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752-20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docx
ICS43.120CCST47G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GB/T197522024代替GB/T19752-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Hybride1.ectricvehic1.esPowerperformanceTestmethod2025034)1实施2024f-23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III1范困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谱和定义14试验条件24.1 试验车辆要求24.2 环境条件24.3 泅3多数、单位和准确度24.4 道路要求35道验车辆的准备45.1 REESS的充电45.2 预热55.3 车辆试验质显及敦荷分布56礴项目的确定57试验方法67.1 通则67.2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30min艘高车速试验77.3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敢态车速试蛤77.4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加速能力试蛤97.5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城大爬坡度试验107.6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坡道起步能力试脸I1.附录A(规范性)环形道路修正因数确定方法12附泵B(资料性)试5金记录表13日文献17本文件按照GB,T1.1.-2()2O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3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昔GBT1975225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脸方法,与GRT19752-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卜1一更改术语”混合动力模式”和“纯1幽模式”的定义(聪2和3_4,20侬匕版的3.1和3.3);更改了试验车辆的要求(见4.1,2005年版的6.1);更改了环境条件的要求(见4.2,2005年版的6.2); 更改了测过的参效、单位和掂确度的要求(见4.3,2005年版的第5章):一更改道路条件的要求(见44,2005年版的6.3): 更改了REESS充电的要求(见5.1,2005年版7.D;一-更改了预热的要求(见5.2,2005年版的7.3): 增加了车辆试脱质量及我荷分布的要求(见5.3):一一蒯除了试验程序(见2005年版的第8堂): 增加了试验项目的确定(见第6章);一增加了车辆进行规定试验的通则(见7.D;-更改了混合动力模式卜的30min最高车速试验方法(见7.2.2005年版的9.7):更改了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公岛车速试验方法(见7.3,2005年版的9.D:一一删除了纯电动模式下的最高车速试验方法(见2005年版的9.2);一删除了(0100)km/h加速性能试验方法(她2005年版的9.3).删除了纯电动模式050)knvh加速性能试验方法(见2005年版的9.4),删除了纯电动模式下的爬坡年速试验方法(见2005年版的9.5),删除了混合动力模式下的爬坡车速试脸方法(见2005年版的9.6),删除了纯电动模式下的坡道起步能力试验方法(见2005年版的9.8):增加了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加速能力试骏方法(见7.4):一更改了混合动力模式下的最大爬坡度送验方法(见7.5,2005年版的9.10);一更改了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坡道起步能力试验方法(见7.6,颂5年版的9.9);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环形道路修正因数确定方法”(见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说任.