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亲子研学”教学的思考(2024年).docx
-
资源ID:1744121
资源大小:8.1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如何做好“亲子研学”教学的思考(2024年).docx
关于如何做好“亲子研学”教学的思考“亲子研学”到底该怎么做?如何设计?又如何开展教学?通过七八月份的实地研学,初步完成北京中轴线跨学科研学课程,通过近两个个月的时间的实践旅游研学,并借鉴同行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初步完成“亲子研学”的研学的设计及教学方案。一、教学对象的延展性1、“亲了研学”不应该是有家长陪伴着的“学生研学”。而是“家长+学生”的双重教学对象。2、教师既面向学生本身,更应该面向“在家长陪伴下、关注、帮助与监督卜的学生”。同时促进“教师+家长+学生”的学习共同体的生成。二、教学目标的扩充性1、“亲子研学”应能促进家长更深入的理解研学教育理念、活动目标和孩子学习的过程。2,研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了孩子与家长共同完成的工作任务,如共同开展气象指标测量,共同讨论有关研学问题等,力图使家长理解教学的过程及孩子学习的知识内容,思考逻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标准。三、教学内容的渗透性亲子研学的内容应具备从学生渗透至家长的力度。教学内容在到达学生层面时,应留下关键的知识、能力与方法;还应再渗透到家长层面,即促进家长就研学和研学过程中的问题做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反思。如本次的“中轴线上的传统文化修养”这一探究活动,首先通过介绍古都的历史轨迹,使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应具备的知识、品格与精神等要求,然后再经过研学导师的引导,将这一话题渗透到家长层面,促进家长对“子女成才路径”、“中华优秀文化学习成的条件”乃至“家庭学习气氛的营造”等层面展开更为深入的反思。四、教学方法的同步性教学对象是在认知与背景知识上存在巨大差异学生和家长,因此教学方法亦应采用双向并行的做法。如本次有关“故宫文化”这一研学专题,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手机等搜集资料方式,而学生则通过搜集来的资料结合典籍开展查询与分析。因此,研学导师面对家长时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面对学生则采用“调差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