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二年级下自然教案全[1].docx

    • 资源ID:1666766       资源大小:74.36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年级下自然教案全[1].docx

    第一单元一常见材料单元目标:1 .识别木材、橡胶等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2 .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知道对好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而过度包装是一种奢侈。3,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4 .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 .培育节约材料的意识。单元重点:1、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6 、相识橡胶制品的特点。7 、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8 、相识木板、鹿砖的基本特点。单元难点:1、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2、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如何进行包装。4,结合它们的特点说明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教学措施:演示试验与分组试验相结合。课时支配:4课时木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 .初步r解木材的来源,培育“合理开发树木,节约运用木材”的意识.3 .初步r解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并能够以小档案的形式照实记录操作结果。二、教学重点: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操作结果的记录。四、教学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动目标:1 .初步相识生活中的木制品.2 .知道常见木制品的基本用途.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1页大图片。2 .探讨: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做的?3 .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用木材做的?4 .小结:生活中很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们有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欣赏,有的用来玩耍,各有各的用途。*通过探讨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阅历,老师加以适当引导。活动二木材的来源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3 .培育合理运用木材、爱护树木的意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木材是从哪里来的?2 .视察:木材来源的照片。3 .阅读:木材是一种自然材料,须要确定的生长周期。4 .小结:树木要经过“砍伐一一切割一一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较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运用。应引导学生自C1.总结出木材形成的不易,从而培育“合理开发树木,节约运用木材”的意识。活动三不同木材的特点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发觉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2 .学习制作“木材小档案”。活动罂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桐木条、铁木模、红香木族、胡桃木筷每组各一,图钉。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怎样比较?2 .分组活动:通过看看、闻闻、掂掂、刻刻等方法,比较桐木、铁木、红香木、胡桃木等几种木材在外观、气味、轻重、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3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第一部分。4 .沟通:各人制作的“木材小档案5 .阅读“小资料”奇妙的木材。*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相识木材的不同特点,将探究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上。橡胶/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些典型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3,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膨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教学重点:相识橡胶制品的特点。三、教学难点: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四、教学设计:活动生活中的橡胶制品活动目标:相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页上半部分。2 .探讨: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3 .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橡胶做的?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用橡胶制成的物品。*学生可能对“橡胶”词比较生疏,老师可.举一两个例子加以引导。活动二襟胶的来源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洁分类。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橡胶是从哪里来的?2.视察:檄胺来源的照片。3.小结:橡胶要经过“割胶一一收集脱干”等过程才能用来制作橡胶制品。阅读:核胶的简洁分类。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活动落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每组各一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橡胶手套的特点进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设想方案并相识?怎样做?付诸实施、得出结论.2.操作:通过拉伸和摩擦等方法相识橡胶制品具有有*进行摩擦操作时两手用力应尽弹性、防滑、耐磨等特点。可能一样。3.探讨:自行车和汽车轮胎为什么要用橡胶来做?*要求学生结合对橡胶制品特点4.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其次部分。的相识,对“车胎为什么要用橡5.小结:核胶制品具有有弹性、防滑、耐磨的特点,胶来做”绽开探讨。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结合教材第3页上半部分图片6.探讨:你还相识哪些橡胶制品?它们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绽开探讨,引导学生将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包装材料/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2,初步了解包装的主要作用,知道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的必要性。3 .