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_TJ08-2444-2024办公建筑用能限额设计标准.docx
目录1oy12术语23基本规定44建筑和围护结构54.1 建筑规划与设计54.2 用护结构热工设计54.3 电筑设计65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85.1 一般规定85.2 冷热源85.3 输配系统和末端IO6电气系统126照明126.2 供配电136.3 设备137给排水系统147.1 给水系统147.2 热水系统148可再生能源系统168.1 一般规定168.2 太阳能光伏系统168.3 太阳能热水系统189监测与控制系统199.1监测要求1992控制要求19附录A建筑年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指标计算方法21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和法规,落实双碳战略决策,提高办公建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用能强度与碳排放,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办公建筑的建筑用能限额设计,改建、扩建和既有办公建筑用能限额设计改造可参照执行。1O3办公建筑的用能限额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指标maximuma1.Iowanccofenergyconsumptionforbui1.dings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计算出的满足办公建筑全年功能需求(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电梯、生活热水等)的单位办公建筑面枳所允许的踪合能耗上限值,单位为k力等效W(m),2.0.2办公建筑碳排放限额指标maximuma1.1.owanceocarbondioxideemissionofbui1.dings根据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指标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限值,单位为kgCO2/(m2a)2.03办公建筑综合能耗指标tota1.energyconsumptionindexIbrbui1.dings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计算出的满足办公建筑全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电梯、生活热水等功能需求的单位办公建筑面积年综合能耗指标,单位为kWh等效电/(*).2.0.4建筑供暖年耗热量指标annua1.heatingdemanciindexforbui1.dings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冬季室内环境参数要求,位建筑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供暖系统供给的热量,单位为kWh(m¼):2.05建筑供冷年耗冷量指标annua1.coo1.ingdemandindexforbui1.dings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受季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建筑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供冷系统提供的冷量,单位为kMh(m2a)2.0.6建筑年供琰耗电肽指标annua1.e1.ectricityconsumptionforhea1.ing在设定的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冬季室内环境参数要求,而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年供暖设备提供热量而肖耗的电能,单位为kWh等效电/(*)。2Q7建筑年供冷耗½指标annua1.e1.ectricityOcnsunpticnforc1.i11g在设定的计算条件下,为满足或季室内环境参数要求,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枳年供冷设备提供冷量所消耗的电能,单位为kWh等效t1.!/(Wak2.0.8yfef¾(APF)annua1.performancefactor以年为计算周期,同一台制冷制热设备在供冷季节从室内除去的热量与供暧季节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其在供冷季节和供暧季节内所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单位为kWh/kWh。2.0.9风机盘管供冷能效系数(FCUEERjfancoi1.unitcoo1.ingefficiencyratio风机盘管机组额定供冷量与相应试腌工况下机组风侧实测电功率和水侧实测水阻折算电功率之和的比值,单位为WH.2.0.10风机盘管供暧能效系数(FCUCOP)Iancoi1.unitheatingcoefficientofIXTfbEianCe风机盘管额定供热量与相应试验工况下机组风侧实测电功率和水侧实测水阻折算电功率之和的比值,单位为W/W。3基本规定30.1建筑用能限额设计应根据办公建筑使用功能、环境资源条件,以气候和环境适应性为原则,以降低建筑用能强度和碳排放为目标,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等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段、高性能用能设备系统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全年综合能耗和碳排放。3.0.2建筑用能限额设计应在满足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和新风量基础上,以建筑能耗限额指标和碳排放限额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建筑围护结构、用能设备及系统等节能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的指标限值规定。