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会计核算举例.docx
免抵退税会计核算举例免抵退税会计核算举例例:某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2008年12月-2009年3月发生卜列业务(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乐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6.84)o企业12月份发生如卜业务:(1)12月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税额为80万元(增值税不兑率为17%),已验收入库。(2) 12月发生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3) 12月的出口销售额(C1.F价)110万美元,其中有40万美元(FOB价)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预估运保费10万美元。(4)计算12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100,000-100,000)6.84(17%-13%)=273,600元(5)企业上期没有留抵税额,计算12月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一340,000(800,000-273,600)=186,40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100,000-100,000-100,000)6.8413%=533,520元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186,400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33,520186,400=347,120元依据计算的应退税额:依据计算的免抵税额:2009年1月份发生如下业务:(6) 2009年1月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税额为8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已验收入库。(7) 1月发生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8) 1月的出口销售额(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08年12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20万美元。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6.84=5,472,000元(9)计算1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6.84(17%-13%)=218,880元(10)计算1月的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一340,000(186,400-186,400+800,000-218,880)=241,12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800,000-300,000+200,000)6.8413%=622,440元由于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241,120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622,440241,120=381,320元依据计算的应退税额:依据计第的免抵税额:(11)1月发生一笔退运,退运货物是在2008年12月出口的,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5万美元。(12)依据退运货物原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补交免抵退税款。2009年2月份发生如下业务:(13)2009年2月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税额为8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已验收入库。(14)2月发生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15)2月的出口销售额(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08年I2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10万美元,2009年1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30万美元。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6.84=5,472,000元(16)当月发生一笔退运业务,退运货物是在2009年1月出口的,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6万美元。依据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价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60,0006.84=410,400元(17)计算2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60,000)6.84(17%-1.3%)=202,464元(18)计第2月的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一340,000(241,120-241,120+800,000-202,464)=257,536元当期免抵退税额=(800,000-300,000+100,000+300,000)6.8413%=800,280元由于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257,536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800,280257,536=542,744元依据计算的应退税额:依据计算的免抵税额:(19)2月支付2008年12月出口货物的运保费8万美元。调整2008年12月预估运保费的差额:调整出口销售收入=(100,000-80,000)6.84=136,800元调整主营业务成本=(100,00080,000)6.84(17%-13%)=5,472元调整免抵退税额=(100,000-80,000)6.8413%=17,784元2009年3月份发生如下业务:(20)3月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购进进口甲料件价格90万美元,从国内购进乙材料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以验收入库。(21)3月发生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22)3月的进料加工第出口销售额(FOB价)100万美元,全部取得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安排进口总值为1200万元,安排出口总值为1600万元。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1,000,0006.84=6,840,000元(23)计算3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采纳购进法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进口料件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900,0006.84=6,156,000元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6,156,000(17%-13%)=246,240元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00,0006.84(17%-13%)-246,240=27,360元当月期末留抵税额=一340,000(850,00027,360)=482,640元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6,156,00013%=800,28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00,0006.8413%-800,280=889,200-800,280=88,920元由于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88,920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0元依据计算的应退税额:采纳实耗法安排安排率=安排进口总值安排出口总值100%=1.200万元1600万元=0.75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出口货物离岸价安排安排率=1,000,0006.840.75=5,130,000元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5,130,000(17%-13%)=205,200元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00,0006.84(17%13%)-205,200=68,400元当月期末留抵税额=一340,000(850,000-68,400)=441,600元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5,130,00013%=666,90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00,0006.8413%-666,900=889,200-666,900=222,300元由于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222,300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0元依据计弊的应退税额:(24)对2008年12月出口,到期仍未收齐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的10万美元视同内销征税。对逾期单证不齐出口货物计提销项税额:100,0006.84(1+17%)17%=99,385元冲减已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100,0006.84(17%-13%)=27,360元冲减免抵退税额:100,0006.8413%=88,920元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的会计处理当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既欠缴增值税,又有增值税留抵税额时,应以期末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抵缴欠税的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红字)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未按规定时间取得出口单证补税的会计处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详细会计处理如下:一、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按出口销售收入补提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留意事项: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二、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依据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依据单证不齐出IJ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留意事项: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留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书目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货物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时的会一、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依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依据退关退运货物调整已结转的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红字)留意事项: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依据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确定。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更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发生退关退运业务,在账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对于退关退运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退关退运货物,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退关退运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二、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依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借:库存商品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依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银行存款留意事项: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应依据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计算补税。