能够将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4 .知道过度包装是一种奢侈,培育节约材料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包装。四、教学设计:活动一相识包装材料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常见包装材料的名称和特点。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5页上半部分。2.探讨:这些物品分别运用了哪些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有什么特点?探讨: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包装物品?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活动目标:1.知道包装的必要性。2.依据不同物品的特点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流程1 .视察:教材第5页F半部分图片。2 .探讨:商店里的散装饼干和包装饼干你更情愿选择哪一种?为什么?3 .小结:经过包装的饼干与散装饼干相比,具有卫生、防潮和美观的优点。4 .视察:活动作业第2页左侧照片。5 .探讨:(1)这些物品假如作为礼物送给挚友,是否须要包装?为什么?(2)你认为对它们进行怎样的包装比较合适?为什么?6 .完成活动作业第2页。7小结:对一些物品进行包装后能够起到防潮、防震、期生、平安、便利、美观等作用,因此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8 .视察:教材第6页下半部分照片。9 .探时:这样的包装好不好?为什么?10 .小结: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包装是一种奢侈,我们要节约材料。*这是个开放的活动,应激励学生充分探讨,自主选择。只要学生能说出选择的合理理由,老师都应予以确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出最合适的包装材料.装潢材料/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2.初步了解木板、姿该等常见家庭装潢材料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特点说明生活中的一些装愦现缭。二、教学重点:相识木板、兖破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难点:结合它们的特点说明生活中的些装潢现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家庭装潢材料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常见的家庭装演材料。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图1 .视察:教材第7页照片。2 .探讨:家里常常能看到哪些装潢材料?沟通:家里不同地点选用的不同装潢材料。*学生可能对于常见装潢材料的名称不熟识,老师应予以指导。活动二比较木板和瓷砖活动目标:1 .通过不同的方法,视察、比较木板和兖砖的不同特点。2 .结合较木板和兖砖的不同特点说明一些家庭装潢现象,3.感受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和它们的特性亲密相关。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木板、瓷砖、水、滴管、小刀、抹布。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为什么卧房的地面多选用木地板,而厨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选用瓷砖?2 .设想:怎样比较木板和兖砖的特性?3 .沟通:小组沟通自己设想的方案。4 .操作:运用自匕设想的方案,以小组为旅位,对木板和直砖的不同特性进行比较。5 .完成活动作业第3页第一部分。6 .沟通:(1)说说木板和兖游各有哪些特点。(2)说明木地板多用在卧房而兖砖多用在浴室和国房的缘由。*可运用滴水、刻画、去污等方法对木板和瓷砖的渗水性、硬度、易清洁程度的性能进行比较。*因为是比较活动,要提示学生限制好相关变量。其次单元-地球的外表单元目标:1.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2,初步知道地球四周包困若大气。3,初步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4.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5,初步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凹凸不平的。6.初步知道地形图中颜色与地形的关系。单元全点:I、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2、相识地球表辰生活若各种生物,分布若陆地和海洋以与大气层.3、知道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单元雄点:I、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2、学会看地形图。3,学习测量的方法。教学措施:老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课时支配:3课时我们生活的地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2,初步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3.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相识事物过程中的求要作用。二、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三、教学难点: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四、教学设计:活动一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2.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相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丫CD。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沟通:说说自己对地球形态的相识。2 .阅读:(1)教材第10页,了解人类探究、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以与所做出的努力。*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要求其说出自C1.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有学(2)观看教学VCD,补充认知。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了解了地球的形态特点,科学技术在人类相识事物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生知道,可让其向同学介绍。活动二地球的外形活动目标: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篮球、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吗?2 .介绍: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和赤道的直径.*探讨时,老师可利用1只篮球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探讨。*可借助地球仪进行介绍。活动三去美国可以怎么走活动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地球形态特点的相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调查:相识中国和美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2 .探讨:假如我们到美国去旅游,可以怎样走?*当学生提出去美国可以选择往东,也可以选择往西走时,要提示学生思索:往这两个方向走都能到达美国,这是什么道理?