木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yrC1.14)归I1.,本文件起草单位:襄阳达安汽车面则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Ri公司、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占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柒团有限公司、重庆金康塞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军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储福田汽卑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上要起草人:吴笛、于洋、王丹、李涛、赵睇、运伟国、许林、陆萍、王锐、舒冲、刘德兴、王洪岩、孙龙、兰楠、刘可、黄柏物.余高翔、张宁、龚春忠、王的艮汪洋、曾董、王龙李扬、刘钟,J三.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5年首次发布为GBT19752200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 «9本文件描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试验方法。木文件适用于M类和N类混合动力电动汽乍,2 IB6性引肥C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730.1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术语和定义第1部分:类型GB/T3730.2道路车辆质t词汇和代码GBf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2428客车装我或量:计匏方法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45.1汽车燃料消耗玳试验方法第1部分:乘用车燃料消耗后状嘛方法GB18352.62016轻型汽乍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笫六阶段)GB"1838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驶方法GB<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GB"27840-2021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St测量方法3 *wwxGBT195962O17sGBT18385,GBJT3730.1和GBT373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3.1FechBrgeeb1.ee1.ectrica1.CrargystcneeSySta;RSSS可充电的且可以提供电能的能I1.i储存系统。来源:GB183842O2O.3.1I3.2hybridBOde车辆由内燃机械其他热机)和先动电机等所有车载系统根据管理逻辑(整车控制策略响时向车辆提供能盘或赤动行驶的工作模式.339UK式puret!ernu1.n<1.c车柄仅由内燃机(或其他热HD驱动汽车行驶的工作模式.3.4PUree1.ectricmode乍辆不消耗燃料,仅从可再充电能/能局储存装时中获得能后并盟动年辆行驶的工作模式.4试除条件41试骏车俩要求4.1.1 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及冷却液的规格和加注量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4.1.2 除了驱动用途以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车辆制造厂推荐的值(电能、液压、气压等)。4.1.3 试验车辆应在试脸开始前进行磨合,也可按照车辆制造厂的技术要求进行磨合,若车辆安装有REESS.应在安装REESS的条件卜进行磨合,.磨合里程需大于300km.