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_T-476-2024 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docx
-
资源ID:1679915
资源大小:109.93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J50_T-476-2024 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docx
9通信管道监测9.1 一般规定9.1.1 市政通信管道指通信线路网中本地线路和接入线路,其体规定见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O29.2 监涌项目及方法9.2.5光纤线路监测装置指基于光散射效应技术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在线监测装置,如光时域反射仪(OP1.iCa1.TimeDomainRef1.ectometerOTDR),用于监测光纤运行状态和故障定位。8电力管道监测8.1 一般规定1 .1.1城市电力管道是指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市政公用电力管道,各类工业管道不属于本规范规定的范围。8 .1.2避免因电力二次系统配置不合理而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8.2 监测项目及方法8.2.2 外力破坏易发区指违章建房、开山炸石、吊车施工等外力破坏宜发生事故的区域。8.2.7 电力电缆及电缆通道/隧道分级,应符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技术导则Q/GDWI2080及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关于印发电力电缆及通道本质安全提升指导意见的通知渝电综(2019)4号的相关规定。8.3 测点布设及安装8.3.2监侧装置单体质量超过2.5kg,应进行设计校核。7城镇燃气管道监测7.1一般规定7.1.1本文件不适用于城镇燃气门站之前的长输天然气管道,以及除调压站之外的城镇燃气其他厂站内工艺管道及其附属设施。7.2监测项目及方法7.2.2 实时监测环境中可燃介质浓度。7.2.3 用于判断管道和沿线环境安全状况。7.3测点布设及安装7. 3.3泄漏监测仪器详细说明应参照现行城市建设行业标准城镇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技术规程CJJ/T215有关条文。6排水管道监测6.2 监涌项目及方法6.2.6排水管道气体监测宜符合下列要求1位于人员密集区、交通要道等重要场所,直易聚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污水干管处宜采用在线监测:2污水泵站的格栅井下部、泵间底部等易聚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处宜采用在线监测:3井下作业时,没有条件设置在线监测点时、应急监测时,宜采用人工监测:4在线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下水道及化粪池气体监测技术要求GB/T28888执行。液位、流量监测方式及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1水位、流量和流速宜采用在线监测方式,突发情况时,可采用人工监测方式;2在线监测液位计可采用超声波水位计、雷达式水位计,声波水位计等,流量计宜采用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3水位、流量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参考城镇排水水质水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CJ/T252及城镇排水管网在线监测技术规程TCECS869-2021执行。6.3 浦点布设及安装6.3.2土压力计宜布置在管道二分之一截面、四分之一截面、支座截面顶部及侧面,对每一土压力计布置截面,顶部布置三个土5.3溜点布设及安装5.3.6对每一土压力计布置截面,顶部布置三个土压力计,分别置于截面两边及中间,侧面的土压力计每边布置两个,于管道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各布置一个。5给水管道监测5.1 一般规定5.1.1 生活给水管道:生活给水管道主要应用于供家庭、机关、学校、部队、旅馆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内部的饮用、烹任、盥洗、洗涤等输送用水。生产给水管道:生产给水管道主要应用于供车间生产用水。消防给水管道:指专门用于供扑救火灾的而设置的管道。5.1.2 城镇供水在线监测系统应覆盖的对象包括对给水管道本身及附属设施,如消火栓、减压阀、排气阀。管道流量压力监测应考虑爆管、漏损、节能因素,对瞬时流量,累计流量、供水压力进行监测。5.2 监测项目及方法5.2.1 给水管线施工监测工作应贯穿管道施工的全过程、对于埋地、架空管道,监测工作官从测量放线施工开始,直至管道受力性能稳定。对周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段.监测时间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结束。5.2.7 重床市地处西南山地与丘陵地区,管网复杂,为多级加压供水系统,采用人工普查方式主:动检漏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越高,发现和解决未注册用水等水量损失的难度也越大。