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
附件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提升我国基础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满足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急需,为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竞争提供支撑,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材料技术由跟跑型为主向并行和领跑型转变。通过本专项的实施,重点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带动支撑3050万亿元规模的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5亿吨/年。本重点专项按照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6个方向,共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6个方向已启动实施12个研究任务,39个项目。2017年,拟在6个方向启动其余19个研究任务。同时,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重点任务2016年安排了浮法电子玻璃子任务,2017年拟补充安排溢流法电子玻璃子任务。因此,2017年拟启动20个重点研究任务,共70-140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13.149亿元。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3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1 .绿色化与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1.1 钢铁流程关键要素的协同优化和集成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冶金工程流程学的钢铁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协同机制、能源转换及综合能效提升规律;发展基于工序功能耦合匹配及界面/亚界面重构理论的炼铁-炼钢和连铸-轧制各区段智能化调控技术;研究钢材定制化生产与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机理;开发多工序优化组合、不同工序生产节奏动态有序匹配和低成本的钢水质量窄窗口智能化稳定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发展基F能量流网络模型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智能协同调配技术及应用示范。考核指标: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形成钢铁制造流程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理论。通过钢铁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技术集成开发、应用,钢铁流程能效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55%,吨钢能耗比2015年降低8%,吨钢气体污染物排放比2015年降低30%。为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提供关键技术支持。1.2 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发面向供应链价值的智能决策系统、智能化生产动态排程等钢材定制化生产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产品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控、诊断与优化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多工序协调匹配与质量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产品加工过程温控-变形耦合-性能匹配及表面质量控制智能化技术及应用示范;开发近终型、低温增塑、变厚度与复合轧制及热处理技术。考核指标: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技术开发、应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控制,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生产效率提高10%,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决策和精准控制执行为特征的扁平材智能化工厂样板,形成典型产品全流程智能化协同控制的成果包;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产品性能波动减少20%,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关键技术研发形成应用示范。