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问答题库小抄大全一.docx

    • 资源ID:1670069       资源大小:25.7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问答题库小抄大全一.docx

    技能问答题库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1.询问打算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运用礼貌语言,看法平和恳切,据实际运用。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行干脆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看法,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供应帮助。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询问性质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7.说明求助者责任、权利与义务:三责任、四权利以与四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运用那种询问方式二、初诊接待中的留意事项1、避开惊慌心情2、语言表达。语速适中,避开运用方言,若运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外延3、反复说明心理询问中的保密原则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询问者不能在询问范围以外向求助者供应帮助和做任何承诺5询问时的仪态三、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学会确定摄入性谈话法的FI标、规范谈话内容与范围)I.依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化解相关资料。2.依据在询问中视察到的疑点深化了解相关资料。3.依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觉的问题深化了解相关资料。4.依据上级询问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化了解相关资料。5.依据很多求助内容分别谈话。四、摄入性会谈避开提问失误(1)避开“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剧烈示意性。(2)避开多聿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询问师获得信息受限制。(3)避开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询问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开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亮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假局。(5)避开责怪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遥感,马上引起防卫。(6)避开说明性问题。询问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究。五、会谈内容选择原则1.符合求助者实力爱好。2.病因干脆间接针对性。3.有利于探究深层病因。4.有助于鉴别诊断症状。5.有利于帮助改善认知。6.有利于特性矫正发展。7.会谈法具相应有效性。六、摄入性会谈留意事项I.看法保持中性:不行示意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2.提问避开失误:不能随意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3.绝不讲题外话: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讲题外话。4.扭转会谈内容:不以指责性语言阻挡求助者谈话。5.不给肯定结论: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肯定结论。6.恳切结束会谈:不能生硬话语结束以免引起误会。七、归类说明与验证临床资料应考虑因素1.整理归纳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亲密关联的资料。2.个体状况: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状况。3.环境条件:求助者人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4.他人评价:对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疗状况评价。八、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模式1.一般资料:人口学、生活状况、始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消遣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与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2.个人成长史: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年期生活状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务与现在评价.依据求助者的详细状况,始终写到求助时。必需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与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3.H前状态A.精神状态: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方面依次填写。B.身体状态: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样感觉。C.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实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4.心理测量;(1)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H的与测量结果。九、影响资料牢靠性的可能因素1、过分随意的交谈、闻问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患者形成示意,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推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2、同一个询问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假如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询问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询问决策。3、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求助者常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状况。4、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冲突,假如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询问。十、正确理解初步印象步骤:初步印象即初步诊断涉与三方面内容:1.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推断。2.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推断。3.行为问题的严峻程度形成大致推断。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确操作按三步进行:1.对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2.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峻程度评估。3.对某些含混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卜一、严峻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验过较剧烈的现实性刺激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与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十二、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询问关系?(08、5)询问关系是指心理询问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询问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需以良好的闻问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询问关系是心理询问的核心内容。询问关系的建立受到询问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询问动机、合作看法、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与对询问师的反应等,会在肯定程度上左右询问关系。就询问师而言,其询问看法对询问关系的建立和发展JHi更为重要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对求助者表达敬重。敬重意味着完整接纳,意味着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爱护隐私,敬重应以真诚为基础。营造热忱、暧和的狙困。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注,留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询问时耐性,细致,不厌其烦。表达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尊敬那里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求助者充溢关切和爱惜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饥饿拿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应是询问师的基本素养。表达共情。询问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要因人而异,表达共情要擅长运用躯体语言,要擅长把握角色,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主动关注来访者。避开盲H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十三、正确理解和运用共情,应当留意I、询问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询问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擅长运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擅长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I四、如何确定询问目标(07.5)1、全面驾驭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深化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的思路明确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洁求助者的真实想法,深化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缘由。2,推研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峻程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询问H标的基本嬖素:5、近期H标和远期H标的整合十五、制定询问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询问目标。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询问目标的关系。该求助者希望能变更反夏洗手、反豆检查的毛病,改善睡眠状况,能正常与人交往,这与通过询问变更求助者错误认知、行为和心情的目标是亲密相关的。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欢乐、满意作为询问目标。4.向求助者说明,询问中发觉更深层的问题,须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十六、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询问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一个有效的询问目标的基本要素)属于心理学性质、详细、可行、主动、双方可以接受、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1.改善认知、行为和心情属于心理学性质。2.消退或减轻该求助者的苦痛,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主动的。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实力和经济条件以与询问师所能供应的条件看,确定的询问H标都是可行的。4.变更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心情是详细的,可以操作的。5.本案例拟定的询问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6.