地球的表面/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 .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 .知道地球四周包围着大气.4 .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相识地球表层生活着各种生物,分布若陆地和海洋以与大气层。三、教学难点:学习测量的方法。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活动目标: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12页图片。2 .探讨:地球上有哪些自然景观?除了教材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3 .探讨:地球上生活着哪些动物?生长者哪些植物?还有什么生物?4 .阅读:“小资料工小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二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活动落材:实物投影仪,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细致视察地球仪,比较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介绍:J'解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出示地球仪协助学生视察。活动三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大气圈的存在.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2 .视察:教材第13页照片。3 .沟通:大家有什么发觉?小结:地球四周包围着大气。I相识地形图/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凹凸不平的,2,初步知道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陆地和海洋,而颜色的深浅则表示高度(或深度)不同。3.初步学会看地形图。二、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三、教学难点:学会看地形图。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地面和海底都是平的吗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隔地和海底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地形横截面模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地形横截面模型。2 .探讨:陆地和海底表面的基本形态是怎样的?3 .阅读:“小资料”.小结:陆地和海洋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以些代表性地区的海拔高度数据,帮助学生生成认知。活动二相识地形图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活动落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15页上半部分。2.探讨:为什么这些数据要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呢?阅读:图中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揖在帮助学生了解用不同的颜色可以直观地表示出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活动三给公园地形图上色活动目标:在学习不同的颜色可以表示不同地形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颜色给公园一角的地形图上色。活动罂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彩箔。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思索:可以用哪些颜色表示公园地形图中不同的地形?2.沟通:各自上色的理由。涂色:完成活动作业第8页第部分。第三单元-小帆船单元目标:1 .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2 .初步相识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与用途,初步J'解婚的发展史。3,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 .初步培育动手制作实力。单元重点:I、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2、收集各种船只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沟通,从而初步相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相识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单元难点:1、动手制作。2、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选择制作帆船的材料。教学措施:教会学生动手制作,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课时支配:3课时物体的沉与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2 .初步培育动手制作的实力。二、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三、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四、教学设计:活动一猜猜沉与浮活动目标:1 .发觉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2 .知道预料有时与事实不一样,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竹片、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鳖料瓶、积木、铅笔、橡皮泥、水、水槽。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试验材料。2 .预料:(1)思索: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哪些沉,哪些浮?(2)在活动作业第11页上记录预料。3 .试验:分组试验。4 .记录:记录试验结果,完成活动作业第11页.小结: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卜去,有的会浮起来。*只要求学生相识现象,不要求弄清沉浮缘由,也不出现“浮力”、“重力”等概念。活动二做个小小救生圈活动目标:I.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救生圈。2.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会科学与生活密不行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具:竹片、螺丝钉、像皮、泡沫塑料、塑料瓶、积木、铅箔、橡皮泥、水、水槽。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制作:选择一些材料,做一个“小小救生圈工2 .试验:把些原本沉入水中的物体绑在你的“救生圈”上,这些物体浮起来了吗?3 .探讨:你的“救牛圈”有须要改进的地方吗?4 .沟通:比较各种材料的“救生圈谁做的“救生圈”效果最好?5 .探讨:A正的救生圈可能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材料、外形、坚实程度、平安等方面,联系实际生活,探讨真正的救生圈应当是怎样的。船的发展/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相识常见的船只,了解燃的发展史。2,初步相识各种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 .培育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和信息的实力.