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使REESS至少羟历一次从完全充电状态放电至荷电状态报警或电盘平衡的过程,确认REESS充放电工作正常: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检在确认电以显示及充放电工作正常.4.14牵引车匹配的挂车应不增加荤引车迎风面积或采用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挂车进行试验4.2环境条件4.2.1 空气密度试验环境空气密度按公式(D计算,相对于标准环境的空气密度,其变化不应超过7.欣.d.=dXX;/11r式中:&一试验环境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d一标准环境的空气密度,d,=1.189kgmH试脸大气压力,单位为千伯(kPa):Tr一试5金绝对温度.单位为开(K):HO标推坏烧火Uk.力Hq=I(K)kF;T,标准环境绝对温四,T0=293K(20r空外试验环喳温度应在0'CFoC之间,室内试裟环境温度应在23C±5C之间。大气压力应在91kPa-104kPa之间.4.2.2风速对于M类车辆和最大设计总质量小于2t的N1类车辆,在高于路面0.7m处测域;对于其他车辆.在高于路面1.6m处测量.平均风速不超过3m.最大风速不超过5m.4.2.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小于95%.43测量参数,单位和准确度表1规定了神地参数、单位和准确度。表1测量参散'单位和准确度测V卷散里位准确找时何±0.1长度110.1%准确度淞度r±1风速s±0.5时间*±0.1K度±0.1%源度S±1大气压力kP1速度km,h±1、或±0.】取大ASfit士0.9轮胎气质kPa土序,*h4.4道却竦»14.4.1总体晏求试验应在干燥的直战道路、环形道路和试验坡道也行。路面应坚硬、平整、干净且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4.4.24.4214421.1测病区长度应至少200m,并用标杆做好标记.4.421.2加速区应与测量区具有相同特性,长度质能保证车纳在进入测盘区前能加速到车辆所能达到的稔定的公高乍速并稔定行股至少200m.4421.3H测盘区和加速区的后200m的纵向坡度均应不超过0.5%测量区的横向坡度应不超过3若试验采用单方向试验时,直线道路纵向坡度应不超过0J%.4.421.4如果环形中的一部分满足4.4.2.1.1-4.4.21.3的要求,尺其离心惯性反作用力小干汽车试验质量的级并可通过道路横向坡度得到补偿,则此环形道路的这部分可作为直线道路测量区.4422三O4.4221环形道路的长度应不小于2000m环形道路由直线部分和近似环形部分相接而成.环形都分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200m.以保证车辆行驶中的离心力通过道路横向坡度补偿,使驾驶员在试验中不对方向投迸行任何操作,车辆也能保持正常在车道内行驶44.2.22W1.KttiEJKft按照附录A给出的确定修正因数的试验方法,修正因数应不超过5机如果试验车辆上安装的速度响节器或限速袋置起作用,则不需修正.443测仪区应为条平直、彳檄、清洁的混凝土或沥司或相类似的)直然道路,测位区的纵向坡度均应不超过0.氏,横向坡度应不超过3%。44.4t0ft4t4.4.4.1 爬坡道路如图1所示,测试路段坡道长度应不小于20m,且能满足试聆车辆进行坡道起步能力试验的要求.测试路段的前后设有渐变路段,坡前平F1路段不小于&】.坡道路面应表面平整、坚实、干燥、坡度均匀、具有良好附著性能。4.4.4.2 测试路段的纵向坡度变化率不大于0.“横向坡度变化率不大于居。图5W1.mtt5.1 REESS的充电&1.1总憾竦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外接充电,应按照5.1.2、5.1.3的规定对REESS进行充电:若混合动力电动汽卡不可外接充电,根据车辆制造厂提供的说明材料检CrREESS先放电是否正常,S1.2常规充电宜采取交流充电方式,如果车辆在直流充电方式,根据军:辆的旅厂的建议,可选择直流充电方式。充电模式应根据车柄制造厂的建议进行选择.使用下列方式之一进行充电:a)车收充电器(如装有);b)由车辆制造厂建议的外接充电器.上述充电程序不包括任何自动或手动启动的特殊充电程序,如均衡充电模式或维护模式.&1.3当年载或外部仪器显示REESS1.1.完全充电时,判定为充电完成。如果车板或外部仪器发出明显的信号提示REESS没有充满,在这种情况下,最长充电时间(三)为:3X车辆制选厂规定的REEsS能做(kWh)/供电功率(kW).