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盐城建设实施方案.docx
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盐城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2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12号)精神,推动健康盐城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断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总体目标到2022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显著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6%,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左右、8%。以下、8/10万左右;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11%以内;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全面控制,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至IJ2030年,实现"健康盐城2030"规划纲要各项目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三、主要任务(-)提升全民健康素养1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为市级媒体和各地开展健康科普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盐阜大众报、盐城广电总台和其他媒体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强化医疗机构健康促进功能,发挥医务人员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运用微信公众号、医院APP等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设,组织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市卫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广旅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合理膳食行动。推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在学校、养老机构等集体供餐单位逐步配备营养师或营养指导员。定期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消费状况监测和总膳食研究,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加强有针对性的营养和膳食指导,推广使用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等健康工具,促进减盐、减油、减糖。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普及食品营养标签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控制过量饮酒,减少酗酒。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保持低于3%。(市卫健委牵头,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控烟行动。推进控烟履约工作,加强控烟宣传教育,提倡无烟文化。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等行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加大违法发布烟草广告的查处力度。推行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强化控烟监督执法。建立戒烟服务体系,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医院、学校逐步建成无烟机关、无烟医院、无烟学校。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80%,全市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2%和20%o(市卫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医保局、市机关事务局、市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功能。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服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注重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引导居民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建立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及常见精神障碍早期筛查,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逐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到20%和30%,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市卫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市医保局、市信访局、市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5 .全民健身行动。加强"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实施体育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城市社区体育提高工程,夯实农村体育工作基础工程,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拓展工程,推动青少年体育融合工程,发展体育产业特色工程。强化休闲公园绿地系统建设,丰富内涵,提升品质,推动"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破解群众健身场所不足的难题,示范引领全民运动健身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推动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群众身边覆盖延伸,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健身俱乐部建设。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群众养成健身运动习惯。实施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人群提供运动健身方案。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等职工健身活动,促进在职人群体育制度化、常态化。整合公共体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推广建设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和平台,创新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培训可开运动处方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6平方米和3.1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5.2%和95.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41.5%和45.6%o(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预防控制重大疾病6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不断优化整合市区医疗卫生资源,加快补齐短板,建设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市一院二期工程、市三院南院二期工程以及市中医院南扩项目,推进市儿童医院二期达标工程项目,按照本科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标准以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实施市二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和加快市四院异地建设,发挥市妇保院、市口腔医院专科优势,加快老年病、康复等专科医院建设,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实施县级医疗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开展基础设施达标、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强院、县域医联体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促进等五项行动,实现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目标。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滨海、大丰两个国家试点县(区)实体化运行,其他县(市、区)出台实施方案全面推开,进一步加强市三级医院与县(市、区)医疗机构合作,促进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0年力争建成4个左右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力隹动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转型社区医院,到2020年力争建成6个;新扶持建设基层机构特色科室30个。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现代化建设。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改造提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市疾控中心实验楼,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积极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到2022镭口203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7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向公众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才是高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监测评估和规范管理。加强市、县两级胸痛、卒中中心建设,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心脑血管急症救治体系。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8 .癌症防治行动。组织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倡防癌体检,有条件的地区积极争取将重点癌症防癌检查纳入职工常规体检。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强化癌症患者康复管理,发挥慈善救助在困难癌症患者救助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建设市癌症中心,根据肿瘤发病情况,打造重点癌症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o(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9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正常开展慢阻M监测工作为慢阻M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管理率。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0/10万及以下和7.6/10万及以下。(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0 .糖尿病防治行动。落实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建设市糖尿病防治中心,健全糖尿病防治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综合门诊建设,促进糖尿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5%及以上和70%及以上。(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1 .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宣传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秋冬季接种肺炎疫苗。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传染病等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f口培训演练,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动态,科学开展疫情监测,切实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力防范重大疫情发生。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感染者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防控境外传染病输入。