二、教学重点:在课前收集各种船只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沟通,从而初步相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三、教学难点:资料的收集和推理。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船的发展与演化活动目标:1.初步r解船的发展史,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2.收集各种关于船只的资料,初步培育收集资料的实力。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19页。依据出现的时间先后给各种船排序,并说明臼己的理由。2 .沟通:持序的结果。3 .探讨:把收集的关丁船只的各种资料记录在活动作业E依据资料说一说:这些船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它们分别靠什么力气在水中航行?哪种船最原始?哪些船是古代就有的?*明轮船、内燃机船的概念可由老师介绍。哪些是现代才有的?4.修正:依据大家的探讨修正自己的排序结果。沟通:修正后的排序结果。活动二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活动目标:1,初步相识现代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2.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20页。2 .探讨:说说各种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 .沟通: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种船只,向大家介绍,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12页。制作小帆船/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2 .初步培育动手制作的实力。二、教学重点:相识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三、教学难点:选择制作帆船的材料“四'教学设计活动相识帆船的结构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以与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地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21页上半部分照片。2.探讨:帆船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各起什么作用?统少某部分可以吗?活动二制作小帆船活动目标:依据自己时帆船结构和功能的相识,选择合适的材料,依据要求制作小帆船。活动洛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泡沫塑料、竹丝、薄纸、铁垫圈(或螺统)、橡皮胶布、剪刀、铅箔刀、水槽、水。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视察教材第21页。选用哪些材料作小帆船比较合适?为什么?2 .制作:依据教材第22页的耍求制作。3 .试验:在水槽中试航.航行存在什么问题吗?1.探讨:小帆船怎样才不简洁翻倒?制作:改进小帆船。*引导学生从制作便利的角度进行选材。*启发学生思索怎样让小帆船在肮行中不简洁翻倒。第四单元-小车运动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须要力。3 .知道使小车运动可以利用不同的动力。4 .初步培育学生进行比较试验的实力。5 .初步培育学生的动手制作实力。单元重点:1、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须要力。2,组织学生通过比较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3、相识橡筋能产生动力,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单元难点:I、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2、初步知道风帆的角度影响小车运动的距离。3、将小车改造成一辆橡筋车,然后利用这辆橡筋车开展探究活动。教学措施:师范讲解,学生操作.课时支配:3课时小车的运动与静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物体从净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睁止都须要力。2 .初步培育学生动手制作的实力。3 .了解些生活中利用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二、教学重点: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须要力。三、教学难点: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四、教学设计:话动一做小车(p.24)活动目标1.利用确定的材料制作辆小车。2.培育动手制作的实力。活动黯材:制作材料:瓦楞纸板、铁丝、车轮等:试验器材:制作好的小车、细线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怎样用瓦楞纸板、铁丝、车轮等材料做一辆小车?2.制作:会滑动的小车.*探讨时可以指导学生视察书上的有关图片或观看制作活动的录像,以帮助学生r解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进行制作时.,应要求学生对做好的小车进行滑行试验,以保证小车的质屋。活动二小车靠什么动起来(p25)活动目标通过试验发觉小军从静止到运动须要力的作用。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怎样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2 .小组探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车动起来?3 .小组试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4 .沟通:试验方法和结果。5 .探讨: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要引导学生对每辆小车的运动加以探讨。* 要激励学生进行发放思维,想出多种方法让小车运动,例如用扇子扇、用小球碰撞等。* 沟通时,应要求学生以演示操作协作自6.小结: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须要力。己对试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要引导学生关注:无论是推还是拉,或是利用风来吹小车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都要对小车用力。活动三使开动的小车停卜来(p,26)活动目标通过试验发觉小车从运动到静止也须要力的作用。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正在平面上开动的小车停下来?2 .小组试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正在平面上运动的小车除F来。3 .沟通:试验方法和结果。4探讨: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5.小结:小车从运动变成静止也须要对它用力。* 要激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沟通时,应要求学生以演示操作协作自己对试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 通过探讨,要引导学生发觉无论用哪种方法使小车停下,都是因为对小车用了力。活动四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p26)活动目标1 .收集生活中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加深对力能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2.格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亲密联系起来。