因此,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系统建议采用分区管理的方式.量化漏损水星空间分相,以利于有针对性开展漏损控制。据作为备份,保存时长应不少于7天,且大于故障发生后维护人员现场处理的时间。存储介质容量根据监测系统每天接收的数据量选取,以满足读取数据时连续观测的需要。4监测系统4.1一般规定4.1.4感知层的数据来源可来自电子标签、视频采集终端、物联巡查,第三方接口等;传输层应采用身份认证、传输加密.数据检验等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应用层分为联网单位应用层和城市级应用层。联网单位应用层和城市级应用层均包括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平台O4. 3数据传输4.3.3 数据传输方式应综合考虑传输距离、工程现场条件、网络状况、通信设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传输方式,一般情况宜采用无线或组合同步传输方式,当现场不具备无线发射条件或存在强电磁场环境,可采用有线或组合传输方式。4.3.4 无线传输是指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不使用任何物理连接,将信号通过空间传输的一种技术、通常可分为无线广域通信网(无线公网)和无线局域通信网两种方式。无线广域通信网络可来用GPRS,CDMA等方式,无线局域通信网可采用TCP/IP协议。4.3.5 有线传输是指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物理连接,将信号从一方传到另一方。常用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常用的接口有R$232、RS422、RS485和RJ45等。4.3.6 3.6为保证传输线路发生故障时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辕性,应设计数备份机制。数据传输设备应能够保存一定时长的监测数3基本规定3.0.2监测方案宜罗列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项目和内容;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置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图:6监测方法和精度;7监测频率和周期;8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以及异常情况下的应对措施;9监测信息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10监测信息反馈制度;H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3.0.7管线监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管线结构安全监测方法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反映管线状况时,宜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3基本规定394监测系统404.1一般规定404.3数据传输405给水管道监测425.1 般规定425.2 监测项目及方法425.3 测点布设及女装436排水管道监测446.2 监测项目及方法446.3 测点布设及安装447城镇燃气管道监测467.1 一般规定467.2 监测项目及方法467.3 测点布设及安装468电力管道监测478.1 一般规定478.2 监测项目及方法478.3 测点布设及安装479通信管道监测489.1 一般规定489.2 监测项目及方法48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DBJ50r-476-2024条文说明2024重庆引用标准名录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I69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匚及验收规范GB501415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标准CJJ/T2716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7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下及验收规范CJJ338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9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CJJ6310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11城镇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技术规程CJJ/T215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梢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B2排水检查阳记录会检测单位名称检查并编号埋设年代性质井材料井茂形状井靛材质检查内容外部检查内部检查1井一埋没琏条或镣具2井盖丢失腰梯松动、锈蚀或缺损3井前破损井壁泥垢4井框破损井壁裂缝5盖框间隙井壁溢海6盖框高差抹面脱落7盖根突出或凹陷管口孔洞8跳动和声响流槽破损9周边路面破