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丨双重预防控制体系运行汇编.docx
2024版I双重预防控制体系运行汇编公众号:安环健资料库目录第一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31.1目的意义31.2适用范困31.3总体目标31.4规范性引用文件41.5术语和定义41. 6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文件61.7基本原则7第二章风险除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92. 1策划和准备1121.1工作机构112.1.2人员培训112.1.3资料收集122.2风险辨识分被122.2.1风险点划分原则122.2.2危险源辨识132.2.3危险源辨识方法162.2.4发生事故后危险源的更新辨识162.2.5重大危险源辨识172.3风险分级管控202.3.I风险分级管控原则202.3.2风险管控222. 4险患排杳222.4. 1具体要求222.5. 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232.6. 3实施隐患排查232. 5隐患治理及验收242. 5.1隐患治理243. 5.2隐患治理险收254. 5.3隋忠持查信息管理255. 6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26第三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276. 1安全生产费任制示例273. 2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283. 3企业风险清单333.4企业风险管控措施353.5重大风险告知栏373.6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393.7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图413.8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423.9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示例423. 10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示例453 .11重大隐患治理方案464 .12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47附件:48附件h作业危害分析法(JHA)49附件2:安全检杳表法(SC1.)51附件3:风险矩阵法(1.S)53附件4: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1.EC)55附件5:部分行业领域企业危险源辨识建议清单(示例)57附件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可能用到的相关表格I1.1.第一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1.1 目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依据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行)制定本实施指导下册。1.2 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导于册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先进适用经验方法,结合XX省实际情况编制。本手册规定了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行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方法,适用于XX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也可结合本行业领域特点,研究制定本行业或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手册。1.3 总体目标指导企业建立先进适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通过实施工艺严防、设备严控、人员严管和过程严治,实现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闭环管理;确保企业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隐患,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企业双重预防的法治化、常态化、标准化、清单化和信息化,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本质提升,从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的主动权。1.4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导手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导手册。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1.5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手册。(1)风险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2)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可接受风险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4)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5)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6)风险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分布和风险特性的过程。(7)风险分析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8)风险评价(删除)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评价的过程也是风险分级的过程。(9)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危险源)辨识、分析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10)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攀5。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即佥管控的优制页序。(11)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12)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1.6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文件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至少形成以下工作文件:(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5)设置风险公告栏;(6)制作风险应知应会卡;(7)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8)绘制风险四色分布图;(9)绘制作业风险比较图;(10)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贲任制和管理制度;(I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台账和数据库:(12)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13)制定事故应急处理k1.7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市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企业应依据本手册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3)“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双重预防体系是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之前,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企业创建中应确保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4)风险除患双预防持续改进原则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预防体系闭环管理。第二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编制风险隐患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直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程序见下图1策划和痕备建立fit全三作机构I人员培训资料收集确定风险等级绘制风险四色图,风险管拄建立风险清单,风险分级管理、制定风险控制方案风险京轲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实施隐患排杳网息推查治理1隐患治理隐患治理验收动杳评估持绘改进确定风险点和风险辨识范围风辨识分级风险讲识-可能性分析风险评估十后果严重程度分析图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程序2.1 策划和准备2.1.1 工作机构企业应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拈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贡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T间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划,层层分修做贡任。2.1.2 人员培训企业应对双市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2.1.3资料收集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一一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一一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一一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一一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一一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一一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一一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一一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一一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一一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一一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一一相关风险管理资料。2. 2风险辨识分级2.1.1 风险点划分原则(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2)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2.1.2 危险源辨识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为方便危险源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危险源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别见卜表1。表1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序号事故类型能,依体1物体打击产生物体落下、拈出、破裂、飞侬的设备、场所、操作落下、施出、破裂、飞侬的物体2车辆伤杏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3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1起流伤书起正、提升机械被昂起的重物5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6灼烫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7淹溺江、河、湖.