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GB_T50082-2024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docx

    • 资源ID:1682021       资源大小:421.31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_T50082-2024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docx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抗冻试验;5.动弹性模量试验;6.抗水渗透试验;7.抗氯离子渗透试验;8.收缩试验;9.早期抗裂试验;10.受压徐变试验;11.碳化试验;12.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13.抗压疲劳变形试验;14.抗硫酸盐侵蚀试验;15.碱-骨料反应试验:16.抗气体渗透试验。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波纹管法收缩试验:2.增加了抗气体渗透试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窕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深圳大学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浙江镜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金华市顺通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贡任公司苏州市东华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舟山市博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宇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研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东仪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冷发光周永祥王晶贺阳谢永江郝挺宇姚燕陈改新王永海刘加平张金良杨林王玲邢锋石妍夏京亮高超王祖琦王伟宋普涛施钟毅王勇威祝雯刘军丁华法叶建雄王阳许四发蒋雪琴张京街高芳胜陈景王中文关青锋崔守臣邓世猛王文明赵政卫邓如才陈钱宝王毅成周岳年张云飞刘曙光王萧萧陈正清高建霞张贤方李立田承宇回丽丽周伟何保炳杨宝森王曦柴天红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黄政宇葛勇石云兴王元余红发李文伟杜雷刘娟红赵顺增韩建国王稷良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基本规定41.1 混凝土取样41.2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41.3 试验报告44 抗冻试验64.1 慢冻法64.2 快冻法104.3 单面冻融法(盐冻法)145 动带性模量试验266 抗水渗透试验286.1 渗水高度法286.2 逐级加压法317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327.1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327.2 电通量法398收缩试验448.1 非接触法448.2 接触法468.3 波纹管法509早期抗裂试验53IO受压徐变试验56H碳化试验6312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6613抗压疲劳变形试验6914抗硫酸盐侵蚀试验7115碱-骨料反应试验7416抗气体渗透试验77本标准用词说明81引用标准名录82Contents1 Genera1.ProvisionsI2 TennsandSymbo1.s22.1 Terms22.2 Symbo1.s23 BasicRequirements43.1 Samp1.ing43.2 MixingandCuringofSpecimen43.3 TestReport44 TestMethodsforResistanceofConcretetoFreezingandThawing64.1 TestMethodforS1.owFreezingandThawing64.2 TestMethodforRapidFreezingandThawingIO4.3 TesiMethodIbrSing1.e-sideFreezingandThawing(Sa1.t-freeze)145 TestMcth(1.forDynamicMtx1.u1.usofE1.asticity266 TestMethodforResistanceofConcretetoWaterPenetration286.1 TestMethodforDepthofWaterPenetration286.2 TestMe1.h<1.ft)rGradua1.Pressure1.oading317 TestMethodforResistanceofConcretetoCh1.oridePenetration327.1 TestMethodforRapidCh1.orideIonsMigrationCoefficient(RCM)327.2 TestMethodfbrCou1.ombE1.ectricF1.ux398 TestMethodforShrinkageofConcrete448.1 Non-contactMethod448.2 ConiaciMethod468.3 CorrugaicdTubesMethod509 TestMethodforEar1.yCrackingofConcrete5310 TestMethodforCreepofConcreteinCompression5611 TestMethodforCarbonizationofConcrete6312 TestMothodforCorrosionofEmbeddedStee1.ReinforcementinConcrete6613 TestMeth(KIforFatigueDeformationofConcreteinCompression6914 TestMethodforResistanceofConcretetoSu1.phateAttack7115 TestMethodforA1.ka1.i-aggregateReaction7416 TestMethodforGasPermeabi1.ityofConcrete77Exp1.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811.istofQuotedStandards82i.o.i为规范和统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提高混凝土试验和检测技术水平,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1.0.3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混凝上抗冻标号resistancegradetofreezing-thawingofconcrete用慢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等级。