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T∕CWEA 24-2024 小型水库大坝渗透处理技术导则.docx

    • 资源ID:1687512       资源大小:158.96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T∕CWEA 24-2024 小型水库大坝渗透处理技术导则.docx

    ICS27.140CCSP59团体标准T/CWEA242024小型水库大坝渗融理技术导则Technica1.guide1.inesforseepagetreatmentofsma1.1.reservoirdams2024-01-22发布2024-04-22实施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发布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关于发布水利水电工程砌筑墩墙施工规范等7项团体标准的通知中水协(2024)9号各位会员:根据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标准管理办法和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标准管理工作细则(中水协(2020)38号)规定,经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讯)表决通过,现发布以下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H期实施日期I水利水电工程砌筑城墙施工规范TCW1.2220242024.1.222024.4.222水利水电工程抛石护岸施工规范TCWE2320242024.I.222024.4.223小型水库大坝渗漏处理技术导则TCWE2420242024.1.222024.4.224水利水电工程设备监理规范TCWE2520242024.1.222021.4.225水工建筑物水下检测技术导则17CWEA26-20242024.1.222024.4.226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能力评价导则T/CWEA2720242024.1.222024.4.227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T7CWE220242024.1.222024.4.22中国水利工程协会2024年1月22H-X.刖三根据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标准制修订工作安排,按照S1.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6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规定; 设计; 施工; 质量检查与验收。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本标准主编单位:湖南宏禹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湖南宏禹高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春雷王导勇刘元勋魏克武谢文鹏李会中张冲于继禄贺茉莉郑洪付震亚陈松滨熊小林赵玮罗飞杨东升T剑波杨子江范穗兴施炎彭博文姜旭民宾斌谢顺胜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杨晓东乔世珊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郑寓本标准内部编号:TCWEAE24-20241总则12术语33基本规定44设计64.1 一般规定64.2 渗漏处理技术措施选择74.3 坝体渗漏处理114.4 坝基渗漏处理144.5 其他渗漏处理174.6 排水设施修复194.7 渗流监测195施工215.1 一般规定215.2 混凝土防渗墙215.3 高压喷射灌浆235.4 滩浆235.5 土工膜及防渗涂料265.6 冲抓回填285.7 排水设施修复285.8 监测设施306质量检查与验收326.1 一般规定326.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336.3 高压喷射灌浆336.4 灌浆336.5 土工膜及防渗涂料346.6 冲抓回填366.7 排水设施修复366.8 监测设施366.9 质量验收36附录A脉动灌浆施工用表37附录B脉动灌浆评定用表39附录C冲抓回填施工记录表41标准用词说明42条文说明431.0.1为规范小型水库大坝渗漏处理设计、施工,保障渗漏处理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小型水库中低坝的渗漏处理工程。1.03对于坝高超过70m的土石坝的渗漏处理工程应进行专项论证。1.0.4渗漏处理的设计与施工,应遵循安全适用、因地制宜、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原则,在设计与施工方案中应制定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防护措施。