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docx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1、走进小学落实幼小衔接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孩子们对当少先队员充满了期待,在班里也进行了戴红领巾的练习。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2、提高自理能力落实幼小衔接我们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我们每天都会有小小值日生进行值日活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心。我们引导幼儿进行餐前播报和自主打饭,幼儿从一开始的不自信到现在的大方、清楚地播报,从一开始大饭勺都拿不起来到现在的根据自己的适量自主添饭。从这些活动中能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们对孩子上小学后的生活方面也能放下心来。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3、以日记故事落实幼小衔接从孩子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与小学的衔接教育就在发生,日记故事陪伴了孩子的幼儿园时光,它可以满足孩子爱涂鸦的天性,尽情享受表达与自我感受的乐趣,通过记日记故事,有利于孩子养成观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们在自我记录的过程中表达情绪,用图画符号表达情感。老师们通过日记,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和“哇”时刻,适时给予指导,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日记故事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通过画画行为培养孩子有目的的学习。画什么?怎样来画?等一系列思考。这种想和试的过程,就是开发和创造的过程。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只神奇的画笔,画出梦想、画出未来、画出自己心目中美丽的世界。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品味着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4、做好家园互动落实幼小衔接幼儿园的教育是家校互动的结果,在学校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如厕的,所以在这一方面,幼儿在家里家长就要刻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意识,不能代替孩子做自己最基本的事情。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同时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同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耐心,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例如在家里时,我们要提出像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饭等要求。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家长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家长、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家长提出要求前一定要自己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从而改变孩子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是小班、中班、大班贯穿的衔接准备。我们将努力形成幼儿、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合力,寓教育于生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孩子们的教育,将教育回归到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自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后继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