2.1.2 混凝土抗冻等级resistancec1.asstofreezing-thawingofconcrete用快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等级。2.1.3 电通量法testmethodforcou1.ombe1.ectricf1.ux以测定通过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2.1.4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testmethodforrapidch1.orideionsmigrationCoefficient(RCM)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简称为RCM法。2.1.5 抗硫酸盐等级resistancec1.asstosu1.phateofconcrete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2.2 符号C混凝土试件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C1.加荷期为I的混凝土徐变度;d混凝土碳化深度;DRcm一混凝土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Ed混凝土动弹性模量;kp混凝土气体渗透率;K混凝土抗压强度耐蚀系数;1.w钢筋锈蚀失重率:P一混凝土抗渗等级;Q混凝土电通量;Ect-加荷期为t的混凝土徐变应变:Es1.测试期为I的混凝土收缩率:Essi测试期为I的混凝土自收缩率;9t加荷期为I的混凝土徐变系数。3基本规定3.1 混凝土取样3.1.1 混凝土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3.1.2 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3.1.3 3试验仪器设备应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3.2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3. 2.1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4. 2.2试件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模JG/T237规定的试模制作;制作试件时,应精确安装试模,并应保证试件的尺寸公差满足本标准第3.3节要求。5. 2.3在制作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用试件时,应同时制作与相应耐久性试验龄期对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试件。6. 2.4制作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用试件时,所采用的振动台和搅拌机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245和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T244的规定。3.3 试验报告3.3.1 委托单位提供的内容应包括下列项目:1委托单位和见证单位名称;2工程名称及施工部位;3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4要说明的其他内容。332试件制作单位提供的内容应包括下列项目:1试件编号;2试件制作日期;3混凝土强度等级;4试件的形状、尺寸;5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6养护条件;7试验龄期;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3.3.3试验或检测单位提供的内容应包括下列项目:1试件收到的日期;2试件的形状及尺寸;3试验编号:4试验日期;5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6试验室温(湿)度;7养护条件及试验龄期;8混凝土实际强度;9测试结果;10要说明的其他内容。4抗冻试验4.1 慢冻法4.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气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表示的混凝土抗冻性能。4.1.2 慢冻法抗冻试验所采用的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应采用尺寸为100mnIX10011un×100mm的立方体试件;2慢冻法试验所需的试件组数应符合表4.1.2的规定,且每组试件应为3块;«4.1.2慢冻法试验所需的试件组数设计抗冻标号D25D50D1.OOD150D200D2501)300D300以上检侥强度所需冻融次数255050及100100及150150及200200及250250及300300及设计次数鉴定28d强度所需试件组数11111111冻融试件组数11222222对比试件组数11222222总计试件组数335555553成型试件时,不应采用憎水性脱模剂。4.1.3 1.3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冻融试验箱应能使试件静止不动,并应通过气冻水融进行冻融循环。在满载运转的条件下,冷冻期间冻融试验箱内空气的温度应能保持在(-2018)C;融化期间冻融试验箱内浸泡混凝土试件的水温应能保持在(1820)C;满载时冻融试验箱内各点温度极差不应超过2。2采用自动冻融设备时,控制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数据曲线实时动态显示、断电记忆和试验数据自动存储等功能。3试件架应采用不锈钢或者其他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其尺寸应与冻融试验箱和所装的试件相适应。4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kg,感量不应超过5g。5压力试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的相关规定。6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应为(一2020)C,测量精度应为0.134.1.4 慢冻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标准养护室内或同条件养护的冻融试验的试件,应在养护龄期为24d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应将试件放在(20±2)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面(2030)n叫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应为4d,试件应在28d龄期时开始进行冻融试验。