1.0.5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GB/T5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1.T6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i174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i223,水和水电建设重程验收规程S1.22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1.230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1.274碾压式石坝设述规范S1.31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1.55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1.564土坝灌浆技术规范S1.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一土石方工程S1.63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一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1.72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S1.76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范SI792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D1./T512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1./T5200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1./T5406水电水利工程化学灌浆技术规范1.0.6小型水库大坝渗漏处理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灌浆grouting利用泵将具有胶结性能的浆液灌入裂隙、孔隙或孔洞内的工程措施。2.0.2脉动灌浆pu1.sepressuregrouting灌浆压力在峰值和谷值之间不断交替变化,使灌浆浆体对受灌体不断进行劈裂、压密、渗透的灌浆方法。2.0.3高压喷射灌浆highpressurejetgrouting采用高压水或高压浆液形成高速喷射流束,冲击、切割、破坏地层土体,并以水泥基质浆液充填、掺混其中,形成桩柱或幕墙状的凝结体,用以提高地基防渗或承载能力的施工方法。简称高喷灌浆或高喷。2.0.4冲抓回填impact-grabbackfi1.1.又称冲抓套井回填。利用冲抓机械取土造井,向套井内回填防渗土料,并用夯锤夯实,形成防渗体的施工方法。3基本规定3.0.1小型水库大坝渗漏处理应综合考虑工程特性、坝型、筑坝材料、水文与地质条件、渗漏状况、施工条件、渗漏处理方法适应性等因素,选择可靠、经济、合理的防渗处理措施。3.0.2根据拟选择的渗漏处理措施,进行防渗结构设计和相应的渗透稳定验算。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已有防渗体,确保新旧防渗体有效搭接;同时,应对新旧防渗体系共同作用对大坝安全影响做出评价3.0.3坝体、坝基、坝肩及其他结构物的防渗体应有效搭接,搭接长度与厚度应满足渗透稳定要求。3. 0.4用于渗漏处理的材料和施工中废水之废气、废渣的排放应满足环保要求。3.0.5渗漏处理施工宜在水库低水位期或放空期进行。3.0.6采用平行坝轴线的多种垂直防渗措施对大坝进行渗漏处理时,宜按“先上后下”的施工顺序实施。3.0.7用于小型水库大坝渗漏处理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应符合S1./T62及S1.174的相关规定。2防渗土料有机质含量均质坝不大于5机心墙坝、斜墙坝不大于2犒水溶盐含量不应大于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铺盖、斜墙、心墙、冲抓回填的土料,应为非分散性土料,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优含水率±3%以内,压实后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5cmso2)用于灌浆的土料,应破碎、过筛后使用,土料性能指标应符合S1.564的相关规定。3膨润土应符合SDT62的相关规定。4土工膜可选用聚乙烯土工膜或复合土工膜,应符合GB/T50290的相关规定。5化学灌浆材料应符合D1./T5406的相关规定。6防渗涂料可选用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改性沥青类等涂层材料。3.0.8渗漏处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设施的保护,及时跟踪监测渗漏处理效果。3.0.9渗漏处理施工应严格按照工序、工艺和质量要求实施,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检验及评价验收。4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进行渗漏处理设计前,应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大坝的运行状态等,查明渗漏的分布、类型及成因,并收集下列资料:1安全评价资料。2原设计及历次除险加固设计、施工、验收资料。3工程地质资料。4历次险情及处理相关资料。5工程监测仪器、设施布置及安全监测资料。