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预防对策.docx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预防对策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预防对策会计信息是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人员等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以及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大量存在,危害极大,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更重要的是误导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精确的依据,影响了企业微观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在对会计信息失真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对策。会计信息失真界定缘由治理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违反/客观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与企业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都可以说是一种失真会计信息,它包括非法会计信息失真和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是指“蓄意造假”或“有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主观方面的行为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后者则是指“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完善”、“非有意的过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等非主观方面的缘由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1、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缘由会计准则的起草并未得到充分的公开,征求看法稿中有些内容批露不全面,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不够广泛。会计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比如对违法惩罚规定中,有些没有量化标准,操作性不强。现有会计政策在有些方面还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如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但是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需由会计人员主观确定,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2、法制环境的缺陷为会计信息失真供应了环境条件首先,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相互配套的科学性不够,对同一事项的认定,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规定和说明,这不利于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其次,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形式不够全面。会计法对供应虚假会计信息担当的行政、刑事贡任虽作出了明确规定,而未涉及民事责任的问题。第三,我国民众的法制观念和意识不强。虽然目前我国已制订了一系列旨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法律、法规,但现阶段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还有待加强,法的权威并未得到确立。第四,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对大多数违法者往往以接受行政处分代替担当刑事责任,以缴纳少量罚款代替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和罚款。3、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变不彻底,行为不规范导致会计监管职能不到位首先是政府对企业特殊是国有企业业务的过深介入,政府的行为规则远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其次,政绩偏好让很多地方部门倾力对劣质企业业绩包装,以达到谋求局部利益的目的。最终,政府的监管职能不到位。政府在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应为爱护投资者,爱护市场公允、有效、透亮,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此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养较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首先,应建立有多元化的会计政策制定机构,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其次公开更多的相关学问,以便社会公众结合其所在环境,理解会计准则及其相应的利益关系;第三,应扩大征求看法稿的对象与范围,使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能参加各准则的制定过程。第四,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说明,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运用者造成误会。第五,对些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规定上,尽可能少用“也可”、“或者”等模糊性词语。第六,尽可能削减会计人员人为估算、职业推断的范围,在无法避开选择的状况下,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样"。2、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手段治理睬计信息失真首先要整合现有法律资源,理顺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使各种法律关于供应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惩罚规定上相互协同一样。其次在确认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失真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失真会计信息谋取利益。第三,加大违法的惩罚力度,在行政处分和刑事惩罚的基础上,引入民事赔偿机制。民事责任可形成一种利益机制以激励广阔投资者参加监控,既转移了政府的监管成本又提高了投资者自觉参加监督的主动性。3、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不再干预企业详细的生产经营活动首先,政府应集中精力维护市场秩序和搞好调控,而不是干脆经营企业。其次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中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证券市场自律功能未完全发挥的现实,政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更多地采纳法律的和市场的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尽量削减政策变更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从而逐步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交易所把关的三者并重的监管体制。4、改革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正确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要彻底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用人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办事,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变更单独依靠未经核实的会计“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的现状。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还要为企业人才流淌创建宽松环境。5、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与道德素养,防范会计操作中的道德风险首先,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对会计证培训班资格要严格审批,并对其师资及教学质量进行常常性的考核、监督,以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实力。其次,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改革现行会计人员只要有肯定的工龄和学识水平,通过考试,就能取得肯定的技术资格,而最终的聘任和年度考核由所在单位进行的制度。再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常常性管理和后续教化。提高会计人员素养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因而要使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会冲人员的业务素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牢靠。参考文献:1唐宇璇.会计信息失真缘由及对策分析.时代金融,2011,(18).2李贤利.会计信息失真的缘由和对策防范.财务与审计,2010,(1).3白荣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缘由、危害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