对于始终在水中养护的试件,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可直接开始进行冻融试验,并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2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应及时取出冻融试验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对外观尺寸进行测量,试件的外观尺寸应满足本标准第3.3节的要求,并应分别编号、称量,然后按编号置入试件架内,试件架与试件的接触面枳不宜超过试件底面的1/5。试件与箱壁之间应至少留有20mm的空隙。试件架中各试件之间应至少保持30mm的空隙。3冷冻时间应在冻融箱内温度降至一18°C时开始计算。每次从装完试件到温度降至一18。C所需的时间应为(1.52.0)h;冷冻时冻融箱内温度应保持在(一2018)0Co4每次冻融循环中试件的冷冻时间不应小于4h。5冷冻结束后,应立即加入温度为(1820)°C的水,使试件转入融化状态,加水时间不应超过Ion1.in。控制系统应确保在3Omin内水温不低于IOC,且在30min后水温能保持在(1820)rCo冻融箱内的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顶面20mm。融化时间不应小于4h0融化完毕视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可进入下一次冻融循环。6每25次循环宜对冻融试件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当出现严重破坏时,应立即进行称量。7试件在达到本标准表4.1.2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后,应称量试件并进行外观检查,详细记录试件表面破损、裂缝及边角缺损情况。当试件表面破损或者边角缺损时,应先用高强石膏找平,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ZT50081的相关规定。8当冻融循环因故中断且试件处于冷冻状态时,试件应保持在冷冻状态,直至恢复冻融试验为止,并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故障原因及暂停时间。当试件处在融化状态下因故中断时,中断时间不应超过两个冻融循环的时间。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超过两个冻融循环时间的中断故障次数不应超过2次。9当部分试件由于失效破坏或者停止试验被取出时,应用空白试件填充空位。10对比试件应继续保持原有的养护条件,直到完成冻融循环后,与冻融试验的试件同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4. 1.5当冻融循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停止试验:1达到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2抗压强度损失率达到25席;3质量损失率达到5%。4. 1.6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强度损失率应按下式计驿:式中:Afe一N次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精确至0.1%;fo对比用的一组标准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MPa),精确至0.IMPa;fen一一经N次冻融循环后的一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测定值(MPa),精确至0.】MPa。2fo和fen应以三个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三个试件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剔除此值,再取其余两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3单个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4.1.6-2)式中:Awni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01%;Woi冻融循环试验前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g);Wni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g)o4一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4.1.6-3)式中:wnN次冻融循环后组混凝土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1机5每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应以三个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某个试验结果出现负值,应取。值,再取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当三个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时,应剔除此值,再取其余两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现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6抗冻标号应根据抗压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或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按本标准表4.1.2确定。4.2 快冻法4.2.1 2.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水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快速冻融循环次数表示的混凝土抗冻性能。4.2.2 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盒(图4.2.2)宜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作,其内表面底部和侧面宜有半径为3mm橡胶突起部分。盒内加水后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顶面5mm。试件盒横截面尺寸宜为115mmX115mm,试件盒长度宜为500mm。