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汽车 安全技术规范》(征.docx
ICS6S.060.01T54OB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GB18320202×代鲁GB18320-2008.GB24943-2010三轮汽车安全技术规范Tri-whec1.vehic1.es-Safetytechnica1.specification(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2X-XX-XX实施202×-×X-XX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胡目次trIi1范困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安全要求25使用信息56 安全要求的判定177 附录A(规范性)二轮汽车用安全标志258 附录B(Me范性)气压系统制动响应时间测墩方法31本文件按照GB.,T1.1.-2O2O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仲GB1832O2OO8和GB24943.2010,整介了GB249432OIO全部技术内容,与GBI832O2O()8相比,除了结构词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由"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安全技术要求”更改为“三轮汽车安全技术规范”:一一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困(见第I章,2008年版的第I章):一一删除了危除一览去(见2008年版笫3章);一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将一般要求调整为粘车要求并增加整车周正性、比功率、质出利用系数、城体总容量等要求(见4.1.2008年版4.1:一一增加了排半驾驶家的三轮汽车座椅后部空间要求(见421.2);一一增加了方向盘式一:轮汽车的副驾般座椅尺寸要求(见4.223):更改了转向盘(方向把)中心偏置出要求(见423.1,2008年版423):一一地加了操双机构的各零部件灵活性要求(见4.242);一一更出了全时闭驾驶型三轮汽车进出驾驶室的通道要求,册除了低速优车进出驾驶室的通道要求见4.25.2,2008年版4.2.5):更改了车身、车门和车窗要求.增加了车身不应出现镜面反光.不应设理增加外y尺寸结构、载货部位结构、微波窗口等要求(见4.2.6,2008年版4.2.6);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转向轴轴荷比和侧倾稳定角要求,增加了程式三轮汽车侧倾稳定角要求(见43,2008年版4.3):删除了低速货车转向系要求.更改了三轮汽车方向盘最大自由转动盘,增加了转向眼位装置承裁扭矩、增加了前减震器外观、方向柱等要求(见4.4,2,2008年版4.4.2):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制动系要求,附加了液压制动系统、气压制动系统要求,删除了台式制动要求见4.4.3,2008年版4.4.3):增加了轮胎规格、轮胎胎而、车轮总成跳动量等要求%4.4.4,2008年版4.4.4):一一埴加了不应采用超速挡的变速器、传动轴运转稳定性、限速装置等要求,删除了换挡杆操双力要求(JE4.4,5,2008年版4.4.5):一一增加了机撷式自卸装置要求(见446.1);删除了低速货车照明、信号装置和电气设备要求.增加/照明、信号装置振动稳定性、不应安装外部遮挡、漪照灯灯光束照射位置、远光灯总发光强度、信号装置配光性能、反光标识安装等要求(见4.5,2008年版4.5;一删除了低速货车安全防护袋比要求.增加了后视镜的性能、安装位设和角度要求(见46,2(X)8年版4.6):一一增加了管路布线要求(4.7.1.3):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油箱要求见4.7,2,2008年版4.7.2);一一更改了热表面防护装置或挡板要求(见48.1,2008年版4.8);增加了电气导线接插件牢戕性、导线绝域性及保险统安装等要求(见492.24.924):一一增加了电动二轮汽车的特殊要求(½4.IO>:删除了低速货车坦离设计车速要求,增加了最大设计车速大于40km/h的三轮汽车安装车速去要求(见4.11,2008年版4.11):剧除了低速货车蜃大允许总质量和外呢尺寸要求,增加了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制造误差要求(见4.12,2008年版4.12):一更出了川气管口方向要求、加速排气烟度限值、排气污染物扑放眼他等要求(见4.14,2008年版4.13):增加了安装柴油发动机三轮汽车的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