&2硒即将诳行读哙前,在混合动力模式下,按照年辆制造厂推荐或适当的方式对会影响试验站果的锚系统、部件进行预热,以达到军柄制造厂推荐的稳定温度条件,预热方式在记录中注明.5.3车试布A3.1«1««IMftS53.1.1 M1类车和大设计总展量小于2t的N1类班当车辆的最大设计装我质后小于或等于18Qkg时,试验侦后应为整车整备质值加上最大设计奘教质量:当车辆的最大设计装我质Ia大于1803但小于或等于36Okg时,试验质量应为整车整笛质量加上180kg;当车辆的最大设计装我质搔大于360依时,车辆的试验质量应为整车整备质St加上5伙的最大设计装教友两试验质量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的质量,我荷分布按照G&T12545.1中有关道路试验的规定分布.SAUMa类、M,类汽*和大设计总H不小于2(的N类转I除了特殊规定外,适用于MZ类、Mj类城市齐下的雌质量应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地大设计装载质量的65%:半挂牵引车及牵引货车的试脸质量应为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汽车列车状态卜最大设计总质St其他车辆的试验质fit应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最大设计袋载质S1.试验质搔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的质量.M2类、N1.类车辆的载荷按照GHni2428的规定分布,N类车辆的我荷按照GRT12534的规定分福53.1.2 试M曜目试IM幽盼修求进行30min最高车速、最高车速和加速能力试验时,车辆分别按照5.3.1和本条的规定加我:进行最大您坡度和坡道起步能力试脸时,半挂牵引车及牵引货车应按照5.3.1.2的规定加载,其他车辆应按照最大允许装载质鼠(包括测量人员和仪战的质量)加载,载荷分布应均匀,固定牢靠.6试!料(目的确定6.1 动力性能试验项目见表2。«2动力性能试"9(目试骏项目动力枭统工作粒式泥含动力模式纯电动模忒30min坡高乍速试脱松舟车逑试依4加速能力试脱J破火爬堆搂试的城遒起步能力试脸/4注1:J”&东儒姿进行的试验项目,ft2:表示不需空造行的试V6.2 如果试验车酒具有动力系统工作模式手动选择功能,能手动切焕至纯电动模式,且按照GBT18385的要求进行动力性能试验过程中,不会自动切换至其他动力系统工作模式(混合动力模式或热机模式),则还应进行该乍辆的纯I模式下的动力性能试验,具体试验项目见6.1,否则,试验年辆可不做纯电动模式下的动力性能试验或拧减去不能做的试验项目。纯电动模式下的各项试验对应的具体试验方法应与GRT18385规定的试验方法保持一致,7方法7.1 m7.1.1 在环境海度下,轮胎气IK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进行坡道试验时,轮胎气压为车辆制造厂规定的轮船在冷状态的充气压力下再增加20kPa;轮胎花奴深度应至少在原始花纹深度的75%以上,I1.0颁良好.7.1.2 应按第5章的规定对车辆进行准备及预热。7.1.3 除试验必要的设备和车辆日常操纵件外,试验过程中应关闭车上的照明装翼及辅助装置(如空调、座椅加热、多媒体等),若汽车装有豳电式灯具,灯架应位于网藏乍灯状态下的位置,若试验时有汽车行驶安全的需要,可打开车灯,但应在i已录中注明.7.1.4 进行7.27.5规定的各项试验前检查车辆SOC:一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量处于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正常SoC区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处于乍柄制造厂推荐的混合动力模式下的SOC:一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处于车辆制造厂推荐的车载辅助供电装置熊进入工作状态时的SOC.7.1.5 车柄应清洁,如无特殊要求试验过程中车窗和乘客舱或驾驶室通风口应关闭.7.1.6 1.6若车辆有多种驾驶模式(如智能模式、运动模式等),应选择车辆制造厂推荐的驾驶模式进行试睑,若车辆制造厂未推荐,则在默认设定的驾驶模式状态陵行试验,并在记录中注明,7.1.7 1.7若车辆能手动选挂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应设定在混合动力模式进行727.6规定的各项试验,所有军教动力系统应能处于提供能后或强动车辆状态,且不应在试验中自动切换至其他工作模式创i电动模式或热机模式).7.1.8 1.8装每变速器的车柄住进行7.2-7.6规定的各项试验时,按照各项试验要求选择挡位进行试验,若该项除无特殊要求,则按!