区、鄱阳县、婺源县),吉安市(吉州区、吉安县),景德镇市(浮梁县),抚州市(广昌县);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潍坊市(临胸县),烟台市(长岛县),威海市(文登市、荣成市),青岛市(崂山区);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冈市(红安县),咸宁市(赤壁市),宜昌市(点军区、乾亭区、夷陵区、宜都市、长阳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岳阳市(云溪区、临湘市),衡阳市(石鼓区、衡南县),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邵阳市(邵东县),长沙市(岳麓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清远市(清城区),韶关市(武江区、曲江区),梅州市(梅江区、梅县),汕头市(濠江区),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东莞市,深圳市(龙岗区),肇庆市(封开县),河源市(紫金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苍梧县),贵港市(桂平市),百色市(西林县);重庆市.(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长寿区、云阳县、忠县);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县),毕节地区(金沙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安康市.(汉滨区、石泉县),商洛市(柞水县、山阳县);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国家林业局公告,2013年第2号)。国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朝鲜、葡萄牙、西班牙口。2寄主植物松材线虫主要危害松科中的松属PinUS植物。已报道在自然界发病的松树种类有:奄美岛松PinUSamamiana、华山松P.armandii、台湾果松P.armandiivar.mastcrsiana美国短叶松P.bankSiana、白皮松P.bIingeana加勒比松P.Caribaea,瑞士五针松P.cembra,沙松P.c1.ausa扭叶松P.Contorta赤松Rdensif1.ora千头赤松P.densi11oravar.Iimberac1.ifora,萌芽松P.echina1.a、湿地松P.e1.1.iottii、大叶松P.cngc1.mannii、硬枝展松P.grcggii、地中海松P.ha1.epensis、R西亚松P.kesiya、思茅松P.kesiyavar.Iangbianensis»红松P.koraiensis,华南五针松P.Rwangtungensis光叶松P.Iciophy1.1.c、琉球松P.Iuchucsis、马尾松Pmassoniana、米却肯松P.michoacana、欧洲山松P.mugo、加州沼松P.murica1.a、小干松P.murrayana、欧洲黑松P.nigra、卵果松P.OOCarPa、日本五针松P.parvif1.ora、长针松P.pa1.ustris、展叶松P.pa1.u1.a、海岸松RPinaS1.er、西黄松Pponderosa、拟北美乔松P.pseudosIrObUs、辐射松P.radiata、多脂松P.resinosa、刚松P.rigida、野松P.rudis、北美乔松P.StrobuSN墨西哥白松P.S1.robusvar.chiapensis、欧洲赤松P.Sy1.vestris、汕松P.Iabu1.aeformis火炬松P.taeda黄山松RIaiwanensisx黑松P.ihunbcrgii、黄松P.IhunbcrgiiXP.massoniana、矮松P.virginiana、云南松P.yunnaensis等。此外,在北美洲,偶有危害香脂冷杉AbieSba1.Samea、北非雪松Ccdrusa1.1.an1.ica、雪松C.dcodara、欧洲落叶松1.arixdecidua、美洲落叶松1.Iaricina.挪威云杉PiCeaabies、加拿大云杉P.canadensis,欧洲云杉P.Cxce1.sa白云杉P.g1.auca黑云杉P.mariana、锐尖北美云杉P.pungens、红云杉P.rubons和花旅松Pscudotsugamenzicsii等针叶树种11o除上述在自然界nJ"感染松材线虫的树种以外,通过人工接种还有一些树可以感病,其中松属植物有:海南五针松PinUSfenZeIiana、柔松P.AexiIiSx光松P.g1.abra、乔松Rgriffithii、黑材松Pjeffreyi、糖松P.Iambertiana,加州山松P.montico1.a、台湾五针松P.Fnorrisonico1.a、日本五须松P.pcniaphy1.1.a、刺针松PPUngens、晚松P.sero1.ina、类球果松P.Stiobiformis樟了松P.sy1.vestrisvar.mongo1.ica等。其它针叶树有:温哥华冷杉Abiesamabi1.iSs日本冷杉A.firma、北美冷杉A.grandi$、日光冷杉A.homo1.epis»库页冷杉A.SaCha1.inensis、日本落叶松1.arixkaempferi,西方落叶松1.OeCidCn1.a1.iS、恩氏云杉PiceaCngc1.manniix北荚云杉Rsitchensis和大果铁杉TsugaIT1.ertenSiana等。3解济值要性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具有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的特点,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多天即可枯死,松林从发病到毁灭只需35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自1982年以来,30年已累计枯死松树超过5000万株,因治理皆伐和择伐的松树面积已达40万hm2,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360亿元。