见4.15):一一蒯除了低速货车使用信息要求,更改了三轮汽车车辆识别代号要求、号牌板(架设置要求等(见5,2008年版6.1: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图形标志要求(见5.2,2008年版6.21:删除了低速货车安全标志要求、更改了安全标志型式、构成、颜色和尺寸等要求(见53.2(三年版6.3),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使用说明书要求,更改了使用说明书编印要求,增加了电动三轮汽车使用说明书要求等(见542008年版6.4)删除了一般要求的判定,增加了整车要求测fit方法(见6,2(X)8年版5.1):一一埴加了排半驾驶室的三轮汽车座椅后部空间测埴方法(见6.2.1,2008年版5.2.1);一一增加了座椅尺寸测!ft方法(见622,2008年版522);一一增加了转向盘(方向把)偏置依、与相况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测J让方法(见6.232008年版5.2.3):增加了手动操纵机构的周围间隙的测量方法(见624,2008年版524:一一增加了进出驾驶座位的通道测量:方法(见6.2.5,2008年版5.2.5):一一更改了车身、车门和车演测录方法(见626,2008年版526;一一更改了转向轮轴荷比的测质方法(见632,2008年版5.3.2):删除了低速货车转向系测及方法.更改了转向盘的最大自用转动量、转向盘外域的最大切向力测俄方法,增加了游向限位装置扭矩测录方法(见6.422008年版5.4.2):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制动系测汆方法,增加了气压制动系统制动气室响应时间的测方法,更改了路试行车制动性能和驻军制动性能冽ht方法(见6.4.3,2008年版5.4.31:删除了低速货车传动系测出方法.更改了禹介器及其操纵力的测量方法,增加了限速装置的测境方法(见6.4$2008年版54.5):一一刷除了低速货车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气设法测录方法,增加了前照灯、转向信号灯、倒车灯、I可复反射器等足光性能测试方法(见6.5,2008年版5.5:删除了低速货车安全防护装出刈出方法(见662008年版56):一一蒯除了低速货车热防护测埴方法(见6.8,2008年版5.8:一一增加了电动三轮汽车特殊要求的测收方法(W.6.I0);一一刷除了低速货车车速测R方法,更改了三轮汽车的实际最大行驶速度的测属方法,增加了路试检测车速表误差测卅方法(见6.11.2008年版5.10: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最大允许总质麻和外廓尺寸测盘方法,更改了三轮汽车最大允许总质fi1.和外廓尺寸测Ift方法(见6.12,2008年版5.1D:一一蒯除了低速货车噪声测IS方法(见6.13,2008年版5.12:一一删除了低速货车排气管、自由加速烟度、排气污染物测此方法,更改了三轮汽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见6.14,2(X)8年版5.13):增加了安装柴油发动机三轮汽车的燃料消耗量测盘方法(见6.15):一增加了使用信息测盘方法,修波了安全标志的测量方法(见6.16,2008年版第6章):一一增加了三轮汽车用安全标忐的规能性理求(见附录A>;一一增加了气压系统制动响应时间测玳方法(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木文件及其所代於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2001年首次发布为GB183202001.2008年第一次修if为GB183202(X)8:201()年首次发布为GB24943-2010:本次为GB18320GB24943的整合脩订,三轮汽车安全技术规范1痘困本文件规定了三轮汽车的安全要求、使用信息和安全要求的判定,本文件适用于一轮汽车的设计、制造及检验检测.2规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让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第)适用于本文件.