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 3823—2024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热回收新风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ocx
ICS91,14030CCSP48黑龙江省DB23地方标准DB23/T38232024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热回收新风系统应用技术规程2024-08-30发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者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设计25.1 一般规定25.2 通风系统设计25.3 风量计算35.4 风口和气流组织设计45.5 风管及轴件设计55.6 监测与控制56S-1.>-1.tattattttatattattttata66.1 一般规定66.2 热回收新风机组安装66.3 风管及部件的安装77系统调试与验收87.1 一般规定87.2 调试与试运行873attatatatttattatatattt88运行维护8参考文献10本文件按照GBfr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杵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诙任.木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洁浩宇环境科技仃限公M、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思龙江近零旎耗被动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延龙江省中及忸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中浩环境科技(西安)集团有限公司、森谗(中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贡任公司、黑龙江省一恒建设有限公司、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达成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冕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策设计研窕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设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华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东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Vi沟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兆民、姜建军、孙宏光、刘兆新、曾佳晨、杨、罗娇斑、杨振、高立新.费脚、市兴龙、杨人易、张建利、叶光伟、徐凡、冯雪山、孙大字、张海洋吴缶、姚朝、付小胖、孙宁、黄翠玲、王祐、王欢、王冰、潘宏伟、蔡永生'邱洋、杨勤勇、刘思宁、王再威、刘清宇、高犁难、赵嗣堂、王帅、鹿琳琳、周子文、王晔、尹氏龙、范江城、李心明、徐鹏举、徐瑞辰、刘向明.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热回收新风系统应用技术规程1«本文件煨定了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热回收新风系统应用的堪木规定、设计、施工安装、系统调试与验收、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新建.扩建、改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热回收箭风系统应用.住宅建筑底部设置的曲业服务网点裆回收新风系统应用可参照本文件规定执行.2提嬉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翊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Jft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战范GB50243诩风与空调工拜施工质盘验收规莅GB50300建筑工拜施工质Ift股收统一标掂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GB50736民用建筑供眼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T51350近零能耗建城技术标准GBZT51410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Mi范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地I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rr141通风论道技术规程JGJ145混凝土玷构后锚固技术规程DB23<3337黑龙江常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3不3559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建筑检测技术标准DB233630