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学校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时期学校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市关于基础教育工作的部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按照总体思路,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强校规划工程建设期内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整体展望和工作计划,推进办学实践,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让学校发展站位更高,目光更远,过程更实,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进步,特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第一部分现状与优势一、办学现状学校经多年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2200人,专任教师130名,占地面积18000m20近年来在教委的领导和关心下,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为先导、以创新促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较大进步。德育工作实效不断提升。学校通过社会实践、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将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利用节假日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教育。学校依托校外教育资源,与社会的合作日趋加强。学校拓展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大学、走进基地、走进社区,在体验学习中内化和提升学生的道德行为,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场馆探究试点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校在教学设施、教师素养、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制度,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评价和反思等教学六环节清晰到位。学校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区域内创智课堂试点校。二、不足与问题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作为一所老校,我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但是办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校还存在着办学理念仍相对滞后、整体办学质量有待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教育资源仍存在差距、科研支撑作用不够有力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办学思路不够开阔,特色教育的品牌尚未形成。学校的两大特色品牌还未完全形成,校园特色项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学校的内涵发展还不够丰富,尚需要进一步加大向内挖深、向外拓展的力度。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1岁,随着部分老教师的退休,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提升还需相当长的时间。学校缺少在区域层面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科研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等专业素养和能力也急需提高。科研支撑作用仍不够有力。学校的科研意识不够强,科研力量还较弱。学校承担区域改革项目较少,原有的“英语零起点”联合体项目也已经到期结束,目前在研的区域项目只有2项。教研组建设也不够完善,区域内的教研交流还不够丰富。学校的硬件资源不足,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和功能性教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供师生使用的运动场地不足,运动空间狭小,运动器材不够丰富,不利于学校一系列体育课程和校园活动的大力开展;另一方面,对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功能性教室较为缺乏,包括音乐教室、师生阅览室、理化生科研室等,不利于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三、优势与成效虽然我校在可持续化、长期性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随着社会对更好的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渴望,我校师生同心合力,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环境优势教育环境的新要求。学校周边的生源结构近年发生较大变化,附近居民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新的社会教育资源的注入,也带来了区域教育力量的整体性增强。(二)资源优势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力量的注入。通过加入中学教育集团,与区域内多所初中交流合作,享受集团成员校的配套资源。根据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和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流动到我校,给我校带来新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和助力。与优质高中适当对接,主要是在素养课程的初高中衔接等层面,通过新的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注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发展平台,有利于深入扎实地开展基础教育的各项工作。整体托管办学力量的联动。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特色凝练等方面实行全面输入和对接,注入优质资源,补齐发展短板。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造就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创新体系。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和绿色指标评价为目标,实施一体化联动办学。整体托管办学将以“示范、融合、发展”的方式,带动我校行政管理与薄弱学科的整体建设,最终实现从“带动发展”到“自主发展”的全面转变。第二部分理念与目标一、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关爱每一位学生”。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含义:关爱所有的学生。既关爱困难学生,也要关心资优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他们获得较强的成长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有效、更充分的发展。立德树人,实施全面关爱。关心爱护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品德行为、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健康成长。关爱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了解学生的成长足迹。既关心当下的学生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多年来,我校作为市教育研究会成员校,坚持实施爱的教育,这已成为全体师生的追求。以爱润心,倡导爱的教育,体现了学校坚持树魂立根的信念。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训练中不断思考、不断领悟,不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行动中,并以悟有所行作为衡量学习取得成效的标志和追求。市“强校规划工程”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初中教育”,“坚持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我校“关爱每一位学生”的理念与强校规划工程理念高度契合。二、整体目标以人为本,在未来的五年,充分抓住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在办学方向上,积极将整体办学目标和强校规划工程目标结合起来,以“和谐校园,健康向善,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在育人方式上,以“基础+特长”为着力点,使学生学习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整体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增强办学特色,提升家长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学生层面。以成长力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积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全面关爱学生,同时关心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层面。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办学的基石,因此,营造优良的专业提升平台,让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专业上获得成就感,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充实的幸福感。学校层面。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以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带来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的提升。