本案例拟定的询问H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询问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看法不样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询问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询问或转介。1.在拟定的询问目标中,变更认知、行为和心情是详细的H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的要求。十七、如何整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1、我们可以把不同的询问目标视为从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H标到特殊、详细、微观、近期的H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2、实现这两种有典型意义的目标的统一,是心理询问卓有成效的基本特点之一。3、从大目标者限,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4、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十八、不同的心理闻问流派有不同的询问H标: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询问的H标。2、行为主义者认为,询问目标应当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洋细的、可视察的、可测后的.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怠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阅历,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4、完形学派的H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阅历,激励他们担当货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旅。5、理性心情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退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f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布.理性的生活.6、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险早年的确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确定。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胜利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确定变更的支配。十九、针对求助者的询问,应怎样划分询问阶段,并说出其中的内容。(08、5)询问活动是由连串TF序的步骤组成的个过程。基本的询问阶段包括建立询问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询问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其次阶段(中期)一一询问阶段:第三阶段(后期)一一巩固阶段。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询问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询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系列步骤.,询间阶段。这是心理i句问最核心、报重要的实质性阶段,询问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变更其不适应的认知、心情或行为。巩固阶段。这阶段是询问的总结、提高阶段。这里的结束IT两种,种是次询问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询问的结束。对二十、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询问方案?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询问方案的内容与制定的原则。2.依据询问目标的TT效特征,依据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主动的、详细(武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与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询问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询问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询问师的看法不一样时,以求助者的看法为主。5.询问师应对询问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询问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询问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二十一、询问方案包括哪些内容?(07,11)询问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敬重、同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询问目标:应当符合询问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2,双方各自的特定贡任、权利与义务3、询问的次数与时间支配;4、询问的详细方法、过程和原理:5、询问的效果与评价手段;6、询问的费用: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7、其它问题与有关说明:有特殊状况,应详细说明.商定的心理询问方案不是不变的,他可以随着询问的进程而Tf所调整。二十二、作为询问师,如何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资任、权利与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D向询问师供应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主动主动地与询问师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询问师的受训背弟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询问的详细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询问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询问:(5)对询问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询问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询问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敬重询问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状况提前告知询问师。4.询问师的责任:(D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5.询问师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看法,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询问。6.询问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询问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闻问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敬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IT特殊状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二十三、心里询问过程中运用倾听技术时应留意哪些问题?(05、11)帧听时询问师要细致、有爱好、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倾听不仅用耳,更要专心。以机警和共情的看法深化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留意求助者的言行,留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与与他人的关系,以与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不仅在于听,还要IT参加。倾听时简单出现的错误:急于卜.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I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询问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二十四、运用面质技术目的面质是指山求助者身上存在冲突:言行不样、志向与现实不一样、前后言语不一样、咨访看法不一样。面质目的包括:(1)了解内外世界:帮助求者促进对自己感受、信念、行为所境况况的深化了解。(2)放卜防丑心理:激励求助者放卜防丑、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产生建设性活动.(3)实现自我统一:促进求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统一,志向自我与现实我相互一样。(4)利用优势资源:使求助者明白所具有而乂被自己掩盖的实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5)运用应对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仿照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有实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二十五、面质的定义、冲突、留意事项(07.11)1、定义: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时抗、正视现实等,是指询问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冲突。2,冲突:言行不一样:志向与现实不一样;前后言语不一样:咨访看法不一样。3、留意以卜几点:要有事实依据:避开个人发泄;避开无情攻击:要以良好询问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正如Egan(艾根)所说,没有支持的面质会发生灾难,而没有面质的支持则是贫血的。二十六、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和缘由。(07.5)1、阻抗的表现形式有: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上的的抗: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询问关系上的阻抗:2、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缘由有三个:阻力来自成长中的苦疝: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r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源广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冲突和冲突。阻力来自对抗闻问或询问师的心理动机: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询问师的某种赞同看法的动机。来自求助者想证明自己别出心裁或询问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二十七、应付阻抗的要点I、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恳切帮助对方的看法对待阻力。二卜八、缄默的类型与缄默的处理.怀疑型:茫然型:心情型:思索型:内向型。抗拒型。缄默的处理:询问师应通过视察、练习、思索来改进,熟能生巧。询问帅缄默出现时,要保持冷静,给求助者一种不慌不乱、镇常冷静的印象,则会给求助者一种可信、充溢信念和力气的感觉.假如求助者的缄默是由于思索问题所引起的,询问师最好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激励。假如询问师发觉求助者吞吞吐吐、半吐半吞、迟疑不决时,应&易予激励和必要的保证。当求助者以缄默表示生气、对抗时,询问师要与时发觉,找寻缘由,实行主动、和好、激励宣泄的方针。因特性缘由导致的缄默,询问加应以极大的热忱和耐性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激励性反应,擅长领悟他已说的和想说的。若缄默是由于求助者木人不愿询问引起的,那么询问师的处理就更应留意方式方法。二十九、多话现象的缘由缘由:1、与询问师有关的缘由:询问师角色的定位、询问内容的难易、询问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询问师对多话的理解。2、与求助者有关的缘由:宣泄型倾吐型痣症型表现型表明型掩饰型外向型调整多话状态:询问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询问师应依据询问目标、询问支配以与多话的类型,作相应的胸整。寻求留意型的健谈者,有可能有庵症的性格,询问师&易予留意就能满意他的要求。对好表现型,也类似,可采纳相像的对策。表明型的求助者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往往缺乏自知,对此,询问师肯定要细致听讲。掩饰型:一般不会出现在开场,对这种状况,询问师应考虑是否为求助者创建了个宽松、平安的氛围,可以恳求助者渐渐讲.