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docx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助的兴亡史进行讽谏一一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助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作者观点及借古讽今的意图,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三)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把握“忧劳可以兴国,逸预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观点及借占讽今的意图,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有一首夏口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一个英雄,宁死也不愿意荀且偷生。项羽山曾经的西楚箱王到最后落得英雄末路乌江自刎的凄凉下场,他的一生是足以引发我们后人许多感慨的。他在乌江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结局一一“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是天要亡他吗?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在天命还是在人事?(二)解读题目“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助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篇史论。文堂写得平易流畅,简洁明快,论证清楚,而又抑扬顿挫,富有气势。(三)了解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下古文章四大家”。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日:“六一,何谓也?”居士日:“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日:”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一一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四)探寻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财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叛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放又单骑逃逸。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谱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一百多年后,欧阳修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口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口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逋过后唐庄宗李存助的兴亡史进行讽谏。(五)读准字音,梳理文意,探究文本1 .第一段一一本段的三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立论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呜呼!,一一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富含深沉的历史感慨;“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一一转折关系反问句,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原庄宗可以知之矣”一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说明本文的立论依据,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2 .第二、三段(1)阅读第二、三段,分析庄宗是如何“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份后唐庄宗的“大事年表”。年代岁数事件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命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灭燕)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亡梁)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后唐庄宗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建立后唐?明确:因为有着三支箭的鞭策,他怀着一股报仇的信念,时刻恭敬地面对父亲的遗愿。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忧劳可以兴国”。Om文本分析I筋Ift止展M1.么&»骤和成功.tf.*a?"="r正宗接受遗命(三矢一触遗命««)Ii1.京盛行遗命Gt吉诺负要抑比卡的SfIiaskk½r住家忠实执有父命的结彩.Ur以4出供火变透命.久.U仇的次C和仇,.以及MIA因讷.W野如破竹之蜉*取的利的今川.MIAn:宗全面H1.w的欣1Mnt.体现,住宗的“忧疗突出,"人Ir的作川.,筑-收的.修-和-WA卜-相照内.也为卜文双论做rm备.(3)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是如何阐明道理,得出结论的?明确:承上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得出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I第收bHHI我就4syXhHun初EM流的T电功一Rd'1.2.4m¾!。收“比跄”(HF)1<jKtHftZJ出川政-¼X三S.N卜$15,rRM一竹定nZ失ZkT的&仇4JUt三M<HuM-咨K致豺夫-11½tt馍劣司W.逸,qars3 .第四段一一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启发?明确:起总结全文,强调中心主旨,引人深思的作用。强调“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微小的事情也可以导致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使本文论述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不仅就伶人谈伶人,由此及彼,加强文章针对性,引发后人的思考。4 .文本探究一一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借古讽今)明确: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一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因此,以“伶官传”为题目,更能达到讽谏的目的。【背景资料】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5 .内容总结主旨:文章总结后唐任宗李存劭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I,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逸缘”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论点衰之Ir*尊人事化序论证拳JT宗为例.IttHM与失接受父命国仇雪系悬父7函柒石臣一夫作”仓里东出.伶人四之a>t同大K2.可ama泣下法t.Mmt<结论慢分可以兴国.逸mN以亡身祸患常职于影像,智勇多用于所将6 .拓展延伸一一历史的意义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前行。占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占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像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占人的悲剧。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战”O请同学们再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明确:(1)忧劳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文帝景帝”文景之治”;唐太宗“以史为鉴”: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大邱庄禹作敏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复旦陆德明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2)逸像亡身:招汉后主“乐不思蜀”;陈后主“后庭遗曲”;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身死部将之手:唐玄宗李隆基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禹作敏独断专横,纸醉金迷,最终身陷囹圆,悔不当初;陆德明得志之时,或迷恋女色,或贪图金钱,沉溺享乐,斯文扫地。7 .拓展讨论一一从历史兴亡中窥见自己庄宗:忧劳则兴,逸徽则亡北宋:思危则兴,苟安则亡秦:仁政则兴,暴政则亡六国:抗秦则兴,赂秦则亡项羽:重贤则兴,寡谋则亡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教师寄语:兴衰成败,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请记住:自律勤奋则成,放纵懒惰则败!8 .联读探究(1)比较过秦论和伶官传序不同的说理方式,完成表格梳理。4«««*1Itft<<><tH4>«.可:氏.至验的“况HMMK-0尾书C0X«MD,S«x««.rw«c<H>PM:方Ktt1.BA内心it:rittiew:<PPU外匚利比与avf1.*Mnt*a纵HWrtta1.iWrttt湎mgIVBA,与九Eint-WWW比«*«>t*Me&宗£<i>nK2三1.7BtXIt二盒,。人史AeASBtfHRUft(1)aann.z<>¼0cOtA.Mf1.1.ift<2>,M»RI9a.in多f(2)比较过秦论和伶官传序不同的语言风格,完成表格梳理。比较角度过秦论伶官传序用词角度同义或近义词叠加,辞藻华丽。如第一段“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同义受用,使得文字气足神究。多用表示转折的副词“然而”“矣”。动词简练精当,言简义丰。如写庄宗得天下,就选“受、藏、用、遣、告、请、盛、负、驱、纳”等动词,体现了庄宗的恭敬、理慎与坚定。课文更明确了特殊地点、特殊方式与特定人员,体现了庄宗为父报仇的审慎态度与坚定决心。使用“呜呼,何其”等词流露较多感慨惋惜之意,寄予了饱满的好恶褒贬之情,委婉恳切。句式角度多用骈句,句式整齐,形成排比,富有气势。既有“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雉有信陵”这样主谓结构的排比,又有“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这样的并列谓语的排比,还有“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大下,分裂山河。强国诗服,弱国入朝”这样结构交错的四字排比句。排比形式多样,使行文气势奔放又气韵流转。用设问句,一问一答,卒章显志。多用散句,长短句相间,抑扬顿挫,荡气回肠乂娓娓道来。如空造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庄宗时,长句加对偶句,表现了庄宗势不可挡的力量;展现众叛亲离、渍不成军的庄宗时,长句包裹四字短句,又多以仄声结尾,如凄风苦雨,似呼啦啦大反倾。结尾只问不答,给读者以思考空间,感慨遥深。技法角度对比对比整体风格华丽雄辩,铺张扬厉朴素深刻,平实晓畅文言政论文从“文体”上看,像“论述文”;就功能上说,又像“实用文”。这类文章有着鲜活的“具体情境”下“针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语用”灵魂,一般具有中华文化传播“基于认同”而不是“基于实力”的重要特征。如果作者主要目的是为了晓之以理,则采用散体更便于充分说理;如果作者主要目的是为了动之以情,则采用赋体会使说理更有艺术性,更具感染力,更能达成交流的目的。当然,优秀的政论文可以是两种语体兼用,又各有侧重。六、巩固训练一一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