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评估报告.docx
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评估报告根据“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部署,结合年度的老龄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进行全面分析,从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医养融合发展、社会组织服务与人才、老年福利保障等多维度,对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综合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报告通过全面梳理回顾了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并进一步明确不足、查找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情况如下:一、规划中期实施进展总体JK利“十四五”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积极应对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等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积极进取,发奋工作,全面推进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总量、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功能水平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养老床位总数已达7.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45%,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51%,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良好,达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的规划实施进度要求。“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创新推进。“十四五”以来,抢抓改革试点机遇,以满足社区居家老人养老需求为目的,探索创新“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制定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并纳入市级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提出重点围绕助医、助洁、助餐、远程照护开展服务,实施“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统分结合式”3种模式建设,到2023年实现中心城区半径1.5公里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互联网+居家养老”样板。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低保、高龄、空巢、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由依规给予必要的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兜底性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标准,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切实提高补贴标准精准度和有效性,强化政策衔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将服务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相结合,重点安排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项目,优先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城乡社区(村)养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3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站)100个,本年度还将新增“互联网+居家养老”社区嵌入式和中心辖射式服务网点5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站)300个。按照社区老年人服务站覆盖1个社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覆盖3个社区的规划目标,已提前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也已达到50%o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通过服务、服务补贴等方式,聚合养老服务社会资源,整合为老服务商3000余家,先后引入50余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管理,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管,年底社会化运营率将达到55%以上。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引导城市和企业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社区、医养、旅居、陪疗转型养老”项目上加大策划储备力度,利用社会力量不断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每年新增一批普惠型养老床位,面向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十四五”以来,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政策支持情况、消费承受能力等因素,推动普惠养老服务在合理区间运行,价格水平显著低于当地同等服务水平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着力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示范兜底作用,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福利院实施提档升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已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00家,其中市、区公办养老机构2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20家、社区养老院80家、农村福利院80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环境“双整治”专项行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集中排查、养老机构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等工作,有效改进了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风险监测和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与主管部门定期督查、限期整改相结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统筹防控和应急要求,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协作”的养老服务应急体系,养老服务设施应配备必要的防控物资和应急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区域性养老应急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为本区域养老服务应急体系建设提供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医养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护理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探索推进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间养老医疗服务、开设老年康复床位和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重点扶持一批医养结合型机构发展。目前,已有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康复床位,设置老年康复床位1500余张,50余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点,20家市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均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92%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护理型床位达到2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42%,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医疗保障和支撑。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动二级以上中医院治未病科、老年医学科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使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积极发挥城乡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规范中医药服务的作用,推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养老服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出台了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将养老保障方向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社会+市场”合力,推动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医药保健等相关行业交流融合。积极发展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监护床等智能监测、看护设备。围绕助老助残、家庭生活需求,开发辅助、家政服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产品。支持老年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满足老年人个性需求。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居产品,优化智能居家环境,开发智能音箱、智能语音和陪护助手等新型适老智能家居产品。促进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健全一体化协同发展、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体系;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构建“学术型、应用型、技术和技能型”为基本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建立老年教育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老年教育重大问题,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加强老年教育,引导高校发挥资源优势举办老年教育,依托社区教育机构办好社区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各部门、高校、行业企业举办的老年大学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完善流动人口保障积极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全面推行人才政策,落实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政策。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制定实施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宜居社区、幸福养老”主题,通过老旧社区改造、建设社区为老服务平台等举措。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护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等上门服务。培育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指导其规范发展,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试点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推动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养老服务目录,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构建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加大人口老龄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及时、科学、综合应对老龄社会的共识,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对敬老模范家庭、为老服务先进个人、助老优秀组织的宣传报道。