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软件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方案.docx
软件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编码ZY-510203-2024制定时间2024年4月14主持人团队成员一、专业名称软件技术二、专业代码510203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四、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五、职业面向(一)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就业面向的行业:人工智能、制造业、电商、银行证券、交通、互联网等行业主要就业单位类型:软件开发类、系统集成类、运维支持类、事业单位和工J1.并能应用列项目中适合的可视化峻现形式。5视觉应用工粽伸R参与闻目需求分析,负员计靛机视觉相关算法检型(如目标汛期.目标检测.实例分割*>的应月I、开发、训炼好工作;负责计以机视党模型的优化.Jtfit应用到项目中:负责或警与深傻学习平台和框架的拓建工作,包括口法实现反系统时发.然然掌握Pythonisi科语:热练使用OPenCV等任-种视觉软件除遗行«1觉系统开发,熟卷图像处理各种算法的拓本原印.并能城灵活运用葬于进行图像、视为的内容提收.分类、检测.跟踪*分制等:熟卷DNN,CNN.<m.1.S1.M等深度神势网络模型,熟悉SSD.:afterRCNN.MaskCeNN.Yo1.O等目标榜测网络.并拿执!凡相关的优化方法.(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序号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1数据曜取爬取微睥、论坛、社交网站等的帖子、消费者点评、新闻、电商梢出信息、图片和视频等,获取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链接分析和转码.2数掳预处理时叱取到的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图片、视频、文本等进行初步清洗、预处理,即使用Pandas.NUmPy进行字段预处理、数据清洗(如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等),使用OPenCV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增强等.3数据分析分考行业标准,定义向超,结合业务,构建行业数据指标分析体系: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多维理分析,实现多个结果指标,从多个角度挖掘数据价值:明确决策需求,理解业务各个阶段的产出结果,选择恰当合理的可视化技术、工具进行可视化表达;根据分析结果的方差或偏差遂行合理的改进,最后制作数据分析报告.(2)崇尚宪法、遨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百里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健康的人生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3)具有严谨、细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4)具有本专业所从事行业的安全意识和方法;(5)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6)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7)具有社会责任心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8)学生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具有艮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具有健康的人生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10)在学习实践中,强调本专业所从事行业的安全意识和方法,养成严谨、细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逐渐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心和社会交往能力.(11)通过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以及软件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在软件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软件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知识(1)具备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2)具密数据库原理方面的知识;(3)具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4)具备机器学习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5)具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6)具备计典机视觉方面的知识;(7)具备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知识;(8)具备人工西能应用方面的知识.3.技能(1)具有大学英语三级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2)具有国家级要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图像视频数据处理的能力;(5)具有文本数据处理的能力;(6)具有商业智能数据分析的能力;(7)具有商业智能可视化的能力;(8)具有基于人工智能常用框架开发的能力;(9)具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能力;(10)具有人工智能产品维护的能力;(11)具有智能产品的营销能力;(12)具有智能产品的技术支持能力。七.职业证书序号职业资格(证书)名称修证单位认证安排认证时间1人工智能入门级开发者认证HCCDA-AI初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选考第三学期2人工智能工作级开发者认证HCCDP-AI中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选考第四学期3华为认证人工智能工程,1.i:jHCIA-AI初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选考第三学期4Web前端开发考证中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选考第三学期5华为企业而级A1.开发工程师认u1.HCIP-A1.中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选考第四学期6大数据应用开发(Python)职业技能考证(中级)中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必考第四学期八、课程体系与课程简介(一)课程体系专业依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行业标准,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通过分析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结构细化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技随、拓展技能、职业素养等设计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训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程等部分组成.1.职业素养为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至、全面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强化素质教育训练,通过加大选修课比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地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开设着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形成艺术的、人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广泛开展的第二课学活动以及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习惯、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2 .职业基础职业基础是为职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职业基础课程(如:人工智能专业导论、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庵构建与管理)的学习,让学生对该专业的培养费定基础,为后续职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3 .职业核心职业核心课是针对岗位能力要求而对应的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如:网络爬虫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技术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图像与视频处理、自然语言文本处理等,这些课程是专业培养的正中之函,是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方向的关椎性课程.4 .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程包含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模块.旨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实行因材施教、适性扬才的教学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参与创业、参与技能竞赛等,拓宽视野和知识面的学习.5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由专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践以及岗位实习等组成.认知实训,新生进校后让学生到相关企业直观感受职业环境.