1.3 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发长型材连铸恒温、恒量出坯与轧制节奏匹配的智能化控制、长型材炼钢-轧制全过程负能制造、多工序生产成本综合优化、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耦合及产品多等级质量控制等钢材定制化生产与窄窗口智能化控制技术,并应用示范;研究全废钢电炉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应用基础,开发短流程电炉冶炼和全废钢电炉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实现长型材生产智能化控制,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规模化直轧率不小于95%,同类型长型材轧钢工序吨钢能耗降低20公斤标煤,长型材炼钢-轧制全过程吨钢能耗小于零;显著提升钢材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扩大钢材的品牌增值。全废钢电炉实现连续加料、快速熔炼,建立环境友好型电炉短流程示范。1.4 钢铁流程绿色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窕矿相结构及高效成矿机理、结焦过程胶质体快速形成的传热传质规律和基于大数据的高炉低能耗热状态形成机理,开发基于高效低耗的烧结、焦化和炼铁绿色化技术;开发低漏风率、少烟气量和低返矿率的烧结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烧结过程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与代谢轨迹,开发其过程烟气选择性循环的烧结多污染物深度脱除及其相关副产物的资源化技术与应用示范;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耐蚀、除雾霾抗菌涂镀技术。考核指标:通过钢铁流程绿色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为高效低耗冶金绿色化生产和多种污染物脱除及资源化提供解决方案,实现钢铁制造流程绿色化生产。吨焦能耗降低5公斤标煤以上,吨烧结矿能耗降低3公斤标煤以上,吨铁能耗降低5公斤标煤以上;烧结机漏风率比2015年指标减少15%以上,返矿率比2015年指标减少10%以上;吨钢气体污染物排放比2015年指标降低20%以上;副产物资源利用率比2015年指标提高10%以上;镀层厚度减少30%的情况下钢材寿命提高1倍以上,在可见光下24小时致霾气体去除率次0%、抗菌率N90%。2 .高性能交通与建筑用钢2.1 高性能超高强汽车用钢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超高强汽车用钢多相与相变强韧化机理;第三代先进汽车用钢的多相组织设计与调控、生产工艺与装备及制造关键技术;复杂成形条件下汽车用钢的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宏观变形及回弹控制技术原理、延迟开裂机理;高强度钢成形关键工艺与控制技术、应用及轻量化评价技术;全面打通第三代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设计、研发、生产与应用产业链,实现抗拉强度为10(X)-15(X)MPa的高强塑积第三代汽车用钢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关键部件制造产业化示范。考核指标:第三代超高强汽车用钢形成系列产品和应用,性能指标达到:1000MPa级延伸率N21%,1200MPa级延伸率多7%,1500MPa级延伸率多4%,建立超高强汽车用钢品种体系、生产体系、标准体系和用户评价体系,形成年产10万吨超高强汽车用钢生产示范线,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高强度汽车用钢零部件先进成形技术示范线;更高强塑积(N30GPa%)的第三代汽车用钢取得突破,性能指标达到:100OMPa级延伸率N35%、1200MPa级延伸率30%,I500MPa级延伸率N20%实现100(M500MPa的高强塑积第三代汽车用钢的制备与应用示范。