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Y-510307-2024制定时间2024年4月13日主持人团队成员一、专业名称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二、专业代码510307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四、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五、职业面向(一)职业词位及能力要求就业面向的行业:物联网、计算机、通信等.主要就业单位类型:智能互联网络传感终端产品制造企业、智能互联网络产品销售公司、应用智能互联网络的企业等.主要就业部门:开发设计部、施工管理部等部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WJ位能力分析表年号岗位名称岗位类别岗位描述岗位能力要求初始岗位发展岗位1智能互联网络工程项目安装、调试人为0用能互联网络系统安装调试购悉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一定性感器知识等,能够利用检测仪器和专用工具,安装、配汉、调试智能互联网络设备.2智能互联网络产品营销人员智能互联网产品营销煦悉智旎互联网络的具体应用领域,熟悉各类智能互联网络产品的特点具备产品介绍、演示等能力,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3智能耳联网络系统使用、管理、维护人员智能互联网络系统的日常使用、运行蘸护及故障诊断能够进行智能互联网络应用系统配置维护、智能互联网络应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智能工联网络系统配套软件开发人员0智能互联网络配套软件的开发工作具有C、CC、Android等开发能力熟悉常用软件.主流系统平台及协议,能够根据项目经理的要求,在项目中完成相应的程序设计任务,根据需求及规范编写程序模块,并可以按照文档进行测试等。5智能互联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狎能互联网络架构、平台、芯片、传感器、智能标签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狎能互联网络工程的设计、测试、维护、管理和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应用智能互联网络解决方案:集成、部张智能互联网络系统并指导工程实施:安装、调测、维护并保Ki智能互联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监控、管理和保障智能互联网络系统安全:提供智能互联网络系统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6STM32开发工程师0熟悉ARM微控制架构,精通C语言嵌入式编程,具令软件设计经验能够参与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的研发和改善维护工作,并按照规范编写技术文档:负击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开发、测试及完善:能够独立完成嵌入式项目的软硬件设计;负贡智能系统的客户需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7智能互联网络项目实施工程帅根据智能互联网络工程施工标准及方法,遂行智能互联网络项目组件、系统设置、工程施工调试及技术服务.能够完成智能互联网络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工程项目运行维炉、故障排除:工程项目的优化与升级: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信息管理。(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序号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1物联网平台产品功能模块开发设计设计无线传礴阳,以及无线传输网络:货质新产M系统)的方案制定、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推进。的助产品性能分级和标准制定。跟踪以及样品效果评估.2物联网产M售后反馈并解决客户发现的问咫,救好共4、技术珞调等1.作;收集市场前端获取的产品信息、,客户使用情况,对公司产品提出改进您见:对交付项F1.i三行日常运维及必要时的上门维护、故障检测、返修调试等工作:填写住后服务文档,协助售后主管做好售后服务文档的白档工作:项目日常运雉.3物联网产品实施系统安装部署、调试及相关文档编制;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项目过程管理,按需进行项目验收:在项目经理的安排及指导下,按时按质完成相关项目工作;参与项目实施总结,知识的提炼与分享;项目售后事宜处理;项目日常运维。六、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传感器与传感终端设备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RFID应用技术等专业必备知识,面向智能互联网络传感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出能互联网络产品销售公司、应用智能互联网络的企业,具备智能互联网络项目的实施、系统集成的设计、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智能互联网络系统的研发及相关企业的产品营销、技术服务与设备运维、管理等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专业培养规格知识目标描述掌握本专业所淘的文化葩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及携本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嵌入式开发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智能互联网络工程项目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系统部署、测试及实施,智能互联网络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生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以及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滞的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目标描述具有区域智能互联网络系统组网能力,无线住感网工程旗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利用智能互联网络管理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能力.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及传感着期动痛程能力、无线传感网应用开发能力,智能互联网络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物能互联网络、云计算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素质目标描述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M统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观念,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我国法律。具有良好身体索质和心理素质:了解国内、外时事具有团结协作相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自我修养.七、职业证书智能互联网络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序号证书项目发证部门等级认证安排认证时间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计算机基础一级证书教白部考试中心一级必考第二学期2即eb前端开发(初级)1÷X考证项目负贪企业初级必考第四学期3助理级智能”联网络工程脚(初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初级选考第三学期后4物联网工程师(中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级选考第四学期后5、TC全国物联网技能号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级选考第四学期后八、课程体系与课程简介(一)课程体系本专业依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行业标准,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通过分析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结构细化学生的职业基础、职业技能、拓展技能、职业素养等设计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程等部分组成.1 .职业素养为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束、全面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强化素质教育训练,通过加大选修课比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咏论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开设着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形成艺术的.人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广泛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习惯、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2 .