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docx
摘要:1关键词:1前言:11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含义12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的种类12.1 永久性差异12.2时间性差异23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详细内容23.1 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打算金方面的差异。23.2 收入确认标准方面的差异。23.3 会计核算上不再作为收入入账,税收是否作为应纳税所得,税法无明确规定。34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34.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34.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详细运用程序4参考文献:5致谢:5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Mi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我扩大。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必需分清差异的根本缘出和详细表现,井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采纳合适的公计处理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会计利润与纳税所知差异的种类,分析r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详细内容,提出了企业所得税会计详细处理方法关健词I纳税所得:会计利:所得税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前言在每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由丁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稹法规存在较多的差异,如何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精确泞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很多企业财税人员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核算出现了很多新内容和新方法,更增加r纳税调整的困难性,为此必需精确把握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桎法规方面的差异,才能正确地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同时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1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含义会计利润是由“本年利润'帐户和损益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于肯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即利润总额.它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投资者的权益以及企业与职工的利益,用公式表示为:会计利润二营业利涧+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纳梭所得,是依据企业所得税规定、依据肯定的标精确定的、纳彳克人在肯定时期内的计税所得,公式表示为:纳税所得=应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F1.金额.不难看出,由于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影响,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实施后,纳税人按会计法规定核算出来的公计利润与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必定存在较大差异。2会计利润与纳税所用的差异的种类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是形成两者差异的根本缘由。所得法本质上就是处理两类问题:某项目是否应确定为收入或费用: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和费用。会计利润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确定的,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核兑的基础,是各类会计法规的统称,财务会计必需遵守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彳兑法是从国家税收机关的角度为满意国家税收的须耍而制定的。2.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确认的范圉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让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它主要包括: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收益如: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按会计制度规定核克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须要交纳所得税。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这种状况在实务中较少出现。2.2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洞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可。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涧和应税所得,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时问不同。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依据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依据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依据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依据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侬据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依据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依据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依据才兑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3会计利润与纳税所持差异的详细内容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会计利涧与应纳所得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3.1 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打算金方面的差异.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可提取坏账打算、短期投资跌价打算、存货跌价打算、长期投资减值打算,固定资产减值打算,无形资产减值打算、在建工程减值打算.其中,对坏账打算的提取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企业所得梭税前扣除方法准予扣除的打算金仅限于坏账打算金,JI计提比例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3.2 收入确认标准方面的差异.新会计制度对收入的定义是:企业在销售商品、供应劳务及让渡资产运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新会计制度同时对销售商品收入、供应劳务收入、让渡资产运用权收入提出了明确的确认标准,即以商品全部权上的主要风险和册劳发生转移为标准,体现了经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税法只有一个沿用了若干年的老规定,即企业在发出商品、供应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收取价款的凭证后,即确认收入的实现。至于针对会计制度改革后,税法如何相应调整,尚无规定。很明显,按改革后的会计制度确定的收入要小于按现行税法确定的收z3.3 会计核算上不再作为收入入屐,税收是否作为应纳税所得,税法无明确规定.如对于债务重组收益,会计核算上计入“资本公积”,不再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增加会计利润,那么在撒纳所得税时是否应作为纳才克调增项目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呢,税法上是一个空白。又如,非货币性交易,新会计制度规定在不涉及补价的状况卜.,双方均不确认收益,在涉及补价的状况下,收到补价的企业要确认部分收益。而税收制度中只针对企业整体资产置换进行了相关规定,对这种形式的资产置换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部分是否作为差异,如何谢整,有待税法进步明确。除上述情形外,在借款费用资本化、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计提方法、固定资产修理的列支渠道、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等方面,差异都在扩大。4企业所得税会计艇方法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处理睬计利润和应才兑收益之间差异的会计方法。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4.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安排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来已经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额影响额的方法。对于短暂性差异对将来所得税的影响额,在发生的当期即可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对于可抵减短暂性差异,准则中采纳了稳健的做法,即:假如本期确认一顼递延所得税资产,意味着在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间内将会产生本期所得税费用.假如在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间内,企业没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则意味着企业不能转销这项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权费发生制为基础,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短暂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动身,分析短暂性差异产生的缘由及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需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面”账户余额进行调整,除干脆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招其影响数计入当期所得税镀用。4.2资产负债袤债务法的详细运用程序采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设置“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四个账户。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和“递延所得校负债”账户分别用来核算可抵扣短哲性差异和应纳税短沔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详细运用程序如下: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并严格依据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后,再乘以适用所得税税率求得。其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一)纳税调整项目X适用所得税税率确定各J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该资产的账面余额(或原值)减去计提的折旧与减值打算后的金额:预料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该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撷,等于其账面余额。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详细确定。应当依据企业有关的账簿记录。确定各,员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兑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才兑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将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将来梭前可以抵扣的资产价值-取得成本一税前已经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S1.i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一将来对税前抵扣的金额确定应纳税短暂性差异和可抵扣短的-Ii差异短暂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旗础之间的差额。依据短笆性差异对将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晌,分为应纳校短暂性差异和可抵扣短暂性差异。应纳税短翱性差异是指在确定将来收网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时间性差异。应纳税短哲性差异产生的状况: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二是负僚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可抵扣短哲性差异是指在确定将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短哲性差异。可抵扣短暂性差异产生的状况: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if税基础;二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计算魏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的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短暂性差异X适用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短暂性差异X适用所得桎税率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纳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2J企业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差异杭州税务2002(D3何亮,康馅彬所得税会计理论结构初探3.*财会通讯3.4张小燕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法差异及其会计处理J.财会探讨,2008,5:15-17.5丁宏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J.集团经济探i寸,2008.7:22-24.6于华从谨慎性原则看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U.经济信息时报,2008.2:35.【7J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另企业会计制度3|M|匕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618笊树奎,孙瑞标,陆炜E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协调3I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IO月致谢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最终完成r,这意味着高校生活即将结束.在百校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法,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挚友的关切、支持和激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老师如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详细问题,严格把关,淳谆教导,在此我表示诚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切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切我的同学和挚友。写作用业论文是一次用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咸味着新的学习牛活的起先。感谢各位老师的指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