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梆尺寸、轴荷及旗量限值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9656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GB10396-2006农林拖拄机和机械'草坪和国之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16735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T18387电动车辆的电底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H方法GB/T19118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煤比测Jit方法GB/T19119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照明与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19120三轮汽车和低速货乍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脸方法GB/T19122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符号GB/T19123Y轮汽车和低速货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T19124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前照灯GB/T1912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前位灯、后位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GB/T19128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回复反射器GB/T19129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电刚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9131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GB/T19133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几大侧做检定角试脸方法GB/T1913-1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后视钺性能和安装要求GB/T1913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19757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盘方法(中国1、H阶段)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1377三轮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用方法GB23254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GB/T23920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最高车速测量方法GB/T239312021三轮汽车试脸方法GB/T24948低速汽车词汇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36886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持气烟发限值及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GBI2494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三轮汽车tri-whee1.vehic1.e最大设计车速小于或等于5()k11Vh.并且具有三个车轮的我货汽车.3.2电动三轮汽车e1.ectrictri-whcevehic1.e由动力电池驱动,最大设计车速小于或等于50kmh,整车整的,贞玳闻过400kg不带驾驶室或整车整质氏超过600kg带驾驶室的.并旦具有三个车轮的战货汽车.4安全要求4.1 整车要求4.1.1 三轮汽车的设计、制造应保证整车安全运行.在按制造厂产品使用说明书正常操作和维护保养时不应存在不合理的危险.4.1.2 三轮汽车各零部件应完整无投,连接可季,不应因振动而松动,4.1.3 三轮汽车连续行驶距疡不小于IOkm.停车5min后观察,散热器、水泵、缸体、缸装、暖风装置及所行连接部位均不应有明故浓漏现望.4.1.4 三轮汽车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两侧钝离地面的而度差不应大于20mm。前轮中心平面与后轮时称中心平面的偏差不应大于20mm.4.1.5 一轮汽车的比功率不应小于4.0kVt,4.1.6 整备质量大于I100kg的自卸式和仓梯式三轮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不应小于0.55:膈式三轮汽车的精优利用系数不应小于0.S0;其他类型三轮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不应小于0.65>4.1.7 推式三轮汽车凝体内部应装备防波板,播体总容后应满足公式<I)的要求,且对运送液体的排式三轮汽车部体体积应满足公式<2>的要求.1.021.05<1>式中:%罐体总容立单位为立方米(-8):>载质fit.