6运行管理资料。7隐患探测资料。8其他相关资料。4.1.2 渗漏处理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渗漏处理设计,应包括工程布置、防渗处理深度及范围、防渗标准等结构要求及指标。2根据S1./T792的相关规定,复核验算防渗体厚度。3进行渗透稳定、渗漏量验算的同时,宜进行坝体浸润线、抗滑稳定、坝基扬压力等项目的复核验算,计算结果应满足规范和防渗功能要求,防渗体的变形宜与大坝结构及其他建筑物相协调。4.1.3 渗漏处理方案设计宜遵循在迎水面或上游侧堵截,在背水面或下游侧疏排的原则:防渗轴线宜根据不同坝型,设置在坝轴线靠上游侧或上游马道、坝脚等处,且满足施工平台的布置要求。4.1.4 坝顶宽度不满足施工平台布置要求时,可通过架设平台、加宽坝顶或削低坝顶拓宽平台等措施解决,削低坝顶拓宽平台时应进行专门论证。4.2渗漏处理技术措施选择1.1.1 2.1土石坝坝体渗漏的处理技术措施,可选择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灌浆、冲抓套井网填等垂直防渗方法及铺土工膜中的一种方法或儿种组合方案。宜结合库水位、施工深度、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垂直防渗十土工膜”防渗组合中,垂直防渗型式宜采用高压喷射灌浆、脉动灌浆、套阀管灌浆。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深层搅拌防渗墙或其他垂直防渗技术措施。1.1.2 混凝土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砌石坝等坝体渗漏的处理可选择灌浆、涂层粘补、凿槽嵌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技术措施进行处理。1.1.3 对防渗体系卜.部完好、上部渗漏的土石坝,宜采取新建防渗体处理上部渗漏的方法。坝高低于30m时,新建防渗体进入下部完好防渗体的深度应大于2m;坝高为3070m时,进入的深度可根据工程类比并经渗流计算确定,宜大于1/10坝高;坝高70m以上时,应进行单独论证。1.1.4 坝基或坝肩渗漏处理技术措施除应符合SITT792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硬质基岩地层宜采用水泥灌浆。2土层和砂卵砾石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软岩、断层破碎带等坝基的渗漏处理可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脉动灌浆或套阀管灌浆。对黏粒含量不大于15%的粉细砂地层及防渗标准要求较高的重要工程,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渗漏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及工艺参数。3岩溶地区的坝基渗漏处理,应根据岩溶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充填物性质、承压水头大小和防渗要求等,采用挖除回填、混凝土塞、灌浆、混凝土防渗墙、铺盖防渗等措施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处理措施进行。4采用水平防渗措施时,宜在放空条件下设置混凝土、土1冲抓回填处理措施适用于坝高(或处理深度)不大于15m的均质土石坝及心墙坝,地层在冲抓成孔后应检定性良好,且有合格的回填防渗土料。2应根据回填土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孔径和孔中心距,孔与孔的搭接厚度不宜小于500mm。孔径可为1.11.2m,孔距可为0.750.85m03回填土压实度应满足大坝防渗体压实度要求。4冲抓回填防渗范围应向大坝坝肩以外适当延伸,延伸长度宜截断坝肩的绕坝渗漏通道;套井底部宜深入相对隔水层或坝基防渗体中不小于15m,顶部高程不应低于校核洪水位,且正常运用情况下顶部应超过正常蓄水位0.5m及以上。4.2.9采用水泥灌浆防渗的混凝土坝体、砌石坝体或岩石坝基、坝肩等的渗漏处理,应符合S1./T62及S1.ZT792的相关规定。4.2.10采用脉动灌浆处理措施时,除应符合S1./T622020中10.5节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卜列规定:1脉动灌浆防渗帷幕幕顶上部土层厚度不宜小于3.Omo2灌浆孔孔径应与灌浆管匹配,全孔宜为769Iimn,孔距可为1.02.0m;采用多排孔时,宜按梅花形布置,排距可为0.81.5mo3不同防渗深度的天坝方灌浆孔排数、灌浆压力和灌浆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处理深度小于30m时,脉动灌浆帷幕宜布置12排,分段终灌脉动峰值压力宜大于1.5MPa且最小灌入量大于4501.m;分段终灌脉动峰值压力应随灌浆深度增加而增大。2) 处理深度为3070m时,昧动灌浆帷幕宜布置23排,分段终灌脉动峰值压力宜大于2.OMPa且最小灌入量大于3501.m;分段终灌脉动峰值压力应随灌浆深度增加而增大。3) 当脉动灌浆帷幕顶部仍有部分坝体不能满足校核洪水位高度防渗时,可采用挖槽至帷幕顶部,再回填黏土防渗料,夯实后形成黏土防渗墙与帷幕搭接的方式处理。4 .2.11劈裂灌浆处理措施适用于均质土石坝或黏土心墙坝坝体的渗漏处理,应符合S1.564的相关规定。5 .2.12采用套阀管灌浆处理措施时,除应符合S1./T62及Sur792的相关规定外,还宜符合下列规定:1灌浆孔距可为1.O2.Om,排距可为0.81.5m.2处理深度为1030m时,灌浆布置不宜少于2排。