三十、询问效果评估的维度(06、II)(1)求助者对询问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变更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四周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殊是家人、挚友和同事。(4)求助者询问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5)询问师的评定。三十一、影响询问效果评定的因素1,效果的标准问题。临床心理学中所谓“您好一再见”效应。2、劝慰剂作用。3、相互作用的困难性。4、假如对心理询问的效果进行客观探讨,应做以下工作:设比照组。随机支配求助者。客观评分。考虑胜任实力。进行随访。三十二、心理询问各种有效方法的共同因素(07.11)1、询问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2、求助者求治的剧烈动机、主动看法,是影响询问效果的最大变51.3、n套双方都信任的理论和方法。,1、询问师本身的特征。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变更、心情调整、行为改善。三十三、对询问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下:1.时间:(1)在起先1次或几次询问后进行评估:(2)在询问结束前评估:(3)在询问后追踪且查时评估。2.对询问效果评估的方法:(1)比照i包问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依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依据该求助者家人、挚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依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变更程度进行评估:(5)依据询问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视察进行评估。三十四、心理询问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07、5)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心情压力;激励求助者倾诉内心苦痛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帮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主动、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三十五、心理询问个案所包括的各项内容:(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缘由。(3)现主要症状。(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验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心情、特性特征、爱好爱好、自我相识评价与常用的应对方式。(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询问师的一般卬象。(9)诊断与评价看法。(10)处理看法与询问方案11)询问各阶段与效果分析。三十六、询问对象般应具TT的特征有哪些?(相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智力正常2、年龄相宜3、内容合适4、人格正常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三十七、闻问师与求助者不匹配的状况有哪些(推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询问)1、欠缺型2、忌讳型3、冲突型三十八、询问师怎样进行转介?在无法实现匹配的状况卜转介1.询问师如发觉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看法,向其说明转介的税由或理由。3.向该助者介绍新询问师的布关状况.4.向新询问师介绍该求助者的状况。5.一般不干预新询问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询问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货。三十九、非理性观念主要特征1.肯定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动身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必需、完全、应当、理应,务必、完全、肯定;情态动词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一旦转向他人就一味责怪,并产生生气和敌意,与表明型多话同时出现。从不、息是、老是、无法、特别、恒久、几乎没、亳无价值、一无所取、一点也不:副词3.稻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特别可怕、特别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不简单.、一团糟、老无希望、困难函函形容词四:二、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1、询问或检查求助者是否TT躯体疾病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社会性因素:1、确定相关生活事务、人际关系与所处的生存环境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务的关系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心理因素:1、从个人心理发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实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会或错误评价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长久偏见事例4、找寻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长久的负性心情记忆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6、分析阅历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7、分析有无深层主关因素一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的认知一一领悟疗法)四十三、阳性强化法1、适应症:认知偏差、负性心情、情感障碍。2、操作步骤:明确治疗靶目标、监控靶行为、设计新行为结果、实施强化。3、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以嘉奖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处为手段消退某种行为.以阳性强化为主,与时嘉奖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样行为。四I四、合理心情疗法1、适应症:认知偏差、焦虑抑郁、行为不良.2、理论来源:(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头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2)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心情和行为整合。(3)合理心情疗法接受了很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常常运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3、治疗原理:(1)日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变更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心情和行为问题。(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心情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务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务评价造成。A代表诱发事务(activatingevents);B代表信念(be1.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务的看法、说明与评价:C代表继事务后,个体的心情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4、治疗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化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询问师依据AK理论时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2)领悟阶段:询问师须要耕助求助名达到三种领悟:使求助者相识到信念引起了心情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务本身。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心情行为反应负货。只有变更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退求助者H前存在的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苕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退。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询问师可用黄金规则反对求助者对别人和四周环境肯定化要求。(最具特色最常用)合理心情想象技术三步骤: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心情反应情境之中。b帮助求助者变更不适当心情体验,并体验到适度心情反应。c停止想象,求助者心情和观念主动转变,应与时赐予强化。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Se1.f-He1.pFonn)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Rationa1.Se1.f-Ana1.ysis),(4)再教化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与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使求助者在询问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5、治疗目标:包含两层含义一(1)不完备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变更,尽可能地削减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各种症状。(详细H标)(2)完备目标: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更,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志向宽容生活哲学。(终极目标)五、疑病性神经症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1.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样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样,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解除精神病。2.与焦虑症相鉴别:依据CCMD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惊慌担心,预感到好像将要发生不利状况而难应付的不开心心情,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担心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疑病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解除焦虑症。3.与恐惊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惊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惊的时象和情景感到恐惊。该求助者对肝癌有恐惊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骁,且恐惊不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解除恐惊性神经症。4.与肝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右腹部不适,但经北京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未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肝癌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解除肝癌。六、疑病性神经症可选用的心理测验与其理由如下1.可选用MVP1.测照,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2.可选用EPQ测验,用来广解其人格特征。3.可选用SC1.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与程度。4.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心情与程度。5.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心情与程度。

    注意事项

    本文(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问答题库小抄大全一.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