图4.2.2橡胶试件盒横截面示意图2快速冻融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抗冻试验设备JG/T243的规定,应在冻融箱中心、中心平面任何一个对角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运转时冻融箱内各点温度的极差不得超过2。快速冻融设备应预留与快冻试验标准测温试件中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接口。3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kg,感量不应超过5g。4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测定仪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5温度传感器应在(一2020)°C范围内测定温度,且测量精度应为0.1。6测温试件应采用混凝土快冻法试验测温试件标准样品,测温试件的冻融介质应与试验试件的冻融介质一致。4.2.3 快冻试验所采用的试件应符合如下规定:1快冻试验应采用尺寸为100nImX100I三X400mm的棱柱体试件,每组试件应为3块。2制作成型试件时,不应采用憎水性脱模剂。4.3 .4快冻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试件的标准养护龄期应为28d,非标养护龄期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56d或84do在标准养护室内或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应在冻融试验前4d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应将试件放在(20±2)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面(2030)mm,在水中浸泡时间应为4d。对于始终在水中养护的试件,当试件养护至试验龄期时,可直接开始进行冻融试验,并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2试件养护至试验龄期时应及时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对外观尺寸进行测量,试件的外观尺寸应满足本标准3.3节的要求,并应编号、称量试件初始质量Woi,然后按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foi。3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试件应位于试件盒中心,然后将试件盒放入冻融箱内的试件架中,并向试件盒中注入清水。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至少高出试件顶面5mm。4测温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5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h内完成,且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少于整个冻融循环时间的1/4;2)在冷冻和融化过程中,试件中心最低和最高温度应分别控制在(一18±2)C和(5±2)C;在任意时刻,试件中心温度不得高于7C,且不得低于一2OC;3)每块试件从3降至一16C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冷冻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一16C升至3所用时间不得少于整个融化忖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28;4)冷冻和融化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IOmin.6每隔25次冻融循环宜测量试件的横向基频fni。测量前应先将试件表面浮渣清洗干净并擦干表面水分,检查其外部损伤并称量试件的质量Wni,随后应按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方法测量横向基频。测完后,应迅速将试件调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并加入清水,继续试验。试件的测量、称量及外观检查应迅速,待测试件应用湿布覆盖。7当有试件停止试验被取出时,应另用其他试件填充空位。当试件在冷冻状态下因故中断时,试件应保持在冷冻状态,宜至恢复冻融试验为止,并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故障原因及暂停时间。试件在非冷冻状态下发生故障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冻融循环的时间。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超过两个冻融循环时间的故障中断次数不应超过2次。8当冻融循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停止试验:1)达到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2)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60%以下;3)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达到5%。4.2.5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对动弹性模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2.5-1)(4.2.5-2):Pi经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精确至O.1%;fni经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横向基频(Hz);foi冻融循环试验前第i个混凝土试件横向基频初始值(Hz);P经N次冻融循环后一组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精确至0.%。相对动弹性模量Pn应以三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剔除此值,再取其余两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2单个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4.2.5-3)式中:wni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01%;Woi冻融循环试验前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g);WniN次冻融循环后第i个混凝土试件的质量(g)3一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应按卜式,计算:(4.2.5-4)式中:AWnN次冻融循环后一组混凝土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1%。