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调研报告】突围+突微+突危——海陵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72363       资源大小:28.3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调研报告】突围+突微+突危——海陵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突围突微突危一海陵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泰州市社科联(院)集中调研组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乡镇工业园区。正因为位于城市之中,又较其他园区经历了“要不要搞”“让不让搞”“能不能搞”的诸多争论和质疑。20年来,这里担负着市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产兴城、工业强市的使命担当,聚焦发展,聚集资源,聚合要素,聚力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市园区转型发展之路。破茧化蝶,已逐步成长为一个现代都市型产业园区、科创智创型活力新区、宜居宜业型城市片区,以新的形象崛起于城市之东。这里,就是海陵工业园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发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期我们对海陵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剖析,并提出工作建议,以期对全市园区转型发展有所启发。上篇:突围之路杀出重围,是每个园区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海陵工业园区的突围,不仅有工业园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作为城市园区,面临着更多个性问题,是绕不开的关口、等不得的瓶颈、推不掉的难题。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能够彰显特色和优势的突围之路,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产业特征的都市型工业园区、产城深度融合的城市新片区、多元要素集聚迸发的创新活力区。从全省开发区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承载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2003年4月,园区在原泰东镇应运而生;2006年4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8月,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挂牌成立。目前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他们坚持把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和用创新的方法驱动发展,坚持活化存量,优化增量,注重质量,突破总量,坚持接二连三,优二强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互动并进,从当年微不足道的乡镇园区逆袭成为举足轻重的现代园区。在全省91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排名中,由2016年的60位跃升到2020年的27位,4年内上升33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8.3亿元、工业开票销售29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5%.19.6%,22.5%,实现了逆势上扬。从低端低效的传统产业中成功突围,城市经济显示度不断提高。园区发展初期,以机电配套、机床加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为主打,高耗能、高污染、低收益,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明显。他们壮士断腕,腾笼换鸟,双招双引,培大育强,一方面聚焦发展智慧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一方面重点打造文创园、科创城、信息城等新型产业载体,大力引进博士科技、江苏亿蜂信息科技、泰科检测、华设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努力打造一个承载和体现城市经济、城市产业的现代都市型工业园区。文创园加强招引数字经济、广告文化、影视制作、总部经济等项目,强化税源经济培育,从业人员由原来400多人跃升为1000多人,盈利水平明显提升。科创城以科创社区、科技人才广场等载体为抓手,打造创业苗圃一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化的全链式孵化平台,放大创新溢出效应。信息城重点建设泰州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招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2021年,园区已拥有400多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招引高科技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07人,主要指标在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名列前茅。从参差不齐的城市环境中成功突围,产城互动融合度持续优化。园区从当年乡镇基础上建设起来,周边环境可谓脏乱差。他们立足于整个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快产城深度融合,一手抓园区内部综合环境的建设改造,一手承担园区外部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致力于产城共建、城园共融、资源共享、功能共优。突破困难阻力,实施阳光搬迁,治理整顿公共环境,完善交通、医院、学校、商业等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提升人居生活舒适度,吸引留住外来人口约8万人,城市变新变大变美,园区变优变高变强,加快发展要素配置由“产-城-人”向“人-城-产”的转型。据对云涌电子等企业的调研,80%的员工选择5公里内买房居住,实现员工职住平衡,体现出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的深度融合度和内在匹配度。随着园区所在海陵东部新城地位和辐射力的逐步提升,以城引人,以人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将进一步助推泰州中心城区首位度整体提升,成为不可或缺的城市发展热土和产业发展高地。从矛盾重重的基层治理中成功突围,资源要素集聚度日益彰显。园区内拥有温泰市场、苏北商业广场等12大市场,门店7000多家、市场主体近4000个,占地总面积达42.8万而,商业业态丰富,日均人流量2.6万人,年零售额近60亿元。同时,还下辖18个社区,户籍人口4.5万人,常住人口12.6万人,一段时期,矛盾不断,隐患不少,形象堪忧。他们在抓产业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温情民生功能,转化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共建共享动能,实现从粗犷式管理向现代化治理转型。通过为8万多新市民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一揽子服务,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一批优质项目、高端资源、高层次人才落户。2021年,园区招引市级以上人才数100余人,5亿元以上项目7个,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与3年前相比均大幅增长。特别是10万人在此创业就业,追逐梦想,将是一个活力涌现、潜力无限的发展磁场。中篇:突微之招“致广大而尽精微“。