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上).docx

    • 资源ID:1669948       资源大小:13.9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上).docx

    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一中学文学教化的风雨历程(上)建国50年来,我国的中学文学教化大起大落,由乔木趺入也谷,又从幽谷复苏振起。很多挚友对于这个异乎寻常的轨迹感到难以索解。我从事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揖工作近半个世纪,亲历了这项工作的全过程,供应一些资料并发表一些见解,对于当前开展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对于思索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长远方略,都会是有益的。大起大落的历程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即受到特别的重视。改革的方案是参照当时苏联的做法,将中学语文课分设文学、汉语两科。在我国废科举、兴学校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这是首次施行系统的文学教化和语言教化。这次改革,受到的关注是建国50年间所仅有的。毛泽东同志亲自过问,党中心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胡乔木同志干脆领导。后来,周扬同志也参与领导。在教化部内,则由教化部副部长、闻名语文教化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干脆领导,人民教化出版社主持这项编辑工作的是闻名作家吴伯箫、文学史家张毕来。在编辑过程中,还召集几次作家座谈会,茅盾、老舍、臧,克家、萧三等都供应过看法。从1951年到1958年,这套教材从启动到停止运用,达8年之久。1951年3月,教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化工作会议,胡乔木同志在讲话中谈到“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着特殊混乱的现象,其缘由就是没有把语言教化和文学教化分开”,提出分科的问题。同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净和健康而斗争。下半年,语文教化界起先探讨,1953年4月,教化部向中心政治局报告工作,提出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示,语言、文学可以分科,并指定成立中心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由胡乔木任主任。1953年12月,胡乔木向中心写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1954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参与的中共中心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依据这个报告,教化部贵成人民教化出版社,进入详细的施工过程。课本初稿,在全国74所中学(27OOo名学生)中试教。1955年上半年,编辑和试教工作已经完成。6月,教化部召开全国语文教学会议,由叶圣陶向大会作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报告,动员在全国推广运用新的分科教材,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正值此时,始终不曾过问此事的中共中心宣扬部部长对文学、汉语分科以及文学课本选材不当提出严厉的指责,致使大会不了了之。大会报告不作正式传达,分科教材运用与否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也可以运用旧课本。从今文学、汉语分科的命运泰极否来,一落千丈,对文学课本的指贵纷至沓来。如康生指责说:“文学课本非改不行”,“与教化方针相违反,最多只能培育小资产阶级感情”,“很多课文思想性不强,语言也混乱,可砍去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换选政治论文、社论和应用文”。这场大起大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待发觉更多的资料进一步说明。但联系当时的极左浪潮,从康生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其主要缘由。”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忙春又归去。”此后文学课本形同废止。60年头初起先另起炉灶编写语文课本。同时,在一份中心文件中提出: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也不要教成政治课。人民教化发表了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和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两篇文章。中心文教小组指示:“文学、汉语合而为一,叫语文。”文学、汉语分科教材正式寿终正寝。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有了恶性的发展,而文学教化却成了禁区。文学教化的指导思想在中学实施文学教化的重要意义,当时已有充分的相识。这个问题在胡乔木写给中心的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请示报告中有清晰的表述。报告写道:“一般语文教学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说明方面。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另一方面,一般语文课都不留意文学教化,没有经过文学培育青年的高尚品行和健康的人生观,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系统的文学基本学问和文艺鉴赏实力。这些事实都说明白:语文混合教学的结果是语言教化和文学教化两败俱伤。”胡乔木在一次讲话中还特殊强调在文学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化,他说:“文学教化的任务是要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生动地了解国家人民的生活、命运、华求与苦痛,以引起学生对劳动人民发生剧烈的感情,和对文学发生爱好和爱好,所以在爱国主义教化上有着很大的重要性。文学应以本国文学为主体,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朗读、观赏中国文学作品,使学生爱好中国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有足够的估价和正确的相识,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描写、生活斗争等的影响,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若把文学教化单纯变成政治教化或完全与政治隔绝,都是不正确的。”中学文学教化的任务,在1956年制定的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里,作了系统完整的表述。