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4最新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docx

    • 资源ID:1669556       资源大小:179.81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最新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docx

    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公众号:安全资料网安全资料网企业标准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版本,A/1制:核:准:分发号:受控状态:【受控】2024年7月1日发布2024年7月1日实施环健资料库发布目录修订页1前a11颁布令22编制依据与引用标准3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4总体要求64. 1基本原则64.2资源条件65特种设备双击预防体系管理机构75. 1管理机构75.1.1组织机构图75.1.2组织机构成员75.2机构权限75.2.1组长85.2.2副组长85.2.3成员85. 3特种设釜双重预防体系岗位设置86. 4岗位职责96特种设得双重预防体系方针目标107. I方针106.2目标内容116. 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目标仔务117. 2.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EI标任务118. 2.3目标I1.7体系建立128. 1文件与记录121 .1.1文件控制127 .1.2记录控制IJ7.2风险分级管控M7.2.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147.2.2风险点(淑)排查及危险源辨识157.2.2.I风险点(海)排查157.2.3信息记录167.2.4风险评估、管控及公缶167.2.4.1风险评估167.3风险分徼管控197.3.1基本要求197.3.2除患分级197.3.3隐患分类2073.4陷患排查217. 3.5I®患治理238. 3.7记录与档案257.4 监杼检查251. 4.I目的252. 12适用莅用257. 4.2雅阳组织人员25743赛好检查形式、方法内容268. 4J资金保障279. 4.5违反规定的处理277.5 信息反馈277.5.1倍总内容277.5.2反馈流程277.5.3在以上流程中产生的信息记录文件,相关部门贵仔人负出收集,定期汇总到媒合部进行行档.存档要求按照文件记录控制要求控制.287.6持续改进287.6.1要求287.6.2数据分析287.6.4纠正措施,包括以下步腺:297.6.5解决问遨297.6.6预防措能297.6.7输入信息:.297.6.8输出信息:297. 7信息化建设301. 8安全生产绩效考核301. 8,1、目的307. 8.2适用范围308. 8.3具体实脩309. 8.1增分条件3210. 8.5安全绩效考核机构:3211. 8.6安全绩效考核3212. 8.7考核频次3313. 8.8考核等线332. 9培训考核333. 9.1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337. 9.2培训计划的制W338. 9.3培训的实施339. 9.4培训的考核和评价3410. .5人员管理348体系的运行、评价、改进及验证348. 1运行318.2评价358.3改进358.4验证35附表A1.特种设备常见风险因素辨识一通用项36附表A2常见风险因素辨识45附表A3设得类风险点(源)信息及管控指胞46附表A4作业活动类风险点(源)信息及管控措施47附表A5常见特种设备犷故类型18附衣A6H接规定为教大风险波成大风险的酒单18附表B1.特种设备基本信息表49附表B2特种设备隐患排查记录表50附表B3特种设备I®患治理记录表51附表B1.拟报请人民政府挂IW督办安全重大除患和突出问题登记表53附表B5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台赅54用在B6特种设备隐患排衣治理阶段也总表55修订页序号修订内容修订位置修订口期修改人批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前言本手册根据昆明市地方标准文件DB5301/T77.1-2022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基本要求、DB5301/T77.2-2022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风险分级管控通则DB5301/T77.3-2022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通则、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结合公司特种设备使用情况编写,覆盖了本公司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本手册是本公司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的纲领性和强制性文件。手册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科学合理地排查风险、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分级管理风险,科学系统地实施隐患治理工作,以达到有效管控风险,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1颁布令为确保特种设备双重侦防体系管理手册的有效运行,科学合理地排查风险、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分级管理风险,科学系统地实施隐患治理工作,以达到有效管控风险,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为确保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不发布、实施与本手册相违背的指令和措施。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书面反馈,确保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经公司对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的评审,符合公司目前情况,现予以颁布、实施。签字(加盖公章):期:2024-7-12编制依据与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手册中引用而构成本手册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手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TSG08-2017TSGQ7002-2019TSGQ7015-2016TSGQ7016-2016 GB6067.1-2010 GB17907-2010 GB/T13861 GB644111TSG07-201912Q0002-200813DB5301/T77.114DB5301/T77.215DB5301/T77.3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则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一桥式起重机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基本要求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风险分级管控通则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通则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建立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构成的安全管理预防治理体系。3.2管理机构由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双重体系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其所赋予的职责权限组成的管理组织。3.3风险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3.4分级管控按照风险等级不同、所需资源不同、管控能力不同、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的、分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3.5特种设备隐患使用单位违反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等规定,风险管控措施缺失、失效或者因其它因素导致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可能引发事故的设备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环境上的缺陷等3.6隐患排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采用不同途径和方式排查特种设备隐患的活动。