目前,松材线虫病正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由一般林区向重点林区和重耍风景名胜区要延,不仅直接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更对我国松林资源,尤其是对我国南方广泛栽植的33()X104hm2松林和重要生态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1,3,4。1984、1986、2004年3次被列入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4症状与病原物形态1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Monochaniusa1.tcrnaiusHope补充营养的伤1.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蕉,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木的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病害发展过程分4个阶段:(I)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卜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见天牛补充营养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及其它甲虫侵害的痕迹;(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蕉,可见到天牛及其它甲虫的蛀屑;(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此时树体一般有许多次期害虫栖居。松材线虫虫体纤细,表面光滑,有环纹。唇区高,头部和身体界限明显。头部为放射状6片唇,两个侧唇上各有一个侧器。口针细,其基部有小的膨大,中食道球椭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门清楚,背食道腺于背面覆盖肠,背食道腺的氏度约相当于体宽的34倍,背食道腺开口于中食道球。排泄孔的位置约在食道和肠交界的水平处,有时靠近神经环。半月体明显,在中食道球后2/3体宽处。神经环恰于中食道球下方。雌虫卵巢前伸,卵母细胞通常单行排列。后阴子宫囊长,延伸到阴肛距R4处。上阴唇长,向卜覆藁,形成阴门垂体(或阴门忐)。尾近圆柱形,尾端钝圆,或有短的尾尖突。雄虫尾尖,侧面观似爪状。精巢前伸。交合刺大,呈很独特的弓形,成对,不联合,基部有一大而尖的喙,交合刺末端有一几丁质凸出物。尾端有一卵圆形的交合伞。尾部有7个生殖乳突,肛前1对,肛前中央1个,肛后在交合伞起点前有2时。松材线虫虫体特征测量值如F:雌虫:1.=O.81mm(0.711.01mm);a=40.0(33.0-40.0);b=IO.3(9.4-12.8):c=26.0(23.0-32.0);v=72.7(67.0-78.0):St=15.9Hm(14.018.0m)o雄虫:体长0.73mm(0.590.82mm);a=42.3(36.047.0):b=9.4(7.611.3);c=26.4(21.03.0);St=14.9Pm(14,017.0m);Sp=27.0m(25.0-30.0m)0注:1.=体长;a=体长/最大体宽:b=体长/头端到食道和肠连接处距离;C=体长/尾长;V=头端至阴门的长度/体长X1.oO%;SI=口针长;Sp=交合刺长5发病规律松材线虫一生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依靠松褐天牛完成其侵染循环。松褐天牛成虫从松材线虫寄主树中羽化脱出时携带了大量的松材线虫,当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健康松树嫩枝的树皮时,它所携带的松材线虫则通过取食所造成的伤口进入新的寄主体内,并开始大量繁殖。松褐天牛经过补充营养进入产卵期,往往在感染了松材线虫的松树上产卵。当松褐天牛羽化时又将松材线虫携带至新的寄主体内。松材线虫(病原)、松褐天牛(传播媒介)和松树(寄主)三者之间这种生物学联系就构成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1.3。对于松褐天牛1年发生1代的地区,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大致如下:春季5、6月份时,寄生在死松树体内的松褐天牛开始化蛹,此时聚集在蛹室中大量的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也开始蜕皮变为持久型4龄幼虫,即休眠幼虫(dauer1.arvae),它在形态和生理学上与松材线虫繁殖阶段时的4龄幼虫不同,除了体壁增厚、内含物增多、口针和中食道球退化外,在其体表还附有一种黏性物质,不仅使其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加强,而且易于附着在媒介昆虫的体上,便于媒介昆虫携带和传播。在松褐天牛成虫从寄主树中飞出之前,大量的松材线虫持久型4龄幼虫通过松褐天牛成虫的气门进入气管,尤以后胸气管中线虫数量最多,另外在其体表、前掇内侧等处也有其附着。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成虫从寄主树中飞出后,进入了补充营养阶段。春末夏初,57月份,松褐天牛在健康松树的嫩枝上取食补充营养。它多在当年生或12年生的嫩枝上取食。