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把握“两个结合”厚植红色文化.docx
-
资源ID:1731734
资源大小:10.8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心组研讨发言】把握“两个结合”厚植红色文化.docx
【中心组研讨发言】把握“两个结合”厚植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作为革命老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该地特殊的战略要地铸就了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吕梁红色文化孕育出的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吕梁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吕梁人民艰辛而辉煌奋斗的见证。把握“两个结合”,助推吕梁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为实现吕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开创吕梁美好未来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一、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传承吕梁文化基因吕梁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吕梁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吕梁地处黄土高原和黄河之畔,一代代吕梁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孕育出古朴厚重的黄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对吕梁人民在黄土间辛勤劳作的形象比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厚重朴实、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建筑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聚居地,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黄河之畔的磺口古镇承载着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凭借着黄河水,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商贸重镇。在战争年代,吕梁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党的作战优势,实行山地游击战,窑洞则成为他们规划作战的军事阵地。吕梁的红色遗址以及纪念馆都是在窑洞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是对吕梁传统文化的传承。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的贺昌、刘胡兰等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命运体现出的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对吕梁传统文化中吕梁人民优良品质的激活和继承。璇口古镇在战争中充当着军事重镇的重要地位,黄河水承担着重要的运输功能,打通了吕梁和延安之间的交通运输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吕梁优秀传统文化在彼此契合中形成了璀璨的吕梁红色文化资源。吕梁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吕梁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吕梁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下,红军东渡黄河作战,发展军事力量,建立地方组织,在吕梁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晋西北这片土地上八路军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等人的带领下,组织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同日寇展开激烈战斗,面对敌人的强势进攻,吕梁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作战的特殊性,八路军采用了山地游击战术,率领群众利用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此过程中孕育出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让吕梁精神激励吕梁人民奋勇前行。吕梁红色文化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吕梁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结合要求我们在传承和弘扬吕梁红色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吕梁红色文化的创新型转化,使吕梁红色文化永葆生机。二、扎根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留住红色记忆坚持保护优先,助力吕梁文旅。要注重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发展,以红色文化为牵引,传统文化为依托,新时代文化为动力,推进吕梁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一、深入挖掘整合古镇、古村落、红色遗址等资源,对古村落民居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让传统古镇活过来,旺起来,焕发新的生命力。二、挖掘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依托当地的文化底蕴举办特色民俗活动。例如方山张家塔村举办了古装巡游、迷你时空甬道、祖院抛绣球、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使游客沉浸式体验古村落呈现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三、整合吕梁文化资源,推出吕梁''优惠卡”,把自然景观、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景点串联起来,比如将西华镇、磕口古镇、方山张家塔打造为一体化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高原上的草原美景,再到琉口沉浸式体验晋商文化中的晋商服饰以及穿梭在古镇进行商品交易的繁华景象,再到方山张家塔村的地道,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年红军抗战的艰辛。注重传承弘扬,延续红色血脉。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将红色文化的传承融入到大中小课堂当中,强化学生对吕梁文化的关注与重视。中阳剪纸作为吕梁民间传统技艺,剪纸艺术在不断传承和发展,剪纸作品在不同年代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人们曾经借助剪纸这一艺术形式记载古老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革命战争年代,通过剪纸作品记载了红色人物的画像以及红色遗址。现在,将剪纸艺术融入到课堂当中,使传统技艺得到弘扬的同时,红色文化也得到了传承。新时代,学校开展吕梁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在充分感受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精神的过程中,成为了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无形之中为传承红色文化培育了新生力量。三、立足吕梁实践,凝聚红色动力,开创吕梁未来传承吕梁精神,争做吕梁传人。要加强对吕梁精神的研究,深入挖掘吕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一要培养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新人,组建吕梁青年宣讲团,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行宣传,开展青年大学习,讲述吕梁红色故事,介绍吕梁红色人物的先进事迹,强化理论知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内心,进而增强历史自豪感,传递红色文化的接力棒。二要充分发挥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和刘胡兰纪念馆的教育示范作用,活用VR体验,扩宽宣传渠道,依托吕梁红色资源的优势,大力宣传吕梁精神,有效发挥红色基因浸润引领,育人教化的作用。三、组织大中小学生进行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深挖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和谐乡村的建设,而且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一、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到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争取财政支持,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项目,发展特色经济,可以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二、将绿色生态和红色旅游多元融合,挖掘红色教育基地与自然生态基地的相互契合点。露营基地是紧跟时代潮流又吻合红色资源特点的新型旅游形式,可以建成以露营休闲度假、爱国教育、全民健身为主的业态形式,开启属于吕梁的“长征”路线,规划吕梁红色线路,开展徒步活动,前往爱国教育基地,瞻仰英雄纪念馆,浏览景观村落,感受当地旅游文化和风土人情。三、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自然乡村旅游的盛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契机。例如吕梁岚县土豆花海成为乡村游的典范,纷至沓来的游客观赏了土豆花,又尽情享受岚县特色美食土豆宴,打造了乡村农家乐的特色,让农家乐成为新的休闲打卡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