损、沉降井底枳泥、杂物10井盖标示锚炭水流不畅11是否为通型井盖(道路上)浮渣12其他其他备注任务名称第页共页检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年月日附录B排水管道监测表年月日«BI排水管道检测现场记录赛录像文件管段编号检测方法敷设年代起点坐标及埋深起点坐标及埋以管段类型管段材质管段直径检测方向管段长度检测长度检测地点检测日期距施加)缺陷名称或代码等级位置照片序号备注其他任务名称第页共页检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表A2给水阀门并登记录表检测单位名称检查并编号埋设年代性质井材料井盘形状井靛材质检查内容外部检查内部检查1井盖埋没琏条或镣具2井盖丢失腰梯松动、锈蚀或缺损3井前破损井壁泥垢4井框破损井壁裂缝5盖框间隙井壁溢海6盖框高差抹面脱落7盖根突出或凹陷管口孔洞8跳动和声响流槽破损9周边路面破损、沉降井底枳泥、杂物10井盖标示锚炭水流不畅11是否为重型井前(道路上)浮渣12其他其他备注任务名称第页共页检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年月H年月日附录A给水管道监测表«A1触水管道桂潮现埼记录衰任务名称第共页录像文件管段编号检浏方法敷设年代起点坐标及埋深终点坐标及理深管段类型管段材旗管段直径检测方向管段长度检测长度检测地点检测日期距禹(m)缺陷名称或代码等级位置照片序号备注其他检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3监测系统的结构损伤预警功能、记录显示功能和系统故障自检功能;4视频、图像监测系统的控制功能、监视功能、显示功能、记录功能。10.2 分部工程验收10. 2.1监测系统具备分部工程验收条件后,可向委托方提交书面巾请进行分部工程验收。10.3 .2分部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文件!1安装和质量检查记录:2隐蔽工程记录:3接地电阻测量记录:4硬件和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说明书等技术文件;5与BIM模型结合的监测系统应提交B1.M模型的测试记录。10.3 阶段验收10 .3,1系统具备阶段工程验收条件后,应向委托方申请阶段工程验收。11 .3.2阶段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文件:1分部验收所提交资料;2单项调试和联合调试试验记录;3硬件清单:4/软件清单。10.4 竣工验收10.4.1 监测系统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应向建设(监理)单位申10监测系统验收10. 1一般规定10.1.1 各项工程交接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应在监测系统竣工验收前进行综合测试,并对不合格项分析原因并及时整改,使工程质量验收与交接顺利进行10.1.2 监测系统内传感器安装,线缆敷设、采集站和机房建设以及软件部署完毕后,即可进行系统的分部工程验收。10.1.3 系统软,硬件联合调试完毕,符合监测方案文件和本规范的规定时,监测系统即可开通运营逃人试运行阶段,同时可进行系统阶段验收。10.1.4 监测系统工程竣工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检查各种记录,资料和检验系统施工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做出结论,并填写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表。10.1.5 系统连续运营调试90天、经验证合格及完成档案验收后即具备竣工验收条件。10.1.6 工程项目应填写交接记录.工程的项目经理、施工单位、监理等相关人员应确认签字。10.1.7 监侧系统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和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ZT50328的有关规定执行。10.1.8 监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备,装置及配件的安装;2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传送、转换和控制功能;1管线及附属设施完整性;2外破监测。9.2.5重要的本地线路宜设置光纤线路监测装置,重要的接入线路可设置光纤线路监测装置。9.3测点布设及安装9. 3.1线路巡检宜配置支持电子标签识别、拍照、摄像的巡检记录仪(系统),在具备通讯条件时应及时上传巡检资料至市政管网监测系统。10. 3.2通讯线路以下位置宜布置井盖监测系统:1位于地势地洼地段的人/手孔;2位于高水位地段的人/手孔;3外破事故高发区域人/手孔;4可能受燃气管道泄漏影响的人/手孔。9.3.3外力破坏易发区、不良地质区,宜设置视频监控点。9.3.4光纤线路监测装置应设置在光缆终端设备处。3测温主机应安装在变电站内或就近设置安装点。8,3.7护层接地电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电缆金属护套直接接地的位置。8.3.8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宜布置在电缆终端或中间接头处。8.3.9电缆隧道本体温度监测可采用传感器或务布式必绅测温,并满足以下要求:1传感器应设置在隧道出入口;2一、二级电缆隧道应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分布式测温光纤应在隧道顶部、电缆本体,低压槽盒中分别布置,且具备短信报警功能;3隧道本体分布式测温光纤宜与电缆本体监测的分布式光纤测温共用测温主机。