大幅度、大规模地推动车身轻量化和节能减排,实现汽车关键钢铁零部件减重8-21%,汽车轻量化钢铁材料研发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2 高耐磨高强韧重载钢轨用钢研究内容:研究重载条件下钢轨钢的耐磨损、耐疲劳、抗冲击行为的组织调控机制;开展在线热处理工艺下组织结构的精确控制与配套焊接技术研究;开发重载铁路用耐磨损过共析钢轨;开发适合苛刻线路条件应用的低成本、高强韧贝氏体钢轨:开展重载钢轨的服役性能评价及应用技术研究,实现干线铁路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开发出抗拉强度多33()MPa、轨头顶面布氏硬度390-450HB,耐磨损性能较现役钢轨至少提高20%,满足线路年运量5亿吨服役需求;开发出抗拉强度多380MPa、延伸率12%-20C断裂韧性次OMPaniz2的高强高韧贝氏体钢轨,整组道岔通过总重达3亿吨以上;示范应用总量达到千吨级以上,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钢轨品种体系、生产体系和应用体系;形成3个以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载钢轨研发、生产和应用示范基地。2.3 苛刻环境卜铁路车辆关键部件用钢研究内容:研究高速车轴用钢耐疲劳、高韧性的组织细化和第二相控制机制;研尢铁路车辆车体用钢的耐大气腐蚀和局部腐蚀行为;开发窄成分冶炼、超低氧、高洁净度的稳定控制技术;开发高寒地区用高韧性高速车轴用钢、高耐候高强度易焊接转向架构架用钢和车体用钢等关键品种,实现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开发出屈服强度450MPa级高韧性空心车轴用钢,-40CU型缺口冲击功达40焦耳以上,满足高寒地区高铁运输需求:开发出高铁用屈服强度390MPa级高耐候易焊接转向架构架用钢及配套焊接材料与工艺,满足30年服役寿命要求;开发出高耐蚀货车用屈服强度500MPa级车体用钢,满足25年服役寿命要求;示范应用总量达到千吨以上,满足我国设计时速350公里以上高铁用钢和高耐候货车用钢需求,形成3个以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铁路车辆用钢研发、生产和应用示范基地。2.4 建筑结构用抗震耐蚀耐火钢研究内容:研究长期腐蚀环境和高温火灾条件下合金耐蚀性与高温组织稳定性的耦合调控机理;开发建筑结构用钢低屈强比与高耐蚀耐火性能关键控制技术;开发加速锈层稳定的合金化及表面预处理关键技术:开发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用高强抗震耐蚀耐火建筑结构用钢板、型钢及其配套焊接材料与工艺;开展全寿命周期耐腐蚀性能评价,建立耐蚀耐火钢应用技术与服役性能评价体系,形成建筑结构用耐蚀耐火钢研发、生产及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开发出460MPa级和690MPa级耐蚀耐火钢板、型钢,屈强比0.85,断后伸长率18%,耐火极限性能为600C下3小时其屈服强度高于室温屈服强度的2/3;焊材及焊接接头的耐蚀性、耐火性与母材匹配;使用寿命超过7()年;形成沿海海洋大气环境卜建筑结构用耐蚀钢的服役性能评价体系,制定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或建筑钢结构设计指南;形成3个以上建筑结构用抗震、耐蚀、耐火钢研发、服役评价和生产示范基地。2.5 高性能桥梁用钢研究内容:研究桥梁用钢腐蚀与断裂失效行为、疲劳与止裂控制原理;开发低屈强比桥梁钢合金成分与组织结构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合金成分体系、深加工工艺对桥索钢缠绕、弯曲和扭转性能的影响机理,开发超高强度桥索钢控轧及离线铅浴淬火关键工艺;开发锈层稳定化表面预处理、锈层损伤修补等控制技术;开发构件大型化、厚壁化条件卜.免预热焊接桥梁用钢的合金体系及生产控制技术;开发满足100年使用寿命的420MPa级焊前不预热或少预热耐候桥梁钢以及690MPa级高强耐候桥梁钢工业化制造技术,开发配套焊接与螺栓连接等关键技术;建立服役环境及结构评价体系,形成标准、规范,实现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开发出焊前不预热或预热温度W75°C的420MPa级耐候桥梁钢,40C断口纤维断面率N70%、屈强比0.85:开发出2000MPa级桥索钢,缠绕弯曲和扭转均达到8次以上:无涂装耐候桥梁钢稳定化锈层形成时间小于1月:开发出690MPa级屈强比00.85的桥梁钢;完成配套焊接材料及工艺的开发;开发出与母材耐候性相当的12.9级耐候螺栓钢,100小时延迟断裂试验,0.9倍抗拉强度加载,饱和充氢含量H23ppm,不发生断裂;提出桥梁构件防断设计选材规范,建立无涂装耐候桥梁钢使用规范;实现千吨级示范应用,耐候桥梁钢使用寿命达到100年。3 .先进能源用钢3.1 低温、高压服役条件下高强度管线用钢研究内容:针对极寒地区气温条件,研究在低温、高压服役条件下高强度管线钢的断裂力学行为和韧化机理,阐明在低温条件下控制塑性断裂和裂纹止裂的物理冶金学原理,二氧化碳驱服役环境卜钢管腐蚀机理;突破低温用特宽、特厚钢板/带和二氧化碳驱专用耐蚀钢的合金设计、在线全流程组织细化热机械处理、微观结构精细调控和应用评价等关键技术;开发低温超大输量和二氧化碳驱管道用钢的成套工业化制造技术;制定专用标准规范,实现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开发出宽度满足1422亳米制管要求,钢板最大厚度31.8亳米,钢带最大厚度21.4亳米,屈服强度555MPa级,-40C比冲击功N245焦耳的低温管线钢,满足450亿立方米/年超大输量或-40C极寒地区服役的国家重大管道工程建设对板材的技术要求,实现低温用管线钢的完全国产化;二氧化碳驱耐蚀钢在典型服役环境下腐蚀速率低于0.076毫米/年,服役寿命比现用金属管道提升2倍以上;建立低温超大输量和二氧化碳驱管道用钢的研发、生产、应用和标准规范体系,示范应用达到千吨级。