积极利用重阳节等节日,持续开展“敬老月”、“老年节”等活动,推动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积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深入推进“敬老文明号”创建推动各级涉老工作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全面落实老年优待政策,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推广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促进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提高公共服务和决策水平,实现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医工协同发展,研发老年人医疗辅助、家庭照护、安防监控、辅助、情感陪护、康复辅具等智能产品和可穿戴设备,提升产品的适老化水平,推进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健康管理与服务、健康检测与监测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完善现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发挥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其指导服务功能,提高资源汇聚与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延伸教学点,建设一批社区老年学校(学习中心)。持续开展高校老年大学建设工程。加快老年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老年教育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聚集老年大学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提供优质课程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补,让老年人想学可学、学有内容。探索开展养教结合模式,在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所内设立集中学习点,开展乐龄学堂等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学习活动。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何题总体来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进展顺利,但在规划推进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一)养老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城乡差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不同城区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的状况。如在养老机构方面,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大多“一床难求”,新城区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在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方面,城市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的社会化运营率较高,但在偏远乡村地区,受老人居住分散、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社会企业和组织大多不愿承接运营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二)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总体较好。社会办养老机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受经营规模、场地设施、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在服务质量、内部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农村福利院在全面提档升级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经营发展活力。(三)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总体属于微利行业,回报周期长,对社会力量缺乏吸引力,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激励措施还不够健全。如现有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院,大多规模不大,60%以上的经营场所是单位闲置房屋或民房,不敢加大投入,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还经常面临拆迁问题,拆迁后重新选址困难。(四)养老服务队伍和基层工作力量需要加强。受行业环境不稳定、整体薪酬水平偏低、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养老护理员等服务人才总量偏少,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性不强,流动性高,养老机构存在“招人难、留人更难”的问题,难以满足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规划中后期完成情况颈潴分析虽然面临上述困难和问题,但“十四五”中后期推进规划实施也有以下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社会建设和保障。提出了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各级对事关福祉的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承担着多项养老改革试点任务,为推动养老事业发展、落实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对养老事业的投入保障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市、区两级对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支持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补贴力度都在不断加大,为规划中后期目标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障。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程度在不断提高。面对广大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和组织开始投入养老市场的开放和服务,加之对养老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市场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从总体上预测,规划中提出的养老床位、千人床位数、护理床位比以及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等主要指标,具备了到2025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的良好基础,无需要进行中后期指标调整。四、规划中历期实施推进措施从规划前期完成情况看,各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基本上达到了规划进度要求,为中后期完成规划要求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十四五”后半期,面对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养老事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统筹规划、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培育市场、宣传发动等多种途径,营造更加良好的养老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一)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作用,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强化市级统筹能力,实现市区之间、中心城区和城区之间养老事业协调发展。有效利用绩效考评、实事办理等工作手段,抓住市考评办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建设指标体系的机会,依据关于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发展目标的考评计分办法,将养老床位、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养老机构质量提升、为老服务等指标下达各区,推动规划重点指标任务有效落实。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拓展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专业护理人员加入养老服务队伍,同时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为规划中后期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二)完善政策保障。改革创新养老保障政策,制定出台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补贴办法,提高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力。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将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体系。完善保障政策,为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学习借鉴城市长护险制度试点经验,加快推进长期护理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护险制度,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三)加大政策支持。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激励政策,制定扶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对参与“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助餐服务等养老服务的社会企业和组织给予一定的补贴。培育一批专业为老服务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开设老年、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四)积极培育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制定适合实际的养老产品、养老服务优先发展目录,探索发展“商养结合”社区商业模式,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多种方式兴办为老服务实体。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扶持等办法,重点扶持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服务功能完善的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打造品牌优势明显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提升养老服务业水平。(五)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精神,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爱老、助老、孝老美德,强化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形成、市场、社会、家庭和老年人多方协同、各尽其能的发展格局。(六)扩大为老队伍。加强院校与养老机构合作,鼓励各类院校开设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相关专业教育,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学生就读。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力度,扩大居家养老日常护理技能培训规模,开展标准化培训。推动产教融合型养老服务企业建设。推进养老护理员培训示范点建设。加强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将老年医学、护理、康复、全科等医学人才与养老服务及管理等人才纳入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