3防渗帷幕幕顶上部覆盖土层厚度不宜小于3.Omo4. 2.13充填灌浆适于坝体及坝基孔隙、裂隙或洞穴等的渗漏处理,可按梅花形布孔,孔排距可为1.02.Om,钻孔深度应穿过隐患部位深度12m。5. 2.14化学灌浆适于常规颗粒材料灌浆后难以达到防渗要求的工程或结构缺陷,应符合DUr5406的相关规定。灌浆材料可选用丙烯酸盐、聚氨酯、环氧树脂等,对于有结构强度要求的,宜采用环氧树脂类灌浆材料。6. 2.15采用铺土工膜处理措施时,除应符合GB“50290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水头、填筑料、垫层条件、工作环境和铺设部位等要求,选择并确定上工膜的类型、材质及厚度,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能、水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宜优先选用复合土工膜,其膜厚度不应小于03mm。2 土工膜防渗结构体自下而上宜包括下部支持层、土工膜防渗层、上部防护层。当土工膜斜铺时,应更核土工膜与上部防护层和下部支持层之间的抗滑稳定性。3 土工膜铺盖防渗可采用逆止阀、排水管、纵横向排水盲沟等措施,排除铺盖膜下的积水、积气,逆止阀间距宜为3050m:盲沟宜由卵石、碎石、瓜子片和外包土工布反滤层构成。4 土工膜可采用锚接或粘结的方式与周边建筑物或其他防渗体紧'密连接,构成封闭防渗系统。4.3坝体渗漏处理4 .3.1均质土坝坝体渗漏处理,若上游坝坡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加筑黏土斜墙或采用坝体垂直防渗结合坝坡稳定处置的综合措施。5 .3.2黏土心墙坝坝体的渗漏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坝体防渗体应与原心墙黏土结合紧密。2垂直防渗轴线宜布置在心墙内靠上游侧,并位于坝基截渗槽范围内。3不应破坏心墙上、下游反滤层。4. 3.3黏土斜墙坝坝体的渗漏处理,采用临水面培厚黏土斜墙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厚度应根据水头和土料的允许渗透坡降及施工机械允许最小宽度确定。2与岸坡接头或与其他混凝土建筑物接头处宜适当加厚,厚度应满足渗透稳定要求,坡比应结合边坡稳定计算确定。3上游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块石、预制块等。4与原斜墙结合处,应清除结合部位的各种杂物,将原斜墙开挖成台阶状,再分层填筑、碾压。开挖斜坡坡比宜缓于1:2,台阶高度应适应分层填筑要求。4.3.4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渗漏处理,宜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脉动灌浆、套阀管灌浆、高压喷射灌浆等措施,防渗体应布置在沥青心墙的上游侧。4.3.5 均质沙坝的渗漏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优先考虑对原防渗体进行加固和补强;难以达到渗漏处理要求时,可选择坝内新建垂直防渗体系或上游新增斜坡防渗体系的处理措施。2当大坝抗滑稳定不足,且附近有合适的黏土料源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临水面加筑黏土斜墙与坝基垂直渗漏处理措施相结合的处理措施。3当大坝抗滑稳定满足安全要求时,对于坝高不大于30m的坝体,可采用垂直防渗方式或在临水坡面铺设土工膜的防渗方案;坝高为3070m时,宜采用垂直防渗或垂直防渗与临水坡面铺设土工膜相结合的方案,垂直防渗措施宜采用防渗墙。4.3.6土石坝坝体与坝内涵管、刺墙等刚性构筑物接触部位,土石坝与混凝土坝或浆砌石坝等结合部位应进行补强防渗处理,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坝体采用灌浆防渗时,宜采用黏土水泥浆或膏状浆液灌浆,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可为2.O-5.OMPa,接触部位补强防渗的范围应满足构造要求,沿垂直水流方向宜大于帷幕厚度的10倍,沿顺水流方向宜大于帷幕厚度的3倍。2坝体采用混凝上防渗堵时,接触部位补强防渗宜采用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方法,其补强范围垂直水流方向时,宜大于防渗墙厚度的10倍;为顺水流方向时,宜大于防渗墙厚度的3倍。1.1.1 冲抓回填时,接触部位宜增加1排或以上的冲抓套井孔。4.3.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渗漏处理,除应符合S1.230、S1./T62及DUT5406的规定以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面板破损较严重、有贯穿裂缝或掉缺时,宜对破损块拆除修复。2裂缝渗漏处理可采用化学灌浆、涂层粘补、凿槽嵌填等方法。采用水泥灌浆时应经试验论证。3面板存在贯穿性裂缝时,应根据结构要求先行加固,再进行渗漏处理。4面板结构缝及施工缝渗漏可采取更换止水、灌浆或凿槽嵌填等方法。5采用重建或修复面板措施处理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强度、厚度等指标不应低于原设计规定并符合S1.228及S1.319的相关规定。2)底部应设置垫层,应对周边缝及垂直缝止水进行封闭。