三认设定挡位或车柄制造厂推荐的挡位进行试赛7.1.9 参照附录B的形式记录各项试裟的有效数据,7.2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30min最麻车速试脸7.2.1 30min最高车速的试验既可在环形道路上进行,也可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在底盘测功机上试也时,车辆按照53.1要求的试裟载荷加我进行行驻阻力测定,行驶阻力测定方法按照如下规定进行。一轻型汽车行咬阻力可根据车辆制造厂的要求按照GB18352.62016中隋件CC规定的滑行法或基于车辆参数计总道路载荷和行胶阻力的方法确定.朱用滑行法时,车辆应行驶到比车辆制造厂规定的30min最高车速估计值高10k11h-15km/h的乍速,井稳定维持至少1min后开始滑行,若30min最高车速估计值与设计最高车速相同或相差小于Iokmh应以车辆设计最高车速开始滑行。一其他车辆行驶阻力测定可根据车柄制造厂的要求按照GB,T278402021中附录C或附录E的规定进行.7.2.2试验车辆以车辆制造厂提供的30min最高车速估计值匀速行驶30mm.试验中车速如有变化.可通过词整加速踏板,使车速稳定在30min最高车速估计值±a的区间内.7.2.3如果试脸中车辆出现分;驶员不可控的降速,H.车速达不到30min最高车速估计值的95%,可按照上述30min最高个速估计值重新进行一次试验.若车辆仍无法保持诊车速行驶30min.则车辆制造厂应重新估计30mm最高车速值,直至车辆能按照车辆制造厂揖新估计的30min最高车速匀速行驶30min.7.2.4测出车辆Jft过的里程并按公式(2)计算平均30min最高车速vao:S,°".mi"式中;S1车辆驶过的里程,单位为米(m):V30-平均30min最高车速(按照GB,T8170脩约至一位小数),单位为米每小时(knh),7.3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岐高车速试验7.3.1标准试验程序(双方向试验)7.3.1.1设定测敏长度,应至少200m.1.1.1.1 1.2为广减少道路坡度和风向(风速)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依次从试验道路的两个方向进行试5金,尽地使用道路的相同路径,两次测试之间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短.1.1.1.2 3.1.3在符合4.4.2要求的试验道路上将试验车辆加速,在车辆在驶入测盘区之前加速到其所能达到的最高桧定车速并稳定行驶200m.保持这个车速进入测属区弁持续行驶设定的测衣长度.笊次试验中车辆行驶速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应超过最小值的2%.记录车辆通过测限区的时间t,7.3.1.4 随即进行反方向的试股,并记录I;。7.3.1.5 往返方向上的试脸次数应相同且不少于1次,记录的I;中域大值与加小值相差不应超过最小值的3%7.3.1.6 按公式(3)计。E依结果:式中:V实际过高车迷(按照GB,T8I70修约至一位小数),堆位为千米每小时(km/h);1一一往返方向试脸所测I:的算术平均值,电位为秒(三):1.设定的测显长度.总位为米(m).7.3.2单一方向试验程序7.3.2.1由于试验道路的自身特性.车辆不能从两个方向达到其最岛车速,可只从一个方向进行试验.其道路特性应满足4.4.I和4.4.2的要求.7.3.2.2试验过程中的平均风速在车辆行驶方向的水平分量不超过±2ms.7.3.2.3试奥按照7.3.1.17.3.1.3进行,连续重更进行5次.单次试脸中车辆行驶速度最大俄'j最小伯相差不应超过蚊小值的2%,记录每次试验通过刈Ift区的时间h,t,的最大位与最小位相差不应超过最小值的3%.考虑风速影响,每一次试粉的最育车速丫:应按公式(D、公式(5)及公式(6)进行修正:v.=v×3.6(4)V,=v,±vpf<«)式中:如果IwJ水平分51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贝威择“十”号,否则选择“一”号:U一试验过程中的平均风速行驶方向水平分麻,总位为千米每小时(k11Vh);V 所测出的风速行驶方向水平分Jft.舱位为米每秒(WS):V ,每次测量的最岛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1.