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详细汇编(全).docx

    • 资源ID:1659679       资源大小:43.31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详细汇编(全).docx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详细汇编(全)O1.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I)F1.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占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隐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己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跚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鹑号洪都百炼生。 称溢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需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鼎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命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埴(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H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虎聪明仁惠”,“孙讨虎”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虎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占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莪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乂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像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狡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武运袭其祖谢玄的曲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禹河南郡公,世称楮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缘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赖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黑、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都,谦称H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芳之意。(2)占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宾(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占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臼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占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屈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F1.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会、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源词有:因为占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走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臼称;老人F1.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占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夫子。占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阿(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乂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怦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IO)对品格高尚、智一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14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亨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占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占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F1.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香(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香,占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必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占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占稀是七十岁。羞(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02古代职官爵即的位、曲号,是占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乂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像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铺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占代称太师、太传、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占代乂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鹭奇其才",邓鸳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乂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日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版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二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附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葡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慕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洗马本义是在马前作前驱。韩非子喻老"句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二王先慎集释“洗、先,占通。谓前马而走。越语其身亲为夫差前马'是也。古本贱役,至汉始以此名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占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引如谆注“前驱也,国语曰: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后世皆称洗马。另为官名。木作“先马汉沿秦置,为东宫官屈,为太子的侍从官,职如渴者,太子出则为前导。梁代以洗马隶属典经局,隋唐于司经局置洗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宜至清代均沿设。清代司经局所设之洗马用满汉各一人,从五品。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由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学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二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曾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音参军、华州司功普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曾参军。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己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普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二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首节度使王子腾工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宜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二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荣基等皆死二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恭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乂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牯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乂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二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乂称“知县二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玷,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出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宜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赖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摧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期太子申生而立奚齐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屈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工03天文历法占人认为日月绕地而行,以日所行为黄道,月所行为白道,而地球在天球上的投影为赤道(天球赤道)。太阳绕地球周年运行的轨道(地球绕太阳转,但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好象太阳在天空中绕地球转圈),就是古人想象中的黄道。所谓黄道实际匕是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位贵也不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道就是黄道。而日月的运行姑:太阳一月一次(十二分之一周天),月亮则一月一周天而超行一次。二十八宿是把全天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各以一个字命名。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占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口、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抬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mao毕、第zT、参ShQ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6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奇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猫、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颦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占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政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者天上的星后才能过去。表格1星宿十二次分野表格2星宿列国、州分野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旅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shen)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乂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乂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矶、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占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占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T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白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屈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始蛛,故称银兔、玉兔、金螭、银螭、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占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S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H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夭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乂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品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二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里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乂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I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占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三月清明、谷雨五月芒种、夏至七月立秋、处暑九月寒露、霜降十一月大雪、冬至二月惊蛰、春分四月立夏、小满六月小暑、大暑八月白露、秋分十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更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占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口,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口,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占人称更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04古代地理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短言看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然、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赤县占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工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原乂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占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二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族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占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占,横有八h1.o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详细汇编(全).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