单位为千克<kg):P介质密度,单位为(k')。注”式中般摄取不含理妆空乘员侦注2:同一立体可以运输对讲侬要求相同的不同储.不同密度的介质,但应按密度最大的介玻核算罐体总容fit.V×0.85Vz(2)式中:Vt桶体体积(按外形尺寸计算),单位为立方米(n?.4.2 驾驶员工作位置4.3 21驾驶空内部空间4.2.1.1 驾驶室内都不应有任何可能使人致伤的锐角、利极或尖锐凸起物,4.2.1.2 排华驾驶室的三轮汽车座椅后部最上端(前后位置可调座椅应处于滑轨中间位置,舔背知度可两大座椅的蠹背角度及座椅其他两整显应处于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位置)与驾驶室后壁平面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inM4.2,2座椅4.2.2.1 座椅与后部相邻部件、座位帘背各面交界不应有典切和挤压处.4.2.2.2 座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固定可席,乘坐舒适。可调式座椅水平(纵向方向的城小调整显应为i5Omm.座椅两整时,不应有挤压危险.4.2.2.3 主座椅最大宽度不应小于40Omm最大深度不应小于400mm,方向盘式三轮汽车的刚驾驶坐垫宽度不应小于350mm,座椅深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座椅不应增加三轮汽车的外廓尺、匕4.2.3转向盘(方向把)4.2.3.1转向被(方向把)中心应位于主座椅(位)纵向中心面上,任何情况下的儡花能均不应大于50mm,4.2.3.2转向盘(方向把)与相邻部件之间的间隆不应小于80mm.4. 2.4操纵机构4.1.1.1 转向盘(方向把)、换挡Fk溶板、手柄和开关等操纵机构应合理布置和配力使驾驶员在座位上能安全和方便地控制和操作。4.1.1.2 操纵机构的各零部件应灵活可靠,正常.复位不应存在干涉。4.1.1.3 除作用非常明确的外.应在操纵机构上或其附近用耐久性标志明确标明其功能、操作方向等.标志用操作符号应与背免有明显的色差.使用说明书中应给出所行操纵机构的浅显易懂且详细的操作说明。4.1.1.4 踏板、踏脚板应采取防滑措施,4.1.1.5 操纵机构运行区域内不应有剪切和挤压处,操纵力大于等于50N的操纵机构(不包括转向盘或方向把周围应有不小于50mm的间隙.操纵力小于50N的操纵机构周围应有不小于25mm的间隙.按钮/开关类操纵机构只要不存在说操作相铭操纵机构的危险,则无上述间隙要求。42.5进出驾驶室的通道4.2.5.1进出驾驶座位的通道应幅通,以小宽度为250mm,通道内不应有影响驾驶员通过的操纵机构。4.2.5.2全封闭驾驶室车门打开时,车门上部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50mm,下部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50mm.4. 2.6车身'车门和车窗4.1.1.1 车身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其外部不应产生明显的镀面反光(局部区域使用镀格、不锈例装饰件的除外)。4.1.1.2 车身和驾驶空在车架上的安装应牢固,不能因振动而引起松动,车身外部可能触及的任何部件、构件都不应有任何可能使人致伤的尖锐凸起物(如1尖角、悦边等).1.1.1.1 厢(货箱在设计和制造上不应设置有货厢(货箱)加高、加长、加宽的结构及装置.4.2.6.4 货箱或其他敦麻装附,其构造应保证安全、粒妥地装驶货物,柱板和底板应现整旦具有足弱的强配4.2.6.5 载货部分不应设置媒客座椅,且不应设计成可伸缩的结构.4.2.6.6 仓栅式三轮汽车的载货部位应采用仓笼式或梯栏式结构,且载货部位不应具有举升功能或采用自卸结构。顶部应安装有与仰面低栏固定的、不能拆卸和调整的顶枷杆;顶棚杆间的纵向距离应小于或等于3(X)mm.4.2.6.7 自卸式三轮汽车的车箱栏板应开闭灵活.然猿可靠:应安茂手动惯紧机构.确保在行驶中不能自行打开。侧开式车箱栏板与立柱、底板之间以及后开式车箱后栏板与车箱后断面之间应贴合.4.2.6.8 制式三轮汽车货厢的顶部应封闭、不可开启(讽开式除外),其与侧面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等永久固定的方式:货解的后面或例面应设有固定位置的车1.4.2.6.9 车门和车窗应启闭轻便.车门不应有自行开启现象.门锁W牢固可靠.