加强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的成果。到2022年和2030年,完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在建设儿童预防接种标准化门诊的基础上,开展示范化建设。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市卫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盐城海关、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护重点人群健康12 .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坚持母婴安全保障为重点,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创等级妇幼保健院和省级示范门诊,推进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务实应用。全面完成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事项目任务,有效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促进生殖健康,按省部署创造条件力争及早启动城市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工作。(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广旅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3 .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配齐人员和设备,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持续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扎实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积极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到2022镭口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85%及以上和90%及以上,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4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树立职业健康意识。依法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宣传职业健康知识,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评选"健康达人",建设健康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源头消除、减轻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县、职业病诊断不出市,优化职业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加强尘M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5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标准和规范,促进基本医保与医养结合政策配套衔接。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构建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22箍口2030年,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0%和65%;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6 .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大力推进精准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有计划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社区康复能力,依托各级医疗卫生及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康复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配套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场地设施,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活动,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到2022年和2030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95%以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市残联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17 .扩大中医药服务行动。传承发展中医药独特优势,坚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方向,融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独特作用。贯彻中医药法,推进构建新时期高质量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发展特色服务,健全市、县中医医院治未病、康复等科室功能,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扩大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推进全国和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建设工作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法,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2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到2030年,9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健全全民医疗保障18 .全民医保制度完善行动。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做好医保健康扶贫工作,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开展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到2022年和2030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市医保局牵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盐城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19 .食品安全保障行动。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突出"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健全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继续强化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加快推进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餐饮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高餐厨废弃物管理水平。守护校园食品安全,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学校建立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推进实施家长委员会代表陪餐制度,防范食源性疾病事件。推进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提高学校食堂量化等级优秀率。全面提升食品抽检合格率,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节以及群众的关注点、食品安全的风险点抽检监测。到2022年和2030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20 .药品安全保障行动。强化药品零售、使用环节的监管,综合运用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监测预警、风险管控、应急处置、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净化药品市场环境。突出疫苗、生物制品等高风险产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加大药品行政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到2022年和2030年,社会公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并持续提升。(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八)促进健康环境建设21 .农村供水保障行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以城乡一体化供水为目标,按照农村供水新标准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新要求,重点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水源地达标建设,水质监测和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运行管理"三项制度",健全完善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体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到2022年,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5%;到2030年,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7%,实现全市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四同目标。(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22 .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加强督促指导,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置,进一步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2年和2030年,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分别达87%以上和95%以上。(市城管局牵头,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团市委、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23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围绕水环境质量目标,坚持三水共治四源齐控,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稳步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构建有针对性的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典型行业、典型区域等环境与健康试点调查监测及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巩固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卫生镇村,大力提高卫生创建覆盖率。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协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扩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成果。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分别提升到80%和85%,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分别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促进健康产业发展24 .健身休闲产业培育行动。发挥健身休闲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的优势,促进健身休闲与养老、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新业态,培育新需求,催生新模式。实施体育旅游精品工程项目,推动体育旅游示范景区、目的地建设,鼓励旅游景区和社会资本设计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项目和路线;促进体旅融合,融入"沪苏沿海体育旅游带",打造北上海休闲康养基地和沿海体育旅游目的地。扩大体育消费载体和渠道,创建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因地制宜发展水上、冰雪、航空运动产业。推动"体医结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广覆盖不同人群的运动健康服务,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完善健身休闲场地设施,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休闲场地设施。