以中学为例,中学文学教化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养任务,即增进文学、语言素养的任务,规定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观赏文学作品的实力,培育学生阅读文言著作的初步实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实力,巩固学生常常阅读文学作品的爱好和习惯,进一步犷高校生对社会生活的相识。”另一方面是教化任务,即思想品德教化,规定“在初级中学阶段的基础上接着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育共产主义道德,特殊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看法,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爱惜公共财物和坚韧、英勇、谦逊、诚恳、俭朴等品德,酷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学生相识实力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实力;培育正确的审美观点,特殊是对社会生活的明确的善恶、是非观念和剧烈的爱憎感情。”我所以不惮其烦地引用当时的资料,是为了让读者原汁原味地了解创设文学课的指导思想。通过文学课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化、道德品质教化,特殊是爱国主义教化;同时,对文学在语言教化上的重要作用也作了充分估计。今日看来,这个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仍是可取的。我们在选取课文过程中,总是在思想性方面反复推敲,但也决不忽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尤其是在语言方面的要求可以说到了近于苛刻的程度。比如有些课文的文字加工,实行“会诊”的方式。由叶老主持,参与者有编辑室主任和贵任编辑,还有一位熟识一般话的先生。若是翻译的外国作品,还要请一位精通外文的先生比照原文参与修改。一篇课文的文字加工,往往要四五天才能完成。不问作者是谁,所选作品须文字加工的,都仔细肃穆地进行。如朱德同志、郭沫若和茅盾同志的诗文都曾作过文字加工,并征得本人同意。课本的注解和练习题都是叶老逐字逐句审改过的。新时期的复苏和振起灾难性的“十年动乱”结束,中心对于中小学教材的拨乱反正赐予特殊关注。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教化部集中全国优势力气编写新的各科教材。新教材以较快的速度编写出来,适时地满意了拨乱反正的须要。同时,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人们起先摆脱种种思想束缚,把过去被禁锢的东西放在实事求是的天平上来衡量,重新判定是非。语文教学界抱着很大爱好打破文学教化的禁区,重新加以谛视和评估,给了这个被打入冷宫的维纳斯以应有的地位。很多挚友对于50年头的文学教化以及文学教材表示了深情的怀恋。有的认为当年的文学课本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很多当时读过这套课本的挚友,事隔40年,还能背诵其中的某些章句。有的仍保存着这套课本。那是在“文革”期间特地隐藏起来才得以保全的。还有的学校进行教改即以当年的文学教材为基础,加以补充调整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语文教化家对加强文学教化普遍表示支持。当年主持编写汉语教材的张志公先生,一生专注中学语言教学的探讨,他提出中学生要学习古典文学,要学得多一些,深一些,并且主见初中起先设文学鉴赏课。我也多次讲到打破禁区,让文学走进校内。加强文学教化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培育“初步的文学鉴赏实力''的教学要求。人民教化出版社在考虑语文教材进一步改革的时候,将加强文学教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到日程。参照50年头文学教化的阅历,结合新时期的特点,试图首先在中学开展试脸。从1983年至今,编出了两套以文学教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学语文课本。一套是供条件较好的学校运用的中学语文试验课本,1983年起先编写。成书后,到2019年进行了两轮试教,受到普遍欢迎。这套教材的教学重点,中学一年级是文言,二年级是文学,三年级是文化,二年级相对集中地进行文学教化。文学课本上下册和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是进行文学教化的基本教材。这套教材以培育学生文学鉴赏实力为主线,根据文学作品体裁分类,兼顾时代依次,以鉴赏课文为主体,辅之以简要的鉴赏常识和多种形式的鉴赏练习。全书包括诗歌鉴赏、散文鉴赏、小说鉴赏和戏剧鉴赏四个部分。除课堂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自学篇目。课内课外合计,选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近200篇,其中多是耳闻乐见、历古常新的经典之作。一年级的文言课本、三年级的文化课本也选入了不少文学作品。再一套是供大面积采纳的中学语文试验课本。1993年起先探讨,2019年编写基本完成,已经过一轮试教,受到普遍欢迎。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加强了文学教化,文学作品占60%以上,着重培育学生的文学鉴赏实力。中学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是文章的阅读及写作,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文学。二年级着重学习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并学习文学史常识,三年级着重学习若干文学专题,如史记专题,李白杜甫专题,红楼梦专题,鲁迅专题等。教科书和文学读本所选文学名著约400篇。选材力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特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彩成。与过去相比,更留意选取文化内涵丰富的、更易于学生接受的名家名篇。史留意课文的时代气息,选材面也更广。我国的古典名著,如红楼梦桃花扇西厢记,外国的古典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节录入选。教化部确定从2019年秋季起在全国起先推广运用两套新教材。这件事受到传媒的关注,对新教材作了热忱的介绍。但是报道给人的印象是,新教材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探讨的产物,其实不然。探讨是从2019年11月号北京文学起先的,而两套新教材的编写远在1983年和1993年就起先了,到2019年,不但书已编就,而且已经先后试教,向全国举荐运用已是水到渠成了。中学文学教化半个世纪走了个大大的马鞍形曲线。在中学阶段如何加强文学教化,教材如何编写得更加完善,虽然有很多问题仍待探讨,但是,加强文学教化已取得广泛共识和受到普遍欢迎。文学教化已从幽谷中复苏和振起,回到了中学语文课堂。这要算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注意事项

    本文(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