此时,松材线虫的持久型4龄幼虫则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所造成的伤口进入健康松树的树脂道中,于是松褐天牛就在健康的松树体内“接种”了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的持久型4龄幼虫进入新的寄主体内立即蜕皮变为成虫进入繁殖阶段,大约45d繁殖1代,同时从松褐天牛取食的部位开始逐渐向接种枝以外的枝条、树干及树根等各个部位移动。夏季68月份,松褐天牛进入产卵期,那些感染了松材线虫的松树往往又是松褐天牛的产卵对象。此时,松材线虫正在寄主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和移动。寄主树表现出蒸腾作用降低;流脂量减少,甚至无流脂;针叶失水褪绿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当寄主树明显地显示出针叶变色的外部症状时,树体的各个部位都会有大量的松材线虫存在。夏末至秋季89月份,孵化出的松褐天牛幼虫在树皮下生长,此时大部分感染了松材线虫的寄主松树已整株枯死。夏末秋初时松材线虫开始出现与繁殖阶段的3龄幼虫在形态和生理学方面有所不同的一种3龄幼虫,其体壁增厚,内含物增多,被称为分散型3龄幼虫。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散型3龄幼虫的比例增多,松材线虫的发育开始进入休眠阶段.分散型3龄幼虫逐渐向松褐天牛的蛀道移动,然后向蛹室聚集。晚秋,松褐天牛的老熟幼虫向木质部钻蛀虫,在蛀道末端作成蛹室。冬季和翌年春季,松褐天牛羽化前的休眠阶段,松材线虫基本上是以这种分散型3龄幼虫越冬,它可以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如气温低和木材失水。翌年春季约5月上旬,枯死松树中的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蜕皮变为持久型4龄幼虫,又开始向羽化为成虫的松褐天牛移动,被松褐天牛携带脱离枯死树,重新感臾新的健康树.如此循环往复,导致松材线虫病的传播。6传播媒介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生活史必须与松材线虫同步;其所携带的松材线虫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国内外已经报道与松材线虫有关的昆虫很多,这些昆虫包括天牛类、吉丁虫类及象鼻虫类等,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45种,而其中可作为媒介昆虫的有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MOnOChamUS种类,它们是:松褐天牛M.a1.ternatus、云杉花墨天牛M.sa1.tuarius、卡罗莱纳墨天牛N1.Caro1.incnsis、加洛墨天牛M.ga1.1.orobincia1.is,白点墨天牛M.Seiite1.1.atus,南美墨天牛M.Iiti1.1.ator,钝角盅天牛M.botusus、香机墨天牛M.marmorator墨点墨天牛M.noia1.us、松墨斑墨天牛M.mutators粗点墨天牛M.C1.amator巨墨天牛M.grandis和云杉小墨天牛M.SUtOro这些昆虫因与松材线虫生存关系的一致性,生活史的同步性,进化过程中的相互适应性而成为媒介昆虫。由于松褐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和卡罗莱纳墨天牛等3种昆虫在补充营养及产卵初期2个阶段的飞行能力均较强,通常一次飞行可以达到M)OOm左右,因而成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材线虫在北美原产地的重要传媒昆虫为k罗来纳墨天牛MonochamusCaro1.inesisO1.iver,而在我国及几个亚洲国家的传媒昆虫则是松褐天牛M.a1.1.ernausHope、云杉花墨天牛M.SaIIUariUS1,5«松褐天牛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异名M.tesseru1.aWhite,扃鞘翅目Co1.eoptcra天牛科Ccrambycidac沟胫天牛亚科I.aniinae沟胫天牛族Agniini来天牛属MonOChamus,属于东洋区种类。在华东地区一般为1年发生1代:广东1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松褐天牛成虫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各不相同,最少的只有几条、几十条、最多可达几万条甚至几十万条,如1974年在日本爱缓县记录到1头天牛携带松材线虫28.9万条,我国测得最高记录是1992年在江苏省南京市I头天牛携带14.31万条松材线虫136,7,8松褐天牛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北纬40。以南地区广泛分布,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西藏、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台湾、杏港等地都有分布。1975年,在古北区东北界的辽宁沈阳(北纬42°)曾采到过标本,说明松褐天牛也有向北扩散的趋势1。松褐天牛的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658m。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老挝、越南、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松褐天牛主要取食松属植物,除对我国的黑松、马尾松等造成严重危害外,还危害赤松、黄松、白皮松、海岸松、千头赤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的琉球松、油松等,也危害落叶松属1.ariXSpp.、雪松属CedrUSspp.、云杉属PiCeaSpp.、冷杉属Abiess.标属QUCrCUSSPP.等的个别种。因此,媒介昆虫不能成为松材线虫在我国扩散蔓延的限制因素。