3.2 超低温及严苛腐蚀条件下低成本容器用钢研究内容:研究储罐用钢组织形态与微结构对超低温(-196°C)强韧性和断裂行为的影响,阐明低成本合金化设计原理和组织精细化调控的冶金学规律,研究异质金属间高温压力复合的原子互扩散行为和界面脆性相形成规律;为确保低成本储罐用钢的超低温强韧性,开发超纯净冶炼与低偏析连铸技术、显微组织与析出相调控的热机械处理与热处理技术、专用焊材与焊接技术,以及异质金属全轧制复合工艺与装备;形成低成本储罐用钢和异质钢板轧制复合成套工业化生产技术;制定专用标准规范,实现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开发出厚度规格5-60毫米节Ni型液化天然气储罐用钢,满足大型储罐建设要求,与9Ni钢综合使用性能相当,且比9Ni钢合金成本降低20%以上;“钢-钛”与“钢-耐蚀3-10范围内可调控,分子量分布MwMn0.6,工业生产装置能耗W380公斤标油/吨胶;新型双峰分子量分布的星型支化丁基橡胶重均分子量MWN1.oo万、分子量分布MwMn23.5MzMw>2.0,聚合反应单体浓度N36%,单体转化率N90%;漠化丁基橡胶工业装置澳利用率90%,能耗1800公斤标油/吨胶;稀土顺丁橡胶催化剂用量110克铉/吨胶,顺式含量>96%,分子量分布MwMn2.3,支化系数22.0;高性能合成橡胶制备的225/55R16规格乘用车轮胎达到欧盟标签法双B级别;丁基橡胶硫化胶囊使用寿命2600次;申请发明专利20件以上,制订标准和规范5项。9.绿色高性能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9.1 高效农药与中间体绿色制备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高效农药与中间体制备过程中氧化反应定向/择向控制机制与规律;突破芳甲基空气氧化、氨氧化、不对称氧化羟基化、烯丙醇衍生物不对称合成等催化与过程强化新技术;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甲基磺草酮、二氯暧咻酸绿色制备关键装备及工业化成套集成技术,开发形成手性酮类中间体(三)-羟基菊酮酸甲酯、酰胺类中间体2,6-二氨苯甲酰胺以及候选创制品种环己磺菌胺、氯澳虫睛绿色制备关键装备及新工艺。考核指标:建成基芳甲基空气氧化的100o吨/年甲基磺草酮、I(XX)吨/年二氯喳咻酸的生产装置各1套,建成I(X)/考核指标:建成万吨级介孔分子筛催化制备丙烯酸叔丁酯工业示范装置,丙烯酸单程转化率N95%,选择性295%,建成100吨/年催化剂生产装置,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寿命为OOO小时,工艺废水近零排放;完成万吨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内二醉单甲醛醋酸酯工业示范,丙二醇单甲醴单程转化率>90%,选择性N97%,离子液体催化剂循环使用100次以上;建成百吨级叔碳酸酯系列单体生产装置,生产的单体含量>99.9%;建成千吨级合成气制草酸二乙酯中试生产装置、10万吨/年合成气制草酸甲酯工业示范装置,催化剂贵金属负载量£0.6%(重量百分比),建成I(X)吨/年催化剂生产装置,草酸酯(草酸二乙酯、草酸甲酯)时空收率450克/升小时,催化剂寿命N4000小时,单位产品的吨水耗和CO2排放分别降低2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I(M牛以上。9.3 典型染料及有机颜料连续化生产近零排放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在连续反应条件下重氮组分结构与重氮盐稳定机理,偶合组分和偶合反应控制机制;突破硝基芳磺酸连续加氢、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连续化关键技术,设计开发连续化生产装备:建立反应-分离-回用的完整技术体系,形成典型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和有机颜料近零排放高效连续化制备新技术。考核指标:建成千吨级的间级基苯磺酸、活性黄M-5G等活性染料、分散红167等分散染料、颜料黄14等偶氮型有洁生产示范线,产品总收率285%;建成500吨/年五氟化磷装置;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10特种高端化工新材料1.1 1特种高性能工程塑料产业化技术研究内容:开展新型共聚芳酸、长碳链及半芳香聚酰胺、热致型液晶聚合物(T1.CP)的加工成型特性与其结构调控机理研究;开发高性能聚酰亚胺(PI)纤维聚合和纺丝技术;开发新型共聚芳醴和PI纤维制备过程溶剂回收技术;开发以上五种特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工程化技术和加工应用技术。考核指标:建成年产百吨级高性能P1.纤维和共聚芳酸示范线,建成年产千吨级氏碳链聚酰胺1313和半芳香聚酰胺13T树脂合成装置,建成5(X)()吨/年长碳链聚酰胺专用料生产线,建成千吨级T1.CP树脂及专用料生产线。P1.