专业基创课职业基础课是为职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职业基础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让学生对该专业的培养费定基础,为后续职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3 .专业核心课职业核心课是针对岗位能力要求而对应的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如:物联网识别技术、嵌入式接口技术等,这些课程是专业培养的里中之更,是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方向的关键性课程.4 .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选修课.通识选修、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模块.旨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实行因材施教、适性扬才的教学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参与创业、参与技能竞赛等,拓宽视野和知识面的学习.5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由专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践以及岗位实习等组成.认知实习,新生进校后让学生到相关企业直观感受职业环境.课程实训,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综合实训,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齿位实习,在实际的工作支位上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二)课程简介1 .专业基础课模块(DC语言程序设计开设学期:1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能力要求程序的调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良好的编程风格;良好的思维能力.课程目标:掌握C语言的基本开发要求,C语言数据类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组、由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使用规则,培养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感本技能,它要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为后续的应用型课程和系统开发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课程思政:培养学生良好的代码编写职业素养,及团队意识.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就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缴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2)计算机网络基础开设学期:1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和JS网络服务的能力,维护企业网络安全的能力,排除网络故Ki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课程目标:了解计箕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能对常见网络故原进行排错.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注电细节的工匠精神,及安全意识.考核方式:教考分离课程,通过网络题薛考核.(3)电子技术基础开设学期:2学时:32学分:2理实比:1: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能.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注函细节的工匠精神,及安全意识.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截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4)IT职业素养课开设学期:1,2,3学时:96学分:6理实比:3:1能力目标:通过职业素养课程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价值感、自信心,善于沟通,善于表达,善于倾听,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目标和计划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办公软件使用能力等合格职场人能力.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明确职业方向,建立职业道德,职场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知识技能等.课程思政: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谩、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善学习、歪实践、为创新的高素质豆合型人才.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包含平时上课互动,课后作业及实践活动评估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2 .专业核心课模块(D数据库构建与管理开设学期:2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能力目标:学握数据库构建与管理的能力,具备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调优、数据库的市组、数据库的函构、数据库的安全管控.报错问题的分析和汇总和处理、数据库数据的日甫备份能力.课程目标:了解数据阵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掌握SQ1.的语言组成,熟练掌握在数据库(例如MySQ1.)中使用SQ1.语言实现数据定义、数据更新和数据直询等三类数据基本操作的具体方法.课程思政:通过讲解我国技术发展历程,提升学生科技自信,建立“技术强国”思想,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检索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母“的求知意识和工匠精神.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提交一个打包后完整的数据库萱理系统,并提供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过程中的相关支建材料,以及针对该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操作的相关戢图文件.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2)单片机与传感器开设学期:2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课程目标:本课程基于项目驱动、案例实践,介绍了基于MCS-S1.单片机内核的CC2530处理器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开发工具、基本接口,各类传感器的驱动开发和传感器综合联动项目开发.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于8051内核的CC253O处理器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开发工具、基本的GPI0、中断、定时器、ADU电源管理、看门狗接口及SPkHC总线开发,从而使学生获得单片机的接口使用及传感器驱动编程能力.课程思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借助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战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3)物联网识别技术开设学期:3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课程目标:本课程基于项目驱动、案例实践,介绍光学字符识别技、低频RFID识别技术、高频RF1.D识别技术、超高频RF1.D识别技术、微波RFID识别技术、NFC识别技术和CPU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以及应用与开发.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相关识别技术,掌握条形码、二维码、ID卡、IC卡、NFC、4442卡与ETC技术标准与应用.课程思政:通过介绍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我国自主制定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期为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做贡献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截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缴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勋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4)物联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开设学期:3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课程目标:本课程基于项目驱动,讲解无线网络基本理论,短距商无线通信基本理论与应用,ZigBee、B1.E.Wi-Fi无线网络认知,网络工具的使用,协议栈分析,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综合应用项目设计.