园区突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蹴而就之能,既要锚定方向,增强定力,从最大处着眼发力,更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关键点爆发点,从细微处入手,向精微处努力,啃下一个个拦路虎,积小胜而成大胜,方能华丽转身,浴火重生。海陵工业园区为此实施关键之招,激发发展动能。同时,海陵工业园区面临的一些发展难题,也值得其他园区重视和克服。坚持“改”字当头,在管理机制上致力出新。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园区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创新园区机制改革,2020年8月,园区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两集中三剥离”体制机制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推行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的“京泰路街道+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主要强化经济工作统筹作用;京泰路街道主要承接民生社会事务;东城集团聚焦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融资等工作,实行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通过厘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确保权责明晰、权责对等,各司其职、联动协作,以改革为园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成立为民服务中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设立项目审批服务专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投产即上规”。针对流动人口较多、异地参保就医需求大的痛点,设立医保经办专用窗口,实现异地就医业务、城乡居民参保等I3项医保服务均可办理,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坚持“链”字为要,在创新生态上致力出彩。重点培育产业链。受疫情及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倾向明显。园区围绕“链主”企业,引培“链核”企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打造特色主导产业链,推动产业经济向产业链经济的转变。如,以泰州乐金为链主,招引压缩机部品、注塑件、电子线束、智慧家电配件等“链核”企业,建设集研发、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华汇智谷(泰州)智慧家电产业园,拓展家电产业范围,避免依赖冰箱产业一支独大导致一损俱损的风险。加快打造创新链。推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智高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倒逼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型。园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设科创社区、科技人才广场、上海虹桥时代广场离岸孵化基地等载体,打造从“创业苗圃一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化”的科企孵化链条,已成功孵化云涌科技、科化新材料、济远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支撑。2021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2亿元,占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8.3%,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做新做特基金链。为了招引优质项目,东城集团与信达风投、赛泽集团等多家基金公司合作,组建各类基金13只、基金总规模47亿元,采用“基金+产业”的对赌招商模式,依托头部基金机构的专业水平,发现或跟投优质孵化项目,把控项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培育新兴产业。近两年,累计通过基金招引落户科技型项目近20个,涵盖医疗器械、新材料、半导体等新兴行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速集聚。坚持“特”字为重,在产业形态上致力出众。为了做精做深特色产业,营造园区品牌效益,先后建成运营文创大厦、科创社区、新材料产业园、鑫宝智能制造产业园、鼎鑫人工智能科创园(S-PARK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小微园,形成“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致力实现“一楼一主题”、“一园一特色”,提高产业集中度,取得的成效。文创大厦于2015年建成,致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2021年入住企业45家,入住率达80%,纳税1020万元,其中以“慧钢网”、江苏福宇园林、泰州东升新能源等骨干企业为代表,2022年预计新增纳税4000万元。科创社区原是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主要用于科创企业孵化。目前已招引公安部三所、济远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2022年预计实现开票销售10亿元,新增纳税2000万元。鼎盒人工智能科创园(SPARK产业园)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目前入住企业近50家,如江苏亿蜂信息科技和泰科检测、华设设计等,入住率达90%。坚持“盘”字为魂,在集约发展上致力出效。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园区积极主动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20年9月,园区以全市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为契机,率先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运用嫁接、升级、置换、倒逼、收购、招引等多种盘活方式,实行差别化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实现“腾笼换凤”,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园区盘活的不仅是闲置低效土地和厂房,最为关键的是,盘活自身的观念和思维,用真情、真心去招引高科技产业与高层次人才,敢于自我解剖问题,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2020年以来,已盘活低效利用土地3000亩以上、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30%,2021年新认定的7个5亿元以上项目用地用房来自于此,落户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20多个,盘活后开展的22个民生实事项目,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近200万元。坚持“考”字引领,在营商环境上致力出色。通过厘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建立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权责明晰、权责对等。