云杉花墨天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它所能携带线虫数量较松褐天牛少得多,但在其种群密度大及松褐天牛分布较少或无分布地区,云杉花墨天牛就成为当地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在野外的活动主要以爬行为主,极少飞行。对处于产卵期的雌成虫进行室内吊飞发现,雌成虫一次持续飞行距离最长可达1300m,飞行速度约为0.89m。飞行速度和距离等各项指标远小于松褐天牛和卡墨天牛。据此可推测其扩散能力较弱。该特性决定了它在自然条件卜.只能在局部地区危害,无法突破天然阻隔,形成大规模危害5。7传播途径松材线虫的自然扩散,主要是以松褐天牛成虫的飞翔而进行的。在纯松林中,一年的自然扩散距离在100m左右。自然扩散以向地势较高处(如缓坡上部)、阳坡、林缘(林间空地周围)等光线充足方向扩散为主。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在通讯、电力、交通、企业等项目建设中,调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感病原木、木材、薪材以及包装材料而引发的,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8拈生地B1.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直接影响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及病害的发生发展。在松树生长季节,如遇高温、干早,松材线虫病发生就相对严重。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松材线虫病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不发生:在年平均气温1012C的地区能够生存,零星发生危害:在年平均气温1214C的地区可以流行:在年平均气温高于14°C的地区nJ暴发流行。另外,夏季高温和生长季节的干旱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平均温度高于25C的天数持续55d以上与病害的严重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由此推断,温度是限制松材线虫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口。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研究方法,借鉴前人对影响松材线虫以及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生长发育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以及松材线虫寄主分布数据,利用地统计学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棱置分析功能,直观定量地获得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大陆的潜在发生区9。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北京南部、天津、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东南部、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以及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而西藏、青海和宁夏全省(自治区)范围内都极不适应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松材线虫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可塑性,如松材线虫在北荚洲主要为害欧洲赤松、欧洲黑松等,传入我国后除了感染黑松外,已对我国乡土树种一一马尾松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松材线虫对低温适应性也在逐步增强,加上我国最近20年多处于暖冬,年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松材线虫适生范围也是动态变化的,点现出逐步北移的趋势。9防治措施10T3对于需要尽快根除的疫点,如孤立疫点、新发生疫点、区域位置重要的疫点等,以及病死树率高并且松林无保存价值的地方(或松树数量不占主要比例的混交林)均需采用皆伐。防治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份边缘为基准,向外至少延伸100米。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由外向内皆伐所有松材线虫的寄主植物,所有伐除的病死树、活树、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条均须作除害处理,井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完成:在操作允许的条件下,病死木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对于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风景林区及其他特殊用途松林等必须保留松树的林份、大面积松林且连片发生无法短期内彻底根除疫情的地方采取清理疫木的措施。防治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份边缘为基准,向外至少延伸2000米。