缥龙江各用低能耗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版求监收标址3术篇和定义下列术i?4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适应气候特征和白然条件,通过建筑凰护系统性能设计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M甯求,通过采取节能技术措施,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玷室内环境,建笊能耗指标比标准JGJ26-2(HQ降低50以上的居住建筑.3.2空气-空气热回收量实现空气和空气间显热或全热能fit交换的换热部件.33热回收新风机组以显热或全热空气-空气热回收装置为核心,通过风机飘动空气流动,实现新风对排风能埴的回收和新风过浓、净化的设品.34焦回收讽系维由热仲1收新风机组、风管及其部件组成,将新风送入室内,并将室内空气排至室外的通风系统.35集中式短副胸风系统柒中设置热回收新风机祖及净化处理等设缶,处理后的新风对排风能"进行回收,再由送风管道送入住户各房间的热回收新风系统,3.6分户式编回收新风系统出个住户单独设范的热回收新风系统.4苔本愈t4.1 热网收新风系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节能要求、建筑、用户通求、设备价格、后期的运行维护等选择系统类型,并应符合DB23/T3337的谀计要求.4.2 热W1.收新风系统应按本文件设计、脩一1:安装、系统调试与验收,应符合GB50736.GB50738、GB50243和GB50365的有关规定.-1.3热回收新风系统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合同约定的内容执行,5IftM-5.1 一般加定5.1.1 热回收新风系统应能满足当地室外环境要求,并能在当地空调室外计算讯度下正常工作.5.1.2 热"I收新风机组排风出口温度应高于扶风出门室外空气露点温度IC以上,否则新风应果取预热措施,5.1.3 1.3热回收新风系统应采取消声、隔振、减霰等措施: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满足送风冷、热损失及防结露的相关要求.5.1.4 1.4有统一管理要求,且室内空气质Ift要求差异不大的居住建筑宜采用集中式热回收新风系统.5.1.5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居住建筑宜采用分户式热同收新风系统:R)对室内空气烧量要求不同:b)系统需要独立控制运行的模式:C)使用时间不MJ.5.2 通风系观设计5.2.1 热回收新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新风量和持风肽应根据建筑功能、乐力及乐差控制的需求合理匹配:b)根据室内空间功能和气流组织的需求,合理选用分型送风、分室排风或分型送风、集中排风的系统形式:O送入室内的新风从人员主要活动区流向排风区;d)人员主要活动区设置CO2浓度监测装置,并联锁控制热回收新风机组和各房间电动风阀的启闭:O室内新风、持风、送风、回风管道应有风管清扫措施,预用风管清扫空间:0热回收新风机如进行冬季防结露计算,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时,采取防热回收新风系统结寤、结甯及冷凝水排放措施,并应具备防冻保护功能.5.2.2 集中式热叵1枚防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系统新风琏取各房间的设计新风量之和:b)风机采用变速调节,并联锁CO,浓度监测装置进行控制:O各房间送风末端管段上直装设电动风依调节同,并联钺COZ浓度监测装词进行控制.5.2.3 热回收新风机组类型应根据处理的风价、显热量、潜热状、污染物种类等,并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噪声不应超过40dB(八):b)显然里名义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5%;C)全热型名义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70%;d单位风度风机耗功率不应大于O.45W(mVh).5.2.4 热回收新风机组设计应根据室外环境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低阻型空气净化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空气净化装置在空气净化处理过程中不应产生二次污染:b)过渡设备的效率、皿力和容尘做应符合GB,T14295的相关要求:O应设置净化装置的检查口;d)宜具备净化实效报警、提示更换功能.5.2.5 卫生间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居住眈筑的出生间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必要时设置补风系统,排风和补风系统连钺控制:b)卫牛间的通风量可按卜列方法计算:D公寓、宿合的公共卫生间的排风盘可按换气次数不小丁10次/h计算:21公寓、宿舍的非公共卫生间及住宅、别蚩的卫生间排风fit可按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h计尊.0卫生间水平方向布置的排风道宜坡向卫生间,井设置防止回流的装置,必要时按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设置70C常开防火网。5.2.6 期房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置独立的排油烟补风系统,补风应从室外直接引入.