纤维拉伸强度达至U38GPa,拉伸模量R40GPa;杂环共聚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40C,口室温可溶N-甲基毗咯烷酮;共聚聚酸健酮拉伸强度N96MPa,拉伸模量之3.6GPa;共聚聚酸醴腊玻璃化转变温度2250;聚酰胺1313拉伸强度240MPa,缺口冲击强度为5kJm2;聚酰胺13T拉伸强度ROMPa,缺口冲击强度大等于45kJn:输油管用长碳链聚酰胺专用树脂拉伸强度N30MPa,冲击强度70MPa;透明共聚长碳链聚酰胺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2130C,透明度290%;T1.CP树脂热变形展纳米颜料在低粘度体系的分散性、稔定性研究,实现微电子用纳米颜料批量国产化;研究微电子加工用高端化学品的化学结构、微量杂质与产品性能的关系,深入研究树脂结构与耐热性、解析度和粘附力的关系,光引发剂结构与组合与感光度、感光范围及设备适应性的关系,色浆制备技术与阻抗、稳定性、解析度和粘附力的关系,实现从原材料至最终产品的配套。考核指标:建成微电子用百吨级光引发剂生产线一条,感度7段以上;建成千吨级可弱碱显影树脂生产线两条,解析度达5微米,线幅偏差0.5微米;梯度洗脱与超滤串联超纯处理示范线一条,处理后产品杂质含量低于PPm至PPb级;建成百吨级超高纯度(7N)三甲基铝生产线一条,微电子用纳米碳浆、彩色光阻用纳米颜料分散研磨生产线两条,色浆稳定性达6个月;最终配方产品黑色矩阵、彩色光阻千吨级工业化示范线四条,曝光量低于100毫焦、光透射密度4.2/微米以下;产品国产化原料使用率高于80%,产品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11 .基于造纸过程的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及纸基复合材料11.1 基于造纸过程的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制浆造纸过程纤维原料各组分清洁分离和改性重组利用机理及其环境微观预测评价方法与理论;研发植物纤维组分的高效提取和各组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制备及利用技术,微纳米纤维素绿色制造工艺和关键技术,生态型短流程清洁制浆造纸技术;建成植物微纳米纤维素产业化中试示范基地,制浆水解液提取半纤维素制备木糖、木质素基环保胶黏剂产业化示范。考核指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利用率95%:低聚木糖中木二糖-木四糖含量50%;木质素基胶黏剂中木质素对苯酚替代率次0%;纳米纤维素直径60纳米,结晶度90%;植物微纳米纤维素产业化中试示范线产能RoO公斤/天,制浆水解液提取半纤维素制备木糖产业化示范多0000吨/年,木质素基环保胶黏剂产业化示范与0000吨/年;纤维原料分离过程污染物减少15%,制浆系统流程较传统典型流程缩短2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制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以上。11.2 过滤与分离用纸基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高排放标准发动机空气、机油和柴油过滤系统用纸基材料优化设计原理,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分离效率及寿命的失效机理;研发油水、油气分离界面化学及航空、船舶用液压、燃油和燃气分离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空气、机油及柴油过滤材料多层复合技术;开展满足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先进发动机用高效率、长寿命过滤材料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和性能调控技术,纤维水相高效分散和湿法互穿网络成形技术,纤维热传递和应力分布控制技术,耐高温聚酰亚胺纤维纸基材料制备技术,纸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调控技术;开展高性能纤维云母绝缘纸产业化示范。考核指标:纸基摩擦材料:动静摩擦系数比大于0.7时平均动摩擦系数大于0.12:耐高温聚酰亚胺纤维纸:耐热等级达到270C,撕裂度纵向多Ooo毫牛,极限氧指数大于34%;高性能纤维云母绝缘纸:厚度0.08亳米规格抗张强度纵向325牛/厘米,300收缩率纵向0.3%,击穿电压225千伏/亳米,耐热等级达到220,云母绝缘纸产业化示范N1.OoO吨/年。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编制技术标准4项以上。12 .生态皮革关键材料及高效制备技术12.1 皮革关键酶制剂及生物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酶对动物皮主要成分的选择性作用及其与皮纤维结构变化、皮革性能的关系,固-液非均相酶催化体系中酶的分子量和等电点等结构性能对其在皮内传质效果的影响,建立皮革酶的性能要求蓝图和醐作用机制;研发对皮主要组分专一性强的蛋白酶、脂肪酷和糖醐等皮革酶的产酶微生物选育、工程菌构建和高效发酵技术,酶对皮结构蛋门作用的调控技术,建立基于多酶协同作用的脱毛、皮纤维分散和脱脂等皮革关键生物技术;实现千吨级酶制剂、I万张以上规模皮革生物技术应用的产业化示范。