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精选五篇范本).docx
2024年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9月IO日,我们即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崇高敬意的日子,更是我们深刻反思教育初心、明确使命担当的重要时刻。去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信中首次提出的教育家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指路引航、举旗定向,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的大事。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使命。他指出,教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到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奉献精神和艰辛付出,他对优秀教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了裒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这让我深感教师职业的伟大和崇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敬业精神,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负责任。只有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奉献,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勤修仁爱之心,是教师站稳三尺讲台、躬耕教育事业、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又要系统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求,保持敬业乐教、关爱学生的职业热忱,甘为人梯、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总而言之,做好老师、做“大先生”,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的目标。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乐教爱生,爱护每一个学生;勤学笃行,上好每一节课;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言为士则,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既做经师,更做人师。2024年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9月IO日,我们即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崇高敬意的日子,更是我们深刻反思教育初心、明确使命担当的重要时刻。一、找准定位,守正创新。教师的职业是具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人的心态、观念、行动力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每个阶段也都会有其矛盾和烦恼。新手型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岗位适应和认知正源,包括业务技能的上手、工作氛围的适应,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矛盾;成熟型教师需要将工作梳理,形成工作风格,归纳和总结自己的工作优缺点,不断地突破自我,完善能力维度,在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积淀外,寻找业务上的更大发展,比如教研、课题、论文撰写、课学驾驭能力、课型研究、教材处理案例学习等;专家型教师,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突破瓶颈,深度学习,多元融合。在业务实践的精细化,理念落地的合理性,教学主张的明确度上下功夫,比如业务实践方面,常规的备课、上课、反思、教学随笔、札记、教材处理,甚至是预习、作业设计、学困生转化等业务能力也要精细化。要学习先进理念,并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做到符合校情、学情,比如在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拓展方面,既要吃透理念,又要符合本地实际。逐步反思提炼教学主张,是对自己已有教学风格的审视,更是一种纠偏修正和升级发展。做到教书育人与守正创新相协调。二、向光而行,向阳而生。珍惜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勇敢地去做自己畏惧的事,才能成长,才能打破原有的能力局限、社交局限、视野局限。一次次的活动也是你认识更多行业内向上生长的人的机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遇到什么样的人,行走在阳光里,每一个人都是灿烂的,所以要向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进发,去感受光、追逐光、成为光,锤炼意志品质、锤炼业务本领、锤炼教育情怀。你所在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人,就是你人生的层次和生命的质量。要去努力的冲破现有桎梏,向给你正向引导和精神引领的人学习,不断刷新自我理想认识,不断拓宽个人发展渠道,向光而行,向阳而生。三、认知破局,思维升级。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的认知牢牢禁锢着。这世上少有天生的智者,多数人拥有的智慧,也不过是经历了多次的坎坷、打击、失败,自己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去打破认知茧房,不能漫无目的的在职业的海洋里苦苦挣扎,认知破局了可能就变成了享受工作,而不是倦怠、煎熬.一名教师,如果单单把做好常规工作,只把精力用于八小时之内,只把教出基本满意的考试成绩,作为职业定位和个人追求的话,是远远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需要的。个人成长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八小时之外的精专研修,取决于考试成绩之外的专业技能提升,取决于知识的储备、理念的更新和笔耕不辍的反思内省。因此,我们要定期从纷繁琐碎的教学工作中抽离出来,去审视个人的教学行为,换个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职业,从多个维度变换角色去观察,你的认识会更全面,对教育的理解会更透彻。四、正向暗示、阳光心态。职业教师,终生从教,如果没有心理调适的能力,那可能被工作拖垮,面对不可避免的人和事,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暗示自己,勉励自己,让我们从困惑和煎熬里走出来,直面问题,合理的解决、沟通,不做精神内耗的人,及时清理心理垃圾,排解心中的不快,你便会好运连连。有一对好眼睛,视野宽广;有一双好耳朵,善于倾听;有一副好肚皮:能容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让自己阳光起来,保持微笑,温暖他人同时也让自己身处光明之中。五、成人达己,和谐共生。一位好老师,要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与自己的关系,做好定位,明确目标;二是与行业环境的关系,适应和内省相统一,既顺应又保持独立人格;三是与教材课程的关系,吃透教材,理解课程,将教材和课程的内涵外延统一起来设计教学;四是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对学情充分把握,包括学习的习惯、兴趣、困惑等,争取家长的配合,做到家校协同育人,效果更好;五是与单位、同事的关系,单位是你职业的土壤,同事是你工作的战友,要相互协作,相互温暖,方能和谐发展;六是与家人的关系,家人是你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工作就是为了家庭幸福,因此家人是你工作的保障和依靠。