4每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应以三个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某个试验结果出现负值,应取0值,再取三个试件的平均值。当三个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战时,应剔除此值,再取其余两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时,应取中间值作为测定值。5混凝土抗冻等级应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至不低于60舟或者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并用符号F表示。1.1.1 冻融法(盐冻法)4.3.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大气环境中且与盐接触条件卜.,以能够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或表面剥落质量或超声波相对动弹性模量表示的混凝土抗冻性能。1.1.2 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应为(20±2)C°2相对湿度应为(60±5)%。1.1.3 单面冻融法所采用的试脸设备和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部有盖的试件盒(图4.3.3-1)应采用不锈钢制成,容器内的长度应为(250±1.)mm,宽度应为(200±1)mm,高度应为(120±1.)mm°容器底部应安置高(5±0.Dmm不吸水、浸水不变形、在试验过程中不影响溶液组分的非金属三角垫条或支撑。图4.3.3-1试件盒示意图1盖子:2一盒体;3侧向封闭:4试验液体:5一试验表面:6垫条:7试件2液面调整装置(图4.3.3-2)应由-支吸水管和使液面与试件盒底部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液面自动定位控制装置组成,在试验过程中,液面调整装置应使试验液体的液面高度保持在(10±1.)nmo图4.3.3-2液面调整装置示意图I一液面调整装置:2一毛细吸管:3试¾液体;4一定位控制装置3单面冻融试验箱(图4.3.3-3)应符合现行行'也标准混凝土抗冻试验设备JG“243的规定,试件盒应固定在单面冻融试验箱内,并应按规定的冻融循环制度自动进行冻融循环。冻融循环制度(图4.3.3-4)的温度应从20开始,以(10±1.)°Ch的速度均匀降至(一20±1),且应维持3h;然后应从一2(C开始,以(10±1.)Ch的速度均匀升至(20±1.)C且应维持1.h。图4.3.3-3单面冻融试验箱示意图1一试件:2一试件盒:3测温度点(参考点):4一制冷液体;5空气隔热层时间图433-4冻融循环制度4试件盒的底部浸入冷冻液中的深度应为(15土2)mm°单面冻融试验箱内应装有可将冷冻液和试件盒上部空间隔开的装置和固定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装在5OiTIn1.X6mmX6mm的矩形容器内。温度传感器在0时的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05,在冷冻液中测温的时间间隔应为(6.3±0.8)so单面冻融试验箱内温度控制精度应为0.当满载运转时,单面冻融试验箱内各点之间的最大温差不得超过1。单面冻融试验箱连续工作时间不应少于28d。5超声浴槽中超声发生器的功率应为250W.双半波运行下高频峰值功率应为450W,频率应为(3540)kHz.超声浴槽的尺寸应使试件盒与超声浴槽之间无机械接触,试件盒(图4.3.3-5)至超声浴槽底部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6超声波测试仪的频率范围应为(50150)kHz。7不锈钢盘(或称剥落物收集器)应为厚Imm、面积不小于IIomrnX1.50mm、边缘翘起为(10±2)mm的带把手不锈钢盘。8超声传播时间测量装置(图4.3.3-6)应由长和宽均为(160±1.)nm.高(80±1)mm的有机玻璃制成。超声传感器应图13.3-5忒件盒在超声浴槽中的位置示意图1一试件盒:2一试验液体:3超声浴槽:4一试件:5水1.三4.3.3-6超声传播时间测量装置1一试件:2超声传感器(或称探头);3密封层:4一测试而:5超声容器:6一不锈钢盘:7超声传播轴:8-试验溶液安置在该装置两侧相对的位置上,且超声传感器轴线距试件测试面的距离应为35mm.超声波在耦合剂中的传播长度应由超声探头之间的距离和测试试件长度的差值确定,并应按下式计算:Ic=Ic1+I2(4.3.3-1)式中:1C超声波在耦合剂中的传播长度(mm);Ie1超声波在试件左侧耦合剂中的传播长度(mm);I2超声波在试件右侧耦合剂中的传播长度(mm)o9试验溶液应采用97与蒸储水和3%NaC1.配制而成的盐溶液。10烘箱温度应为(110±5)。11称量设备应采用最大量程分别为IOkg和5kg、感量分别为OJg和0.0Ig各一-台。12游标卡尺的最大量程不应小于300mm,精度应为OJmnio13成型混凝土试件应采用15OmmXI50mmx150mm的立方体试模,并应附加尺寸为15OmmXI50mmx2mm的聚四氟乙烯片O14密封材料应为涂异丁橡胶的铝箔或环氧树脂。密封材料应采用在一20C和盐侵蚀条件下仍保持原有性能,且在达到最低温度时不表现为脆性的材料。1.1.4 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作试件时,应采用15OmmX1.50mmx150mm的立方体试模,应在模具中间垂直插入一片聚四氟乙烯片,使试模均分为两部分,聚四氟乙烯片不得涂抹任何脱模剂。当骨料尺寸较大时,应在试模的两内侧各放片聚四氟乙烯片,但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超声波最小传播距离的1/3。测试时应将接触聚四氟乙烯片的面作为测试面。2试件成型后,应先在空气中带模养护(24±2)h,然后将试件脱模放在(20±2)°C的水中养护至7d龄期。当试件的强度较低时,可延长带模养护的时间,水中养护的时间应相应缩短。3当试件在水中养护至7d龄期后,应对试件进行切割。首先应将试件的成型面切去,试件的高度应为I1.Omm1.)然后将试件从中间的聚四氟乙烯片分开成两个试件,每个试件的尺寸应为15OmmXIIOmmX70mm,偏差应为±2mm(图4.3.4)o切割完成后,应将试件放在空气中养护。对切割后的试件与标准试件的尺寸有偏差的,应在报告中注明。非标准试件的测试表面边长不应小于90mm;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试件,其测试表面大小应能保证内切一个直径90mm的圆,试件的长高比不应大于3。(八)150mm×150mm×150mm立方体(b个试件图4.3.4试件切割位置示意图1一聚四瓶乙烯片(测试面);2、3一切割践;4一成型面4每组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5个,且总的测试面积不得少于。