在整体目标的要求下,学校还要细化为各项目标,包含人才培养目标、德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科研目标、队伍目标、管理目标等。培养目标是为培养身心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基;德育目标旨在培养品德端正的有爱少年;课程目标是建设结构化课程体系,并努力形成特色课程;教学目标是创造生本课堂和高效教学模式;科研目标是争取各类各级教研课题,搞好教研组建设;队伍目标是建设和培养一支团结协作、专业素养突出的教育教学工作团队;管理目标是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最终将我校办成一所管理规范有序、学生和谐发展、教师敬业进取、质量稳步提高、特色项目显著、社会评价较高的公办初级中学。第三部分任务与对策我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强校规划工程建设的主旋律。从社会效益来说,要做强内功、抬升底部、持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从强校规划工程的主要任务来说,重在精准施策、注重内涵、提升质量。坚持优质与公平同布局、同推进,把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规划时间为五年,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分解如下:第一年:借助社会多方资源,初步调整和优化生源结构,着手学校的软硬件各项设施的初步建设,初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第二年:初步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提升师资水平。加强优质教师的招力度,在增加新鲜血液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培育等工作。总结第一年的经验和不足,进行针对性地改善。第三年:初步开设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形成系列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料,积攒教学资源;初步探索特色课程的实施和完善;在前两年基础上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区校骨干教师人数稳定增加。第四年:整体办学面貌有较大改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善,绿色指标监测有较大的进步,办学特色明显增强,办学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第五年: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整体目标和年度任务相结合,主要以项目化方式带动工作的推进和实施。一、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融入双名工程按照要求,每所强校规划工程科研校将有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第四期双名工程”体系中的“攻关计划”和“种子计划”,我校拟在更大范畴内为教师的成长拓展更多的平台和渠道。任务目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对策如下:1 .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教育教学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集体工作,要办好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在校内,我校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为三项抓手:教研组重点关注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要对初中四年的教学计划做通盘考虑,包括年级之间的知识能力的衔接性、各年级的教学重点。备课组则针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具体课程内容,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灵活结合,在完成集体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同课异构,形成并彰显个人教学风格。年级组则统筹、协调本年级各个学科的力量,完成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考核工作。在校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域内、兄弟单位的教研活动,拓展教师发展平台,积极构建工作室、教研联合体等,申请区域内的课题和项目。2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既包括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完整有序的教师梯队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也包括优质引进师资。秉持“成就每一位教师”的理念,学校根据学科教学力量情况,在校内选拔一批骨干教师,并鼓励他们发展优势向上申报区级、市级骨干教师,暂时未入选校级骨干的老师,则成为骨干储备,鼓励他们补齐短板,找准自身特色。通过教育集团输入优质师资,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柔性流动,以新鲜的思想和有力的实践,促进学校教学力量的多元化提升。我校是教育集团成员校,每年有多位集团内的优秀教师前来交流任教,按照集团流动的统一要求,定教定岗,充分发挥流动教师的教学能量,带动我校教师多元发展。另外,我校可以共享中学的资源积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集团的“教师种子计划”,利用集团办学的优质资源,培育骨干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市区的教师培养计划等更高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3 .学校积极引进优秀的新教师,新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新鲜血脉。规范招流程,严格入职要求,通过面谈、说课、进课堂试讲、教案编订、论文写作等各种形式选教师。新教师入职后,除了组织新教师参加市、区的统一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外,我校将组织专业化较强的培训,帮助新教师锻造教育教学能力。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任务目标:实施中考新政,聚焦课程建设和课程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对策如下:1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之外,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的针对性和特色性较强的课程,主要供本校使用,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也可以推广到区域内,供其他单位借鉴使用。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还比较薄弱,还需要认真考量,积极应对。在建设期内,计划主要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要课程展开校本课程的研发,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兼顾其他学科校本课程建设。2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目前我校主要以完成基础课程为主,对校本课程、素养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很不够的。要由弱转强,由无到有,由有到优,必须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做宏观规划和通盘考虑,在借鉴、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3 .教学资源库的梳理与建设。在强校规划工程建设期内,计划全面梳理和建设教学资源库,包括各个学科初中四年的一贯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案、作业、试卷等)、教学模式、教研活动、教研论文和书籍等,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和展开提供条件。指标达成:1.开发至少三门校本课程,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资料,最好形成案例集或者教学设计集,以语数英等三门主学科为主,兼及其他学科。4 .制定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方案。5 .整理本校教学资源相关材料。三、优质品牌辐射带动,惠及全体学生任务目标:在优质教育品牌资源的带动下,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元互动教育联合体。对策如下:1 .主动依托教育集团,探索初中和高中学校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适应中考转型,参与中学教育集团紧密型合作办学的“教师种子计划”和“学生萌芽计划”,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初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初高中衔接活动等多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和交流,积极参与学科的建立。具体来说,教育集团和教育集团对我校的支持有如下几个方面。实训一体化的探索,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集团内派遣优秀师资流动到我校任教,以直接指导或师徒带教的方式指导我校教师成长;另一方面,我校也会派出教师到集团成员学校去交流学习,双向流动、多方互动。集团校还开展了教研联动工作,组建教研联合体或者工作室,这对提升我校的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帮助。课程设置的指导。包括新课程的设计和讨论、实施,也包括集团校内成熟课程的正向迁移。学生培育工作,组织学生参加集团校内的集体性活动,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让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学生共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视野、拓展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增进交流,培养感情。