3.0.3办公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湿环境计算参数应符合表3.0.3规定。融Q劝冲城主耍MW够啊境设计空内热湿环境参数多季温度CC)"2026相对湿度R)30603.0.4办公建筑房间内人均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长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3.0.5标准计算工况下,办公建筑用能限额指标和碳排放限额指标应符合表3.0.5的规定.限额指标Rifi,i建筑能耗限额指标,kWh等效电/«a)70建筑碳排放限颤指标,kgCQ1.(1.a)29.43.0.6设计建筑年综合能耗指标和年碳排放指标计鸵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计算结果应符合卜.列规定:1建筑年综合能耗指标计算结果不应大于本标准规定的建筑能耗限额指标。2建筑年碳排放指标计算结果不应大于本标准规定的建筑碳排放限额指标。3.0.7建筑总体规划成为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条件,且不得降低建筑自身和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3.0.8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应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同步设计,并应考虑施工、安装与维护等要求。4建筑和围护结构4.1建筑规划与设计4.1.1建筑规划及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应有利于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得热与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并有利于冬季日照。4.1.2建筑总平面设计应合理布置绿化用地、合理选用绿化种植方式与植物种类,改善建筑室外热湿环境和碳汇能力。4.1.3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地下空间和进深较大的地上空间可利用导光或反光装置聘天然光引入室内。采用导光管装置时,导光管采光系统在漫射条件下的系统效率应大于0.50.4.1.4供暖空调系统或生活热水系统设有室外机时,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场所,并避免热气流和噪声对周国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当采用遮挡格栅时,格捌通透率不宜低于80%。2应方便室外机维修保养,并应考虑操作安全。3应采取可靠措施有组织扑放空调夏季冷凝水和冬季化薪水。4.1.5建筑屋顶、立面、阳台等部位宜结合所选用的太阳能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4. 2围护结构物工设计1. 2.1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2.1的规定.«421时畸*副楸源MMt建筑及树护结构储位传热系数KTW/(-K)热情性指标D2.5热情性指标D>2.5屋面0.30外端(机括非透光幕墙)0.50O.7O底面接触军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70篁谓供暖区域与非空调供暖区域之间的隔墙与楼板1.804. 2.2建筑透光围护结构(包括外窗、透光籁培、外门等透光部分)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2.2的规定。«42瑰融如陋帆懈第UMt窗墙比传热系数K”/加1-K)商堵比WO.50W1.600.504僮Jfi比W0.701.50窗堵比0.70W1.IO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W20%).to5. 2.3建筑透光圉护结构(包括外窗、透光幕墙、外门等透光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应符合表4.2.3的规定,当不能满足本条规定时,应按本标准第4.3.2条规定设置建筑遮阳,设置后的综合太阳辐射得热系数应符合表4.2.3的规定。XPRtt两堵比东、西.甫向北向窗堵比W0.50W0.300.350.50<窗墙比石0.60W0.250.300.60窗Wi比W0,70WO.220.25南墙比×>.700.180.20屋顶透明部分(If1.i枳比W20)WO.204.3建筑设计4.3.1建筑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建筑屋顶总面积的20%,中庭透光部分面枳不应大于中庭面积的80.4.3.2建筑遮阳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南、东、西向应设置建筑外遮阳,建筑遮阳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BGB50176的有关规定计算。2透光屋顶应设置活动遮阳,活动遮阳应能遮住全部透光部分.3设置可谓节中置百叶的透光围护结构视作满足太阳得热系数要求。1. 置完全遮住透光围护结构的活动外遮阳视作满足太阳得热系数要求,4. 3.3建筑宜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设计应满足以卜要求:I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外窗和玻璃幕墙应设开启扇或通风换气装置,2底层大堂跨层空间或建筑中庭应设置开启窗扇或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外窗有效通风开口面枳不宜小于窗面积的30枇4玻璃幕墙通风开口面枳不宜小于玻璃幕墙面枳的10%。5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机械通风装理的房间逋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2次h.4.3.4外窗、透光外门和建筑幕墙空气渗透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窗、透光外门在Io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Xb不应大于1.5m3(mh).