海、池坳、洪水、储水容推水8火灾可柩物火焰、烟气9高处坠落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招、装置人体1:冽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边坡土(岩)体、物料、序号事故类型能M体构策物建策物、构筑物、致荷11日原片帮矿山枭揭空间的用岩体顶板、两帮楸岩12透水地下水、地表水13放炮炸药14火药爆炸炸药15瓦斯爆炸瓦斯16锅炉爆炸斜炉蒸汽17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容物18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19中毒和空息产生、储存、聚积有所有古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毒有古物侦20其他伤害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宙因素:需电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建筑物、构筑初、人体生产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卜四个方面:(1)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2)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见下表2。表2常见事故原因序号类型事故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楮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1>手代替工具悚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周和牛.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H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过(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潺运转时加油、修理、检行、调整、煤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说:< 14)作业前联系确认不到位:< 15)其他.2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於陷:< 3>设备或工具布局向SS:< 4)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眼、手套、护目软及面罩、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朝、安全鞋等缺少或有块馅:(5)其他.3不良环境< 1>照明光线不良:< 2>迪风不良:< 3>作业场所按窄;< 4>作业场地杂乱:<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8>贮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10)其他.4管理跳陷<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鲂,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纲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映乏检查或指导怫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出实施W故防范措施:对步故的也整改不力;< 7>其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一一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一一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J趣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2.2.3 危险源辨识方法(1)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1。(2)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1.)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2。<3)对于复杂的工艺企业可委托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2.2.4 发生事故后危险源的重新辨识在以往的经验和科学推断得知,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尤其是轻微事故、未遂事故中获取的危险源信息对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海因法则(见表3),如果在发生未遂事故或轻微事故后,能够及时找到根本原因,消除事故隐患,就可以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未遂事故等轻微事故中发现危险源是对我们进行事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有效补充。因为危险源是动态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企业应当明确事故定义、事故报告流程,并对员工充分培训,确保员工能及时报告未遂事故等轻微事故,作为危险源获取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新的危险源,对其进行重新辨识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达到最终事故预防的目的。表3基于海因里希法则的事故分类序号事故类型定义标准1死亡事故发生1人以上死亡事故(含1人)2揖伤事故发生工伤事故,需要住院治疗的3轻伤事故发生工伤事故,需要到医院处理,但是不需要住院的4急救事故发生工伤事故,不需要到医院处理,可以自行急救处理的5未遂事故发生意外,但是没有人员收到伤害2.2.5重大危险源辨织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要求,针对一级重大危险源开展保护层分析(1.OPA),聘请专家团队与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现有不足,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图,见图2。图2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通过多种方法辨识,彻底掌握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底数,做到系统、全而、无遗漏,并形成肉位危险源辨识汇总表(见下表4),每年进行定期更新完善,实现危险源的动态识别。表4危险源辨识汇总表序号任务芬体骤任具步危险源/危在在险述潜风描事故类里风险评估管控措施管理措施可能性大小暴露程度果重度结严程险值风险等级2.2.6风险分级风险评估是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行业已经建立风险评估标准或方法的,按其执行。未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可选用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本实施指导手册推荐两种常用方法对已经辨识定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一是风险矩阵法(1.S),具体参见附件3:二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1.EC),具体参见附件4。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所选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风险四色分布图。当风险标注位置重福时,应用风险管控清单予以说明。如技术可行,企业可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危险品运输等作业活动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绘制作业风险比较图。2.2.7风险告知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并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I,确保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掌握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1)区域风险四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作业场所、生产设施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设置在企业醒目位置,向本单位从业人员或外来人员公示企业风险分布情况。2)作业风险比较图企业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或曲线图等将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示例风险等级的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如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物品运输等。企业应在醒目位置或作业车间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对员工进行公告。3)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企业应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4)重大风险告知栏企业应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害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2. 3风险分级管控3. 3.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卜.原则: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一一重大风险应由企业级组织进行专项管控。一一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一一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企业应结合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卜方面的内容: 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一一人员培训; 个体防护;一一应急处置。企业应建立风险清单,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风险点、所在位置或设备号、潜在事故类型、风险等级、预警色、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清单表格样式见下表5。表5企业风险清单(样表)序号风险点所在位置潜在事故类型风险等级预警色风险管控措施贲任部门责任人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风险评估结果为般风险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应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2.3.2风险管控作为风险进行管控的,必须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卜内容:一一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一一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一一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一一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的告知牌及警示标志。一一以岗位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员工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2.4隐患排查2.4.1 具体要求<1)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藁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2)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2.4.