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统计.docx
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统计第六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1.众数2.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依据数据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依据须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和预料。三、编排特点1.在学生已有学问和经验的根底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留意通过与从前统计学问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比照来相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学问的理解,也便于对新学问的领悟。2.供应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学问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四、具体编排例1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依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例2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依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答复简洁的问题。依据数据的变更进展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想。例1(1)创设舞蹈竞赛选拔队员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2)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全班的沟通,老师进展总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4)给出众数的概念,突出其特点。留意让学生在分析比拟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分,进而理解为什么用众数来确定队员的身高,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做一做(1)呈现学生视力分布的数据,整理和描述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2)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特点。(3)支配调查学生视力的实践活动。(4)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平均数和众数的应用。练习二十四第2题,虽然两名队员平均成果一样,但是甲队员的成果分布更稳定、匀整,更适合参加竞赛。第4题,通过整理数据让学生理解: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第5题,依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第6题,进一步感受众数在统计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例2(1)利用复式统计表给出中国和韩国第914届亚运会获金牌状况,再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进展描述,让学生比拟两国金牌数量的变更状况。(2)发觉这样比拟不是很直观便利。(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4)明明给出提示。(5)让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6)聪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特点:便于比拟两组数据的变更趋势和差异性。(7)提出4个问题让学生思索,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8)结合数据进展爱国主义教化。做一做通过回答下列问题,进一步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便于比拟两种数据的变更趋势和差异性。练习二十五第1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岁后女生趋缓。第2题,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第4、5题,面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相宜的统计量,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五、教学建议1.在己有学问的根底上教学。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经验,通过与所学学问的比照,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响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更,但在对两组数据进展比拟时就不便利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相识。2.留意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幸免简洁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幸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学问,应当留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留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122页例1要解决选择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拟相宜?这一问题,事实上就是选用相宜的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状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觉不能很好地反响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假如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拟适合。教学时那么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3.教学评价留意过程性评价。让学生阅历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学问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缔造尽可能多的时机让学生亲自从事简洁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状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宠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舞学生踊跃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根底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沟通。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探讨: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常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料到什么等等。4,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要求。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相宜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放些。留意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