考核指标:皮革用蛋白醐活力210,OooO酶活力单位/克(酪蛋白),酸性、中性蛋白酶的胶原蛋白活力/酪蛋白活力100,碱性蛋白酶的弹性蛋白活力/酪蛋白活力w3;pH>9条件下防脱脂率80%;糖甘醐能有效水解皮内蛋白多糖:随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低50%。皮革生产中COD、氨氮和SS等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减少65%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编制标准和技术规范8项以上。12.2 生态皮革糅制染整关键材料及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非金属鞅制材料的构效关系及高效非金属糅制机制,染整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电荷性与非金属糅制胶原的匹配性;研发适用性广的皮革/裘皮的非金属糅剂、与非金属鞅体系匹配的高结合性复糅剂和加脂剂,生态皮革糅制-染整工艺,并建立关键材料和皮革产品的生态评价方法;实现千吨级生态皮革糅制-染整材料、十万张以上生态皮革/裘皮生产技术的产业化示范。考核指标:糅剂、更糅剂和加脂剂中烷基酚聚氯乙烯酸(APEO)W1.Oo毫克/千克,有机溶剂含量2%;非铭糅皮革、裘皮等高端生态产品集成技术中,化工材料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成革收缩温度85。C以上,成品中游离甲醛含量2()亳克/千克,VOC100微克碳/克,总Cr50亳克/千克,Cr6+<3亳克/千克,A1.、Zr含量550亳克/千克,耐光性达到4级以上,皮革产品理化性能及生态指标达到欧盟相关标准,不含欧盟限用物质;糅剂、复糅剂和加脂剂3类化工材料示范生产线产能分别达到100O吨/年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编制标准和技术规范8项以上。12.3 生态皮革/合成革关键涂层材料及高值化涂饰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水基高物性皮革/合成革涂层材料及关键助剂的分子设计、制备方法与构-效关系,阐明涂层高物性与涂饰技术、涂层聚集态结构、助剂的关系及调控机制;研发皮革高物性水性成膜剂和合成革高固含、表面张力可调的高物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成膜剂,配套着色剂、补残剂、交联剂、增稠剂等皮革/合成革涂饰助剂的制备技术,研发皮革表面高值化涂饰技术,连续法合成水性聚叛酯关键技术,合成革无离型纸节约型泡沫涂层和超纤革无水凝固应用关键技术;实现高物性环境友好皮革/合成革涂层材料、生态皮革和合成革涂饰技术的产业化示范。考核指标:涂层材料和助剂中有机溶剂含量2%,丙烯酸树脂固含240%,合成革聚氨酯树脂固含250%、表面张力40-50亳牛/米可调;成革涂层性能:耐磨次数25000(汽车革),耐低温曲折2万次(/5C),光泽沙。(高光),光泽W100(消光),剥离强度N30牛/3厘米,酎水解(RH95%,70C,168h);游离甲醛20毫克/千克,VoCqoO微克碳/克,丙烯酸树脂成膜剂、连续法水性聚氨酯示范生产线产能分别达到I(XX)吨/年以上,着色剂、补残剂、交联剂等助剂示范生考核指标:高品质阻燃聚酯、聚酰胺、再生纤维素纤维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系列化终端产品满足典型应用领域阻燃防护功能要求,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阻燃聚酯:标准样条垂直燃烧U1.94VO级、纤维断裂强度23.5cNdtex织物极限氧指数N32%、高火续燃时间W2秒、垂直燃烧损毁长度ROO亳米,抗熔滴、抑烟性能明显提高;阻燃聚酰胺:标准样条U1.94VO级、纤维断裂强度22.5cNdtex织物极限氧指数>28%,离火续燃时间3秒、垂直燃烧损毁长度1.()0亳米;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干断裂强度225cNdtex织物极限氧指数N28%、阿火续燃时间W5秒、垂直燃烧损毁长度W150毫米;长效防护阻燃面料氧指数>28%,水洗50次阻燃效果无降低。到2020年,阻燃纤维产能达到50万吨;申报发明专利10项,制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14.2 高品质热湿舒适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热湿舒适功能纤维多重结构、形态设计与功能调控,纺织材料热湿传输规律与协同控制,纺织产品热湿舒适性检测机理与评价体系;研究热湿舒适功能纤维成分设计及制备技术,热湿舒适功能纺织品设计,多组分复合纺纱、复合结构织造、多元纤维一浴染色、吸湿导湿调控功能整理关键技术:开展高品质热湿舒适功能纤维制备与应用示范。