08m2o435单面冻融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到达规定养护龄期的试件应放在温度为(20±2)°C、相对湿度为(60±5)%的实验室中干燥至28d龄期,干燥时试件应侧立并相互间隔50mm2在试件干燥至28d龄期前的(24)d,除测试面和与测试面相平行的顶面外,其他侧面应采用环氧树脂或满足本标准第4.3.3条要求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密封前应对试件侧面进行清洁处理。在密封过程中,试件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并应测量和记录试件密封前后的质量Wo和W,精确至O.1g。3密封好的试件应放置在试件盒中,测试面向下接触垫条,试件与试件盒侧壁之间的空隙应为(30÷2)m11)o向试件盒中加入试验液体并不得溅湿试件顶面。试验液体的液面高度应由液面调整装置调整为(10±Omm。加入试验液体后,应盖上试件盒的盖子,并记录加入试验液体的时间。试件预吸水时间应持续7d,试验温度应保持为(20±2)oCo预吸水期间应定期检查试验液体液面高度,并应始终保持试验液体液面高度为(10±1.)mm°试件预吸水过程中应每隔(23)d测量试件的质量,精确至O.1g。4试件预吸水结束后,应采用超声波测试仪测定试件的超再传播时间初始值3精确至0.1so在每个试件测试开始前,应对超声波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超声传播时间初始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首先应迅速将试件从试件盒中取出,并应以测试面向下的方向将试件放置在不锈钢盘上,将试件连同不锈钢盘一起放入超声传播时间测量装置中(图4.3.3-6)o超声传感器的探头中心与试件测试面之间的距离应为35mm。应向超声传播时间测量装置中加入试验溶液作为耦合剂,且液面应高于超声传感器探头IOmm,但不应超过试件上表面。2)每个试件的超声传播时间应通过测量离测试面35mm的两条相互垂直的传播轴得到。可通过细微调整试件位置,使测量的传播时间最小,以此确定试件的最终测量位置,并应标记这些位置。3)试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试件和耦合剂的温度在(20士2),并防止试件的上表面被湿润。应排除超声传感器表面和试件两侧的气泡,并应保护试件的密封材料不受损伤。5试件完成超声传播时间初始值测量后,应按本标准第4.3.3条的要求重新装入试件盒中,试验溶液的高度应为(10±1.)mm。试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并调整试件盒中的液面高度。应将装有试件的试件盒放置在单面冻融试验箱的托架上,当全部试件盒放入单面冻融试验箱中后,应确保试件盒浸泡在冷冻液中的深度为(15±2)mm(图4.3.5)。在冻融循环试验前,应采用超声浴方法将试件表面的疏松颗粒和物质清除,清除之物的重量应按本条第8款测量,记为W,0图4.3.5试件盒在单面冻融箱中的位置示意图1一试验机盖:2相邻试件盒:3一侧向密封层:4-试验液体:5制冷液体:6-测试面:7-测温度点(参考点);8他条:9一试件:10托架;U一隔热空气层6进行单面冻融试验时,应去掉试件盒的盖子。冻融循环过程宜连续不断地进行。当冻融循环过程被打断时,应将试件保存在试件盒中,并应保持试验液体的高度。7每4个冻融循环应对试件的剥落物、吸水率、超声波相对传播时间和超声波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一次测量,测量应在(20±2)°C的恒温室中进行。当测量过程被打断时,应将试件保存在盛有试验液体的容器中。8试件的剥落物、吸水率、超声波相对传播时间和超声波相对动弹性模量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先将试件盒从单面冻融试验箱中取出,放置到超声浴槽中,使试件的测试面朝下,对浸泡在试验液体中的试件进行超声浴3min.2)用超声浴方法处理完试件剥落物后,应立即将试件从试件盒中取出,并垂直放置在一吸水物表面上。待测试面液体流尽后,应将试件放置在不锈钢盘中,使测试面向下。用干毛巾将试件侧面和上表面的水擦干净后,应将试件从钢盘中拿开,并将钢盘放置在天平上归零,再将试件放回到不锈钢盘中称量。应记录此时试件的质量mn,精确至O.1g。3)称量后应将试件与不锈钢盘一起放置在超声传播时间测量装置中,并应按测量超声传播时间初始值相同的方法测定此时试件的超声传播时间m,精确至0.1US04)测量完试件的超声传播时间后,应重新将试件放入另一个试件盒中,并应按上述要求进行下一个冻融循环。5)将试件重新放入试件盒以后,应及时将超声波测试过程中掉落到不锈钢盘中的剥落物收集到试件盒中,并应用滤纸过滤留在试件盒中的剥落物。过滤前应先称量滤纸的质量Uf,然后应将过滤后含有全部剥落物的滤纸置于(110±5)°C的烘箱中烘干24h,并在温度为(20±2)C相对湿度为(60±5)%的实验室中冷却(60±5)mino冷却后应称量烘干后滤纸和剥落物的总质量Ub,精确至0.01g。9当冻融循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停止试验,并应以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或者单位表面面积剥落物总质量或超声波相对动弹性模量来表示混凝土抗冻性能:1)达到28次冻融循环;2)试件单位测试表面面积剥落总质量大于1500gm2;3)试件的超声波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至80%。4.3.6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次测试间隙得到的试件表面剥落物的质量US应按下式计算:sAb-f(4.3.6-1)式中:S试件表面剥落物的质量(g),精确至0O1.g;yf滤纸的质量(g),精确至o.oig;b干燥后滤纸与试件剥落物的总质量(g),精确至0.01go2 N次冻融循环后,单个试件单位测试表面面积剥落物总质量应按下式计算:mn=×IO6(4.3.6-2)式中:mnN次冻融循环后,单个试件单位测试表面面积剥落物总质量(g/mz);S每次测试间隙得到的试件表面剥落物的质量(g),精确至0.01g;A单个试件测试表面面积(mm。3 每组应取5个试件单位测试表面面积剥落物总质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单位测试表面面枳剥落物总质量测定值。4 经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相对质量增长(或吸水率)应按下式计算:wn=(wnw1+>s+w4)w×100%(4.3.6-3)式中:Ziwn经N次冻融循环后,每个试件的吸水率,精确至0.1%;s每次测试间隙得到的试件表面剥落物的质量(g),精确至0.01g;Wo试件密封前干燥状态的净质量(不包括侧面密封物的质量)(g),精确至0.1g;Wq冻融循环试验前试件表面的清除之物(g),精确至0.1g;Wn一一经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质量(包括侧面密封物)(g),精确至01g;W1密封后饱水之前试件的质量(包括侧面密封物)(g),精确至O.1g。5每组应取5个试件吸

    注意事项

    本文(GB_T50082-2024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