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q2不应大于4.5m3(m2-h)°2建筑幕墙开启部分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q1.不应大T1.5m三(mh),幕墙整体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qA不应大于1.2m3(m2h).4.3.5冬季外墙和屋顶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5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5. 1一般规定5. I.1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暧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BGB50736,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和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C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的规定。5J.2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逐时动态冷热负荷计克,并应在逐时负荷分布及累枳负荷概率分布分析基础上进行机组与设备选型。5. 1.3空调水系统设计匚况综介制冷性能系数不应低T-4.8,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应按下式计算:SCOP(5.1.3)式中:Q设计工况下冷源系统的年制冷量,kWh;E1为一冷水机组年耗电量,kWh:以为一冷冻水泵年耗电量.kWh:E3为一冷却水泵年耗电量:E4为一冷却塔年耗电量,kWh,5. 2冷热源1. 2.1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源应根据建筑规模与能源供应条件,经技术经济性论证综合确定。5. 2.2供热系统设计时,应优先选用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供热、电动压缩式热泵供热等热源方式.6. 2.3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DG/TJ08-2119的规定.7. 2一4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空周(热泵)机组、房间空气时节器、直燃型溪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在名义制冷I: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参数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I5中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外,不应小于表5.2.4-1.'5.2.4V的限值规定。表5241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能效指标限值机组类型名义制冷CC(W)施效指标限假COP限位CSIT/1P1.V该机组执行(BT25127.kGB/T225127.2标准.地板采版型和湫热器型机组的制热季节性能系数为HSPF,风机盘管型机姐的能效指标为全年性能系数ApF.限值水冷式CC3005.305.60300<CC5285.607.20528<CCI1636.007.50CO11636.208.10风冷式CCW50»4.000C>503.204.10*该机也执行C8118130h(8打1例:.我地,为钎适型H1.a1.水冷式舒适型、蒸发冷却式舒适型HIa1.的能效指标为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索数IP1.V.风式舒适型机组的能效指标为制冷季节性能系数CSpF.表5.2.42磁悬浮水冷冷水(热泵)机组制冷能效指标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COP限假IP1.V限值水冷离心大CC5285.608.33528<CC11636.001163<CC21106.208.79CC>21106.209.40表5.2.4-3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件能效指标机娘使用型式名义制热量ktf能笠指标限值HSPE/APF*地板采暖型353.20风机盘管型2.85散物零型2.40地板采暖型>353.20风机盘管型3.10敢热器型2.40类蛰名义制冷IftCeNkIr)IP1.V限值水冷多联机空调(热泵)CCW286.2028<CC846.10CC>686.00类型名义制冷1CC.(kW)APF限值风冷多联机空调(热系)CC3144.601,KcCW284.5028<CC5O4.4050<CC684.10CC>683.90类型名义制冷量CCJkDAPF限值房间空气调节器CC1.54.504.5<CC7.1I.(X)7,1.<0C<14.03.705.2.5热气热水锅炉名义工况下的热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规定的2级能效要求5.2.6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能效系数不应低F现行国家标准£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体机GB"4O438规定的能效系数限值。5. 3输配系统和末1. 3.1空调水系统设计应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降阻措施降低输配系统能耗。5. 3.2空溺水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平衡计兑。水系统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应大于15以运行水流量与设计流员偏差不应大于IOm6. 3.3循环水泵应根据系统特性曲线和水泵性能曲线进行选型,设冲工况点应处于水泵最高运行区,水泵效率不应低了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3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水泵电机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E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规定的2级能效要求。