8.3.10电力隧道的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集中报整;2一个报警区域宜有一个封闭长度期间组成,一个报警区不应超过相连的3个封闭长度区间;3火灾报警系统应覆盖整个隧道;4火灾报警系统应与自动灭火系统联动。1.1.1 3.11井盖监控装置应设置在电力隧道每个井口。8.3.12 视频监控系统应设置在电缆隧道每个出入口。8.3.13 防外破监测应设置在电缆隧道路径上有外破风险的重点防护部位。8.3.14 沉降监测宜设置在深回填区域。8.3.15 电缆隧道内y个集水井配置1台水位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白动排水系统联动。8316门禁监控系统设置在电缆隧道出入口。8.3.17 火灾监控报警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进行24小时专人实时监控。续表8.2-1一级电缆隧道二级电缆隧道三线电缆隧道沉将监测可水位监测及自动排水可可可门禁监控可可可注1三级电缆微道宜配置温度监测(不含火灾报警的自动死火度2三级电说隧道在宜积水区域宜配置水位监测及自动排水。8.3测点布设及安装I架空输电线路1.1.1 3.1监测装置的外观和结构应与相应线路构件相匹配,监测装置安装时不宜改变线路本体结构1.1.2 安装在导线上的监测装置质量宜小于2.5kg。1.1.3 安装在绝缘子串上的监测装置不应降低绝缘子串的绝缘特征和机械强度。1.1.4 安装在塔杆上的监测装置应采取防振、防松动措施,不应降低塔杆的机械强度。1.1.5 3.5安装在塔杆基础上的监测装置应采取防盗、防松动、防水、防潮等措施,不应破坏塔杆基础的完整性。电缆隧道1.1.6 电缆本体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220kV及以上电缆应每相配置】根测温光纤,11OkV电缆每回至少配置1根测温光纤:2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根据电缆隧道长度与测温主机的距离,合现选择单模或多模测温光纤;路区段,以及存在安全距离不足需重点监测的线路区段,宜设置导线弧垂监测装置。I电缆隧道1.1.7 电缆线路根据线路电压等级和供电客户重要性分为一级电缆、二级电缆、三级电缆;电缆通道/隧道根据电缆分级和电缆隧道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分为一级通道隧道、二级通道/隧道、三级通道/隧道。1.1.8 在电缆隧道内敷设的33OkV及以上电缆本体,一级二级电缆隧道内敷设的HO(35)kV及以上电缆本体.应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护层接地电流监测系统:三级电缆隧道内敷设的110(35)kV及以上电缆本体,可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和保护层接地电流监测系统。1.1.9 在电缆隧道内敷设的330kV及以上电缆本体、一级电缆隧道内敷设的22OkV及以上电缆本体,可配置局布放电在线监测系统。1.1.10 一,二级电缆隧道应设置火灾监控报警系统。在电缆进出线集中的隧道、电缆夹层和竖井中,如未全部采用阻燃电缆,宜装设监控报警和固定自动灭火装置。1.1.11 2.11电缆隧道本体应根据电缆隧道的等级配置相应的监测系统。M2-1蝴他栩峭I彩向!一级电缆隧进二级电现逐道三级电缆感道温度监测或决大报路及百动灭火应应宜井慈临测应宜宜视概监控虎可防外被监测河8电力管道监测8.1 一般规定8.1.1 本章适用于城市IOkV及以上电力管道中电力电缆、附属设施及隧道环境的监测。8.1.2 电力管道监测系统应与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二次系统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并与电力一次系统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8.1.3 3电力管道监测系统应根据电力电缆及电缆通道重要性进行分级监测。8.2 监测项目及方法I架空愉电线路8.2.1 架空输电线路应对通道环境和线路本体进行监测。8.2.2 外力破坏易发区、火灾易发区、通道树木(竹)易生长区、缺陷易发区段宜设置图像监控装置,当具备可靠供电和通信条件时.宜设置视频监控装置。8.2.3 采空区沉降区、上质松软区、宜滑坡区、风化岩石区等不良地质地段,宜设置塔杆倾斜监测装置。8.2.4 跖越通航江河、湖泊的大跖越,宜设置微风振动监测装置。8.2.5 进行动态增容、过我特性试验及大负荷区段的导线,宜设置导线温度监测装置。8.2.6 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主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6其他影响燃气管线安全的因素。7.2.2 泄漏频发区、密闭或半密闭空间以及人口密集区、重要公共建筑附近宜设置燃气泄漏监测装置。7.2.3 在重要场所.重点用户的中压燃气管网及管网未梢位置宜加装压力监测设备。7.2.4 有阴极保护的钢质管道,宜安装阴极保护参数监测装置。7.2.5 滑坡、洪水、塌陷等白然灾害易发区宜设置管道应移或土体监测装置。7.2.6 易发生外力破损的区域,可安装视顺监测设备7.3测点布设及安装7.3.1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应设置人工可读的铭牌标示以及移动监测设备可读的条码或电子标答7,3,2移动监测设备应具有离线监测功能。在通信条件好的燃气管道线路宜采用具有实时传输的移动监测设备。移动监测设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技术规程CJJ/T215的相关要求。