对园区管委会,出台考核细则规定,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落实刚性淘汰;对街道社区,制定京泰路街道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管理考评办法,落实机关干部、社区干部、非编人员“三大绩效考核”举措,打破身份管理上的限制,突出对机关、社区、非编人员的实绩考核;对东城集团,制定出台东城集团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落实综合绩效管理改革,以公平、公正的管理方式提升集团的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考评体系,激发活力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021年海陵区营商环境考核位于全市第一名,与园区的参与密不可分。调查分析,海陵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多方重视,合力攻坚。一是产业布局系统性亟需增强。围绕“产城融合”和现代都市型园区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缺少系统性、科学性的整体设计。受限于历史原因,园区的工业区呈现南北分散,中间集聚生活区,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聚合效应。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亟需加快。园区紧扣海陵区“1+2+3”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智慧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但园区产业的双引擎结构明显,2021年隆基乐叶和乐金电子两大产业链开票占园区比重78%,双引擎结构具备一定的抗风险性,但一旦其中一个引擎出现问题,对园区影响较大。要围绕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招引第三家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进一步增加园区产业的抗风险性。此外,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成长不够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已刻不容缓。三是产业链建设亟需赋能链主”企业扩链不足,目前园区已有乐金电子和隆基乐叶两大“链主”企业,但在招大引强、培优育强链上企业方面还有很多文章要做。在科技型企业“补链”方面,虽然也招引了云涌电子等企业,但面上还需形成集群效应。四是亩均论英雄改革亟需深化。从供地成本看,园区工业用地供地成本大约60万元/亩,个别地段还会更高,但园区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水平有待提升。园区还需从开源节流上下功夫,一方面盘活清退低效用地,扶优做强重点规模企业;一方面全面加快“智改数转”,鼓励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五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支持。园区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当前海陵工业园区框架已经基本拉开,但还有部分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建设,园区小马拉大车的压力太大;园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少土地在开发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平台公司收入受限;园区土地资源紧张,已成为严重制约园区招商引资的瓶颈。园区可用的工业用地不多,辖区范围内东环高架以东绝大部分土地不在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建设用地范围,极大地制约园区的经济发展。下篇:突危之思海陵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再次启发我们,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在面对危机、克服危机、危中见机、危中抢机中爬坡过坎、转换赛道、转型出关的。顺境时思危知危,逆境中见危化危,园区方能应对风险挑战,发展方能行稳致远。当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泰州实践,必须大力践行“三个不相信”精神,继续过五关斩六将,抓产业兴园区,抓发展强实力,我们泰州这个创新型、追赶型城市也才能在扬子江城市群中杀出重围,闯出新天地。强化“后高铁时代”意识,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从区位环境来看,泰州处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以及苏锡常都市圈的外围方位,被边缘化倾向依然存在,且日益明显。苏北地区拥有空间优势,发展势头强劲,GDP增速较快,加上省委省政府由支持苏南苏中园区共建,转为支持苏南苏北园区共建,东西合围、南北夹击态势亟需化解。开发园区当以强烈的危机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拿出拼劲、闯劲,拧成一股劲,于危机中寻生机,在融入中进位。从北沿江高铁效应来看,2027年北沿江高铁将开通,点轴理论表明,区域经济空间运行规律是沿交通轴线由点及轴发展的,最终形成由点带轴、由轴带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应当高度重视和应对“后高铁时代”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对泰州的虹吸效应。今后几年应当是泰州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坚决克服“躺平”心态和“躺赢”错觉。各园区应当抓住当前高铁尚未开通的时机,发挥招商成本相对较低优势,大力招引优质项目,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营商高地、项目高地、产业高地,才能在高铁开通之际,进一步吸引和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集聚。从中心城市布局来看,泰州打造中心城区“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中,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周山河街区发展成效明显,拉近了海高之间的时空距离,南部城区发展得以成“强翼”,相对来说,而海陵向东姜堰向西的海姜融合区域须成“新翼”,进一步优化拓展泰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以海陵工业园区、姜堰经济开发区为桥头堡,以苏陈镇为关键片区,以“两高(高定位、高品质)两大(大交通、大生态)两新(新片区、新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片区规划,加快园区高位共建、产业错位共融,推进海姜两地由断裂带向隆起带转变,致力打造海姜融合新高地、城市未来增长极。大力实施“智改数转二提升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海陵工业园区聚焦平台建设、信息制造业、场景应用三大板块推进“信息城”建设,招引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5G+行业应用服务中心项目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围绕新能源光伏锂电池、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工业升级,着力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因此,借鉴海陵工业园区做法,其他开发园区应当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智改数转”和融合创新等提供基础和保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园区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标准厂房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新建项目与新基建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渗透、融合和创新应用。打造开发园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各类精准服务。