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沟通:说说生活中利用力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实例。2.小结: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都须要力的作用。*在学生举例时,应要求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对物体用力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更。*老师可以补充溢例,开阔学生的视野。风帆车/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2 .知道风力的大小影响风帆车运动的距离。3 .知道风帆的迎风角度不同,小车运动的距高也不同。4 .初步培育学生的动手制作实力。5 .初步培育学生进行比较试脸和记录、分析试瞪结果的实力.6 .在忒验过程中初步培育学生细致、细致的试眩看法和习惯。二、教学重点:组织学生通过比较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三、教学难点:初步知道风帆的角度影晌小车运动的距离。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做风帆车(p.27)活动目标1 .利用确定的材料制作一辆风帆东。2 .初步培育动手制作的实力。活动罂材制作材料:小车、竹丝、纸、玻璃胶纸、塑料座(用以连接车体与帆):试验材料:风帆车、扃子、小风扇、直尺等。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怎样把小车改装成能利用风来开动的风帆车?2 .探讨:制作的方法。3 .制作:风帆车。*激励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思索,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探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活动二怎样使风帆车跑得远(p27)活动目标通过探究发觉风力越大,确定时间内,风帆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I.探讨:可以用哪些方法产生风并使风帆车运动起来?2 .探讨:运用不同的方法,风帆车运动的远近一样吗?3 .试验:比较产生风的方法不同,小车运动远近的差别。*在学生进行试验活动前,要提示学生.留意两方面的问题:1.小车在试验时每次放的位置要相同:2.视察、测量和记录所用的方法要相同。3.每次试哙的时间要相同。用各种方法使风帆车开动的活动场景4 .沟通:试验结果。5 .探讨:分析试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一一风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图,用以提示学生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这一活动。活动三风帆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p.28)活动目标通过探究发觉风帆方向不同,相同风力条件卜.,风帆车的运动距离不同。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并预料:变更风帆的方向会不会使小车的运动远近发生变更?2 .构想并探讨:试验方案。3 .试验:小组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4 .沟通:试验结果。5 .探讨:分析忒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一一风帆方向会影响小车运动的远近。*每次应测定相同时间内小车的运动距离。*在探讨过程中,留意指导学生变更风帆方向后,每次风力的大小要相同。橡筋车/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橡筋卷绕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有亲密关系。2 .知道橡筋拉伸的长度越长,小车运动的距高越远,反之则近。3 .初步培育学生动手制作的实力。4 .初步培育学生进行比较试脸和记录、分析试瞪结果的实力.5 .初步培育学生细致,细致的试哙看法和习惯.二、教学重点:相识橡筋能产生动力,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三、教学难点:将小车改造成一辆橡筋车,然后利用这辆橡筋车开展探究活动。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做橡筋车g29)活动目标将做好的风帆车改装成一辆橡筋车。活动器材制作材料:小军、橡筋、线、双面胶纸等:试脸器材:橡筋车、直尺等。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怎样把小车改装成利用橡筋动力开动的车?2.制作:橡筋军。*在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索橡筋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并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在巡察时,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活动二橡筋卷绕方向对小乍运动的影响(p29)活动目标探究榜:筋卷绕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试验:试开橡筋车。2 .沟通:小车运动的状况。3 .探讨:同样的檄筋车,为什么开动的方向会不同?4 .试验:将橡筋往不同方向卷绕,比较小车运动的方向。5 .沟通:试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橡筋卷绕的方向确定了小车的运动方向.* 在学生活动时,引导学生留意小车开动的方向。* 要引导学生说明小车开动的方向。* 沟通和探讨时,可结合小车的操作来进行。活动三橡筋拉伸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p30)活动目标探尢橡筋拉伸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发觉橡筋拉.得越长,小车胞得越远。学生活动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小组竞赛:看有谁的小车跑得远。2 .海通:竞赛的状况。3 .探讨:为什么有的小车跑得远,有的小车跑得近?1.试验:把小车上的橡施拉到不同的长度,测量、比较小车运动的远近状况。5.沟通:活动的结果,得出结论一一橡筋拉得越长,小车跑得越远。* 在学生活动时,老师要参与活动,并有菽识地指引部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为活动后的探讨供应必要的内容打算.* 沟通状况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小车上的橡筋有怎样的变更。* 在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留意橡筋拉伸长度的不同状况。* 要提示学生,活动中要使橡筋的伸长量有明显变更。第五单元-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单元目标:1.知道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2,初步知道栖息地的变更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或生存。3,能列举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例。4.培育爱护环境的盍识。单元至点:1、r解不同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2、解淡水和海水中的常见动植物.3、了解湿地常见的动植物。4、了解栖息地变更和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单元难点:I、在视察身边的动植物时,留意到环境的微小差异。2、体会生物的多样性。3、通过模拟活动,了解湿地对于调整水的玳要作用.4、列举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例。教学措施:老师演示与学生分组练习相结合。课时支配:4课时陆地上的动植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分别说出一些典型陆地环境中的r2种代表性动植物。