3.7隐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3.8风险点(源)指伴随风险的区域、场所、设施和部位,以及在特定区域、场所、设施和部位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9风险辩识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3.10风险辨识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过程。3.11风险点(源)指伴随风险的区域、产所、设施和部位,以及在特点区域、场所、设施和部位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12风险等级单一风险或组合风险的大小,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3.13风险因素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3.14风险信息包括风险点(源)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以及风险等级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3.15风险评估时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处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16风险分级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的过程。3.17风险控制管控风险的具体措施。3. 18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4. 19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5. 20管控措施针对风险采取的具体控制方法和手段。3.21相关方能够影响特种设备风险或可能受到风险影响的个人或群体。4总体要求6. 1基本原则6.1.1 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的建立要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4. 1.2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原则,构建、运行、持续改进特种设备双重体系。4.1. 3使用单位已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应将双体系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4.2资源条件使用单位应配备双重体系正常运行必要的资源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标准、企业内部管理和操作规程;构建、运行、持续改进双重体系必要的资金;必要的办公场地:必要的人员:(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必要的工具、设备、仪器、个人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5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机构5.1 管理机构5.1.1 组织机构图5.1.2组织机构成员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安全管理负责人成员:工程部经理制造厂厂长综合部经理采供部经理技术部经理安全员作业人员5.2机构权限为确保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相关工作顺利推行,领导小组组长为该项工作的牵头人,负责督导及审核;副组长及小组成员应履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具体职责如下:5.2.1组长(总经理)组织、监督、指导、考核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两个体系有关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编制符合要求、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工作,明确各单位进度和质量要求,适时指导和调度,并制定考核办法。定期召开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专题会,固化成果、健全档案,持续降低事故风险。5.2.2副组长(安全管理负责人)对员工进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贯和培训。做好风险分级评价过程控制,编写企业实施指南,组织排查风险点、作业步骤确认、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确定重大风险,完成”一企一册”。5. 2.3成员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成员具体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H区域内和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制定风险点分级管控措施,并在工作现场制作悬挂风险管控标识牌。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应当根据其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岗位姓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双重体系管理人员血曳体系管理人员双重体系管理人员双重体系管理人员双王体系管理人处安全员安全员安全员安全员5. 4岗位职责6. 4.1主要负责人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7. 4.2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领导职贡,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员配备;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且定期组织演练: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组织进行隐患排查,并且提出处理意见;当安全管理员报告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应当停止使用时,立即作出停止使用特种设备的决定,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规则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5. 4.3安全员职责组织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组织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编制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督促落实定期检验和隐患治理工作: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发现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纠正和制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5. 4.4作业人员职贡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照规定填写作业、交接班等记录:参加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作出记录: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6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方针目标6. 1方针为了公司安全健康发展,明确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方针,公司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综合治理、持续改进”6.2目标内容6. 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目标任务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重大风险场所、部信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智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据改进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史有针对性。7. 2.