7.3.3燃气间门井.密闭或半密闭空间宜安装燃气泄漏监测装置,与燃气管道相部的其他管线检查井,管沟可安装燃气泄漏监测装置。燃气泄漏监测装置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布置在气体易聚集的位置。7,3.,4阴极保护测试桃宜沿燃气管道每1.2km安装1支。7.3.5燃气压力监测装置宜与紧急自动切断装置连锁。7.3.6视顺监控装置安装位置应避免摄像机被路睥或树枝遮挡,监控区域应无首区,尽量避免图像出现逆光现象。室外摄像机应配置雷击保护设备和就近的接地装置。7城镇燃气管道监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雨门站、储配站、各类气源厂站等燃气厂站至用户引入管阀门之间或厂站之间公用性质的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监测。7.1.2 燃气管道监测范困包括燃气管道及线路阀室(阀门或阀井)、调压站(含调压箱)、标志桩、阴极保护装置等附属设施。7.1.3 燃气管道监测应采用巡检和设备监测相结合的方式。7.1.4 施工过程现场监测作业应符合现行城市建设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195和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CJJ63有关规定。7.2监测项目及方法7.2.1燃气管道巡检应对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完好性、燃气管道周边环境等内容进行检查。巡检内容和周期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的相关要求。巡检内容包括:1燃气管道及设施无损坏,保护范围内覆土正常:2燃气管道有无泄漏:3燃气管道安全间距;4燃气管道保护范围内占用、搭建,未经许可的开挖作业等:5自然灾害或外力破坏:6排水管道监测6.1 一般规定6.1.1 本章内容适用于市政管网污水管道、雨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工业废水管道施工期及运营期监测。6.1.2 1,2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应采用仪潴在线与离线探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可包括重要管道本体及附属设施结构安全,管道标高、水位、流量、水质、枳泥深度、有毒有害气体等参数,监测仪器宜在管道施工期间完成布设。6.1.3 排水管道监测范围应包括排水管道、涵洞、检查井、调蓄池、泵站等附属设施。6.2 监测项目及方法6.2.1 I排水管道施工期间应对管道进行现场施工监测,做好施工监测记录,监测项H及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危GB50268及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规定。6.2.2 排水管道施工期间现场巡查方法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是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影像等设备进行;巡查人员必须携带GNSS巡检定位仪.保证GNSS巡检定位仪完好.并定点发送数据。6.2.3 运营期间应定期对管道环境进行监测,应参考52.3条规定执行。6.2.4 下列排水管道运营期间宜进行结构安全监测:5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1.1.1 土压力计埋设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力机测试,记录测试结果;7沟槽回填施工过程中应对回填土压实度进行分段分层监测,每层回填土分侧设置两组监测点,每组应至少包含3个监测点。5.3.5 管道应变计监测点宜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布置在管道侧面的近支座处及管道中间位置处,以及管道顶部:1近支座处应变计布置在从支座处引出的与底面成45°的直线上,数量不少于2个,应与直线垂直且均布于直线上:2管道中间位置处的混凝土应变计宜设置在管道截面的下半部分,数量不少于两个,在管道高度方向均匀分布,间距不大于0.6m,方向与底面平行;3在管道顶部,应变计布置在同侧距两端部为管道高度的位置向管道中间位置方向引出与纵向成45°的直线上,每端数量不少于2个,均布且垂直于直线。5.3.6 土压力计宜布置在支架半间距截面、四分之间距截面、管线连接截面顶部及侧面。较大规模加压泵站、管网末梢等重要区域或节点:6管道位移监测点宣布设在供水管道连接位置、转换位置位移变化敏感或预测变形较大的位置。5,3,2给水管道监测点传感器安装宜符合以下规定:1使用寿命应满足监测周期和使用环境要求;2应符合监测指标和布设点要求;3应符合数据采集精度要求,不影响供水管网正常功能与安全运行:4现场布设的传感器,传输设备,采集终端竿监测设备应有可靠保护装置,并设置明显警示标识。5.3.3管道表面应变监测装置安装、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照监测点力学的监测要求确定安装方向,确定表面应变计的两个安装点:2根据不同管道材料,选取合理的应变计底座安装方法:3待应变计安装稳定后,适当松弛调节螺母,读取并记录初始值:4按实际工程需求安裴好保护罩,登记测点应变计编号及初始读数。5, 3,4管道回填阶段,应按照下述要求对土压力计埋设进行监测:1 土压力计埋设深度应便于监测界面土压力;2 土压力计埋设于土压力变化部位,即压力曲线变化处;3土压力计水平理设间距原则上为盒体间距的3倍以上(>0.6m),垂直间距与水平间距同,土压力计的受压面须面对欲测量的上体:4 土压力计埋设时,承受土压力计的面须严格整平,回填的土料应与周闱土料相同(去除石料).