测盘道路长度,单位为米(m):t;每次试验通过测盘区的时间,旗位为秒;V ;第i次景福车速试验结果,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Wh):f一修正因数,IUtfiM6.iWv.的报大值和最小值,按式(7)计舞得出拼高车速V(按照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V-'V.M7.3.3环形道路上的京高车速试验程序7.3.3.1 在环形道跖上标记测出的起始点。7.3.3.2 汽车在环形道跖上加速至最高车速后至少稳定行驶200m,在羟过标记的起始点时开始测玳,保持嫉高车速行驶,为车辆再次行驶到起始点时结束施僦,至少行驻.次,记录每次送验通过测城区的时间I:及车辆在测量区间的行驶距离.7.3.3.3 3.3.3行驶过程中不对方向盘施加任何动作以修正方向,集次的测盘时间差异不应刊过3%。7.3.3.4按公式(8)和公式(9)计算蜃高车速:r=/.n式中:Va最高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1.一汽车实际行瓢的环形道路的长度,单位为米(m),用环形道路测量最蔚车速,宜考虑环形道路离心力的影响以及随之发生的汽车方向的变化.最高车速V应按照公式(K)对Va进行修正,按照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教:v=v,xk<10)式中:k一根据附录A确定的修正因数(1.00k1.05).7.4混合姒M式下缄速啦试7.4.1 TRM求1.1.1.1 1.1.如车辆制造厂有规定加速能力试验特定的驾驶模式及档位选择,按车辆制造厂规定的驾驶模式及挡位进行试验;如无特殊规定,按车辆默认设定的驾驶模式及尚鳍择进行试验,应在记录耳忡扎7.4.1.2若车辆换挡模式具有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选择功能,按照车辆制造厂的要求选挂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选择手动模式成验I计参照手动挡年辆的规定进行试除应在记录中注明,7.4.1.3 都项试验应往返进行,每个方向至少进行3次,若次试验发生问题,则该往返试验均应重做,进行每次试验前应检查车柄REESS电6,保证试验过程中电信在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正常电玳区间.7.4.1.4 每项试验取所有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按照GB“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作为试验的最终结果。7.4.27.4217.4.21.1.手动挡车辆的图悔卧砥M涮制造厂规定或者适当的档位,车辆起步加速,应在车轮滑转以小的情况下使乍辆达到最大加速能力。离公器的操汲及换挡时刻的选择应使加速能力发挥城大但不应超过发动机额定转速和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对应的电机转速,或按照车期制造厂规定的换挡时刻进行换挡操作,当车辆开始运动时触发记录装设,7.4.2.1.2自幼挡(含无变速渊车辆在驱动装设启动的情况下(必要时可踩下制动器),将换挡装的.也于D挡或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挡位,车辆起步加速,应在车轮滑转最小的情况下使车辆达到最大加速能力,当,喇开始运动时触发i辣装置.7.4213在加速过程中应全力踩下加速踏板,使车辆尽可能快地加速到100kn(如果外高车速的90%达不到100k11v'h,应取最高车速的90%向下回整到5的整数倍的车速作为试船终了车速).记录每次试验过程中的车速、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7.4227.4.2.2.1车辆从规定的起始车速全力踩下加速踏板加速到100km/h(如果最高车速的90%达不到100kmh应取最高车速的90%向卜圆整到5的整数倍的车速作为试脸终了车速).记录每次试脸过程中的车速、加速时间和加速用离.宜采用加卜起始车速进行试验.高车速小于或等于70kn,的车辆的起始车速:30kmM最高车速大于70km,h的车辆的起始车速:60km,h。7.4222加速前,车速应控制在规定的起始车速向下2kn范围内并保持匀速行驶至少2s,当车速达到规定的起始年速时触发记录装置。74.2.23手动挡车辆按照如下规定选择挡位,在试酶过程中不应换挡。-M1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小于21的N类车辆的挡位选择:对于有2个或3个前进挡的车辆.