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岳阳楼记(第3课时).docx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朗读、背诵全文。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赏析课文1 .问:哪句话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由?答:“属予作文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2 .问: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原因和政绩?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 .问: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答:“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4 .问: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答: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5 .问: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答:“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6 .问: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哪句?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7 .问: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8 .问: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哪句?答:浮光跃金,静影沉璧。9 .问: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哪句?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 .问: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哪句?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IL问:表明作者要与古仁人保持一样的思想情操的句子是哪句?答:微斯人,吾谁与归?12 .问: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哪句?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3 .问:表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哪句?答: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4 .问: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哪句?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 .问: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16 .问: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答:我们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各种诱惑也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为一己之乐,而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17 .问: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的句子是哪句?答: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18 .问:迁客骚人悲的感情?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9 .问: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的语句是?答: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20 .问:迁客骚人喜的感情?答: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1 .问:“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2 .问:“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答: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3 .问:“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进亦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4 .问:哪些语句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5 .问: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有人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穴”,此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此文的点睛之笔。这句话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26 .问: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答:略(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课文的难点。)27 .问:本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答动逼真,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是为了写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呢?请从课文中找佐证。答: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是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就是证明。28 .问: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按原文回答)答:“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其喜洋洋”:宠辱偕忘。29 .问: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30 .问: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答: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31 .问:“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32 .问: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答: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33 .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二、归纳总结1 .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1)结构严谨,剪裁得当。(2)出色的景物描写。(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散文辞赋化。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2 .请划分这篇文章的部分和层次,概括部分和层次的意思。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3 .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热情的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后的光辉政绩,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三、课外延伸L有关岳阳楼的对联名句。(1)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3)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4)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落(大门)。(5)水天一色,风月无边。(6)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7)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吹人舞袖回。”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8)千古绝唱因楼而生,文化名楼因诗而名。2 .积累四字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福倾楫摧虎啸猿啼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3.你熟悉历史上哪些迁客骚人?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战国:屈原(被流放汉北)忧国忧民,投汩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唐朝:李白:被放贵州夜郎国,今遵义。王昌龄:被放岭南。王维:被流放济州。韩愈:刑部侍郎潮州刺史。柳宗元:被放湖南永州。宋代:欧阳修:参知政事一一滁州太守。范仲淹:被放河南邓县。苏轼:被放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琼州。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