构建部门、各园区联动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各园区全要素场景数据汇聚融合,形成数据资产,通过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各园区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提升开发园区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开发园区集约高效发展。组织开发园区外出学习先进地区做法,鼓励各园区探索实践,尽快创成1-2家省级智慧园区,实现零的突破。培育主导产业链,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开发园区应当进一步细化主导产业链,开展靶向招商,久久为攻,大力招引产业链上的核心、关键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推广海陵工业园区打造智慧家电产业园的做法,建设产业链龙头企业主导的专题产业园,发挥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作用,积极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配套项目。围绕产业链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一批有项目、有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各市(区)持续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探索“飞地项目”合作模式,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打造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集研发、制造、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企业“引得来”、来了“不想走”,最终形成自我配套、自我循环的链式、集群化发展格局。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创投“铁三角二从培育创新载体来看,远期科学布局建设市科创中心先导区,近期对现有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研究院、中科院大化所、东大泰州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组建“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科创联盟等形式,推动多部门、多单位、全链条协同创新,打造优势互补的创新共同体,推动与本地产业创新相结合,强化产业引领带动和外溢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化盈利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此外,发挥市产研院与姜堰达成创新发展示范作用,鼓励其他市(区)成为市产研院的合作对象,对接高端科创资源,助推产业创新发展。从打造创新平台来看,常态化开展“政产学研金”对接活动。海陵工业园区依托博士科技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帮助对接科创资源,切实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受到企业好评。优化泰州人才科技专员队伍,建立市(区)、镇(街道)、开发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准确掌握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从创投基金来看,发挥创投基金产业化促进作用。技术是基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资本的扶持,海陵工业园区的济远医疗等科创企业正因为获得基金扶持,加速产业化进程,向专精特新企业升级。发挥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可借鉴海陵工业园区做法,积极与头部基金机构合作,发现优质项目,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总之,应当进一步推动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建立开放包容的创新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以及容错纠错机制,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突破生产要素制约,打造优质产业发展环境。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泰州还是人口净流出城市,也是重度老龄化城市,但已是高端人才特别是年轻创业创新者的青睐之城。面对周边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大手笔,泰州需要大智慧,加快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发展路径,推广海陵打造的“科创+产业+资本+人才+项目+服务”六位一体式人才科创集团的做法,实现人才全链条服务。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为吸引年轻人提供优质就业机会,实现事业留人。围绕人才需求,精心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休闲娱乐设施等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品位,持续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为来泰人员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让外来人员在泰扎根发展。土地资源制约是各园区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土地的二次开发将成为常态。海陵工业园区通过盘活土地,招引优质项目,以“小空间”产出“大效益泰州开发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加快克服低效用地界定标准不明确、法律及政策依据不足、土地再开发利用规划缺乏等现实难题。持续推进低效闲置厂房综合治理,推动低效企业改造提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引导园区链式发展,推进园中园、标准厂房建设,通过空间置换节约土地面积提升亩均效益。鼓励园区企业集中建设共建共享服务配套设施。支持企业不增土地增空间,不增土地增技改,开发利用地地下空间,加强土地复合利用。提供优质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易碎品”,昨天好不代表今天好,面子好不代表里子好,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是各开发园区的第一生命。在发展充满不确定的当下,一方面,注重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政务服务体系,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能。另一方面,以“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活动为契机,厘清政府与中介机构之间的职能权限,处理好中介服务费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想方设法既能收费少,又确保服务质量。厘清中介服务收费标准明细,做到公开、透明,努力帮助企业降低中介费用。在政策制定方面,让企业参与政策的制定及市场监管,使得政策契合市场主体的困难需要,并适时对新政策进行全面效果评估,听取市场主体对政策的评价,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并加强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确保企业进一步增强投资预期。

    注意事项

    本文(【调研报告】突围+突微+突危——海陵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