第四,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当今教育的有效探索,我校要充分利用好集团优质资源,扎扎实实地改进我校的教学各项工作的细节,从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 .公民办互通,主动依托优质品牌初中。2023年4月,民办初中大学附属存志学校整体托管我校对我校实行四个“输出”,即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教师、输出课程,在师资、学生培养等领域实现两校全方位深度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教育均衡的质量和水平。3 .社会资源和基础教育互通,主动依托高等学府。存志学校除了给我校带来优质初中教育资源,也带来了大学等高等教育资源。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的一些素养和社团课程和存志学校一样,享受大学的教师团队和优质课程资源,在为学生开拓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养发展的平台。优质品牌的辐射和带动,给我校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将对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质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4 成指标:1.依托集团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邀请大学派出3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到我校交流指导,每年我校的学生至少参加一次集团内的学生活动,每年引进教育集团或教育集团的1-2门区域共享课程。5 依托整体托管的力量,借助大学附属存志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在课程、师资、学生活动等方面深度合作。6 .依托社会教育资源,每年至少引进一门大学素养课程或专家讲座,由大学的教师到我校授课。同时,我校的学生每年至少一次赴大学进行现场参观和交流活动。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任务目标侈元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整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策如下:1 .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当中,课程资源的投入和建设非常重要。我校将在综合素养课程建设方面大力投入。目前,我校借助存志学校、中学教育集团、大学的专业教育力量,逐步开发、拓展综合素养课程,希望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形成有效性强、适切性好的做法,并固定下来。同时,将综合素养课程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出特色鲜明的素养课程,从人文素养、艺体素养、科技素养等多个层面切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综合成长的平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化、个性化发展。2 .创新(重点)科研室建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形式和育人需要,我校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改造原有或配置新建的听说测试教室、创新科研室、理科科研室等专用的设施和设备。各类科研室既是开放性的、趣味性强的,又贴近生活。科研室建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经过精心设计,科研室可以分为自由探索区和课题研究区,以科研和课题带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科学创新的意识。3 .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布置。环境影响人的发展,作为一所学校,凸显育人特色的环境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校园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硬件环境建设方面,从整体上提升办学硬件条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目前急需解决的是运动场地的不足和功能性教室的缺乏。学校整体的建筑风格、建筑色调、空间布局、环境美化等,需要认真考虑,最好形成鲜明的主题风格。教学楼、图书馆、礼堂等功能建筑既能满足各自主体工作的需要,又形成整一鲜明的建筑风格。软件环境建设主要指校园文化氛围和软实力的营造。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方寸,凸显育人风格,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具体包括橱窗展板的设计、走廊装饰、教室和办公室的改造、装修和装饰、活动场地的设计和装饰等。重点在于提升校园的人文氛围,并和艺术素养、体育素养、科技素养的培育灵活结合起来,营造崇德向善、博学励志的校园氛围。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校园信息化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为师生提供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在强校规划工程建设期内,我校将大力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既有硬件需求,也有软件需求。硬件主要指专用场地、设备等,软件指各类教研资源包、应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为目标,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资源整合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达成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从而促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校实施转型、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力。达成指标:为学生每年开设10门以上的综合素养课程,要求设计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艺体素养等三大方面。建设期内逐步完善理化生科研室和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的软硬件设施。在建设期内对校园的房舍、场地、绿化进行整体修缮和设计。五、激发自主办学活力任务目标:全面推动教学改进,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提升满意度。对策如下:1 .规划文本的制定、实施、自评、改进和达成。要全面建设好我校,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制定规划文本。除了整体规划之外,落实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又有更细一步的规划或者计划文本,如德育规划、课程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课堂教学规划、教研规划、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规划等。这些规划或计划将对各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具体工作的实施和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与检验。2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先期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要想达到既定目标并取得良好成效,需要教学诊改工作的跟踪和反馈。注重过程诊改和专项改进,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推进精细化管理,查找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方案。3 .家校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提升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学生的成长是家校合力的结果。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非常注重与学生家长的合作的,家校共育,家长同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将与家长展开积极合作,包括创设家长讲堂,请家长到校做讲座或者发言,组织专业力量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为家长提供教育实时资讯,对家庭教育做出有益指导,引导家长做理性选择等。同时,我校将充分了解家长对于学校办学情况的建议和意见,努力提升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达成指标:制定好相关规划文本,每年进行一次校内教学诊改工作和自查工作,每年为家长举办一次专题讲座。第四部分保障措施1、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以高质量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建设工作与事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选优培强工作队伍,带动学校组织建设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工作格局。2、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着力提高骨干队伍工作能力,推进办学能力现代化,保障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3加强规划宣传引导。广泛、深入地宣传学校发展规划,全力营造优良的发展氛围。精心制定系统完备、详尽细致的宣传方案,综合运用多种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和广泛多元的渠道,向广大师生、家长、校友以及社会传播学校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4 .加强规划监督评估。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标准和方法为依托,设立专门的监督评估小组,制定详细且合理的定期评估计划,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评估。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