挡位应置于最高挡:对于有4个或5个前进挡的车辆,挡位应置于最高转或者次高挡:对于有6个前进挡的车辆,挡位应置于第,1挡和第5挡;时于有6个以上前迸挡的车辆,挡位应留于速比为1.00和速比烛接近1.00的挡他若车辆无速比为1.00的挡位,则应置于速比坡接近1.Oo的两个挡位。M2类、M3类汽车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小于2t的N类乍辆的档位选择:挡位位置于最高档和次高档。7.4 .2.2.4自动挡(含无变速箱)车辆的换挡装置应置于D挡或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挡位,车辆可在变速控制器的控制下换挡。7.4.3数据处理7.4.3.1数据计算所有有效试脸数据的津术平均值、标准(W差和变化系数(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按公式(11)、公式(12)及公式(13)计算:T.式中:U一一算术平均值(按照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i第i次试验:T.第i次试验数据;n-试验总次数:SD-标掂偏差:ko变化系数,7.4.12数据验证原地起步加速能力试验,变化系数不应大于3%;超越加速能力试验,变化系数不应大于6%。7.5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最大度坡度试5金7.5.1 如车辆制造厂有特殊燃定的咫坡挡位,车辆换4当奘置置于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挡位:如无特殊规定的挡位,手动挡置于最低前进档,自动挡置于D档,全驱车使刖全轮驱动.7.5.2 试验在车辆制造厂规定坡度的坡道上进行,若娩定坡度大于40E,应设置安全保险奘S1.7.5.3 将汽车停于接近坡道区域的平直路线段上.7.5.4 起步后全力踩下加速踏板,在测试路段采集汽车的车速变化数据,居坡中车速不断升高或超于稔定通过测试路段,则&坡成功并记录平均车速:值至坡以后,停车检杳各部位有无异常现象发生.7.5.5 如果第一次爬坡失败,可重做一次试验,总共不应超过两次,第二次爬坡在记录报告中应特别说明:如果试验再次失败.乍辆制造厂应重新计驾最大爬坡哎.7.5.6若没有车辆制造厂规定坡度的城道,可通过增减装我质量或采用变速器较高一挡(如I1.档)进行试验.按公式(三)折算为试验车辆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的最大爬坡度:in,XI00-UmArCTn,"。'"一"i,卜】00%IO式中:tann×100%最大吧坡度;,试脸坡道的实际坡度角,单位为度C);G车辆试监时的实际总成IK.舱位为千克(kg);G一车辆的最大设计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11 -车辆坳低挡总速比:12 车辆试蕤采用挡位的急速比:R一滚动阳力系数.一般取0.01.增减后装栽质量的载荷分布应符合5.3的要求.恒坡的平均车速按公式(15)计算:vp=3.6×1.t(15)式中:vp-他坡的平均车速(按照GB"8170修约至位小数),单位为*好小时(kn.W;1.测试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I通过测试路段的时间,单位为秒缶)。7.6混合动力模式下的街道起步能力试Ift7.6.1 坡道起步能力应在车辆SM造厂规定坡度的坡道上进行。7.6.2 在选定的坡道中段设置至少10m的测后区,测凝区前应提供起步区,起步区与测凝区的坡度应相同.7.6.3 验车辆庞坡至起步区.旅军辆白身制动系统初定地停在坡道上,符挡位放置在P挡或N挡.关闭车辆上所有动力系统2min.7.6.4 起动车辆,按照7.5.1选择换挡装置的挡位,全驱车使用全轮.驱动,全力踩下加速踏板,车速应不断增加或趋于桧定的向上,车辆起步时不应出现驾驶员不可控制的明显的溜坡现象并以不低于IO11Vmm的平均速度通过测加反,划定为坡道起步成功.若乍辆起步时出现明显的车轮原地滑转,可采用合适的加速踏板开度,以保证车轮在滑转最小的情况下起步.7.6.5 若第一次坡道起步爬坡失败.可重做一次试验,总共不应超过两次,第二次坡道起步爬坡在记录报告中应特别说明.如果试验再次失败,车辆制造厂应柬新计凭坡道起步能力。