3)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应处理成台阶,两者之间以双层双向钢筋衔接。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面板脱空和沉降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采用低强度、低压缩性材料进行充填灌浆。2)钻孔采用梅花形布置.,不应伸入过渡层和堆石层,孔距和排距宜为2.O3.Om,工艺参数宜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3)垫层料流失严重部位,可采用由原级配垫层料与水泥所组成的混合料进行充填,永泥重量比可为垫层料的5%8%.4.3.8 混凝上面板堆石坝趾板渗漏可采用拆除重建趾板、灌浆、粘补、重建趾板周边缝止水结构、延长趾板宽度等措施进行处理,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重建趾板时应进行专项设计。2因趾板与基础接触面缝隙产生的渗漏,可采用固结灌浆、帷幕灌浆、趾板前端设置齿槽或齿槽和混凝上防渗墙相结合的方法,齿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及原趾板标准“4.3.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或构筑物的周边缝、垂直缝渗漏,可采取恢复止水结构或对其附近填筑料灌浆挤密等措施进行处理,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重新安装的止水条及缝内封填结构及材料宜与原设计一致;需要改变其结构或材料时,应论证其可靠性。2埋设在混凝土内部的接缝止水设施更换时,应将止水两侧混凝土凿除凿毛,不应切断原结构钢筋,井重新浇筑面板,接缝位置不变。重新安装的接健止水应与原止水可靠连接,连接形式及长度等应符合S1.228的相关规定。4.3.10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或构筑物伸缩缝渗漏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2)坝体及坝基均进行渗漏处理时,应采用联合垂直防渗结构,防渗帷幕轴线宜布置在坝轴线偏上游侧。3)采用坝基垂直防渗和上游坝坡土工膜铺盖防渗时,垂直防渗帷幕轴线可布置在坝体上游坝脚平台处。2对于心墙坝,应符合下列规定:1)仅对坝基进行渗漏处理时,坝基防渗帷幕轴线宜布置在心墙与坝基接触面距上游侧1/31/2接触宽度范围内。2)坝体及坝基均进行渗漏处理时,应采用联合垂直防渗措施,防渗帷幕轴线宜布置在心墙轴线处。3对于斜墙坝,应符合下列规定:D仅对坝基进行渗漏处理时,垂直防渗帷幕轴线可布置在上游坝坡靠近坝脚的平台处,垂直帷幕与斜墙搭接不应小于2m。2)坝体及坝基均进行渗漏处理时,应采用坝基垂直防渗结合上游坝坡土工膜铺盖防渗或上游坝坡斜墙防渗处理,并根据施工条件、原防渗体布置等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帷幕轴线。4对于重力坝及拱坝,仅对坝基进行渗漏处理时,帷幕轴线应布置在大坝廊道内或大坝上游防渗齿墙部位或上游灌浆平台处。5对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帷幕轴线宜布置在趾板处,坝基防渗体结构应与趾板封闭连接。4.4.4 坝基采用水平防渗结构处理渗漏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坝基采用黏土铺盖防渗时,铺盖应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加厚,上游前缘厚度不宜小于05m,末端与坝体防渗体连接处厚度由渗流计算确定,且应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2黏土铺盖应有适宜的保护措施,避免施工和运行期间发生裂缝、冰冻和水流淘刷等破坏。3重力坝及拱坝的上游库内铺盖防渗体宜采用黏土、混凝土或土工膜铺盖。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采用延长趾板、增设上游库内铺盖等措施时,宜采用混凝土或粘土铺盖,铺盖防渗体与大坝防渗趾板应采取可靠措施搭接。5岩溶水库的水平防渗应设计排气减压措施。4. 4.5岩质坝基的渗漏处理宜采用水泥灌浆,灌浆孔排数、排距、孔距、孔深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坝型、防渗水头、防渗标准等结合灌浆试验确定,除应符合S1./T62及S1./T79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帷幕灌浆宜延伸至项肩相对隔水层或正游水位与蓄水前地下水位线相交处。无相对隔水层或地下水位较深时,帷幕延伸范围应通过渗流计算确定。2坝高3Om以下宜采用单排帷幕:坝高3Orn及以上宜采用12排帷幕。对地质条件较差、岩体裂隙特别发育或可能发生渗透变形的地段,可增加帷幕排数。3帷幕孔距可为1,53.0m,排距不宜大于孔距。4帷幕深度应根据项基相对隔水层埋深、地层的抗渗性能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为隔水层埋深较浅时,防渗帷幕底线应伸入到相对隔水岩层内3<5m2)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帷幕深度宜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坝基扬压力等按渗流计算确定,不小于0.3倍水头,且进入弱风化岩层宜大于5m。