7. 3.4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宜在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o8707规定的基础上降低20%。8. 3.5通风机宜采用变速风机,设计工况下风机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学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I9761规定的2级能效要求。风机电机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规定的2级能效要求。9. 3.6空气-空气能量回收宜采取全热回收方式,全年运行的能量回收装置应设黄旁通风管,空气热回收机组运行能效系数不应低于4.8。10. .7风道系统单位风或耗功率宜在现行上海巾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诃标准DGJ08107规定的基础上降低20%。11. .8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应满足逼近度的设计要求,开式冷却塔设由工况下耗电比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井式冷却塔GB.T7190.1规定的2级能效要求,12. 3.9风机盘管机组宜选用1.流无刷电机,其供冷能效系数与供暧能效系数不应低于g风机盘管机组GB/T19232规定的能效限值。6电气系统6. 1照明6.1.1建筑照度、统一眩光值、照度均匀度、一般显色指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室外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OI6的规定。6.1.2建筑照明功率密度设计值应满足表6.1.2T和61.2-2规定限值的现行值要求,宜满足规定限值的目标值要求。-1.21办公EI做bm*值房间或场所照度标Jft优(Ix)照明功率宓度¾tfeM)现行依目标值普通办公空'会议室3008.06.5高档办公空、设计室500S13.5W9.5取务大厅30010.08.0«6.1.22办公Wf1.用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需度限值房间或场所照度标准值(Ix)照明功率密度限值("m1.现行的目标值走间普通502.01.5高档1003.5<2.5H1.所普通753.0<2.0高档150«5.0S3.5试验空TR3008.0W6.5精细500W1.15W9.5检脸一般300C8.065精细.有旗色要求75021.0W16.0计融空、测术室5115W9.5控制室一般拄制空3008.06.5主控制室500WI159.5电话站、网络中心、计算机站500WI工59.5动力站风机房、空阳机房100S3.5W2.5泉房1003.52.5冷冻站1505.03.5锅炉房1004.5S3.5公共机动车库车道50W1.91.4车位30&1.3光源的选择应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井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卵动电源等的效率或效能与寿命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614照明谐波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S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潦W16A)GB17625.1规定的谐波电流限值要求。6.1.5建筑照明应采用1.ED等具有高效光源的节能照明产品。6. 2供配电1. 2.1建筑供配电系统应满足使用功能和系统可靠性要求,配变电所宜靠近负荷中心和大功率用电设备。2. 2.2应选用低损耗型、DynI1.结线组别的变压器,变压器容量指标不宜大F70VAm2,不应大于I1.oVA/m1.6. 2.3变压器低压侧应设概集中无动补偿装置。IokV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进线侧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0.4/0.23kV供电的电力用户进线侧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0.7. 2.4供配电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宜小于15%6. 3设备8. 3.1室内人员长期停留场所选用1.ED灯的功率因数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能效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d室内照明1.ED产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O255的2级能效要求。1.ED照明产品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1.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1的规定。KWJ功率因依限值功率功率因数5W5:0.70>510.909. 3.2变压器能效值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3GB20052中的2级能效要求.10. 3.3电动机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3GB18613规定的2级能效要求。11. 3.4办公设备能效不应低于相关国家能效标识2级能效要求。7给排水系统7.1给水系统Z1.1.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巾政管网水压直接供水,当市政给水管网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次加压与调蓄设施。71.2建筑各分区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应大T0.20MPa.