门窗应密封良好,无漏水现象,门曲应使用符合GB9656规定的安全破璃,4.2.6.10 驾驻空应保证驾驶切的前方视野和恻方视野,所有车商玻璃不允许张贴镜面反光遮阳税,4.2.6.11 全封闭驾驶室的三轮汽车前风窗坡璃不影响驾驶视野的位置设徨微波窗口,以保证电子标识的规范安奘和数据的有效读取.4.2.6.12 2.7内饰材料驾帙室内饰材料(包括座椅坐垫、车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地板没盖层等应具备阳燃特性,其数烧速度不应大于100nmVmia.4.3 稳定性4.3.1 ,轮汽车后恐不应大于轴矩的55%.4.3.2 在空载和满载状态下,转向轮轮荷与该车整备质量和最大允许总防坡的比值不应小于18%.4.3.3 在空载、静态状态卜,向左恻和右恻忸料最大侧版稳定角不应小于25。,螺式三轮汽车在满载.静态状态下向左恻和右恻烦斜以大侧域稳定角不应小于23。4.4 操纵控制系统4.4.1 起动开关和控制机构1.1.1.1 轮汽车起动开关各位置的功能、操作方向应清晰地标出,并与背景有明显的色差.1.1.1.2 三轮汽车的起动开关不应依物驾驶员施加持续力即可处于趁火或停车位置。处于炮火或停车位置时,只有经人工恢复到正常位置后方能再起动。1.1.1.3 柒油机的停机:装置应灵活有效,驾驶员在座位上应能使:轮汽车熄火.1.1.1.4 发动机油门机构应保证在全程调速范围内稳定运转.4.4.2转向系4.4.2.1 三轮汽车的转向盘(方向把)不应设置于右侧。4.4.2.2 方向盘式三轮汽车的方向盘以大自由转动不应大于35%4.4.2.3 转向盘(方向把)的转动灵活,操纵方便.无阻滞现象.转向系统在任何操作位丸上.不允许与其它部件有干涉现象.4.4.2.4 三轮汽车应设就转向限位装置,转向轮向左或向右转角不应大于45。,转向眼位装置承受对转向轴施加200Nm的力矩,不应发生变形、失效.4.4.2.5 三轮汽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道路上行驶,以IOkm/h的速僮在5s之内沿螺旋线从直战行聆过渡到半径为12m的隔周行驶,施加于利向盘(方向把外缘的报大切向力不应大于245N,4.4.16三轮汽车的前减优器、上下连板和方向把不应有变形、裂纹、滴漏油现©.4.4.2.7 三轮汽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不应地偏其转向盘(方向把)不胸有拱掘等异常现象。4.4.2.8 转向轴应无轴向京动现型,4.4.3制动系4.4.3.1基本要求4.4.3.1.1 应设置足以便三轮汽车诚速、停车和驻车的制动系统或装置.且行车制动的拉抬装置与驻军制动的控制装置应相互独立.4.4.3.1.2 制动系统的机构和装置应经久耐用,不会因振动或冲击而损坏。4.4.3.1.3 制动踏板及此支架、制动主缸及其活案'制动气室、轮扛及其活塞等期部件应易于维惟.4.4.3.1.4 制动系统的各种杆件不应与其他部件在相对位移中发生干涉、.摩擦,以防杆件变形、损坏。4.4.3.1.5 制动管路应为专用的耐腐蚀的高压管路,安装应保证具有良好的连续功能、足够的长度和柔性,以适应与之相连接的零件所需要的正常运动,面不致造成损坏;制动管路应有适力的安全防护,以避免擦伤、缄绕或共他机械损伤,同时应避免安装在可能与排气管或任何高温源接触的地方.制动软管不应与其他部件干涉且不应有老化、开裂、被乐扁、鼓包等现象.其他气动装置在出现故障时不应影响制动4.4.3.1.6三轮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应有自行制动现象。4.4.3.1.7 行车制动应是可控制的(操纵单个控制装置UJ以联合控制后车轮的两个制动器),驾驶员在其座位上双手无须离开方向盘或方向把就能实现制动.4.4.3.1.8 后轮的装备制动器,且具有磨损补偿装置.制动器磨损后制动间隙应易”也YF动或I动调节装置来补信。制动控制装置及其部件以及制动器总成应具翁一定的储备行程,当制动器发热或制动衬片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在不必立即做调整的情况下,仍应保持有效的耐动。4.4.3.1.9 驻军制动应能使三轮汽车即使在没有驾驶人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停在20%的上下坡道上,驾驶人应在座位上就能实现驻车制动.4.4.3.1.10 驻车制动操双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操纵装置应有足够的谛备行程,一般应在操双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俅轮式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的驻车IM动效能时,操纵杆往狂拉动的次数不应超过3次.4. 4.3.2液压制动系统4.1.1.1.1 制动管路不应存在溢漏(包括外泄和内港)现鲍.在保持踏板力为700N±10N达到1nin时.踏板不应有缓慢向前移动的现象。