支持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城市公园、绿地等区域进行整合改造,开展健身休闲服务。(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促进"智慧健康”建设25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深化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档升级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才隹进远程医疗"五大中心"建设扩面增效,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建立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集成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促进医院内部系统互联互通做到院内通;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共享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做到区域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落实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新模式,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水平。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市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平台,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化应用,提升医疗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率分别达85%和90%o(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健康盐城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行动的组织实施和督查考核,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协作,将实施健康盐城行动与推进健康盐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市健康盐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抓好落实。(二)动员社会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盐城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三)强化部门协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对健康盐城行动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加强科技支撑,围绕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和重大疾病开展课题研究。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以法治保障健康盐城行动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疾病与健康监测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部门间、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依托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为推进健康盐城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四)严格监测考核。围绕健康盐城建设、健康盐城行动主要目标任务要求,由健康盐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对各县(市、区)开展考核,并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按照上级要求,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健康盐城行动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实施进度进行年度监测。(五)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和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盐城行动的宣传推广、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群众关切,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盐城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附件:1.推进健康盐城行动考核办法2 .推进健康盐城行动考核指标框架(试行)3 .推进健康盐城行动监测指标推进健康盐城行动考核办法为全面落实"健康盐城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健康盐城建设,保障健康中国行动在我市落地见效,根据省政府印发的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考核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一、总体要求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盐城建设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奖罚分明”的原则。考核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法。已纳入盐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的相关指标,其结果可直接作为健康盐城建设考核依据。二、考核主体考核工作由健康盐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健康盐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以下简称市健康办)负责会同市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对象为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局新区。三、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江苏与健康盐城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盐城"十大行动”进展情况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指标框架详见附件,具体指标要求及评分细则由市健康办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并适时调整。市健康办根据各县(市、区)考核结果,提出优秀名单,报健康盐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四、结果运用考核结果经健康盐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通报,作为各县(市、区N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党政负责人进行约谈。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考核不合格论处,并予以通报批评;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五、考核管理市健康办以及参与考核的市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坚持科学考核,注意方式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确保考核工作客观公正、有序开展。市健康办应当依据考核指标和本办法,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分值权重和评分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推进健康盐城行动考核指标框架(试行)序号指标全省基期水平2022年全省目标值2030年全省目标值全市基期水平2022年全市目标值2030年全市目标值资料来源部门1人均预期寿命(岁)2015年为77.5180左右80以上76.9780左右80以上卫健委2婴儿死亡率(%o)2.715左右4左右3.035左右4左右卫健委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o)3.99<8<64.63<8<6卫健委4孕产妇死亡率(1/1。万)9.838左右6左右25.618左右6左右卫健委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2.3093.39595.095.295.5体育局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4.37263222.4226>32卫健委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37.10414539.041.545.6体育局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2017年为2.012.532017年为2.352.63.1体育局9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9033.52.633.5卫健委1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4.4627左右25左右22.427左右25左右卫健委序号指标全省基期水平2022年全省目标值2030年全省目标值全市基期水平2022年全市目标值2030年全市目标值资料来源部门11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0.49<111011.02<1110卫健委1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2015年为55657071.4965>70卫健委13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2015年为55657070.316570卫健委14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2959599.59595卫健委15产前筛查率(%)92.8892>9591.4192>95卫健委16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8.29989899.219898卫健委17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杳覆盖率(%)959595IOO9595卫健委1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35506034.35060教育局19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60均降1氐1个百分点新发近视率明显降低59.31每年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新发近视率明显解氐教育局20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100IOOIOOIOO教育局21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111111教育局序号指标全省基期水平2022年全省目标值2030年全省目标值全市基期水平2022年全市目标值2030年全市目标值资料来源部门22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70907090教育局23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80908090教育局24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7785>908085>90教育局25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明显下降持续下降明显下降持续下降卫健委26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49.8809531.88095卫健委27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54.16065586065民政局卫健委28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98,78IOO,80IOO,9098,85IOO,85IOO,95卫健委29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85.5,7080左右,70左右80左右,70左右83.15,71.2780左右,70左右80左右,70左右医保局序号指标全省基期水平2022年全省目标值2030年全省目标值全市基期水平2022年全市目标值2030年全市目标值资料来源部门30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2017年为96.3498982019年为99.139898市场监管局31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68.0持续改善持续改善72.38085生态环境局32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I类比例(%)69.2持续改善持续改善44.4持续改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局33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3.7495>95903895>95卫健委住建局34区域供水入户率(%)979999100100100水利局35垃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