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促进我国品种众多的混凝土制品抗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4.3 高抗裂预拌混凝土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混凝土流变参数与泵送性能关系,研究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用化学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构效关系,开发粘度调节型和智能缓释型高端化学功能材料;开发水化热调控材料和补偿收缩技术,形成超高层高抗裂预拌混凝土关键材料和成套技术;形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早期变形与裂缝控制技术。考核指标:粘度调节型化学功能材料降低高强混凝土粘度40%以上;智能缓释型化学功能材料在3040C高温条件下3小时坍落度损失不超过2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降低30%;大体积混凝土7天温升降低5C,28天收缩率100×106,混凝土开裂风险降低50%。超高、超深和超长薄壁以及特殊结构等工程用化学功能材料自给率由50%提高到90%;混凝土结构平均寿命由V30年延长到50700年。建立粘度调节型和智能缓释型化学功能材料生产示范线/水化热调控型复合矿物掺合料生产示范线58个,远程高程泵送混凝土示范工程810项,其中高度300米高层混凝土工程不少于2项。申请国内外专利30项,编制标准和技术规范57项。促进我国量大面广预拌混凝土质量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考核指标:新型高性能陶瓷原料。氧氮化铝粉体:纯度>99.9%,DsoO5微米,形成年产10吨中试线;氮化铝粉体:纯99.8%,O0.9%,D501.微米,形成年产30吨中试线。大批量陶瓷原料。碳化硅:纯度N985%,游离碳fcO.25%,游离硅鱼015%,总氧化量O085%,总铁含量Fe2(X)ppm,DsoO5微米,形成年产5000吨生产能力;氮化硅:相含量>93%,fsi0.1%,O1.5%,Fe2(X)ppm,D50().5微米,形成年产100O吨生产能力;氧化铝:纯度299.99%,K、Na20ppm,Si、Ca1.()ppn,Fe5ppm,D5oO.5微米,形成年产100o吨生产能力。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标准和技术规范23项。19.2 新型特种陶瓷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展新型特种陶瓷材料微结构演变规律与性能控制、可靠性评价和寿命预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复杂形状精密陶瓷部件近净尺寸低成本绿色快速成型技术研究;开展高性能多功能高温陶瓷纤维复合膜材料、高导热陶瓷基板材料、耐高温耐腐蚀高强轻质多孔陶瓷材料等新型特种陶瓷研发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实现应用示范。考核指标:高性能精密陶瓷部件:复杂形状部件致密化过程几何尺寸精度控制范围士1%,加工精度5m;多功能高温陶瓷纤维复合膜材料:使用温度280450C,除尘效率>99.8%,脱硝效率次0%,形成年产3万平方米示范线;高导热陶瓷基板材料:热导率1.(X)W(mK),基片厚度03亳米,基片尺寸多(X)X100平方亳米;耐高温耐腐蚀高强轻质多孔陶在材料:气孔率3O7()%,室温抗弯强度1.(X)MPa,I(XX)C抗弯强度35MPaj气体通量1000m(m2hbar):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标准和技术规范23项。19.3 透明、闪烁陶瓷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展氧氮化铝(AioN)、铝铝石榴石(YAG)、镁铝尖晶石等可见-中红外透明陶瓷物相纯度、微结构演变优化、品界纯化与透波性能、空位缺陷与闪烁性能关系研究,大尺寸部件制备与加工技术研究;开展大尺寸Ce:1.aBI>石榴石结构的闪烁晶体/陶瓷和Nd:CaF2、Cr,Nd:1.UAG等复合结构激光晶体/陶瓷等特种功能晶体/陶瓷的生长技术与装备、致密化机理与加工技术、器件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应用示范。考核指标:氧氮化铝、钮铝石榴石、镁铝尖晶石等透明陶瓷:600纳米波段直线透过率羽2%,3.5微米波段直线透过率83%;弯曲强度300MPa,断裂韧性2.0MPa.nz2;平板尺寸N400亳米,半球罩尺寸150毫米。Ce:1.aBr3、石榴石结构的闪烁晶体/陶瓷能量分辨率5%,光产额>50000p1.MeV,样品尺寸150毫米;NdiCaF2>CnNd1.uAG等复合结构激光晶体/陶瓷散射损耗01.%厘米,样品尺寸200亳米。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标准和技术规范23项。19.4 高性能陶瓷部件高效精密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展大尺寸复杂形状高性能先进陶瓷部件的轻量化高比强设计、精密成型技术、微小变形高温烧结过程控制、高精度高效率机械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高性能碳化硅热交换部件、微电子装备用大尺寸高精密部件、半导体产业用大尺寸高纯陶瓷部件、风电/节能装备行业大尺寸氮化硅陶瓷轴承球及球阀、热辐射保护管、绝缘环等系列产品工程化技术,实现应用示范。