学习让生命变的丰厚而充盈,学习也是一种面对困顿的自我救赎,更是一种操持生命鲜活的有效方式。师者,让学习和实践成为我们职业生命的两支翅膀吧!后记一份职业,可以有多大的弹性空间,一个人,可以有多大的发展潜力,这与平台有关,也与个人奋斗有关,可能还有更多因素的影响。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定义幸福?如何通过奋斗获取幸福?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热爱职业,遵从内心,奋斗不息,努力靠近好的平台和优秀的人,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人生!2024年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今年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奋进方向。一、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礼记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J时代发展带来的是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育家对角色的认识应该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主动求索者”,用发展的观点理解教育、不断创新教学的理念、方法、内容与设计。二、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家只有具备甘于奉献、甘于付出的精神,对职业充满热情与热爰,以仁爰教化学生,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自觉地传经布道。三、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当代教育家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开阔历史视野,拓展国际眼光,与时代同行,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四、发挥优秀教育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坚持“立典型、树新风、弘扬主旋律”的原则,广泛宣传爱生育人教育家典型,不断强化师生内化榜样的优良品质,发挥优秀教育家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传道”,坚定信念发挥为人师表的铸魂作用。青年学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育家不仅要注重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在道德、思想和精神方面给予引导,传承优秀榜样身上所展现的教育家精神,发挥为人师表的铸魂作用。二是“授业”,爱岗敬业发挥教书育人的增智作用。优秀教育家要有“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的思想觉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要把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以自身深厚的学识素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引导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和思考者。三是“解惑”,勇挑重担发挥润己泽人的润心作用。真正的教育是拒绝粗暴的,需要精心呵护的,需要人文关怀的体贴。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教育家应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和思想理论回应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探索学生内心深处认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进而解决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始终牢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阵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贡献。2024年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通过学习我发现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大教育家的精神,我们只是教师,不能只是“大先生”,应该把格局打开,用教育家的思维去思考教育,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备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须具备如下几方面:一、真心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具体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不但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及远大目标。其实,教师多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感情并不难。我们教师每天除了40分钟的授课时间外,课前、课后都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绝好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或是用温暖的话语关切地问候学生,又或是对慢进生加以鼓励,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接触,找学生聊一聊,和学生一块儿玩一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温暖的关怀、真诚的鼓励,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一个教师是否富有人格魅力,就要看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而这主要是看他是否从师生平等的关系上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二、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知识是水,魅力是舟,教师的魅力需要其用渊博知识的才能显示出迷人的风采。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教师靠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可敬的为人获得的。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对于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印象。那么,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就是我们教师获取学生好印象的关键。教师如若备课不充分,上越课来随心所欲,既抓不住教学重点,又突破不了教学难点,且对学生的提问退避三舍,对知识点、重难点讲解不透彻,不详细;那么其结果只能是毁掉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带来的后果甚至是令学生厌恶这类老师及其所授科目。相反,学生对备课充分,授课严谨,善于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讲解清楚透彻、幽默诙谐的老师尤其喜爱。教学是互动的,教师的“教”,只有在学生的“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只有“乐教、勤教”,学生才会“乐学、勤学”。所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唯有精心备好课,上好课才能留给学生好印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也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三、做学生的坚强后盾教师应是学生的坚强后盾,应是在学生失意、气馁时能及时给予安慰及鼓励的人。