课程实训,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综合实训,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位实习,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二)课程简介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1)人工智能专业导论开设学明:1学时:4学分:O纯理论能力要求:理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应用场景;能够对人工智能的专业名词有所了解;能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场祟有一定认知.课程目标:本课程科普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深入浅出介绍人工智能基本方法论和前沿进展,以行业应用案例为导向,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科视野,理解人工智能具体应用、机器学习概念及简单原理、深度学习概念及简单原理等.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考核方式:考查(2)PythOn程序设计开设学期:1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能力要求:熟悉不同领域的常用Python模块;掌握常用Python开发工具的使用;掌握Python语言的基础语法;掌握Python中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等常用数据类型的使用;掌猴Python函数设计以及类的设计与使用;掌握PythOn的文件操作,能终实现文件内容的读取与写入.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而熟练地运用Python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等基本数据类型以及列表推导式、切片等特性来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Python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函数设计以及类的设计与使用,同时掌握不同领域的犷展模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思政:IPO设计方法引入“华夏银行盗窃案"为反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程序设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元组、字典使用中使用三国演义等素材开展列表、字典等用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Robots.txt协议内容中,讲解他取道德准则,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以分组讨论法、程序验证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得感.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题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试卷考核成绩.(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PS)开设学期:1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享握使用photosh。P整合htm1.5进行修图、调色、合成.特效以及网页动态设计、U1.设计、创意设计等的能力.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掌握Phot。ShoP入门必备的PS抠图、修图、调色、合成、特效以及PS平面设计、数码照片处理、网页设计、U!设计、创意设计等核心技术和必备的PS知识.课程思政: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生发展观,通过设计红色主题海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考核方式:根据指导教肺推荐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图形图像处理相关的主题海报、广告等设计,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4)HTM1.5交互设计基批开设学期:2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H5前端U1.设计基拙能力。课程目标:通过完成本课程学习,系统地掌握web前端开发技术,成为Web前端开发、HTM1.5交互式应用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并完全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有能力,有经睑,有思维的中高级前端开发人才.课程思政:通过设计红色主题网站,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科技强国、法制意识等思政元素,以听故事、看视频、谈感悟等多种方式巧妙触进谡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计凭思维、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采用H5技术设计的主题网页,及网页运行相关截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缴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期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5)数据库构建与管理开设学期:2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课程思政:了解在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中的伦理、社会关联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思政内容.考核方式:根据指导教师推荐的爬取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雁取开发,根据项目完成度及过程中问题解决情况进行5级评分.(2)图像与视频处理开设学期:3学时:26学分:1理实比:0:1能力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人工智能领域图像与视频的常见处理能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图像与视频处理的启用工具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验掌握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领域经常用到的图像与视验处理技巧.课程思政: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目标,围绕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感悟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理性质疑、缜密分析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考核方式:根据指导教和建议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图像与视频处理,根据内容完成度及完成效率进行5级评分.(3)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开设学明:4学时:26学分:1理实比:0:1能力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文本的常见处理能力.实训基地名称仪器设备总值工位数主要实训项目人工智能实训室100万元50个网络爬虫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技术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数据处理计算机实训室三19.087万元50个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图像与视频处理、机器学习实训、智能系统运营与维护、人工智能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实训室十一35.214万元50个图像与视频处理、PyIhQn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信息技术实训室128.51万元57个JaVa程序设计、HTM1.5交互设计i基础、javaweb卜学用开发、JavaEE企业级应用开发信息技术实训室228.51万元57个软件测试、PHP全栈开发、数据库构建与管理2.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与慈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开设了数据分析、深度学习、计笈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项目定制及校外实训基地.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了满足模型训练、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信息网络教学的需要,学校校园网的主干带宽要达到千兆速率传输能力,专业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自主学习场所(图书馆、学生宿舍)达到百兆速率到桌面,学校网络配置基本确保了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所有计算机终端设备能够访问校园网的专业课程资源和互联网的专业学习资源.(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1.教材选用要求对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选用充分反映产业最新发展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议教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堂新设计,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1+X认证标准。2 .图书文献配备要求本专业相关图书文献配备,应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且定期更新,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分析、Python,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类和案例类图书,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学术期刊.3 .