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ZigBee、B1.E,Wi-Fi等无线传感网开发技术,使学生具备基于相关无线协议进行工程应用开发的能力.课程思政:培养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科技自信、民族自信;体现”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哲学思想.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截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5)派入式接口技术开设学期:3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课程目标:本课程基于项目驱动、案例实践,介绍了基于ARMCOrteX-M内核的STM32处理器湫入式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开发工具和基本接口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以及ARM嵌入式的基本接口编程技术和ARM嵌入式单片机的传感器驱动开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IARforARM代码开发环境的使用.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IARforARM代码开发环境的安装、使用,ARM嵌入式的基本接口编程技术、ARM嵌入式单片机的传感器窕动开发技术,展终使学生具备ARM嵌入式接口使用及传感器窕动编程能力.课程思政:本课程以专业技能为根本,以职业素养.民族自豪、价值认同为灵魂,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贯穿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言语文明、团队和酒、合作诚信、为人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截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缴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6)物联网Web应用技术开设学期:3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课程目标:本课程以Web应用开发为核心介绍HTM1.CSSJAVASCRIPT在物联网应用开发方面的应用,以前面课程为基础,对物联网感知层传输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项目式的开发实践.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Web编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会使用HTM1.编写网页,会使用CSS对网页样式进行设计,会使用JaVaSCriPt实现一些客户端的数据验证及网页效果,结合物联网感知层和传输局上传的数据,进行客户端网页展示和操控,达到一般企业用人标准.课程思政: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科技强国、法制意识等思政元素,以听故事、看视频、谈感悟等多种方式巧妙融进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看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截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7)物联网工程规划开设学期:4学时:64学分:4理实比:1:1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智繇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多个物联网工程项目,介绍物联网工程分析、设计、方案、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功能测试完成的开发流程,以及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开发思路和设计逻辑与实施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思路、物联网工程项目软件的设计逻辑与实施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实际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课程思政:了解物联网规划与优化对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新时代精神.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要求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提交一个具备一定交互能力的程序软件,及软件运行相关战图文件说明,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课堂作业,期末成绩为设计作品成绩.(8)Web前端开发考证(初级)开设学期:4学时:32学分:2理实比:1: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考证,具备使用互联网平台设计制作多平台自适应的中小网站,Web前端方向设计的能力。课程目标:通过阶段性课程,和考前实训I,通过Web前端开发中级考证,取得证书.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树立责任担当意识考核方式:考证3.实践教学模块(1)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训开设学期:5学时:182学分:7理实比:0:1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利用传感器、嵌入式系统、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开发物联网应用的能力;熟悉物联网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测试和优化;具备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具体物联网项目中担任相应的角色并完成工作任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认知和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帮助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了解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参与物联网相关的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和有效应用,关注物联网的社会*环境和伦理问题.课程思政: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引导学生在物联网领域积极创新,促进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衔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的教育,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和处理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和道德素养.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实训报告得分(50%)+平时成绩(50%)。(2)IT职业素养模拟实训开设学期:4学时:26学分:1理实比:0:1能力目标:通过就业指导实训周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并掌握简历制作技巧以及针对不同岗位的面试能力等.课程目标:通过就业指导实训周实践,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竟争力,帮助学生能终限利通过面试.课程思政:科学合理地设计专业知识点与职业素养知识点的衔接与融合,助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综合素质人才.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实训报告得分(50%)+模拟面试得分(50%).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1 .专业教学团队.物联网技术专业现有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1专兼结合"的"双师性"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1名,中级职称1名,双师型教师14名,兼职教师9名.2 .教学设施。(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专业拥有物联网智能冢居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等6间实训室,总面积为672平方米.设备总值约178万元,一次性可容纳300个学生实训.物联网技术专业各实训室建设情况实训基地名称仪器设备总值工位数主要实训项目1.计算机实训室三19.087万元50个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传感网络:RFID技术与应用等。2.计算机实训室十一35.214万元50个SQ1.Server数据库应用、Java程序设计、android物联网技术等.3.信息系统实训室128.51万元57个程序设计与编程规范、IinUX操作系统、android物联网技术等。