补风1应设置在灶台附近:b)补风管道入口处设电动密闭保温税,在排油烟设备停止运行时,风阀联银关闭:0补风系统风量宜按照排油期设备的排风fit进行计算:非集中式时房无准确数据时,风St可按照1020mh计算。5.3 风量计算5.3.1 冬季供暧室内环境计尊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冬季供暇室内计算温度取20C:b)建筑内部通风设需传播至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的室内噪声昼间不应大于IodB(八).夜间不应大于30dB();c)室内空气质盘应满足表1的规定.«1内空气I1.量空内环境参政单位至年PN2.5室内设计日浓度Mg/n<25二粗化碳浓度(ppooo中能11g>0.066笨ngo.wTVOCngn,(0.36注:衣中甲展及藻数据为Ih均(fi.KoC数据为8h均值.5.3.2 公寓、宿舍居住建筑的最小设计新风t按公式(D计算:(f»(jX(-<*«()式中:Qnin一用小设计新风盘(十/h);q人均量小新风fib按30nh选取.n一一居住人数(人),按建筑设计的使用人数选取.少于2人时按2人选取:5.3.3 住宅、别室居住建筑的M小设计新风房按公式(2)计算:Ortn三ftp1.X2)式中:Qmin外小设计新凤堂(11,h>:¥一-计算房间的地板面积(m3;h房间冷«(m):k最小设计新风收换气次数,取0.5次h°5.4 尺口和气流Ifi飘设计5.4.1 热回收新风系统富外进风I、排风”的选型和设赵应符合下列规定:a)进风口和排风口具行防虫、R,防冏功能Ib)进风11设置宜考叱城市主导风向对迸风的影响,设置花建筑迎风面,排风口设五花建筑钟风面,不宜设置在建筑行M面的涡流区内:O与空外连通的进风、排风管路上均应i殳置电动密闭保温阀,并与通风系统联动:d)集中式热回收新风系统进风I设置在室外空气较洁净X域,水平方向上与室内污染物排放I及热排放设得的距国不宜小于IOm:当水平距离无法满足要求时,垂直方向上进风IJ应设置在污染物排放口及热排放设备的下方,率口距掰不应小于3m:e)分户式热回收新风系统进风IJ和排风I的布置应避免短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D各住户热回收新风系统的排风宜通过登向风井高空排放.新风可分户进入:2)进风口和排风口布置在同一高度时.宜在不同方向设置:在相同方向设置时.水平距离不直小于1.5m:3)进风U和拌风口水平间距不满足要求时.新风I比布置在排风口的下方.新风U和排风1.I垂直方向的距离不宜小于1.0m.5.4.2 室内气流组织应根据室内空气ISn1.要求、允许风速.噪声标准'内部袋脩及家具布置等用定.5.4.3 室内送风方式宜根据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类型选用上送风、例送风或下送风方式.并宜采用贴附射流送风.5.4.4 室内送风1.I、回风U的选型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人员主要活动区均设置送风口,风口面枳满足设计新风业的需求:b)送风口具有网节风量及风向的功能,宜在涡流区设置导流装置:C)送风门的出口风速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等确定,且不宜大于3ms:d)回风1.1.的设置方式应根据房间功能合理选择.方式如下:D在房间门上方设置隔音通风袋置:2)房间门与地面之间留2011m-25mm的缝隙:3)在扶风区设置集中可风11,何风11应避免设置在送风射液区内.e)回风口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期停留的地点,回风1.1.的吸风速度不应大于311s;f)送风口和回风口不应相对布置,在同一高度布区时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川;垂直布置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m;g)在发季空调和冬季供暖的室内设计热湿环境中,室内送风温度应高于风口处空气温度露点温度IC以上,室内送风口不应出现凝褥.5.5 风及件超5.5.1 速风系统的管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路布局方案应合理减少风管长度:b)宜采用圆形、矩形截面管道:截面尺寸应符合GB50243的规定;O通风设备与室外风口之间的管道应做防钻圈保温处理且坡向空内,坡度不应小于1%,同时应做低热桥及气需处理,5.5.2 通风系统风管内和风门的空气流速,宜按照表2和农3选用.«2风内的空PEft<n位为米/秒在内允详峥用级dB(八)±fi;S支管以斑25-a537235-504-72-3«3风口的空气回中位为米,'秒室内上部送风口空内上部回应口室内F部回风口宝外狱风口室外井风口i.5-3.0¾toI.BZOr53.0-5.05.5.3蛆中式的热回收新风系统应进行通风系统各环路的压力损失平衡计分,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岁额不宜超过15%:b)当通过调节管径无法达到要求时,设置调节装置.5.5.4热回收新风系统应设置检查孔和清洗孔,集中式的热回收新风系统尚应设置风管测定孔。5.5.5热回收新风系统的新风、排风、送风及回风管道应进行保温设计,选用的保温材料的类型、原度、防火和环保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6与控15.6.1 热W1.