2 .进一步培育视察实力。3 .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二、教学重点:了解不同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三、教学难点:在视察身边的动植物时,用意到环境的微小差异。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身边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相识身边环境中的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自己感爱好的动植物图片.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自己带来的常见动植物图片,说说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探讨:这些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有些什么差异?配对:给一些动植物找到自己的家。*通过对动植物与其生活的不同环境的视察,了解动植物和生活环境的关系。活动二不同陆地环境中的典型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几类典型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YCD.学牛.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3页。2 .探讨:这些陆地环境有什么特点?每种环境中生活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3 .沟通: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4 .观看并探讨:教学VCD。这些动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5 .归纳:环境不同,动植物也不同。*不要过分强调环境名称“*观看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分析和探讨,让这个活动更好玩。水中的动植物/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分别说出淡水和海水中的23种动植物。2.能说出2、3种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并知道它们生活在淡水还是海水中。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二、教学重点:r解淡水和海水中的常见动植物“三、教学难点: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四、教学设计:活动一淡水中的动植物活动H标:初步相识淡水中的常见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0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4页。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2 .探讨: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3 .拓展:还知道哪些生活在淡水中的动植物?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假如学生不理解淡水的含义,可以说明一下再进行后续活动。*初步楮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意识,便于后续的学习。活动二成水中的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咸水中的常见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YCI).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5页。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2 .探讨: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么共同点?3 .拓展:还知道哪些生活在咸水中的动植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外形特点。4 .探讨:除了海水里有咸水,还有哪里有咸水?5 .阅读:教材第35页“小资料* 可以先介绍一下咸水环境的含义,与其与淡水环境的差别。* 这个活动中特殊要留意不要误导学生认为咸水就是海水。* 时间富裕的话可引导学生观看教学VC及活动三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可以食用的常见水生动植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6页。2 .探讨:说说这些动植物的名称。它们生活在哪里?3 .完成第20页作业第一部分。4 .沟通:还吃过哪些水生的动植物?*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一些资料,这样在探讨的时候内容会更丰宓。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湿地里的动植物/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什么是湿地,以与湿地的作用。2 .能分别说诞生活于淡水湿地和海洋滩涂的2种动植物。3 .进一步体会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二、教学重点:J'解湿地常见的动植物.三、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活动,了解湿地对于调整水的重要作用。四、教学设计:活动一什么是湿地活动目标:初步知道什么是湿地。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7页。2 .探讨:湿地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比较下湿地、陆地和水域这三种环境的相同和不同。3 .猜想:湿地适合生物生活吗?说说理由。*对于湿地的环境特征,要让学生细致视察、细致探讨。活动二模拟湿地调整水活动目标:通过模拟忒验,体验湿地在调整水方面的重要作用。活动潺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瓷盘、海绵、三介架、烧杯、水。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猜想:湿地有什么作用?2 .视察:两块海绵的区分。3 .思索:它们在吸水时会有什么不同?4 .试脸:比牧干海绵和湿海绵吸水实力的差*应更多强调试验中的视察和思索,在.模拟试验和实际现象之间建立联系。别。5 .完成活动作业第20页其次部分。6 .比较:海绵吸水和湿地调整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沟通:说一说湿地调整水对下气候的重要性.活动三相识湿地的动植物活动目标:1 .初步相识湿地中的动植物.2 .感受湿地对于动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3 .增加爱护湿地的意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8页。2 .探讨:相识这些动植物吗?说说这些湿地动植物在哪里活动.3 .沟通:说说还知道哪些湿地的动植物.1.探讨:活动一中对湿地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鸟儿喜爱来湿地觅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结合活动二,初步体会湿地在地球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环境变更的影响/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栖息地的变更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生活或生存.2 .能列举些环境污染影响动

    注意事项

    本文(二年级下自然教案全[1].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