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儒家经典名言50句.docx

    • 资源ID:1688153       资源大小:33.94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儒家经典名言50句.docx

    家经典名言50句一入世境!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高校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一高校大意:占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Fi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F1.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明自己的诚意;想要证明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学问;丰富学问就在于深化探讨事物的原理。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一高校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H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指责别人。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一高校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瞒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宠爱漂亮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H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肯定会遂慎。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敕。中庸大意:天赐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中庸大意:广泛地学习学问,具体地询问事物发展的缘由,慎重地加以思索,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一-中庸大意:由于恳切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恳切,这是教化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大意:对上不埋怨老天,对下不指责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平安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胜利。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中庸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英勇了。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论语大意:学习学问而又能常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兴奋的事么?行挚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欢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12、吾日三省吾身I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论语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全力以赴了吗?和挚友交往诚恳守信吗?老师传授学问专心仔细地且习了吗?13、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论语大意:巧语花言、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论语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论语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看法。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一论语大意:只读书而不思索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必思索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怀疑不解。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看法。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大意:聪慈而宠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F1.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20、三思而后行。一一论语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群。知者乐,仁者寿。一一论语大意:才智的人宠爱水,仁德的人宠爱山。才智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才智的人欢乐,仁德的人长寿。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肯定行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臼己假如有就要改正。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论语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行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变更。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一论语大意:假如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论语大意:才智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英勇的人无所畏惧。26、老百老,以及人之老;幼杼幼,以及人之幼。一一孟子大意:敬重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疼惜H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疼惜别人的儿女。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大意:怜悯心就是施行仁的起先:羞愧心就是施行义的起先;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起先;是心就是智的起先。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一孟子大意:所以上天要把市任驾临在某人的身上,肯定会先使他心愿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实力。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宾助。孟子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一一孟子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一一孟子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变更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32、鱼,我所欲也,熊堂,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假如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假如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大意:玩弄人会丢失德行,玩弄物会丢失理想。34、敖不行长,欲不行从,志不行满,乐不行极。礼记大意:高傲不行滋长,欲望不行放纵,志向不行自满,享乐之情不行无尽。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一礼记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36、差若亳厘,缪以千里。礼记大意:开头虽然只有电屋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里那么远了。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一周易大意:天道刚健,若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概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涵,增厚美德,容载万物。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一周易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常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学问,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一一周易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锐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清香。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谿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许久。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样而百虑。一一周易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一一周易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傲慢,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一周易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47、多行不义,必自毙。一一春秋左传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确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气大小,从而确定该怎样行动。49、人i隹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一一春秋左传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急,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打算就会免遭祸害。佛家经典名言50句一出世境界1、如是灭度无量多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一一金刚经南怀理:佛教化救度了无量多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当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一金刚经南怀理: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4、不行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南怀理:佛是不行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5、凡全部相,皆必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一金刚经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亦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一一金刚经南怀理: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7、法尚应合,何况非法。金刚经南怀理: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终,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8、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肯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9、如来所说法,皆不行取、不行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行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H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一金刚经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H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一一金刚经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假如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一金刚经南怀理: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1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一一金刚经南怀瑾:佛告知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原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南怀理: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安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一一金刚经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17、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一一金刚经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醉厚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一一金刚经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到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一金刚经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假如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行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一一金刚经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一一金刚经南怀瑾:空灵的,广阔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一一金刚经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嗯!最终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终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24、如来说诸心,皆为心,是名为心。金刚经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25、过去心不行得,现在心不行得,将来心不行得。一一金刚经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更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恒久不会停留,恒久把握不住,恒久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将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2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一一金刚经南怀瑾:千万不行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2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南怀理: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化法。教化法只限于教化法,教化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假如抓住老师的教化法当成学问就错了。28、是法同等,无有高下。一一金刚经南怀瑾:八万四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同等,无有高下的。29、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一金刚经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同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同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3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一一金刚经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假如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必个特别一般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3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一金刚经南怀理: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借了。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一一金刚经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H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善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苦痛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33、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一一金刚经南怀瑾:髻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似乎没有来,它乂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似乎没有去,再发动它乂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34、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走信解,不生法相。一一金刚经南怀瑾:理性上清晰了,才是不迷信。假如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晰,心情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晰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35、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安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3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南怀瑾:佛告知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一六祖坛经解析:菩提比方才智,明镜比方清净心。原来清净,乂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38、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解析:佛家主见,众生皆具如来才智德相,众生佛性本自具足。39、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一六祖坛经解析: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4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一六祖坛经解析: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41、迷人口说,智者心行。一一六祖坛经解析:不修证,非佛法。4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解析: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4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解析: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善之心。44、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一一六祖坛经解析: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45、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一一六祖坛经解析:念念流淌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淌。4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解析:禅定正义。47、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一一六祖坛经解析:意在言外,得意忘言。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南怀瑾: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行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终归不行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49、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一心经南怀瑾:诸法的原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50、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幻想。南怀瑾: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倾倒幻想。家经典名言50句一超世境!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一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擅长都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口。一一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成天。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大意:假如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胜利。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熨。一一道德经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前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更中看到大道的存在。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镌经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削减私心贪欲。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寿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敬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一道德经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才智的,能够了解臼己的人是高超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气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丢失主导。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一一道德经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减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盛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赐予一些东西。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珍贵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一一道德经大意:天下最松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驰。14、甚爱必大赞,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许久。-道德经大意:过分的疼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拂布.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意就不会遭遇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急,如此就可以许久平安了。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一一道德经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半信半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一道德经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大意:地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恒久是满意的。18、合抱之木,生于卷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一道德经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起先。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一一道德经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起先时一样仔细,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胜利的。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大意:我有三种法宝,驾驭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其次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一一道德经大意:大Fi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一道德经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H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简单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简单的人必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困难。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一道德经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H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道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德经大意:循环往第的运动变更,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行见的无形质。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一一道德经大意:天网广阔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一道德经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2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一一庄子逍遥游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懊丧。庄子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养生主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学问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学问,是必定失败的。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一一庄子人间世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遇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峋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一庄子大宗师大意:泉水下枯,龟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潮湿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闩畅游于江湖。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丢失本性。3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一一庄子田子方大意:最大的哀痛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35、至人之专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一一庄子应帝王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照实映照而不私臧,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一-庄子知北游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出,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争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3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一一庄子外物大意:竹符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符:兔网是用来捕获兔子的,捕到免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悟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一庄子天下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恒久也截不完。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分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更。4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大意:一个人假如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舍本逐末之人。42、知其不行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一一庄子人间世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44、人生天地之间,若臼驹过隙,突然而已。一一庄子知北游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突然一下而已。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一一庄子天下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4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一一庄子知北游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更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更。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一一庄子刻意大意:假如心情上放纵自己哀痛或欢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假如不能限制H己的曹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假如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49、众人重利,廉土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一一庄子列御寇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意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由。

    注意事项

    本文(儒家经典名言50句.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