收新风系统应具备监测1.j控制功能,并符合下列规定:a)监冽与控制内容可包括参数t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两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a备连锁与自动保护、能球计出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b)监测与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建筑功能与要求、系统类型、设备运行时间以及工艺对管理的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C)集中式热回收新风系统,当系统规模较大,设务台数较多且相关联各部分相距较远时,应采用集中监控系统:由分户式热回收新风系统宜采用就地控制方式。5.6.2 热I可收新风系统应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a)室外的Co1.浓瘦、PA42.S浓度:b)空内的CO2浓度、PM25浓度;C)室内送风口的PM2.S浓度:d)热回收新风机姐的启停状态:e)过墟器进出口外压差。5.8.3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监捽系统应设置电、PM2.5超标报警功能.传博器桢设置在能反映被测房间空气状态的位词,5.6.4热回收新风系统应设置COz浓度赛测装置.并应联锁控制机组的比停和风ht的调节.6工安装6.1 TR规定6.1.1 热回收新风系统所使用的热回收新风机纲、风管及部件、过游设备、控制仪表等设符材料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时其类型、材侦、规格及外观等进行检点裟收,并应形成进场验收记录。6.1.2 施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与热回收新风系统有关土建工程施工完毕.并进行工序交接检脸.b)施工图纸、有关技术文件齐全,并已审兖通过;a)制定相应的施工方窠,并经过审批:b)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c)设的材料进场检验已合格并满足安装要求:山施工场地符合施工如织设计的安全生产要求6.1.3 热I可收新风系统工程中的预留孔洞封堵、电源及控制电缆W1.埋管等隐蔽工程已验收完成.6.2 热回收著风机蛆安装6.2.1 热回收新风机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a应校核机如运行荷秋对安装区域的楼板*地面,墙体的影响:b)桢安装牢固有防松动措施,并采敢减振降噪措施:c)热回收新风机组进、出风方向正确:d)风管与机组的连接处宜装设柔性接头:O机组安装应保持水平.6.2.2 吊顶式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安装应符合卜列规定:a)按照设计或机组安装说明进行吊膜安装:b)吊杆吊装时.吊杆懒向应采用膨胀螺隹与楼板连接:选用的膨版螺栓和吊杆尺寸应能满足热收新风机组的总行荷规要求,螺栓播固深度及构造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JGJ145的现定.6.2.3 落地式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经过设计H.有足步强度的水平基础上安装,热回收新风机组应固定在设得基础上:b)当安装在室外时,果取可靠的防风、防雨、防日晒、防番、防结露措施:C)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且热回收新风机组检修操作面与墙面的即尚不应小于600mm.6.2.4 壁挂式热回收新风机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设置托架固定时,按照托架设计进行施工.保证挂板与摘面固定牢冏,热回收新风机组与挂板应挂装正确并牢常;b)当安装在室外时.采取可匏的防风、防雨、防日晒、防雷、防结露措施:O安装位置使I检修,室内悬挂安装应易于更换灌网和清洗换热机芯,室外托架安装检修应由1业人员操作。6.3 风管及部件的安装6.3.1 热回收新风机祖室外恻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风管的坡度应为1%2%,并坡向空内;b)配合土建专业施工预用风管穿越外墙的孔洞;c)非佥属风管穿越外墙时,满足防火要求,63.2 热回收新风机组空内侧风饯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a)不同管径风管连接时宜采用同心变径管接,风管走向改变时宜采用45°弯头:b)柔性短管的安装应松紧适度,不应扭曲:c)可伸缩性金M或非金属软风管的匕度不宜超过2m.且不应有死弯或塌凹:d)风管不宜穿梁,必要穿梁时应预留孔洞:e)风管穿过室内隔墙时,墙上宜预用孔洞,63.3 风管支吊架的制作和安装应按GB50738的规定执行.63.4 4风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金属风管的连接可采用角网法兰连接、插条连接或咬口连接,并按JGJJT141的规定执行:b)采用套管连接或承插连接的非金防风管,当直径不大于200mm的Ia形风管采用承插连接时,插口深度宜为IOmm80mm,枯接处应严密和牢固.当果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15Omm'25Omm.其原度不应小于风管壁厚;c)其他连接应符合JGJ/T141的规定63.5 5地板送风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风管连接宜采用承插连接,插口深度宜为Wmm-SOmm,粘接处应严密、牢固:b)风管方向改变时宜采用45穹头。1.1.1 风管系统安装后应进行严密性检验,检胎方法应符合GB50243的规定,井应在合格后交付下道工序。