数字资源配备要求结合专业需要,开发和配备一批优质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麻、人工智能软件、网络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席,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4 .网络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按照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校企双方成员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项目、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共同开发在线MOoC等,形成交互式网络课程,通过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课程的改革,逐步建设成一整套专业教学资源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蛆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以结果为导向的放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正点倡导"要我学"改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创设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充分运用结果导向教学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成各专业能力模型的有效途径;培养符合就业岗位能力的人才;践行产教融合的最佳教学方式.PB1.教学渗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在实施的整个流程中,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应的培养岗位以及培养能力素养;其次,PB1.基于工作场景和真实任务,做真实的项目准备、筛选和设计;最后,整个项目的项目产出可以通过外部评价,井反馈评价.本专业采用"电技并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全方位、夏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企业调研,设计符合企业需求、以项目实践操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高校师资和企业肺资共同实施,嵌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最终保证学生达到企业用人需求,与企业用人标准等缝隙.PB1.的流程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十一.分学期学时统计表分学期学时统计表学期总学时数理论实或教学时数豫时校内校4实训实习,152821731124862242623422193229I4782212575408103962201021合计25428751667占总学时34.4%65.6%注:校必修公共课以每学期计划开设学时数按学期统计;平均周课时=总学时数/教学周数。十二、各类课程学时,学分统计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公共基咄深6643425.00G业基础课3722316.91专业核心课4482820.59专业技能训练课4941913.97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深56432合计2542136十三、毕业条件本专业学生必须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包括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井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毕业:项目具体要求备注总学分至少达到136学分学分结构公共基础课模块34学分: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模块32学分:C业基珈课模块23学分:专业核心课模块28学分:专业技能训练课模块19学分。职业技能证书大数据应用开发python)职业技能证书(中级)综合素质品遨测评合格十四、质量保陲成立以学校、企业、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的治理评价体系.(一)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机制是指为保证教育质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课程设is、教材选用、师资配JS等方面的管理规危和制度安排.具体包括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教师管理机制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等.学校采取教学管理来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以期达到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具有的有制定了较为全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了教学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建立课程审核.监控、评价和改进机制;通过救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条围;与外界建立密密联系,开展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活动,促进教学质B的提高.(二)教学评价监督机制教学质量是生存和发展之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标准、质量保障制度、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保獐体系,通过把对教学产生电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能够保障和稳定提高教学质蝎的有效整体,其目的在于持续不断地改进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提高人才培养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管的动态管理与逐步提高.1.质房标准"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教学标准建设是提益教学质量的基础,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JR标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质最标准、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布质量标准、教学实施过程质量标准、学生学习效果质量标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准确定位为使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每个教学环节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这些标准的建立都经过专家论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专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规格的有效结合.2.质量保障制度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学质1保障制度,从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质量评价与分析,到内部管理、持续改进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覆盖整个教学环节和活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全面管理.3,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好的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措配强有力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实际的运行效果。总科集团在搭建教学质景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打造融”目标一一过程结果一一评价一一反馈”于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以有效配合并支撑体系的稳定运转.(三)毕业生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设立毕业生调查问卷,通过收集毕业生调查问卷的数据,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知识技能掌猊情况、校园文化建设等相关信息;建立定期跟踪系统.例如,在毕业后一年和三年内,检测和跟踪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组织校友联络活动,在社会上增强学校品牌影响力,通过集体智慧开创创新的途径,支持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毕业生参与评价,学校鼓励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建立名誉校友、组织校友协会,引导他们为学校发展尽力.同时,也邀请社会人士及行业专冢到学校,参与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的评估.十五、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按本方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已基本达到企业相应岗位的入职要求,继续专业学习主要从提高专业经验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提高专业经验主要在企业接受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专门培训和训练;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则在毕业前,选择与本专业对接的本科专业,通过"专升本”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