1.信息系统实训室228.51万元57个程序设计与编程规范、C#工业物联网与系统集成等5.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室47.13万元50个智怒家居门禁套件、智期家居电器套件、远程无线摄像头监控、智能无线门禁系统设由、室内人员入侵感知系统、酎房燃气安全监控与报警系统等6.物联网实训室19.504万元50个胞马灯、按键控制、单个数码管显示、多位数码管净态显示和动态显示、秒表的设计(定时器)、时钟的设计、模拟洗衣机控制设计、温度的测量设计(2)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与厦门智游网安科技、触控未来、福州达内科技等公司深度合作,开设了HTM1.5、CoCoS游戏设计、大数据技术等项目定制及校外实训基地.(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了满足专业信息网络教学的需要,学校校园网的主干带宽要达到千兆速率传输能力,专业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自主学习场所(图书馆.学生宿舍)达到百兆速率到点面,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所有计凭机终端设备能够访问校园网的专业课程资源和互联网的专业学习资源.3 .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D教材选择与建设1)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教材建设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三性(实用性、应用性、普适性)”的原则;在编写形式上要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向以企业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转变,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井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材的知识、技能体系,使之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材.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材的开发,使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训练,使其具有从容应对职业、社会等行动领域的能力.2)选用优秀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近年来许多出版社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的组织建设中,出版了一批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在进行教材选用时,应整体研究制定教材选用标准,使在教学中实际应用的教材能明显反映反映行业特征,并具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和普适性.3)选用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的一流的教学内容和一流的教学资源,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有效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网络资源建设通过与企业合作,按照网络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校企双方成员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项目、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共同开发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模拟仿真项目、教学视频、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实训项目及指导、理论及实践技能测试题库(自动评分)、案例库、课程网站等,形成交互式网络课程,通过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课程的改革,逐步建设成一整套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提总人才培养质量.4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帅依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点倡导"要我学"改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创设其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践行"做中学",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学模式:根据专业课程改革采取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的特点,专业教学模式广泛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教学内容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实现以"一体化、开放式""能力迸阶项目导向式"等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来获得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十一、分学期学时统计表分学期学时统计表总学时数理论爆时践学ft实效时平教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训学周周课MtIMK15492333161380246122423712S6338117720112821407169238128253617429012S0642610I4151281)i=S1.rM(ABOVE)=S1.rM(ABOVE)2588=SUM(ABOVE)»MERGEFORMAT=SUM(ABOVE)*Wergeformat88717013100%34.27%65.73.1.1-%十二、各类课程学时、学分统计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公共基础课6643425.0%36.8%专业基础课2561611.8%专业核心课4803022.1%39.7%专业技能训练课6242417.6%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5643223.5W23.5%合计=SUM(ABOVe)*IIERGEFOIiUAT2588=SUM(ABOVe)*MERGEFORMAT136100%十三、毕业条件本专业学生必须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包括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并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毕业:项目具体要求备注总学分至少达到136学分学分结构公共基洲课31学分: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32学分:专业基础课16学分:专业核心课30学分;专业技能训练课24学分,职业技能证书获得Web前端开发(初线)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统合索质品德测评合格十四、质量保降我校为保障教学质录,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评价监督机制、毕业生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教学管理机制方面:包含教师备课制度,教师上课制度,作业布首和批改制度,缺课补课及调课制度,教研教改制度,检测评估制度,优秀学生奖励制度等.教学评价监饯机制方面:对教师实行量化考核,包括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评教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毕业生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方面:为提高教学质IR,充分发挥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在促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方面的作用,学院制定了毕业生社会评价机制.社会评价工作以二级学院为用位,由院长、专业负责人、辅导员负责组织人员进行走访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交流、组织座谈和调查问卷等具体调直工作,并进行调直汇总分析.调三i内容涵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情况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我院就业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十五、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按本方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已基本达到企业相应岗位的入职要求,继续专业学习主要从提高专业经验和接受史高层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提高专业经验主要在企业接受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专门培训和训练;接受更高层次教自则在毕业前,选择与本专业对接的本科专业,通过"专升本”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