5当采用多排帷幕时,宜将其中的一排孔钻灌至设计深度,其余各排孔的孔深可取设计深度的122304.4.6 岩质坝基水泥灌浆压力宜根据坝体结构、浆液性能、工艺并通过灌浆试验确定,最大压力不应使坝基产生致裂抬动。第1段灌浆压力宜为1.01.5倍坝前静水头;以下各段逐渐增加;底部宜为2.03.O倍坝前静水头。4.4.7 岩质坝基防渗帷幕较深时,宜利用灌浆平洞进行帷幕灌案施工,多层平洞的上、下层帷幕的搭接型式可采用斜接式、直接式及错列式,搭接部位应连续封闭。1.1.1 5其他渗漏处理4.5.1 土石坝坝内涵管渗漏处理应根据涵管现状、工程运行条件、埋深等综合考虑,可采用废弃封堵、新建隧洞、新建顶管、开挖重新预埋、改建虹吸管或涵管等防渗加固处理措施。4.5.2 开挖重新预埋涵管时,坝体同填土应与原坝体紧密结合,并符合S1.274的规定。1.1.2 3土石坝坝体内废弃的输水涵管,应进行封堵,封堵材料应与原涵管建筑材料性能相适应,并满足下列要求:1坝内涵管的有效封堵长度应通过计算并结合坝体地质条件、坝体结构、渗漏情况等综合确定2封堵涵管与土石坝坝体存在接触渗漏的,应在封堵涵管的同时,对接触部位进行回填或固结灌浆,并结合封堵体及防渗帷幕的位置构建截水环截水环在涵管内施工困难时,可采取下列方法处理:1)在涵管两侧及顶部布置垂直孔进行灌浆封闭。2)采用挖除涵管进冰日段后问填黏土、设置截渗墙等措施。3对土石坝坝体或软弱岩体内涵管的渗漏处理,宜采用脉动灌浆、套阀管灌浆进行处理。4.5.4 对具备修补加固条件的输水涵管或隧洞,可采用增加内衬结构或在原衬砌结构上进行修补的措施处理,增加内衬的涵管或隧洞应满足过流能力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增加内衬的涵管或隧洞,宜采用钢板、PVC管、PE管或钢筋混凝土衬砌等结构。新增内衬与原衬砌结构之间宜留不小于5cm的环状间隙,并采用接触或回填灌浆进行处理,灌浆压力宜根据材料的强度和性能确定。2对涵管或隧洞内原衬砌渗漏进行修补除应符合S1.230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D当原衬砌为钢结构时,可采用焊接修补,修补处应增加横向加筋环。2)当原衬砌为混凝土时,可采用水泥灌浆、化学灌浆、粘贴纤维布、涂补等方法处理。3)当原衬砌为浆砌石时,宜采用水泥灌浆或新增钢筋混凝土内衬。3在修补加固涵管或隧洞前,宜根据涵管或隧洞接触渗漏情况、围岩条件先进行回填或固结灌浆。4.5.5 溢洪道控制段基础及其两岸渗漏可采用水泥灌浆、高压喷射灌浆、混凝土齿墙、水平防渗面板或其组合措施处理,采用灌浆帷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靠近坝肩的溢洪道,宜结合大坝防渗及排水综合考虑,防渗帷幕应与大坝坝体、坝基的防渗帷幕有效搭接,且不应布置在建筑物基底拉应力区。2控制段基础相对隔水层埋深较浅时,防渗帷幕应伸入该层内23m;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应与坝肩帷幕防渗标准一致。3控制段基础内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非岩溶地区的防渗深度可在控制段基础面最大水头的0.30.7倍范围内选取;遇透水性强的破碎带,应适当增加帷幕的深度和厚度。4.5.6 溢洪道堰体的渗漏处理可采用在堰前增设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防渗齿墙、土工膜或堰体灌浆等措施。4.5.7 对岩溶或坝体孔洞等引起的集中渗漏的处理,应根据坝型、渗漏位置、渗漏量、渗透坡降等选用不同的封堵处理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溶集中渗漏处理应先向孔洞填入级配骨料或纤维材料,后灌入抗冲膏浆、速凝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再压力灌浆封堵密实;岩溶洞穴或裂隙有充填物时,终灌压力不应小于3.0MPao2岩溶发育区大面积渗漏处理应采用防渗帷幕处理,帷幕钻孔应进入相对隔水层IOm以下。在防渗轴线上的局部集中渗漏部位宜加密布置防渗帷幕灌浆孔及施工措施孔,钻孔宜深入渗漏点以下不小于5m,.宜沿防渗轴线延伸至渗漏点两侧各IOm以上,孔距宜为1.02.0m,排距宜为1.02.0m°3地下水流速快或流量较大时,也可采用沥青、混合砂浆、混凝土、格栅结合模袋灌浆等进行灌浆封堵处理。4对于坝体及坝基的孔隙、裂隙或洞穴等可采用充填灌浆处理。4.6排水设施修复4. 6.1混凝土坝排水孔均应在渗漏处理后进行扫孔清洗,恢复原有排水孔功能;未设置排水孔的,应根据大坝稳定复核结果进行设计,并应符合S1.319的相关规定。5. 6.2土石坝排水棱体堵塞可采取抽槽翻修或打垂直砂井结合纵横向导渗沟的方法进行处理,坝高IOm以下也可进行拆除重建;贴坡排水堵塞可采用拆除重建或抽槽翻修的方法进行处理。6. 6.3下游坝坡无排水设施时,应设置坝坡导渗沟、贴坡式反滤层或土工织物反滤层等;应将渗水集中引入集水沟或排水体内排出。4 .7渗流监测1 .7.1渗漏处理完成后,应按照S1.766的规定对原有渗流监测设施进行评价。4 .7.2渗流监测宜与其他监测项目同时进行设计,宜以自动化监测方式为主,并应符合S1.725的相关规定。监测范围应包括坝体、坝基、坝肩等部位;监测内容宜包括渗流量及渗透压力等。5施工5 .1一般规定5.1.1 施工准备应满足下列要求:1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设计交底。2完成通水、通电、通路、施工场地平整或搭建等,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满足作业安全要求。