小心用人工分层夯实.土压力计及其电缆上压实的填土超过Im以上时,方可用重型碾压机施工:5.2.6 管道破损临测宜从管壁和地面等位置.采用感官,声学、超声,振动,电磁等测量手段进行监测。有条件时,可采用管道内窥进行监测。5.2.7 给水管道运营期间宜对流量、水压及水质进行临测,可参照下列要求进行:1规模较大.漏损率较高的供水管网系统,可建立分区计量区域,针对性地开展漏损控制监测;2流量监测宜根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采用独立计量或分区管理两种方式进行43分区管理范围可根据水量计量JE力调控和管理的需要合理划分,形成完整的水量计量传递体系和压为调控体系;4流量、压力等在线监测设备宜优先采用市电供电,保证监测数据的稳定传输。5.2.8 管道运营期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指标、监漏频率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标准CJJ/T271执行。5.3测点布设及安装5.3.1 给水管道监测点布设宜符合以下规定:1管道本体结构监测仪器宜在管道施工期间完成安装;2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能保证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管道及附属设施的运行工况:3压力监测点宜设置在供水分界线、加压泵站、最不利点.长距离输水管大口径管段交叉处.低压区等压力变化敏感处,不宜设置在进户支管或有大水量用水点附近:4流量检测点宜设置在水厂来水接入点、管网转输出流点、供水分界线,加压泵站,调节池出水管、分区计量点等位置:5水质监测点宜设置在供水干管、不同水厂供水交汇区域、5给水管道监测5,1一般规定5.1.1 本章内容适用于市政管网生活给水、生产给水及消防给水管道施工期及运营期监测。5.1.2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及运营期间应采用仪器在线与离线探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对象应包括重要管道本体设施,及流量、水压、水质相关参数。5.2监测项目及方法5.2.1 给水管道施工期间应对管道进行现场施工监测,做好施工监测记录,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及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规定。5.2.2 施工期问应随时进行日视监测,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影像等设备进行。巡查人员须携带GNSS巡检定位仪,保证GNSS巡检定位仪完好.并定点发送数据。5.2.3 运营期间应定期对管道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压力、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气象条件、土壤腐蚀性等。5.2.4 /管道结构变形监测包括管道及附属设施本体外部、管道竖向和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降、管道表而应变和管道接口变形监测。5.2.5 管道腐蚀监测可对易腐蚀区域管道的管壁厚度进行测量.对采用阴极保护的管道,宜对阴极保护状态进行监测。4.4软件系统4.4.1 软件系统应具有本地配置和管理功能。4.4.2 软件系统应具备自动恢复功能,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可从故障中恢复正常工作状态。4.4.3 软件数据库应模块化架构,对管道信息、监测系统信息和监测数据进行分层、分类存储和管理。4.4.4 软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满足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易用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4.4.5 软件系统宜具有自动采集,召测、设备状态监控,数据存储、信息输出、远程多点操控、报鳖等基本功能4.4.6 软件系统应具备包括仪器设备信息行询、实时数据杳询、厉史数据杳询、短信报警、预警信息接收、信息上传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但不能修改系统中内容。4.4.7 软件系统应具有监视监测能力,控制能力、报警管理、趋势分析、报表生成及打印、权限管理,系统组态、档案管理、应急方案预设、运维管理、系统维护和诊断相关基本功能。4.4.8 软件系统应用开发多级权限,低级别权限应依需要查看公开信息数据,高级别权限应具有操作管理权限。4.5系统安全设计4.5.1监测系统的网络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类装置接人系统时,网络连接安全,传输数据有加密:2对系统的访问有身份认证和授权;3建立网管系统,设置防火墙.具有攻击防御和溯源安全措施:4等级保护和密码评审的规定可参考信息安全技术网络4.2硬件系统1.1.1 2.1硬件设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2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避免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3设备的分辨率不应低于所需监测参数的最小单位量级;4硬件设备的精度和测量范围应满是验洞系统的要求;5在满足监测要求的前提下,可基于成本预算适当调整设备精度或数量。