考核指标:高性能碳化硅热交换部件:密度N3.10克/立方厘米,弯曲强度2400MPa,断裂韧性35MPam巴热导率120W(mK),长度23()00亳米,碳化硅热交换管国产化率大于90%,形成年产5(X)吨生产能力;微电子装备用大尺寸高精密部件:表面粗糙度11ns5纳米,部件尺寸80()15(X)亳米;半导体产业用大尺寸高纯部件:尺寸300亳米、体材料或镀膜层纯度999%,实现应用示范;氮化硅陶瓷轴承球及球阀:弯曲强度800MPa,断裂韧性N8.5MPamu2,压碎载荷比N40,球尺寸3010。毫米,100毫米球精度G20级,100亳米热等静压球国产化率90%;氮化硅热辐射保护管:长度21500亳米,热导率次0W(mK),1200C弯曲强度2350MPa;耐高温氢腐蚀氮化硅复合绝缘环:致密度299%,高温抗击穿电压23.0千伏/亳米,耐高温腐蚀(H2、HC1.混合气体)寿命N1220.2 环保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研究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材料矿物活化机理、高效结构及作用机理,开发催化剂高活性原料粉体合成、成型等关键技术及脱硝材料成分设计、生产技术,开展脱硝材料生产及应用示范;研究矿物材料的选择性吸附机理、性能调控及催化降解机理,开发室内空气高效净化材料、难处置工业废水高效净化矿物材料、饲料脱霉用矿物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开展材料生产及应用示范;研究难溶性钾矿营养元素活化、生物菌矿物复合及调理、营养供给机理,开发土壤生态修复调理矿物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展土壤生态修复调理应用示范。考核指标: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材料在W12(C下水泥工业脱硝率大于80%;空气净化材料甲醛24h去除率293%,甲醛的饱和吸附量大于90毫克/克,苯去除率>88%,胶黏剂填料甲醛释放量V4亳克/100克;高COD污水处理材料对不溶或微溶性COD去除率>80%,处理印染废水COD<1.OO毫克/升、固体悬浮物SSMO毫克/升;金属废水处理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99%,Cr.AS离子实现毒性降解;污泥脱水材料处置后的污泥含水率<65%,费用降低30%以上;营养型土壤调理材料有效养分含量KzO%、SiO2>30%、CaO>30%;复合型土壤调理材料含生防菌22.5x103个/公斤,根腐病发病率降低85%;饲料脱霉矿物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吸附率295%、玉米赤霉烯酮吸附率290%o申请专利35项,编制标准和技术规范7项。形成5000nW年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高效脱硝材料、5000吨/年海泡石基空气净化材料、30(X)吨/年污水处理材料、10万吨/年的营养型土壤调理材料、I万吨/年复合型土壤调理材料生产示范线和批量应用。20.3 环境友好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隐晶质石墨基等矿物材料微结构及性能演化、服役机理和功能强化调控基础,复配无机矿物高温热熔成纤机理,多元非金属矿物复配协同作用机理;开发高耐蚀预水化防渗材料生产、高真空度控制与吸附柱撑离子交换功能强化、玄武岩纤维原料稳定及全流程优化、大宗尾矿材料化及低品质非金属矿高值化规模利用、隐晶质石墨矿物材料制备、高性能助悬浮缓释增稠环保材料制备、环保型高稳定摩擦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展生产及工程应用示范。考核指标:高耐蚀预水化膨润土防渗材料实现升级换代,材料耐静水压K)2MPa,渗透系数5.()x1.0-u米/秒;玄武岩纤维池窑化拉丝成品率285%,干纱断裂强度045-06N1.ex,浸胶纱强度N2600MPa,弹性模量N90GPa;尾矿及低品质矿制备的新型复合结构陶瓷厚度10亳米,破坏强度9(X)N,断裂模数17.5Nmn:尾矿及低品质矿制备胶凝材料替代水泥40%以上时28天强度与参比水泥相当,28天抗硫酸盐侵蚀系数1O抗氯离子渗透性提高5倍;隐晶质石墨基矿物材料提高橡胶材料硬度80%拉伸强度25倍、撕裂强度1.倍、压缩永久变形20%:悬浮缓释材料表观粘度22()()0mPas,触变指数28,悬浮率298%;摩擦材料实现不含石棉、铜及有害重金属,材料工作摩擦系数波动±10%,最小摩擦系数不低于0.25,1OO35OC总磨损率50.8x10%/(Nm),寿命延氏1.55倍。申请专利40项,编制标准和技术规范8项。形成20万平米/年膨润土防渗材料、1500吨/年玄武岩纤维池窑拉丝、500吨/年石墨矿物材料、3000吨/年功能环保助剂、2000吨/年高性能摩擦材料生产示范线和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