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目标任务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6.2.30标序号目标考核频次执行部门(八)备注1重伤事故零发生1年/次各职能部门2重大火灾事故零发生1年/次各职能部门3重大特种设备事故零发生1年/次各职能部门4工亡事故零发生1年/次各职能部门5安全基础管理落实到位1季/次双体系管理人员6安全检查10稣执行1月/次双体系管理人员7除患治理100%落实1月/次各职能部门8现场(作业)安全管理100%落实1月/次各职能部门9岗位职业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100%1月/次各职能部门10应急管理系统有效运行1年/次双体系管理人员I1.7体系建立7.1 文件与记录8. 1.1文件控制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体系文件直接影响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应时文件包括有关文件进行控制,以保证这些文件的适宜性、正确性和统一性。7.1.1.2职责综合部负责体系文件的统一收集发放与存档;双重体系管理人员负责相应部门资料的管理控制;7. 1.1.3文件和资料的控制范围: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有关的电子文件、声像等各种媒介。7. 1.1.4文件的批准与发布各职能部门按规定负贡所分管的质量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发布根据质量体系文件签着权限表内要求进行控制;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体系文件签署授权人序号文件名称编制审核批准修订批准1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安东管理员安全管理负货人企业法人安全管理员企业法人2安全制度文件综合部安个管川负询人企业法人安全管理员企业法人3记录文件双重体系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双重体系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4外来文件综合部安全管理负责人企业法人安全管理吊企业法人所有文件和资料在发布前均必须由授权人审批其充分性和适宜性,发放时应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文件编号形式根据文件控制程序要求进行编写。确认后履行发放手续。7.1.1.5对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以确保:在使用场所都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对各层次的文件要进行版本控制及状态标识控制,以确保使用的各级文件都得到控制:新文件发放时,应明确被替代的作废文件,并及时收回无(失)效或作废的文件,确保防止误用;对因法律或其它原因而需保留的作废文件要在文件上加盖“作废”和“保留”印章进行标识,并妥善保管,与正在使用的文件进行有效隔离。受控文件的持有者,应及时得到识别文件的现行修改状态的控制清单。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分发号按照分发好时应表格确认序号分发号对应部门(人)签收权限人备注101-01相关部门负责人,或部门负贲人指定人员201-02301-0340250360470580690710087.1.1.6文件和资料的修(更)改公司每年根据需要对现行的使用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必要时进行修订,并再次审批。文件修改权归原编制部门,并经审批部门审批,若指定其他部门进行审批时,该部门要得到原审批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修改人员按修改原因和性质编制修改通知单,修改通知单应编号登记。“受控”版本由发布(或发放)部门负责修改,可行时,应在文件或相应附件上标明更改的性质。公司每年发布技术标准(包括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有效版本目录清单,确保标准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7.1.2记录控制7.1.2.1职责综合部负贡建立档案、收集、确认、归档和贮存;体系管理人员负贡该部门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有关的记录收集7.1.2.2记录控制范围:与特种设备质量有关记录;证明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体有效运行的记录:与供方有关的记录:公司各职能部门建立记录清单,按规定时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制:编号,易于识别和检索,内容完整,签字齐全、装订规范,用以证实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保存在有适当的贮存环境中,贮存方式应当便于存取和检索,并有防止损坏、变质或丢失措施,防止非正常扩散;需归档的记录由记录的发生部门进行整理,并移交存档或备案。公司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尤其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过期的记录由保管部门按规定销毁;当合同要求时,在商定期内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相关方评价时查阅。7.1.3其余未规定控制要求按照文件机械停车设备制造、安装、维修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控制7. 2风险分级管控8. 2.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是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应建立符合DB530"T77.1要求的双重预防体系的前提下,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的风险底(以下简称“风险库”),并对风险库定期进行更新、维护。 使用单位应按“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管控的风险,下级也应管控”的原则进行风险管控。 使用单位应建'工风险公告制度,对风险点(源)进行公告。7. 2.2风险点(源)排查及危险源辨识8. 2.2.1风险点(源)排查应从以下方面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点(源)进行排查:区域及场所:设备、部位及部件:作业活动等。7. 2.2.2危险源辨识一依据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二方法危险源辨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对作业活动,宜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辨识: 时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1.)进行辨识:对复杂工艺,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事故树分析法(FTA)等进行辨识。三要求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源)内所有的特种设备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的影响。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常见风险因素辨识参见附表A1.、A2:附表A1.、A2仅列出了常见风险因素,使用部门应结合自号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补充和完善。7.2.3信息记录应从以下方面对辨识确定的危险源及其管控信息记录于附表A3、4中:风险点(源)编号:风险点(源)名称:区域位置;危险源名称: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常见特种设备事故类型见附表B5)。7.2.4风险评估、管控及公告7.2.4.1风险评估一、分级按风险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将风险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使用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结果的严重性两个维度,考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企业信誉的影响等因素进行风险分级。不同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风险等级与颜色标识的对应关系见卜.表: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颜色标识红橙黄蓝应按照上表给出的原则对风险点(源)划分等级,确定每个风险点(源)的风险等级.