3完成施工点测量放样4进行先导孔、材料配合比试验及前期检测等。5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存在渗漏管涌风险的复杂坝段或区域制定专项施工方案。5.1.2 施工过程中,应对坝体及坝基排水系统进行保护;上游防渗措施出现破坏时,应先进行修复。5.1.3 根据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应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优化施I:工艺及参数,重要工程可通过生产性试验进行验证。5.1.4 涉水作业场地应符合防汛及水上安全作业要求,并制定汛期防汛预案。5.1.5施工因故临时中止时,G施工作业及影响区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5.1.6 施工过程的各类原始数据应及时监测记录及分析。5.1.7 对涉及建筑物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风险的部位,应设监测装耳,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监控。5.1.8 施工前应设置废水、废浆沉淀池,做好废水、废浆的处理或回收。5.1.9 应根据设计要求,划分单元工程,确定施工顺序。5.2混凝土防渗墙5.2.1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应符合S1.174的相关规定。5.2.2 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运输通道宜布置在防渗墙轴线的一侧,宽度宜大于Iom;采用液压抓斗设备施工时,坝体地基承戮力应超过履带接地比压100kPa。5.2.3 导墙设置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荷载、施工方法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墙的承载能力应能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埋深宜大于1.5m,顶部应高出地面510cm。2应根据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等因素选择成槽设备。当采用冲击钻机成槽时,槽口宽度宜比设计防渗墙厚度宽1015cm;当采用抓斗、液压铳等造孔机械时,槽口宽度宜比设计防渗墙厚度宽5IoCmo3施工前应进行成槽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5.2.4 防渗墙槽孔长度应根据地层条件、混凝土浇筑量、墙段接头数量等进行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槽壁稳定的地层中,槽孔长度可为56m;在易漏失、易垮塌地层中槽孔长度可为35m。2对于深度大于40m、造孔耗费时间长的槽孔,宜缩短槽孔长度。3坝体建基面岸坡较陡时槽孔长度宜短。4槽孔长度应满足混凝土浇筑面上升速度大于2mh的要求。5.2.5 如遇陡坡岩面或倒悬岩体时,应采取措施使防渗墙体入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对不能入岩的防渗墙,宜采用脉动灌浆或套阀管灌浆法进行基岩接触段处理。5.2.6 造孔施工中遇到导墙变形或破坏、槽壁坍塌、漏浆、孔斜、挖槽机具卡在槽内等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和补救,并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位置、补救措施、处理经过等。5.2.7 基岩需要进行帷幕灌浆时,可在防渗墙内安置预埋钢管并采取措施防止移位、弯曲。5.2.8 在气温低于5时,宜在塑性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缩短塑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5.2.9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防堵管或中断事故。5.3高压喷射灌浆5.3.1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应符合DDT5200的相关规定。5.3.2 高压喷射灌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材料配制浆液,用于单、双管高喷浆液的水固比可为1.5:1.01.0:1.0,三管高喷浆液的水固比可为0.8:1.0-0.6:1.Oo5. 3.3高喷施工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喷施工台车或钻喷一体机应具有调平功能。2提升拔管能力应大于设计施工深度的1.5倍。3喷射管刚度应满足施工深度要求且连接顺直,摆喷或定喷喷嘴定向误差不应大于1°。4高压灌浆泵工作压力宜大于30MPa,采用三管法时高压清水泵工作压力宜大于35MPao5. 3.4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宜采用干钻或泥浆护壁钻进,孔径应大于喷射管外径2Ommo2喷头应下至设计高喷墙体深度以下O.5m,并按施工工艺参数进行原位喷射,待浆液返出孔口、回浆相对密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始提升喷射。