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1)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2)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应重点排查。2.4.3实施隐患排查(1)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0(3)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4)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5)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2.5隐患治理及验收2.5.1隐患治理(1)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2)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嵬的治理措施。(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卜列内容:一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一一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2.5.2隐患治理验收(1)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井货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2. 5.3隐患排查信息管理(1)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及查验收清单。(2)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3)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贲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2. 6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1)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堂、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2)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3)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4)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发生伤亡事故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6)组织机构发生变化:(7)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8)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第三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3.1 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一、认真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开展安全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保护他人意识。二、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组织搞好安全活动,开好安全班前会,提出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对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和作业环境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或向上级主管报告。三、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做好班组自检工作。不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对上级的违章指挥应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执行。严格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作业,认真接受安全人员的检查监督。四、遇到有不安全的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检查(或暂停作业进行检查)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查明情况、确定无隐患后才能继续作业。五、严格控制班组人员带病上囱,疲劳作业和单人承担重险。六、当遇有施工需要,必须临时拆除某些拉、撑杆件以及需对技术措施做某些变动时,必须报告有关人员批准并采取安全弥补措施,不得擅自决定。七、发生安全伤亡和未遂事故时,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不准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八、开展好班组的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注意发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并纳入评比内容。成任人:20IX-XX-XX3. 2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XX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141电控制在陷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将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总则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危害因素以及危险源,诳行辨识、分析、分级管控的管埋措施.各部门负货人是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二、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m长:XXX(主要负成人)副组长:XXX(安全负责人XXX(设备部负货人XXX生产部负责人XXX(仓管部负责人XXX行政部负货人)XXX财政部负责人)成员:XXX.(一)领导组职诲1 .主要负成人是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风险管控全面负责.2 .安全负货人负费对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赛督、管理、考核.3 .各部门负贡人具体优贡实施分管系统范国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4 .设爵部负贲具体实施公用辅助系统的风险辨识、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5 .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风险管控,作.6 .慨位人员负成本岗位的风险辨识管控.(三)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置主任:XXX副主任:XXX、XXX成员:XXX»XXX,XXX,XXX办公室:安环部联系人:XXX、XXX办公室职费领导组卜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安环部处,出XXX安全负由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检查、得促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魄情况,具体职贲如下:1 .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疥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员任、考核奖惩等内容:2 .制定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只杳、危脸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3 .指导、仔优各部门、车间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1.泓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风险分徼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5 .承办上级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加交办的其他工作。三、危险源辨识程序及风险评砧方法(-)绘合辨识程序1 .年度危险源济识及风险评估每年由主要负费人亲自杷织制定年度危险源济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抽诩各部门负S人(必要时牌请专家),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胃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1186),阚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坏境的不It1.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对生产系统、袋置设脩、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等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危险源辨识.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笠、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他I险源种类及风除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2 .月度危险源卅识及风险评估每月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本部门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结合本部门重点区域、屯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危险源辨识.3 .极H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班组长好班交接班前殂织木班组商位员工对或点工序进行危险源辨识,加避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加、岗位人员的危险源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妒进行危险源辨识,发现他哙源后及时向当班跟班队长、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也推本班班殂长及部门负贡人。(二)风险辨识评估方法由主要负击人牵头组织,采用1.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梭、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可界定为IR大风险。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3次及以上轻伤、一股财产损失事故,口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2)涉及武大危险源的;3)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30人及以上的:4)羟风险评估确定为最岛级别风险的:5)本企业认为有必要列为取大风险的其他条件。(三)建立风险数据库、Ig大风险清单1 .各部门危除源辨识结束后,分别由主要负出入、各部门负(S人针对各系统风险和安全盼患.按照风险等拨评定标准(推荐采用1.EC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金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盎四种颜色标示,建立一整套凤降数据库、正大风险清总、绘制“红枪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汇总造册.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贲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检、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或新进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