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各种回拖力计算方法辨析(经典).docx

    • 资源ID:1745474       资源大小:4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各种回拖力计算方法辨析(经典).docx

    各种回拖力计算方法辨析(经典)1、荷拱土压力计算法1.1基本思路与计算公式卸荷拱土压力计算法的基本思路是:穿越管段在回拖过程中受到孔道上方塌落土的压力,管段本身的重量全部由孔底承担,即不考虑浮力作用。孔道上方塌落土的压力根据穿越地层天然卸荷拱的高度进行计算。基本计算公式为:Tma×=2P1.+Ka+Pofe1.(31)式中:Tmax穿越管段的最大回拖力(kN);P单位长度穿越管段所受的土压力(kN/m);Ka主动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3;Po单位长度穿越管段重量(kN/m);fe管壁和孔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无量纲,一般取020.3);1.穿越管段的长度(m)。图3-1管道穿越处土壤卸载拱示意图从(31)式可知,穿越管段的最大回拖力取决于管顶塌落土对管段的压力P和摩擦系数fe的大小。管顶塌落土对单位长度穿越管段的压力P由垂直土压力PV和侧向土压力Ph组成,即P=Pv+Ph.其中,垂直土压力Pv按穿越孔道上方天然卸荷拱以下的垂直土荷载进行计算。同时考虑到泥浆的护壁和对土壤的胶结作用,引入孔壁稳定系数人进行修正。孔道上方天然卸荷拱的高度:2fkp(3-2)h=De1.+tg45o?1.2Pv=veDO=veDODe1.+tg45o?1.2fkp(3-3)2式中:Pv单位长度穿越管段所受的垂直土压力(kN/m);Ve穿越地层土的容重(kNm3)Do穿越管段外径(m);De最大扩孔直径(m);h穿越孔道上方天然卸荷拱的高度(m);fkp穿越士层的坚实系数,各种土的坚实系数见表3.1;穿越地层土的内摩擦角,=arctgfkp;穿越孔壁的稳定系数(无量纲),根据经验取30.040.0表3-1土壕坚实系数及孔道稳定系数土壤类型坚实系数九P沼泽土、新填土、淤泥等不稔定土<0,6聚态轻亚粘土0.6塑态轻亚粘土0.7型态轻亚粘土、粘上、黄土0.8坚硬的亚粘土及粘土10因为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最终扩孔直径一般达到穿越管径的1.31.5倍,穿越管段回拖时在孔内具有一定的自由度18。所以,根据朗肯土压力理论,单位长度穿越管段在回拖时所受的侧向土压力Ph可按下式计算:P=Pvtg245o+72(3-4)式中:Ph单位长度穿越管段所受的侧向土压力(kN/m);Pv单位长度穿越管段所受的垂直士压力(kN/m);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将P=Pv+P和(3-2)、(33)、(34)式带入(3-1)式,得到:Tmax=fe1.VeDoDe1.+tg450?1.21+tg245°+?121+Kafkp+Po(3-5)1.2公式分析公式(3-5)的力学基础是土体的天然卸荷拱作用,成立的前提是扩孔后的卸荷拱土压力全部施加在穿越管段上,且不考虑穿越管段在孔内所受的浮力.其特点是:(1)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结果偏于安全;(2)力学基础与实际工况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卸荷拱计算土荷载时,要求满足两个条件:fkp0.6;管顶惹土超过2ho后一个条件对定向钻穿越来说不是问题,但前一个条件只有在粘土、亚粘土、黄土、岩石中才能满足。也就是说,从公式(3-5)的推导过程分析,它只能应用于粘土、亚粘土、黄土、岩石层的回拖力计算。对于其他地质条件则无能为力。但实际上,粘土、亚粘土、黄土、岩石层中的孔壁是基本稳定的.只要扩孔工艺合理,卸荷拱的土压力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管段的重力和所受的浮力成为影响回拖力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式(3-5)反而更加适用于孔壁稳定性较差的地层(如中粗砂和淤泥质土层等);(3) (3-5)式中过多系数的引入严重影响计算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精确度。在公式(35)中,含有管壁与孔壁之间的摩擦系数fe、穿越土层的坚实系数fkp、主动土压力系数Ka以及穿越孔壁的稳定系数N这些系数都是实验值或经验值,计算时要凭计算者的经验去选择,无疑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客观性;(4)公式(35)所表达的力学意义与工程实际有一些背离。在公式中,穿越管段的回拖力与扩孔直径成正比。对此,可以解释为:扩孔直径越大,孔壁崩埸的可能性或趋势越大,但可能或趋势不等于结果。