6.3.7 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饰面应贴实,表面应平整,不应变形,调节应用活、可靠,条形风口安:装的接缝处衔接应自然,不应有明显缝隙.6.3.8 室外风口安装时.风1.1.与墙壁间的隙应进行防水密封和气密件处理.6.3.9 阀门安装的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紧密.6.3.10 风的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安装后的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就.6.3.11 新风系统的控制器及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安装成率固.7系统咖C与Ittt7.1 一般镇定7. 1.1热回收新风系统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系统调试.热回收式新风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应在新风机纲试运转合格后进行。8. 1.2热回收式新风系统运行用应进行风管清洗,并应在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处设理临时用过泄零对系统进行保护.7.2 0试与试运行7 .2.1热回收新风换气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和试运行方案。调试和试运行结束后,应提供完祭的调试和试运行资料和报告。8 .2.2设i俄运行和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运行和调试记录应符合GB50243的规定.b)热回收新风机组中的风机、叶轮旋转方向正确、运转平桧、无异常振动与声响,其新风单位风砧耗功率符合设符技术文件的规定,正常运料不应少于8h:O风量调节阀手动、电动操作灵活、可祭;d)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能正常动作.723系统联合试运行及调试应符合卜列规定:a)系统联合试运行及网试记录应符合GB50243的规定:b)系统总风量调试结果与设计风玳低差在-5%+10%范附:C)系统运转中,设法及主要部件的联动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协调、正确,无界常;d)系统经调试,各风口的风敬与设计风量允许但差在±15%范用:e)设备噪声符合设计规定。7.3 工M1.蛾7.3.1 热回收新风系绘的嗣fit验收项目及检验方法应按照GB50300.CB50243、DB23T:1630,DB23/T3559的规定执行.7.3.2 热回收新风系统质量骁收合格后,应填写工程质量验收记录,7.3.3 热回收新风系统旗僦验收应包括(但不限F)下列资料:a)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H和竣工图;b)主要材料、设符'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脸报告:de)nRhc)热回收新风机组出厂检验报告.包括风SH新风、排风、出口余HU新风、推风人输入功率、有效软气率、制热工况热交接效率(温度效率和均效率八制冷工况热交换效率(温度效率和均效率)、*声和漏气率等:隐蔽工程检查脸收记录:热回收新风机现、风管系统和撕测与控制系统施工与安装质量检的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系统联合试运行与询试记录:单位风量耗功率、交换效率等遹风效果报告:子分部,程质量验收记录.8送行妒8.1 米中式热回收新风系统运行管理应按照GB50365的相关规定执行8.2 集中式热回收新风系统投入使用前.负班运行维护的单位斶制定相关的运行叮维护制度.弁对记维人员进行运行培训.8.3 热W1.收新风系统日常定期的徘护保养应符合卜列要求:a)短年对热回收新风机组进行一次消沽、维护保养;b)对于设置有泄网IK堵报警的新风换气机组,按照提示要求更换全部过造器,对于没有设罚泄网更换遑酸功能的新风换气机祖,采取定期更换的方式进行全部滤网更换作业,更换频率应当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机如性能情况进行Ic)热交换芯宜每年进行清洁和维护保养:d)每6个月检IS一次风管的气密性.风管连接处有无开裂、iW风现融:O每年宜对风U进行清洗,风IJ上应无积灰、过池网中无粉生污渍:f)时监测传速器定期复核或标定,区年进行次监控系统的蛤体检鱼和保养.!JGB3096-28再环境质量标准2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3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JGB/T21087-2020热回收新风机组5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6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7GBr5O355住宅建筑室内振动眼值及其测做方法标准8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9GB.T550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UO1.JGrr309-2013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1UJGJ440-2018住宅新风系统技木标准I2TCECS462-2017健康住宅评价标准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