风险点(源)包括多个危险源时,风险点(源)的等级一般由风险点(源)内风险等级最高的危险源确定。附表A5中列出的风险点(源)应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或重大风险。此外,使用单位还应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辨识、确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较大风险或窜大风险。7. 2.3.2风险管控一、管控层级根据风险可能带来的事故影响,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厂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等四个级别。各部门也可根据H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管控层级。二、管控措施应针对风险点(源)内的不同危险源选择适宜的管控措施,常用的管控措施见卜.表。施工种类常见具体管控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消除、替代、封闭、隔离、移开或改变方向等。管理措施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减少暴露时间、监测监控、警报和警示信号、安全互助、风险转移等。培训教育措施员工入企三级教育、每年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继教教育、其它方面的培训。个体防护措施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防护服等。应急措施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救援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急物资准备、应急救援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其他措施使用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其它有效的管控措施。三、分级管控 应根据风险点(源)的风险等级确定其所对应的管控层级,并组织各层级按下表所给出的管控要求,逐级实施风险管控。分级管控要求风险等级管控要求重大风险厂级负责重点控制管理。主要负责人负责控制管理,必要时可由主要负贲人组织成立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对风险实施管控。京大风险应立即停止设备使用、停止相关工作并采取应急措施,按制定的管控措施对重大风险风险点行治理。只有当风险H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较大风险厂级控制管理,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管理控制,相关部门负责人、双重体系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根据职责权限分工具体组织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立即停止设备使用和相关工作,并按制定的管控措施对较大风险风险点进行治理.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一般风险车间级负责控制管理,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管理控制,双重体系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根据职责权限分工具体组织落实。一般风险应限期进行整改,并按管控措施对一般风险点进行治理。只有当风险以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低风险车间级负贡控制管理,由部门负贡人负责管理控制,双重体系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根据职责权限分工具体组织落实。低风险应限期进行整改,并按管控措施对低风险点进行治理。当风险不能通过管控被消除时,需要通过定期监视来确保当前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 应对分级管控实施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及评价,以确定风险点的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对跟踪、检查、评价后存在的问题风险点(源),应按照DB5031/T77.1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整改。7. 2.4.2风险公告应按风险公告制度的要求,在醒目的位置或显著的区域、场所、设备、部位和部件上进行风险公告,使相关方明确风险相关信息。风险公告形式可采用: 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平面分布图: 安全风险公告栏、岗位告知k、公告牌、风险手册;设备警示牌。风险公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风险点(源)名称:b.风险点(源)所在区域或位置;c.风险等级;d.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e.管控层级;f.管控部门;g.管控责任人:h.岗位安全操作要点:1 .管控措施;j.应急措施;k.安全警示标志;1 .报告方式及电话。7. 3风险分级管控8. 3.1基本要求使用单位应建立符合DB5301/T77.1要求的双重预防体系,并开展全员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使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使用单位应根据使用情况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和台帐,特种设备基本信息表见附表5隐患分级与分类9. 3.2隐患分级按照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将隐患分为严重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三个等级。7.3.2.1严重事故隐患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严重事故隐患: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应依法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的行为;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可能导致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风险管控缺失、失效,可能导致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需要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恢曳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使用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7.3.2.2较大事故隐患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事故隐患: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以罚款的行为: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风险管控缺失、失效,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7.3.2.3一般事故隐患除上述严重、较大事故隐患外的其他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均为一般事故隐患,包含以下情况:违反使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或状态;风险易于管控、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排除的。7.3.3隐患分类事故隐患分为管理类、人员类、设备类和环境类四个类别:管理类:因管理缺失所产生的隐患,包含安全管理机构、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人员类:因人员自身或人为因素所产生的隐患:设备类:因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缺陷、缺失或失效所导致的隐患;环境类: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使用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7.3.4隐患排查7.3.4.1制定计划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隐患排查计划应至少包括:排查内容(设备)、排查实施人、排查时间、排查要等。