3应根据地层密实度及颗粒粒径变化,适时优化调整高喷工艺参数。1 .4灌浆1.1.1 水泥灌浆、脉动灌浆及套阀管灌浆施工应符合S1./T62的相关规定,充填灌浆及劈裂灌浆施工应符合S1.564的相关规定,化学灌浆施工应符合DI5406的相关规定。1.1.2 灌浆前应清除陡坡面的危岩、松动块石。1.1.3 灌浆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止的灌浆孔,应扫孔后再进行复灌,直至达到结束条件。1.1.4 脉动灌浆孔成孔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向转式钻机或冲击I可转式钻机进行泥浆护壁钻进,地层条件较差时,可跟管钻进。2孔径宜大于76mm,孔位偏差不应大于IOC叫孔斜不应大于1%。3钻进时应详细记录地层情况、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立即下入灌浆管,灌浆管浆液出门离灌浆段底不宜大于0.3m,灌浆管管壁厚度不宜小于IOnirno1.1.5 脉动灌浆可采用钻灌两用一体管及专用钻头钻进至设计灌浆深度后直接进行灌浆。1.1.6 脉动灌浆浆液应采用低流动性的黏土水泥膏状浆液,浆液流动度不宜大广IIomm°膏状浆液宜由膨润土或黏性土、水泥、水、外加剂等多种材料组成。1.1.7 脉动灌浆宜采用柱塞式灌浆泵,单缸量宜为10201.,泵送频次宜为610次mn5 .4.8脉动灌浆施工工艺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灌浆应自下而分小段进行,每段长度宜为0.3、0.5mo2灌浆方式应采用纯压式3每段灌浆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可结束本段灌浆:1)该注浆段达到最大设计注入量,且注浆压力大于该注浆段设计压力下限时。2)该注浆段达到设计注浆压力上限,且注入量大于该注浆段最小设计注入量时。3)当单位注入量达100O1./m而达不到设计压力下限时。5. 4.9脉动灌浆特殊情况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灌浆抬动值超过设计规定时,应采取减小注入量、降低灌浆压力、减少泵送频次等措施处理。5.5土工膜及防渗涂料5.5.2 ±工膜室内性能测试包括渗透系数、刺破力、耐净水压力等,S1.235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中包含的各项性能参数。聚乙烯(PE)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其化学性质稳定、质量小、耐腐蚀、柔韧性好、易加工成型、力学性能优异。按制作密度又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和低密度聚乙烯(1.DPE)。其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外观特征为白色粉末或颗粒状物质,对大多数有机溶剂均不溶解,对水蒸会和空气的渗透性尔,而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较好,且耐酸、碱和各种盐类的腐蚀。用作土工膜的聚氯乙烯,又称为“柔性PVC”,是许多成分的聚合物,包括:PVC树脂、主增塑剂之稳定剂、色素、填料、杀虫剂和促进剂等。可加入其他聚合物制成具有某种增强性能的PVC“合金”,或在两层薄膜间夹人纤维织物以增加土工膜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不易受环境应力破坏的影响,具有柔性,易于覆盖在整平的地基上,对刺破不敏感,具有优良的双向伸长率特性。5.5.3 在设计与施匚时,要者虎工程性质、长期工作条件、施工条件三个因素对土工膜的影响。埋设式土工膜要设置保护层,对土工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从下往上总共分为四层:(I)支持层:使土工膜受力均匀。(2)下垫层:材料可采用砂砾料、无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土工织物或土工网等,其作用是排出膜下的积水,积气,保护士工膜平整,且不受支持层的破环。(3)上垫层:可采用砂砾料、无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土工织物或土工网等。防止护面材料对土工膜造成破坏。(4)护面材料.:材料可采用压实土料、砂砾料、水泥砂浆、千块石、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板块等。其作用是避免外界水流或波浪冲击,风化侵蚀,冰冻破坏等对土工膜的影响。5.5.4 5.5焊接前用电吹风吹去膜面上的砂子、泥土等,保证膜面干净,在焊接部分的底下垫一条长木板,以便焊机在平整的基面上行走,保证焊接质量。正式焊接前,先进行试焊确定行走速度和施焊温度,行走速度一般为1.52.5ms,施焊温度一般为2203000°C.拼接焊缝两条,每条宽IOmm,两条焊缝间留有IOmm的空腔,用此空腔检查其焊缝质量。5.5.6 土工膜保护层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土料一定要过筛,不能有粒径大于6m

    注意事项

    本文(T∕CWEA 24-2024 小型水库大坝渗透处理技术导则.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