1.1.2 硬件设备的布置应遵循以下丽则:1传感器监测布点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结构变化足够敏感:2整体监测布点应根据结构振动、变形特点以及模态参数识别确定:3局部监测布点应根据结构分析计算,易损性分析确定关键构件、截而;4传感器监测布点不应妨碍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和美观:5监测布点应考虑施工过程的便利和硬件设备的安全;6硬件设备的布置应考虑其后续维护、升级的便利性;7在满足监测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布线长度和无线传输距离;8监测设备用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且应采用专用供电回路;9硬件设备布置的环境应满足监测系统安全、可能运行。1.1.3 /硬件设备安装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硬件设备的安装应按设计技术要求、产品使用手册(或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步骤进行:2每个监测点的硬件设备安装完成后,均宜使用测试仪表对每件硬件设备作全面的检查:4监测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1.1市政管网监测系统应实现自动化监测功能。4.1.2 监测系统应具有完整的采集、传输、存储、数据处理及控制、预警及状态评估功能。4.1.3 监测系统架构应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4.2 .4市政管网监测平台应采用分专业的平合。应用层传城艮自知层应用平台f、设施谀备实时薪"I埠代仙;堆候I1次全和理情况11应用支抵平台数据收典I树处理数据存储II.据分发I协议处理I/-du到I卜并行计"IIB4.1.4系修架构S5发生由于与地下管线相关的工程事故,需要通过监测与鉴定分析事故原因及膨响时:6地下管线或周边区域进行改扩建及施工时或其他基础设施穿越地下管线时;7工艺条件变更或外部环境变化时:8地下管线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时,9地下管线受到灾害或环境等不利影响时;10当管线附近存在其他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可能对管段产生危害时;11在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时,特别是爆破、钻探、打桩、顶进、挖掘、取土等作业时3.0.6市政管道运营期间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管道上覆地层压力及管道本体应力应变监测;2管道内部压力及内部介质监测;3管道畅通度监测;4管道损伤及介质泄漏监测;5管道位移监测。3.0.7管网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视、视频监控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方法进行,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周边环境对象和工程关键部位应进行在线监测。3基本规定3.0.1市政管网监测范围应包含:管道本体结构、管道内部介质,管道附属设施及管道周边环境。3.0.2市政管网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应进行监测,监测方案应根据管道类型及所处周边环境特点制定。3.0.3管道的下列重要区段和节点应进行施卫期间监测:1施工过程中应力变化显著或应力水平高的管道;2施工过程中变形显著的管道或节点:3施工过程中承受较大施工荷载而原设计中没有考虑该部分荷载的构件或节点;4施工过程中控制几何位形的大键节点;5具有代表性的其它重要受力管道或节点。3.0.4市政管道施工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或临时堆载的分布、变化及取值;2施工期间的管道安装过程;3管道基础、管道连接方式及管道本体巡查:4施工过程中管沟边坡及支护结构变形及应力应变值;5施工期间监测仪器预埋及管沟回填;6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所处环境;7其它需要的施工过程结构分析。3.0.5下列管道应进行运营期间安全监测:1监测数据异常或达到预警值时;2达到地下管线的规定监测周期时:3地下管线缺乏技术资料时;4对地下管线的质量有怀疑或争议时:2术语和定义2.0.1监测monitor通过仪器量测、现场巡视、视频监控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方法。2.0.2监测系统hea1.thmonitoringsystem由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存储硬件和管理软件构成,对应感知层、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从而对市政管网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收集、处理、分析的系统。2.0.3测试装置testpost布设在管道上,用于监测与测试管道阴极保护参数的附属设施。2.0.4泄漏检测1.eakdetection使用检测仪器确定被检对象是否有液体或气体泄漏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