大于0.20MPa的配水支管应采取减压措施。12. 1.3给水泵、循环冷却水泵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选型,水泵效率在设计工况下应处于高效区内运行。水泵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级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7. 1.4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泵并联台数不宜大于3台,当台数大于3台时,应采用流量均衡技术措施.,7 .1.5给水系统的管材、阀门、配件等应采用低阻力、低水耗产品。8 .1.6卫生器具和配件的水效等级不应低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2级水效要求。7. 1.7里生器具和配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2卫生间小便器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冲洗阀。7. 2焦水系统7.2.1用水点分散、日最高用水量小于5m3(按60C计)的建筑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7.2.2热水用水定额宜按81./(人班)取值,热水、冷水的设计计算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O555的规定。7.2.3热水系统耗热量、热水量和加热设备供热量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7.2.4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源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规定。系统形式应按下列顺序选择:1采用具有稳定、可靠的余热、废热、地热,采用地热为热源时,应按地热水的水温、水质和水压采用相应技术措施满足使用要求。8可再生能源系统8. 1一般规定8.1.1 新建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屋顶光伏安装面枳比例不应低于50%,其他类型办公建筑屋顶光伏安装面积比例不应低于30%。8.1.2 浅层地热能系统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关规定.8.1.3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应低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核算标准DG/TJ082329的要求。8.1.4 1.4太阳能系统宜采建筑太阳能一体化(B1.PV)技术,一体化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防水与结构安全要求,非一体化系统设计应做好建筑用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与防水层的保护。8. 1.5太阳能系统设计应预留或安装后期性能测试所需仪表的接口,主要设备和部件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要求。8. 1.6太阳能系统应对下列参数进行计展:1太阳能热水系统:投射到太阳集热器表面的太阳总辐射盘、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冷水温度、供热水温度、集热器进出口水温、集热器系统循环水流量、辅助热源供热S1.2太阳能光伏系统:投射到光伏组件表面的太阳总辐射量、室外空气温度、组件背板表面温度、系统发电量、系统供电量、系统上网电量。8.2太阳能光伏系统8.2.1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伏组件应根据太阳辐射盘、气候特征、场地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2逆变器应按形式、容屈、相数、频率、功率因数、过我能力、效率、输入输出电压、最大功率点跟踪、保护和监测功能、通信接口、温升、冷却方式、防护等级等技术条件确定。逆变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4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374O的规定。3光伏组串汇流箱应依据型式、绝缘水平、电压、输入回路数、输入额定电Ixf:新风风打喊空调箱风机供冷年用电量,kWh;Ect:风机盘管或室内机供冷年用电量,kN忙(1)冷水(热泵)机组供冷用电量计算公式式中:Qc.i:室外温度i时冷水(热泵)机组供冷负荷,kV;COPC,i:室外温度i时冷水(热泵)机组供冷性能系数,kW/kW;tc:室外温度i时冷水(热泵)机组供冷运行小时数,ho(2)供冷水泵能耗计算公式式中,QCj:室外温度i时建筑提供的供冷负荷,kW:1.fc,i:室外温度耐建筑供冷水泵扬程,mH1.,1.=()2X儿:Qc:设计工况下的建筑供冷负荷,kW;He:设计工况下供冷水泵扬程,m;m,P:供冷水泵机械效率,一般取0.885;c,i:室外温度i时供冷水泵效率,%;Tc:供冷供回水温差,般取5C;匕力室外温度时供冷水泵运行4对数,ho(3)冷却水泵能耗计算公式k=00°2342XsJj×(1.÷)×teuk=怪X线乂雷加式中,Qcx室外温度i时建筑提供的供冷负荷,kW;Hct,:室外温度i时冷却水泵的扬程,m°Qc:设计工况下的建筑供冷负荷,kW;IIc1.:设计工况下冷却水泵的扬程,m;COP:设计工况下供冷冷水机组性能系数,kW/kW;COP.i;室外温度i时冷水(热泵)机组供冷性能系数,kWkW;n11,p:冷却水泵机械效率,一般取0.885;Nct.i:室外温度i时冷却水泵效率,%;Tct:冷却水供回水温差,-一般取5t;tct,i:室外温度i时冷却水泵运行小时数,h.(4)冷却塔风机能耗计算公式EB-。3。××(1÷)×%,(AJ.式中:Qc;i:室外温度i时建筑提供的供冷负荷,kW;Cp:冷却水的定压比热,kj(kg'C)一般取4.18kJ(kgcC):Tct.i:室外温度i时冷却水供回水温差,1C:COPC.i:室外温度i时冷水(热泵)机组供冷性能系数,kW/kW;tct,f,i:室外温度i时冷却塔风机运行小时数,M(5)新风或空调箱供冷用电量计算公式36×mj×fj×Vf1.