4.1.1.1.2 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应小,或等于踏板全行程的四分之三,制动器装彳i自动调整间隙装置的三轮汽车踏板行程应小于或等于ft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且不应大于15011m.4.4.3.23液压行乍制动系不应由于制动液对制动管路的腐蚀或由于发动机及其他热源的作用形成气阻而膨响行车制动系的功能,4.4.3.2.4储液器的加注口应易于接近,从结构谀计上应保证在不打开容器条件下就能很容易地检查液面,如不能满足此条件,则应安装制动液而过低报警奘置.443.3气压制动系统4.4.3.3.1气压制动系统从踩卜制动踏板到后桥制动气室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6so制动气室响应时间的数依(取值到0O1.s,粕确到005s)应在产品标牌(或三轮汽车易见部位上设置的其他能永久保持的标识>上清晰标示.注,M动气室响展时间是指在0.2s内急踩M动时,在IW动器板动作起至石桥制动气室内的爪力达到其也春他的7队时所及历的时间,4.4.33.2气压制动系统应奘有双压装置.贮气筒内气压不应超过允许的最高气压.4.433.3气压制动系应安袋保持旅缅空气干燥、油水分离的奘置.4.43.3.4储气筒应有排污阀,且储气筒的容量应保证在额定工作气压且不继续充气的情况下,在连续五次踩到底的全行程制动后,气压不低于起步气压,储气筒(有压力表等压力显示装置的除外)和制动气室应具有可用于测试管路制动压力的连接器。4.4.3.3.5在气压升至750kPa(或能达到的最大行车制动首路压力,两者取小的伯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卜,停止空气压缩机工作3min后,其气压的降低值不应大于10kPa。在气压为750kPa(或能达到的最大行车制动管路压力,两者取小的假的情况3停止空气压缩机工作,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待气压稳定后观察3>in,气压降低值不应大于20kPa.发动机在75%的额定转速下,1in内气压表的指示气压应从零开始升至起步气压。4.43.3.6在产品标牌(或三轮汽车易见部位上设置的其他能永久保持的标识)上清晰标示储气筒额定工作气压的数值。4.4.3.3.7制动系统的起步气压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且制动系统的气压低于起步气压时,Ju警装跣应能连续向驾驶人发出容易听到或看到的报警信号.4.4.3.4性第要求4.4.3.4.1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三轮汽车空载和满栽的路试行车制动冲离、制动稳定件和制动踏板力、或制动臧速度(充分发出的平均及速度)、制动佬定性和制动踏板力应符合衣I的规定。注I制动枪定性要求是折制动过程中三轮汽车的任何部位(不计入东窗的部位除外)不超出庭定窗傀的试验通道的边獴统.表1制动性能要求现定初速度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试验通道制动力踏板力20km/h5.0m<3.8m22.5m液压:<600N(空栽)<700N(满或)气压:W额定工作气压kPa(满教)750kPa(空载)4.4.3.4.2 三轮汽车空载、无驾咬人情况下,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三轮汽车在坡度为2版、通过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恢止(手操纵力不应大于600N、脚操纵力不应大于700N)、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0.7的坡道上正、反两个方向保持固定不动,其时间不应少于2min.4.4.3.43三轮汽车采用制动检缝合(如潦他反力式制动检紧台依测制动性能,则检测出的后轴制动力与后轴轴荷的百分比不应小于60%旦其制动不平衡率不应大于24%.检验时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应符合4.4.3.4.1的规定.4.43.4.5采用制动检验台检脸三轮汽车的驻车制动力时,三轮汽车空载,仅乘坐1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制,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大于等于在测试状态下三轮汽车总IR的20%,4.4.4行驶系4.4.4.1 同一轴上的轮胎规格和花纹应相同.4.4.4.2 轮胎规格应符合整车制造厂的出厂规定.4.4.4.3 胎气压应符合该轮胎承受.负荷时规定的压力.4.4.4.4 轮胎胎面不应由于同部腐指而暴露出轮胎布布层,轮胎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玦损、异常磨损和变形.4.4.4.5 双式车轮的轮胎的安装应使于轮胎充气.4.4.4.6 轮胎螺母和半轴螺母应完整齐全,所有展栓、螺母不应安装有用于检克其技术状况的装饰罩或装饰帽(设计和制造上为防止生锈等情形发生而归茁的、易于拆卸及安装的装饰旗和装饰帕除外),旦车轮螺母、轮毂罩盖和保妒装置不应有任何蝶型凸出物.4.4.4.7 前、后车轮总成的横向接动和径向跳动技均不应大于5mm.4.4.4.8 钢扳弹簧不应有裂蚊和断片现象,同一轴上的弹簧形式和规格应相同。