在学习上,当学生学习热情消退,出现倦怠情绪时;或是当他们觉得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提高,或是学习总赶不上他人时,这时,我们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学生安慰及鼓励,并应探究其原因,化解其消极情绪,重新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及坚定必胜的信念。所以,当学生在学习中受挫时,教师应是学生的坚强后盾。2024年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9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崇高敬意的日子,更是我们深刻反思教育初心、明确使命担当的重要时刻。去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精辟的提炼,对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教育家精神概括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以此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阵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其中,“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使我深受鼓舞、感慨颇多。“仁者爱人”是中国人骨子深处的道德标准和人格理想,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古代的先贤,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朱熹、两程、王阳明近现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陈寅恪、张伯苓、梅贻琦、彭康、竺可桢改革开放以来的霍懋征、钱梦龙、魏书生、李吉林、于漪、冯恩洪、李希贵、李镇西他们身上无不彰显着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对家国情怀的秉持,对神圣教坛的忠诚,对弟子学生的大爱和对真理不懈地探索。他们的行动都是源自心底的爱,赋予教育事业独特的魅力,为无数心灵照亮前行之路。涵养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家夏可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科也强调“爱是教育的基础师者之爱区别于父母之爱,它以尊重、理解和关怀为基础,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人间至情。好老师应该是充满爱的“仁师”,好的教育应该是用爱培育每一粒种子。老师若能心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乐教情志,能葆有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师者仁心,能甘守三尺讲台的两袖清风,真正潜心教书育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引路人,那他定能看到那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终成参天绿树,造福四方。尊重赏识,师情点燃理想之花教师的爱体现为真诚地尊重学生。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赋予教师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优秀教育家的品质,正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作为师长,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要尊重学生的权利,进而唤醒他们的自我。尊重还意味着欣赏,这种欣赏不是简单的赏识,不是单向的旁观,而是让学生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法国著名博物学家、生物学家拉马克,本是医学生,偶然结识了教育家卢梭,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卢梭的赏识。在拉马克强烈的个人兴趣和卢梭坚定的激励下,最终拉马克完成了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和动物学哲学等著作。正是卢梭始终尊重、关注拉马克的兴趣和能力,对其进行系统的引导,最终让拉马克获得成功。理解倾听,师行浇灌灵魂沃土教师的爱体现为充分地理解学生。心理学界有一种共识,认为“被忽略”这一因素几乎是所有孩子形成心理问题的种子。看到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实现教育的过程也正是生命展开的过程。于永正老师的“蹲下来看孩子”就是告诉老师在学生面前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最美教师”刘秀祥做特岗教师的三年中,先后家访了500余名学生,主动揭开“伤疤”,用亲身背母上学的经历启发孩子,只为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育人楷模韩冰川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走进孩子们的童年,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不同,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期待,让他们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先士卒,引领我们要善于倾听心声,善于分享彼此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关怀严爱,师德铸就国之栋梁教师的爱还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巧妙施展教育的艺术,恰如其分地助力学生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融化在日常里,激励学生上进。躬耕教育事业70载的于漪老师说“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的学生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我当教师,要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来教育。不求他们能显赫,但一定要成为社会的好公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我要用荡漾的师爱滋润他们幸福成长。”照亮大山女孩梦想的张桂梅校长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也许就如冬天的阳光,在一些人倍感寒冷时给她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以后,那些因为上了大学,彻底改变了人生的女孩子,也将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她们曾经寒冷的家。”教师的爱变化多样,无处不在。充满爱的教育不是苛求,而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如果把学生比作河间形态不一的石头,那老师要做的并非用蛮力去削裁孩子的棱角,而是用耐心、用包容,用无私的爱去滋养出他的圆润。教育,就是用爱去解惑,开启知识的旅程;教育,就是用爱去激发,发掘无穷的潜能;教育,就是用爱去接纳,走进对方的心灵我相信,付出爱、点燃爱、守护爱、传播爱,在爱中感悟人生,收获成长,达于至善。“用爱的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这样的教育是我们应有的教育;“教在今天,思在明天”,这样的教育是我们该做的教育。望我们全体同仁携爱同行,爱生助生,师生共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