×tn×IO-3(A.1.I-I7)式中:Pr.i:室外温度i时风机供冷时的全乐,Pa;nmf:风机电机传动效率,一般取0.855;nf;:室外温度i时风机供冷效率,般取0.78;Vf.i:室外温度i时风机供冷送风量,m,h:":室外温度i时风机供冷运行小时数,ho(6)风机盘管或室内机供冷用电量计算公式Ec.t=iPct×tc,t,i×10A.!.1.-18)式中:P,t:室外温度i时风机盘管或室内机供冷时的功率,W;tct,i:室外温度i时风机盘管或室内机供冷运行小时数,hoA.I.2办公建筑照明年能耗计免方法E1=Xi1.PDiRAixtjx1.ixIOYA.1.2)式中:1.PDi,;:区域i的照明功率密度值,Wmj;%:区域的面积.而;t,:区域i照明年运行小时数,等于日运行时间与年运行无数的乘积,计算时年运行天数取250d.H运行时间按表A.224取值。h:f,:区域i照明灯具同时使用系数.计匏时取0.65.A.I.3办公建筑设备年能耗计算方法Ep=I.PDp,i×Ai×fp,i×tp,i×10-弋A.1.3)式中:1.PDp.i:区域i的设备功率:密度值,W/n?;1:区域i的面枳,fp,:区域i的设备同时使用系数。计算时取0.70;p;:办公设备年运行小时数,等于日运行时间与年运行天数的乘枳,计算时年运行天数取250d,日运行时间按表A22-7取值.h.R1.4办公建筑电梯年能耗计算方法额定功率、额定速度和待机能耗已知时,电梯年运行能耗简化计以公式如下:Et=dt×(p9X(5三ts+)×+×(24-(ii+)x三)(A.1.4-1)式中:de:电梯全年运行天数.对于办公建筑取250天:n:电梯数量,按设计图纸取值:P。:电梯额定功率,kW,按设计图纸取值;Sav:电梯日平均运行距离百分比.以按表A.1.4取值:H:电梯设计提升高度,E,按设计图纸取值;V:电梯额定速度,mfs,按设计图纸取值:1.a:电梯完成一次开关门时间,5。计算时取IOs;na:电梯日运行次数,次,按表A.1.4取值;PSt:电梯待机功率,kW,按设计图纸取值。能效等级和空闲/待机功率已知时,电梯年运行能耗简化计算公式如卜.:Ee=xEn(3QxSarX"x+%X(24-第+小制X磁(A42)式中:Espr:电梯能效等级对应的运行能源消耗,mVh(kgm).2级能效等级的电梯运行能耗消耗应不大于1.08mWh(km):kz:电梯荷我系数,按表A.1.4取值:Q:电梯额定载重量,kg;Pst:电梯空闲/待机功率,W。2级能效等级的电梯待机功率应不大于100W。表A.1.4电梯日运行次数na使用类别12345皴定速度.V.三s1.01.62.55.05.0每天运行次数,nd,次12530075015002500日平均运行距离百分比,Sav,*4949413932荷我系数.k1.领定我血VW800kg0.880.880.860.790.698001<额定戏重盘近1275网0.930.930.910.870.781275kg额定我由以W200Dkg0.960.960.950.920.86额定敦电fit>2000kg0.970.970.970.960.91A.I.5办公建筑生活热水年能耗“夕方法£_yi25XxprxCpM。TU)"Tb'(AIS)2乙E0mv×1.>1.式中:Ehw:办公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用电徼,kWh等效电:1.i:办公建筑平均H热水用水定额,1./(人d);般取值为81./(人班)。n:办公建筑总热水用水人数,人;如无设计人数时,按9m2人估算;di:月工作日天数,大:Pr:热水密度,kg/nRCp:水的定压比热,kJ(kg,C),一般取4.187kJ(kg-,C);th:热水温度,C,一般取60C;t,:冷水温度,按表A.I.5选取“£能源换算系数,燃气取475kWh等效电小2.电力取IkWh等效电khQpw:燃料单位发热量,燃气取38931kJNm电力取3600kJkWh:热水设备效率,热泵系统取4.4,电热水器取0.98,燃气系统取0.94;AJS平均冷水季度月份23456789IO1112冷水泡境,-C3.66.47.114.219.523.027.22R722.717.612.46.3A.2办公建筑供暧空调冷热负荷计算方法A.2.1计算软件要求1)能计算10个以上建筑热工分区:2)能逐时分区设置人协数砥、照明功率、设备功率、室内温湿度参数:3)能逐时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照明、新风机组、设备运行时间:4)能计入建筑围护结构热桥、遮阳及蓄热性能影响:5)能计算全年876Oh的逐时冷热负荷:6)能输入冷热源、风机和水泵设备造型功能:7)能输入冷热源、风机和水泵部分负荷运行效率曲线;8)能逐时根据冷热负荷需求和机组/设备的部分负荷效率曲线计算用电量:9)能直接生.成建筑能耗计算报告。A.2.2计算参数设置1供暧空调系统工作时间应符合表A.2.2T的规定。城224网皿隘日丽恫工作H7:00'18:00节假H2供暖空调区工作日室内温湿度应符合表A.2.2-2和表A.2.2-3的规定.«A.2.作日*A9ftB-J段时间23456789101112空调282626262626供暧182020202020R段时间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空调262626262626供暖202020202020«A.2时段时间2345678910H12空调606060606060供暧303030303030B-段时间13H15161718192021222324空调606060606060供职3030303030303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本标准6.2.2条的规定,照明使用率应符合表A.2.2-4的规定。板2明使用率段时间23456789101112工作H000000105095959580节假日000000000000B-区时间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工作日809595959S3030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4人员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明确时,人员密度按9m"人设置。人员在室率应符合表A.2.2-5的规定.表A.2.2-5人员在室率时段时间23456789101112工作日000000105095959580节假日000000000000时段时间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工作日8095959595303000000节假日0000000000005新风量应符合木标准3.1.2的规定,新风系统开启应符合表A.2.2-6的规定。树2.2喻风系统开启情况时段时间2345678910U12工作日000000111I11节假日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