中心螺枪和U杉螺栓应紧固、无裂钗且不应拼焊,钢板弹簧卡椅不应拼焊或残损,4.4.4.9 车架和后桥不应有裂纹及变形、锈蚀,螺栓和柳灯不应缺少或松动、正常行驶时应无弁响.4.4.5传动系4.4.5.1 两合器笳板位置于驾驶员左脚方便操纵的位置.离合器W接合平榜.分禽彻底.不应有异响、打滑城发抖现象。离合器徇底分离时踏板操纵力不应大于300N,4.4.5.2 传动系不应采用带有超速挡的变速器,变速器换挡时齿轮应哂合灵便,互锁、自锁装置应有效,不允许彳I1乱挡和自行跳档现象:运行中应无弁响:换挡杆及其传动杆件不应与其它部件干涉.4.4.5.3 在换档杆上应有驾驶员在驾驶座位上容易识别变速器档位位置的标志.若换挡杆上碓以布置.则应布置在换挡杆附近的易见部位。4.4.5.4 轴传动三轮汽车其传动轴在运转时不应发生振抖和异响,中间轴承和方向节不应有裂纹和/或松旷观软,4.4.5.5 三轮汽车的限速装置应满足以下规定:a通过最商车速限制装置实现实际行驶速度不超过规定最育车速限假的,制造厂应在俎装过程中安装最高车速限制装置:b)不可两整的最高车速限制装置、相应连接件和固定件等应加以保护和/或锁死,以防止人为调整或使用特殊工具改装:O允许调整的呆高午速限制装置,在做大调整范困内应保证车辆实际行驶速度任何情况下均不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限值;d)最高车速限制装置不应影响正常的操作、作性能和安全性.尤其不应影晌正常的加速、减速控制和行咬逑度稔定性;e以高车速限制装商失效时,不应引起发动机转速超过规定要求;f)正常操作状态下,最高车速限制装置所有1部件应能承受城大操纵力而不失效.g)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应给出最高车速限制奘置的安装位置、作用和保护要求等,尤其是禁止性说明.对于允许调整的最高车速限制装置,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还应给出调整方法的详尽说明4. 4.6自卸装置4.1.1.1 自卸三轮汽车应设置车厢举升的声响报警装置和举升后M蟋状态机械式锁定装置,蒯网式自卸车还应设跣运怆状态锁定装置.锁定袋置应能可藁锁定.4.1.1.2 使用说明书中应给出自即操纵机构和播定装置的使用方法.45照明、信号装置和电气设备4.5.1 灯具应安装牢靠、完好有效,不应因振动而松脱、损坏,失去作用或改变光照方向;所有灯光的开关应安装牢固、开关自如,不应因三轮汽车振动而自行开关.开关的位议应便于驾驶人操纵,4.5.2不应安袋遮挡外部照明和佶号袋置透光面的装置.4.5.3 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豉、位置、光色应符合GB门19119的规定.对称设置、功能相同的灯具的光色和亮度不应有明显差异.照明和信号装置的任一条戏路出现故障,不允许干扰其它戏路的正常工作.4.5.4 驾驶区的仪表板应采用不反光的面板或护板,车内照明装徨及其在风悦玻播、视镜、仪表盘等处的反射光线不应使驾驶人眩目.仪表板匕应设置仪表灯,仪表灯点亮时应能照清仪表板上所有的仪表R不应眩目。仪表板上应设巴蓝色远光指示信号和与行监方向相适应的转向指示信号。4.5.5 三轮汽车前照灯应有远、近光变换装制,并且当远光变为近光时,所有远光应能同时烟火,同一辆一:轮汽车上的前照灯不允许左、右的远、近光灯交叉开亮.所有前照灯的近光都不应眩目.前照灯的配光性能应符合GBb19124的规定.4.5.6 三轮汽车前照灯灯光束照射位置在正常使用条件卜应保持稔定。在空载年状态卜,前照灯近光光束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近光光束明暗核止线转角或中点的垂直方向位汽,对近光光束透光面中心(基准中心,下同高度小于或等于10«)mm的三轮汽车,应不商于近光光束透光面中心所在水平面以下50mm的直线且不低于近光光束透光而中心所在水平面以下30Omm的直线:对近光光束透光面中心高度大于I(XK)mm的三轮汽车,应不高于近光束透光面中心所在水平面以下I(K)mm的内线I1.不低于近光光束透光面中心所在水平面以下350mm的H线。:灯制三轮汽车前照灯近光光束明暗截止战转角或中点的水平方向位置,与近光光束透光面中心所在垂直BB相比,向左偏移不应大于170mm.向右偏移不应大于350mm.4.5.7 一灯制三轮汽车耳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蔻度应大于或等于8000cd二灯制三轮汽车短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覆度不应小于60003。4.5.8 前位灯、后位灯、牌照灯和仪表灯应能同时启用,当前照灯关闭和发动机炮火时仍应能点亮.U路连接应保证前位灯、后位灯和牌照灯只能同时打开或关闭.4.5.9 前、后转向信号灯、危险警告信号及制动灯白天在距其100m处应能观察到其工作状况。前、后位祝灯夜间能见度良好时在距其300m处应能观察到其工作状况;后牌照灯夜间能见度良好时在距其20m处应能看清号牌号码.制动灯的发光强度应明显大于后位灯.