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松褐天牛一年一代的地区为IO月至翌年4月:松褐天牛一年两代的地区为7至8月和11月至翌年3月)由外向内伐除包括病死松树、疑似感病木、衰弱木、受压木、风折木、旱死木、雪压木、当年枯死或已经萎焉的侧枝以及各种人为乱砍滥伐的松树枝、干及伐桩等,所有伐除的松木及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条均须作除害处理,并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完成;在操作允许的条件卜.,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所有伐桩可选择如卜.方法之一进行除害处理:伐桩全部连根挖出后集中除害处理;枯死松树的伐桩全部去皮后喷16%噪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1:100倍液至伐桩湿透(或磷化铝12粒),再加套0.8mm以上厚度的塑料农膜袋并在四周压土。也可使用国家林业局推荐的其他药剂。在发生区内选择衰弱或较小的松树作为诱木,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在诱木基部离地面3040cm处的3个方向便J面,用刀砍34刀,刀口深入木质部约12cm,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角。用注射器把引诱剂注入刀口内。于每年秋季将诱木伐除井进行除害处理,杀死其中所诱天牛,减少天牛种群密度。松褐天牛羽化期,在发病林分设置诱捕器,诱杀松褐天牛成虫。使用噬虫咻(也可使用国家林业局推荐的其他药剂)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和第一次药剂有效期末连续2次采取飞机,或地面喷药进行松褐天牛防治。或在松褐天牛幼龄幼虫期,对树干喷洒16%嚎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80倍液,从树梗到树干基部,全株喷洒均匀。喷洒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分边缘为基准,向外至少延伸2000m。对有特殊意义的名松古树和需保护的松树,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松线光、松材线虫免疫注射液或3%甲维盐阿维菌素注干液剂,进行保护19。在传媒天牛幼虫幼龄期,林间释放松褐天牛的天敌管氏肿腿蜂Sc1.erodermaganiXiaoetWu,川硬皮肿腿蜂Sc1.erodermaSichuanensisXiao或花绒寄甲DasiarcusHe1.ophoroidcs(Fairmairc),也可通过肿腿蜂携带白僵菌的方法感染天牛幼虫,以降低林间天牛数量,达到控制和臧少病死树数量的目的。每年于松褐天牛幼虫期释放天敌,气温最好在25C以上的晴天进行。放蜂方法采用单株放蜂法、中心放蜂法或分片布点放蜂法,每2/3hm2设一个放蜂点,每点放蜂1万头左右。花绒寄甲的释放应选择在3月上旬(松褐天牛成虫羽化迁飞前1个月左右),晴好天气时,沿林间小道每隔30m设置一个释放点,每个点释放花绒寄甲成虫50头。释放时,打开指形瓶瓶盖,将花绒寄甲成虫倒挂在病死树或衰弱木树干基部即可。伐下的病材,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方法见检疫技术操作办法。参考文献H1.杨宝君,潘宏阳,汤里,等.松材浅虫病.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Abe1.1.eiraA.PicoagaA.Mansi1.1.aJP.AguinO.DetCc1.iOnofBursaphekiKhusXy1.ophi1.us.Causa1.AgentofPincWi1.tDiseaseonPinuspinasterinNorthwesternSpain.P1.antDisease.2011.95(6):7763)柴布民,蒋平,松材然虫病的发生和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妒司,林业部除林病虫出防治总站.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98-IU5张建军.张润志.陈京元.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种类及其扩散能力.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3):350-356|6|曾大朝,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858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局.农业部桢物检疫实验所.中国进境桢物检疫有害生物选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023088)张星韬.骆有庆.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77291张星幄口全,冯益明,等.中国松材线虫病危险性评估及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3210宋玉双.中国松材线虫防界一三十年回顾与思考.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79-97111.)GB.T20476-2006.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S.1211.Y/T1865-2(X)9.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技术规范S.131.Y.1T1.866-29.松福天牛防治技术规范S.http:/www.forcMpcst.org,''quarantine.''pesU40289447520b927501520b96613d0357.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