7.3.4.2排查程序见卜.图7.3.4.3排查组织根据7.3.4.2所列程序,按照卜.列要求组织排查:由负责人或者责任人员制定排查计划:贵任人员根据排查计划组织排查人员实施隐患排查:排查人员应及时汇总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并上报责任人员。7. 3.4.5排查方式使用管理审查。即对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进行审查。设备分类排查设备分类排查实施的责任主体为使用单位。按特种设备种类或类别的不同,除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按TSG08的要求进行排查外,对我公司存在的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和运行环境中,以及设备本体存在的隐患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排查:气瓶根据tsg-23的要求进行排查;起重机械根据TSGQ7015的要求进行排查。排查途径:(维护保养、自行检查和定期检查)综合整治排查综合整治排查和利用监督检查、安全管理评价、专项整治等手段的综合运用来排查隐患。7.3.4.6排查类型我公司各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根据需要按以下排查类型选择排查: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时段排查:专家诊断排查:7.3.4.7排查要求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按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程和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排查前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排查的事项、内容、责任人和频次。各级人员应根据安全生产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要求和特种设备风险管控情况,结合设备特点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隐患排查过程中应记录,记录格式见附表B中的表B.I0隐患排查结束,应对隐患信息及治理要求进行通报。7.3.5隐患治理7.3.5.1治理程隐患治理程序见下图7.3.6.2治理要求根据隐患排查通报的信息,卜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通知书格式企业根据自行情况制定。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治理时间和隐患消除时限,并做好治理记录,记录格式见附表B中的表B.2。隐患治理过程中,企业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聘请或者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专家帮助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实施,严重和较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a)治理的目标与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f)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7. 3.6.3安全防护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隐患治理前或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成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对于生产需求,由于特定原因不能停止使用的设施和设备,应当加强管理,制定应急措施并落实监控责任,监护使用。8. 3.6.4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的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确认治理效果,实现闭环管理。对于使用单位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的没有能力治理或治理达不到要求,需要停产的严重和较大事故除患”,应及时报告当地监督管理部门,在报告的同时采取包括停产、停用在内的相关措施。7.3.6.5例外处置对于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的“没有能力治理或治理达不到要求,需要停产的严重和较大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当地监督管理部门,在报告的同时采取包括停产、停用在内的相关措施。需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办的事故隐患,企业应填写“拟报请人民政府挂牌督办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登记表”,并上报相美监督管理部门,其格式见附表Do7.3.7记录与档案7.3.7.1记录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隐患排查人应填写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记录应纳入使用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内管理,隐患排查记录格式见附表B中的表B.1;隐患治理记录格式见附表B中的表B.2。应按照每个阶段对特种设备隐患进行统计汇总,汇总表应符合附表E的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隐患排杳治理台账,台账格式见附表C。7. 3.7.2档案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和治理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档案的保管有效期不应低于2年,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分类台账(含特种设备基本信息表);隐患排查工作计划、隐患治理方案;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其他相关见证资料(图片等)。8. 4监督检查9. 4.1目的监督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各项规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落实主体责任,纠正违法行为,排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对双重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运行进行全面检查。7.4.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安全生产作业过程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7.4.2监督组织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分部经理双重体系管理人员安全员构成监督检查小组,对双重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实施、安全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井枳极开展全员参与监督,建立健全双重预防体系。7.4.3监督检查形式、方法内容安全隐患排杳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电气、机械、化学、火灾、人员流动、人员操作不当等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排查的方式包括: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检查;日常巡视。选用何种排查方式具体方式由各部门闩行制定。安全隐患排查的标准包括: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规,是否符合本公司规定的安全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安全隐患排查的流程包括:排查、发现、记录、反馈、整改、验收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排查: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安全风险情况

    注意事项

    本文(2024最新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管理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