前位灯、后位灯和制动灯的配光性能应符合GB.T19125的规定,转向信号灯的配光性能应符合GB-T19123的规定。倒乍灯车灯的配光性能应符合GBjT19135的规定。4.5.10 三轮汽车应具有危险警告怕号袋置,其操纵笠置应不受灯光总开关的控制.危险警告伯号和转向信号灯的闪光版率为15HziO.5Hz,起动时间不应大于1.5s.除转向信号灯、危险技告信号外.其它外部灯具不允许闪烁“4.5.11 三轮汽车应装置非三角形后回笑反射器,后回复反射器应与车体牢固连接,且应能保证夜间在其正后方15Om处用发光强度大于Iso(X)Cd的前照灯照射时,在照射位盥就能确认其反射光,W1.复反射器的配光件能应符合GHrrI9128的设定,4.5.12 三轮汽车应按GB23254的规定在车身偏面及后都设冏乍分反光标识,照式三轮汽车应装需反射器型车身反光标识。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后部的高度和宽度,对制式及暖式三轮汽车应能体现货Iff1.及罐体轮廓.采用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与后W1.复反射器的面枳之和应大于等于0.1m2.采用二圾乍身反光标识材料时与后回发反射器的面枳之和不应小于02m-i侧面的下身反光标识不应小于1.2>n.对恻面车身结构无连续平面的三轮汽车不应小于车长的30%,货股长度不足车长50%的应为货用长度.4513三轮汽车应设置具有连续发声功能的喇叭,其工作应可靠.在距车前2m、离地高1.2m处测量时,喇叭声级值应为90dB(八)-H5dB(八).4.5.14三轮汽车应装有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力指示器)、水温衣(蒸发式水冷却系统除外)、电流表或充电指示器.并应保持以批有效,果用气压制动系统的三轮汽车应装有气压表.4.6安全防护装置4.6.1 三轮汽车应在左右至少各设置一面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应易于时节,并能仃效保持其位置.当行人等接触该镜时,应具有能缓和冲击的功能后视镜的性能、安装位置和角度应符合GB119134规定.4.6.2 全倒闭驾聂空三轮汽车和简易棚三轮汽车的前风窗玻璃应装法能正常工作的刮水器,其刮刷面积应确保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前方视野.刮水器关闭时,刮片应能白动返回至初始位置,.4.6.3 全封闭驾驶室和简易棉三轮汽车驾驶室内应设设防止阳光出射而使驾驶员产生眩目的奘置.4.6.4 三轮汽车的传动皮带及皮带轮、飞轮、风扇、起动爪和其他运动部件在正常起动或运行中,可能导狭危险的,应置于安全位性或加防护罩或挡板或类似防护装置进行防护。防护装置应固定牢固,不使用工具无法拆卸,4.6.5 三轮汽车的所有车轮均应有挡泥板,4.6.6 除自卸三轮汽车和装栽质埴100Okg以下的三轮汽车外,其他型式三轮汽乍货箱前部应安装比与驶室离至少70mm的安全架。无驾驶室的三轮汽车货箱徜部应安装安全架,其高度应高出驾驶员座垫平面至少800mm,4.7管路、燃油和润滑系统4.7.1管路及部件4.7.1.1管路.特别是挠性管路和管接头应远国高泡表面、运动件、排气口和电气设备。4.7.1.2高压管路应固定牢独,必要时加以防护,以保证在油管破裂时,不致喷溅到人体、高温部件和电气设备等能导致危险处,4.7.2油箱4.7.2.1 油箱的布置应避免力11注油料时很露或溢出的油料进入排气管、排气口投影区及电气设饴,4.7.2.2 油箱的通气口和加注口不应设置在有乘员的车廊内.4.7.23油箱及懈料管路应整固并固定牢能,不会因振动和冲击而发生损坏和加油现以油箱加注门及通气口应保证在三轮汽车晃动时不泄漏.4.7.2.4加油口和通气口不允许对着排气管的开口方向,且应距排气管的出气口端3mm以上,否则应设汽行效的隔热装附油箱的加油口和通气口应距裸乐的电气接头及电气开关20Omm以上.48热防护1.8.1 二轮汽车按使用说明书正常起动和运行中可能触及的,旦在环境温僮为(23±5)°C下测显温度大于80°C的热表面应有永久性联结或固定(不使用工具无法拆却)的防护装置或挡板.1.8.2 发动机散热器水盖应拧紧牢固、可将,在任何情况卜都应避免冷却液流出导狭人员烫伤.应有机应的安全标忐,并在使用说明书中告诚驾驶操作人员不应在发动机热态下立即打开散热器水族。1.8.3 对袋有蒸发式水冷却发动机的二轮汽车,应有相应的安全标志告诚驾驶操作人员注意被冷却水烫伤.2 .9电气要求4 9.1蓄电池4.9.1.1 苻电池应能保持常态电压.背电池应置于在地面上便于维修保养的位置处,应避免蓄电池的电解液及其酸雾对驾驶员产生危击.而电池接线端子应采取可的绝缘保护措施,4.9.1.2 希电池仓应有开孔益电池在工作位置时,电解液不能渗漏到部件上.4.9.2导线4.9.2.1 电渊导线应具有阻燃性能,所有电器导线在可能的地方应捆扎成束、布置整齐、固定卡紧、接头牢固并有绝绿黄,其任何部位不能接近排气系统或与金属油管、运动部件和锐边接触。可能与导城接触的金属件的锐边应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