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易混易错知识梳理50条.docx
中国史易混易错知识梳理50条工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离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切不可误以为其标志是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阐释】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政权。而国家政权的主干部分是国家机器。因此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如监狱、军队、官僚机构等等,才是文明社会开始的标志。2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阐释】个别同学认为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劳动果实是“公天下",是非常理想的状态:而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此出现“家天下"局面是历史的倒退;任何制度的更替首先要看这样的制度是否改善了社会生产关系是否能提升当时社会生产生产力,或许从我们的道德价值观角度而言很多未必良善,但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而言,社会的进步必须依托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作为依靠社会性生存的集合在满足生存必须前提下已经产生了财富的积累,社会出现了阶层区分,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先决条件已经出现且无法避免。这个阶段世袭制不仅是历史必然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因为世袭延续的合法性需要,他保障了前后领导者领导的延续性,让生产活动呈现出一定秩序的发展。3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误以为奴隶制的残酷表明它是一种倒退.【阐释】衡量历史现象的出现进步与否,标准有多种,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标准应是能否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伦理道德观念。4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是讨伐暴政的斗争,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误以为是剥削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争斗都不值得肯定。【阐释】评价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是否推动历史的进步为标准。S“春秋无义战”是指春秋时发动的战争,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因此都是不义之战。【阐释】评价历史时间不要过于绝对,应该“一分为二"地去评价。春秋时大多数战争都是争新战争,掠夺土地和人口,给人民带来痛苦,故为不义之战,但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不义之战,如齐桓公改革时曾提出"尊王接夷'的口号,接夷是打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骚扰中原地区的战争,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稳定,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故应为“义战G【易混概念】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学生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1)君主专制:古代中国的政体。指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地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指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3)关系: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7 .【易混概念】道家与道教混淆道家是指春秋时期兴起的一种思想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走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就是一种宗教信仰了,它与道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本身就是从道家思想的理论结合从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生出来的一种宗教,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8 .隋朝因暴政短暂而亡,据此误以为隋朝在历史上亳无建树.【阐释】实际上隋朝在政治上结束了国家闩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与前代相比也有长足进步。9 科举制因士族衰落而兴起,误以为士族势力在科举制创立后便从此消失.【阐释】实际上,科举制的创立仅仅是使士族势力进一步受到削弱,士族的败亡远在唐宋农民战争之后。10.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误以为唐朝时作用仅仅是加强了皇权。【阐释】政事堂宰相会议的设立有限制君权的作用。工,贞观之治名垂千古,主要是由于国家政局稳定、阶级矛盾缓和、社会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误以为此时的唐朝社会经济已出现繁荣。【阐释】实际上贞观年间唐朝的社会经济远未到繁荣的程度,还仅仅是刚刚恢复,社会相对稳定而已。1.1 1W朝大运河只能说是“开通”而不能说是“开凿"【阐释】因为诸如和沟原来已经开凿出来了。春秋时期,由吴国的扬州附近开凿r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祁沟13 .北宋实现了国家统一.【阐释】北宋只是实现了局部统一,北方还有.西夏国和辽政权对立,未实现“大一统”,随后实现大一统的是元朝。14 .两宋政权的“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其集权措施的弊端,误以为仅仅是由于其社会矛府的尖锐。【阐释】其实,两宋的积贫积弱,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不久采取的集权措施中就已经埋下了祸根。15.文天祥抗元和蒙古族统一中国均具有进步性,误以为二者同样具有进步性相互矛盾.【阐释】同一历史过程,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审视。文天祥抗元是阻止蒙古贵族对汉族人民的掠夺,显然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而蒙占军队进军江南地区的行动,尽管凶暴残酷,但客观上顺应了统一的趋势,因而也具有客观进步性。16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当时的“集约化''经营上,不要误以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阐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中国最早出现在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是雇佣关系。17 .“清明上河图”指的“清明”的意思是指“清明节”.【阐释】“清明”说的意思就是当时的天下太平,因张择端是一位宫廷画家,他的画是为宫廷服务的。18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衰落,误以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削弱了。【阐释】正因为明清时期封建统治的衰落,为了挽救统治,统治者竭力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挽救统治的危机,所以专制集权的强化达到顶峰。q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阐释】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及高级秘书班子,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具有行政权。20 .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阐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说明旧的生产关系已经过时,而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过时正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2,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阐释】明清闭关政策不是严格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22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仍在继续发展,误以为明清封建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甚至以为与隋唐、宋元相比,明清经济发生了倒退.【阐释】实际上,明清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前代。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已经萌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遭到了封建制度的顽固遇制而得不到发展,明清经济未能实现转型,因此与西方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中国经济口益落伍。23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阐释】“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也有;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木主义。"半封建''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密民地”的字眼。24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阐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间接原因。25.太平天国运动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内容。【阐释】原因是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26 .中国近代工业,其“近代”的含义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阐释】其"近代”含义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27 .中国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阐释】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28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中国正常的资本主义萌芽在鸦片战后就已中断.【阐释】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列强侵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及洋务运动诱导下,引进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发展而来。2d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后天暗形”的理解。【阐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是指缺乏资本原始积累,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具有依赖性;“后天畸形”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发展较快。30 .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同时产生。【阐释】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最早产生于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外资企业中出现,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出现。31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鼓励发展资本主义.【阐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32 .马关条约签订反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怎样的阶段?【阐释】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33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阐释】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误以为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或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也有思想解放作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都没有突破封建正统思想的樊篱,尽管有历史进步作用,但未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而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4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中为什么说民族主义为明确反帝?【阐释】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孙中山民族主义是指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故有反帝的含义,明显为明确反帝。35 .“新文化运动”“新”吗?【阐释】新文化运动之“新”,在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误以为此由于运动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尤其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指导思想与辛亥革命、甚至是戊戊变法都无本质差异,均以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学说为理论武器。要说区别,只能说是斗争的矛头所向。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的儒家道德,因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一一儒家学说以沉重一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3G.中国共产党建党任务的完成是在1Q22年的中共二大上。【阐释】个别同学误以为在一大上建党任务已全部完成。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但一大并没有解决建党工作的所有问题,比如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在中国革命中的定位等重大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而中共二大的召开,解决了这些问题,明确提出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纲领。37.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阐释】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C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疗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r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8.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变。【阐释】中国近代衡量革命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志:一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否完成:二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否改变。39.124-127年中国国民党的性质【阐释1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一个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四大阶级联盟)。4。.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是什么【阐释】孙中山先生晚年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认为革命要胜利必须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统治。故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这是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还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含义【阐释】我们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主要必指它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改变了中国半苑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42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阐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也就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43 .建国初期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是统一战线的组级机构。【阐释】新中国成立,全国还未完全解放,尚无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故新政协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故新政协既是统一战线组织,乂暂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44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但没有完成工业化。【阐释】目前我国还在前工业化的道路上奔跑。45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阐释】"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0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46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1.【阐释】“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47 .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阐释】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8 8.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的.【阐释】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4.新时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而不是要变革以往的土地所有制。【阐释】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村获得的是土地经营权和分配的F1.主权。50.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误以为仅仅是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阐释】“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最早在香港问题成功运用,根本上体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