7.6.6 6.6若没有车辆制造厂规定坡度的坡道,根据场地条件选择坡度用尽可能接近的坡遒,通过增减装载质地或采用变速器较高一挡(如H挡)进行试脸,可参照公式(14)计舞在实际试粉道路坡度上车辆试验采用的挡位以及对陶的实际试验总防量.7.6.7 按照诃芽的实际试脸总质埴进行加载,载荷分布应符合5.3的要求,车辆按照7.6.37.65的规定,使用按公式(M)计算时选用的搭位进行坡道起步能力试验,附量A(A%tt)环港道踣修正因数翱防法A.1通过一条环形道路的最高允许车速确定该环形遒路的固有修正因数匕A.2通过多次车速测坡决定惚正因数旦测届时两次连续车速之间的圣界不大于30knvh,A3对于舟个车速.都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在保持相同变速潜挡位及发动机转速(或驱动电机转速)的条件下来诳行以下两种方法的试验.出线道路车速测量:MU环形道路车速测IibVA.A.4将用次车速测SiYAVP和VA以(VP.vA)的方式记录在图A.I中,然后用直规将点连接起来。A.5在图A.1中标出版修正的环形道路上的最高车速V,得到对应的vd,va即为修正后的车速,修正因数k按照公式(A.1)计算.n.车也修正示意图M»K(XMtt)KIft记*试帖记录内容切下I汽乍蟹号年辆识别代号(VIN)动力系统法构攀式乍新制造厂生产H期变速器类型(自动/手动/手自一体)小动电机V.号峰值功聿(kW>峰值功率对座的电机转速(rmin)发动机型号峰值功聿(kW)峰值功率对应的电机转速(Hmin)试验记录表见表B,1.表B.8.«B.1.合动力式下的30>in离率Kfr记录试依地点试验时间济面状况试验人员天气气MCC)气Hi(kPa)风速(Ws)相对湿度<%>轮胎FSm)的I后I试验质量(3Tft热方式车灯足否打开试的初始电U%)与收模式功力系统工作模式30nin*1ft车速估itf1.(Hh)30丽n最蒲不独估计仅IaVh试验行驶里程$1试我打破时同830I1.inAi高车速v)WhHCO试检过程中异常慵;兄说明I«8.2合动力式下的餐车*(线双方向)K1.ft记*试验地点试验时同路而状况试较人员天气气湍()气压<kPa>同速(In助相对湿度咐轮胎气压(kPa)前:一后:_试验质*k*)值热方式车灯是否打开试收初蛤电Iit(*>窜驶桥式赚档位动力系统工作模式试s次数行驶方向制试路段长废通过测试路段的时间H高车速kn实测的平均值试脍过和中界格情况说Wh«B.3,合之力式下的育隼(单一方M)K记试验地点试用时间路面状况试软人员天气/X1.()4ffi<kPa)14i½(11Vs)相时湿度(%>轮胎气代小阳)IKh阮I-ItM预热方式车灯是否打开试验初始电ItC)*软根式试给档位动力条统工作梭代试验次数测试路段长度通过测试路段的时间a各次期试啦Ift车速kra/h行驶方向风速n/xIft1.ft车速k11hi验过程中井常情况说明:«B.4合动力模式下的育率加(环祥)K记试验地点_试验时何_路面状况试验人员天气4Xifi(IC)41.ffi(kP*)._风速(WS).相对湿收(%)轮的气IK(kPa)f1.t:后:试!fihkg)侯热方式车灯舱否打开试段初始电量:(%)驾驶模式试验打位动力系统工作模式试验次数测试笫段K收环形道路修正祭数通过测试路区的时何德试见为车速km,h修正呆甚车速k11h实洌依平均ifi试验过程中异常情况说明I«B.5JI1B步加速力K3记*我试验地点认较时何路面状况试验人员天气气阻(C)'MkPi)展速(m)相时湿度R)轮胎气压(kPa)峪Ii(ke预热方式车灯是否打开试验初妁电部收模式变通H1.作模式动力索统I:作楔犬设计最而车速(kmh).0k11h-()knhw次数行驶方向各超加速时间a标准情筮变化系数口恭平均值Tf1.第二组第三组iS过H!中井.希慵况说明,«B.6n!«!力“记录试验地点试验时间路面状况K验人员>:气nfi(r)4URkPa)Ki2<11Vs>相对J如%轮胎'Bkpi)Iihits½ft(kg>预热方式车灯是否打开试色切蛤电跳(%)匆驶模式变速器工作模式动力系统工作模式设计最淘车速(kmM>(m1.-(IkmZh试验次Bc试J½档位行S4方向各增加速时向K标准偏无变化系数算术平均值第Tn第二也第三俎试找过程中异常情况说明,«B.7大麻度Ie记录试验地点试验时用路向状况试验人员天气一气1CC)气压(kPa)风速(Ink)相对湿度(动轮胎气质(kPa)前:后:预热方式试验M始电信(%)对会模式动力系统工作模式试验序号试找坡度%使用档位实际电质IAkg1.fi(f1.JJ6>依测试区K度通过测试路段时向X平均车速km/h坡成功(S)的过程中异常情况说明:*B.K址步I1.力慎记录,试唳地点试蛉时向路面状况试蛉人员天气气温(X?)气JRkPiO风速(m)相对湿慢R)轮胎气压(kPa)粗:后;试验侦f<kQ预热方式试发初始电(%)-W动力黍统工作怏式试验序号试验坡度使用档位实际总货最3柏希(的/后)3通过泅试路段时间*平均车也kn/h坡道起步成功(是/否)试躲过程中界常情况说明:GB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