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更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据以计算补税的税率,应以货物出口时的出口退税率为准。与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不同,对于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不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冲减。对申报数据进行调整的会计处理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账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觉错误,不能够干脆调整原申报数据的,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样,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账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由于以上缘由需进行账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一、对本年度出口销令收入的调整(一)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觉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二)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账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O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依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时为蓝字,小于O时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O时为蓝字,小于O时为红字)留意事项:出现上述状况进行账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传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二、对本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觉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依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三、对上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一)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觉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二)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账(上年度)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依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三)当上年度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O时,须在本年度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依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时为蓝字,小于O时为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额大于O时为蓝字,小于O时为红字)留意事项:出现上述状况时,只进行账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留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书目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四、对上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上年度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觉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依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依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留意事项:出现上述状况时,只进行账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留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书目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O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依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依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月末依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月末依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退税款时的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一出口退税相关政策规定免抵退税的核算要求一、出口销售收入的核算要求1.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记账时间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记账时间必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的。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联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船提单,空运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单后作为收入的实现。预交货款不通过银行交单的,取得以上提单、运单后作为收入的实现。生产企业托付代理出口的货物,以取得受托方供应的出口发票的日期作为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并按外销发票金额记账。2 .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入账依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收入一律以离岸价(FOB)为入账基础。如按其他价格成交的,在货物离境后所发生的应由出口企业负担的国外运费、保险费等有关单证以红字冲减销售收入。3 .记账汇率的确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外币业务,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金额记账。折合汇率可以采纳固定汇率或变动汇率。采纳固定汇率,应以当月1口或者当口的市场汇率(原则为市场汇率的中间价)记账;也可采纳变动汇率记账,但汇率一经确定,须报主管退税机关备案,在一个出口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如因状况特别须要变更折合汇率的,必需经主管出口退税机关批准。二、相关费用的核算要求1.海运费、国外保险费的处理企业收到国海运费、国外保险费的有关单据和银行付汇回单时,以实际支付的相关单据上注明的外币金额折合成人民币金额从出口销售收入中扣除:企业通过货运代理公司代办业务的,可依据货运代理业专用发票注明的实际支付金额对应冲减出口销伟收入;企业与保险公司干脆结算的,以保究收据列明的实际支付金额对应冲减出口销售收入。2.佣金的处理佣金是指卖方或买方支付给中间商作为介绍交易供应劳务的酬劳,分为明佣、暗佣、累积佣金三种。合同价格条款中明确规定佣金百分比的为明佣,企业依据扣除佣金后的销售货款净额收取货款,不再另付佣金:合同价格条款中明确规定佣金百分比的为暗佣,企业依据销售货款总额收取货款后,再另付佣金,佣金记入销令费用科目;累计佣金,是指出企业国外包销、代理客户签订协议,在肯定期间内,按累计数额支付的佣金。由于不能认定到详细出口货物,干脆记入销售费用科免抵退税的相关会计科目及核并依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和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两个科目。应交税班-应交增值税的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为了归集和全面反映生产型出口企业(仅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每一个纳税期内发生的每笔购销业务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及进项税额的调整、已纳税额和出口退税内容,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已缴纳的增值税;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供应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增值税。出口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进项税额专栏记录纳税人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出IJ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已交税金专栏记录纳税人当月上交本月的增值税额。减免税款专栏记录纳税人按规定干脆减免的增值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纳税人按规定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即免抵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记录纳税人月终转出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上述-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借方核算。销项税额专栏记录纳税人销售货物或供应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供应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出口退税专栏记录纳税人出口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所免抵的税款和应收的出口退税款。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纳税人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缘由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对按税法规定,不予退(免)税的部分,应在增加出口成本的同时进行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记录纳税人月终转出的多交增值税额。上述-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贷方核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会计科目核算过程,下面用丁字栏反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借方贷方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上交本月的应纳税额:按规定干脆减免的增值税额:按规定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即免抵税额;销售货物或供应应税劳务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纳税人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所免抵的税款和应收的出口退税款;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缘由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月终转出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月终转出的多交增值税额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的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为核算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货物而应当退还的增值税,企业需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设立出口退税明细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企业出口货物后,按规定计算的国家应退还的增值税。月末企业计算出应退税额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该科目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出口退税款。收到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到的应退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