回拖时完全塌孔对任何一项穿越工程都是灾难性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2、净浮力计算3.1 基本思路与计算公式净浮力计算法的基本思路是:穿越管段在孔道内仅受到重力和泥浆浮力的作用.泥浆对管段的净浮力构成对孔道的正压力。基本公式为:Tmax=Po?Pffm1.(3-6)Tmax穿越管段的最大回拖力(kN);Po单位长度穿越管段重量(kN/m);1.穿越管段的长度(m);Pf单位长度穿越管段在孔内所受的浮力(kN/m);fm综合摩擦系数(无量纲,一般取0.50.8);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对于钢质油气管道,忽略不计外防腐层的厚度和重量,则:Po?Pf=114Do?65ys?Do2m(3-7)4式中:穿越管段的壁厚(m);s材重度,78.5(kNm3);m孔内浆土混合液容重,I1.c)12.0(kNm3);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将(7)式代入(6)式得到:4Do7s7Do2mfm1.(3-8)Tma×=114这就是基于净浮力的回拖力计算公式。3.2 公式分析公式(3-8)的力学基础是阿基米德浮力定理,成立的前提是导向孔和预扩孔都非常理想;穿越管段在孔内处于完全自由状态;孔壁完全稳定,没有塌孔现象.其特点是:(1)充分考虑了穿越管段在孔道内所受的浮力,计算简单;(2)比较理想化。任何一条穿越曲线都不可能完全平滑,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误差或偏移;最终形成的孔壁也不是绝对稳定,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崩塌。因此,孔壁对穿越管段总是有约束的。这种约束与穿越的地质条件、导向孔曲线、扩孔工艺、泥浆性能都有很大关系,最终会影响回施力的大小;(3)没有考虑扩孔直径的影响。对水平定向钻穿越而言,最终扩孔直径对穿越的影响是很大的.孔径越小,穿越管段在孔内的活动余地越小,所受的约束越大,回拖力有可能增大;但孔径过大,崩塌的危险性也越大,大面积的孔壁崩塌同样会使回拖力大幅度上升。因此,合理选择最终的扩孔直径对成功进行水平定向钻穿越意义重大,在进行回拖力的计算中应该考虑这一因素;(4)没有考虑穿越两端鸾点的绞盘效应;(5)计算公式中的摩擦系数fm的变动范围比较宽(0.50.8),回拖力的计算结果受计算人员的主观影响较大。3、绞盘计算法2.1 基本思路与计算公式绞盘计算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穿越管段近似地视为一条部分缠绕在巨型卷筒上的柔性钢索。这样,对于水平孔内或地面上水平拖动的顺直管段,其回拖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为:Fs=PB1.(3-9)式中:Fs顺直管段在水平孔内(或在地面上水平拖动)的回拖力(kN);穿越管段与孔内流体(泥浆)或管段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无量纲);PB单位长度穿越管段在孔内的净浮力或在地面上的重量(kN/m);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对于水平或垂直弯曲管段,当弯曲半径足够大(如弹性敷设)时,考虑绞盘效应,其回拖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为:Fc=e(PB1.)(3-10)式中:Fc水平或垂直弯曲管段的回拖力(kN);穿越管段与孔内流体(泥浆)或管段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无量纲);管段弯曲段的包角(弧度);其他符号意义同前.根据(39)、(3-10)这两个基本公式,考虑回拖过程中孔内泥浆对穿越管段的运动阻力,以回拖头为基点,可以推导出以下系列计算公式。TA=ea(aPO1.1.+1.2+1.3+1.4)(3-1.1.)TB=ea(TA+T+bP0?Pf1.2+P0?PfH17eaa(aPO1.2)(3-12)TC=TB+T+bPO?Pf1.2+PO?Pf1.37ea(aPO1.3)(3-13)TD=ea(TC+T+bPO?Pf1.4+PO?PfH27e(a+O)a(aPO1.4)(3-14)式中:TA穿越管段回拖至入土点A处的回拖力(kN);TB穿越管段回枪至入土端终弯点B处的回拖力(kN);TC穿越管段回拖至出土端起弯点C处的回拖力(kN);TD穿越管段回拖至出土点D处的回拖力(kN);T一孔内流体(泥浆)对穿越管段的运动阻力(kN);T=11q(De2?Do2)(3-15)8q孔道内泥浆压力,一股取5-10(kNm2);1.1.穿越管段的附加长度(m);1.2穿越管道入土点A至入土端终弯点B(下行段)的水平长度(m);1.3穿越管道中间水平段B-C长度(m);1.4穿越管段出土端起弯点C至出土点D(上升段)的水平长度(m);H1.穿越管段入土端(下行段)的最大埋深(m);H2穿越管段出土端(上升段)的最大埋深(m);a穿越管段在地面以上的摩擦系数(无量纲),一股取0.15-0.20;b穿越管段在孔内的摩擦系数(无量纲),一般取0.20-0.30;穿越管段的入土角(弧度);穿越管段的出土角(弧度);其他符号意义同前.显然,TD>TC>TB>TA.即随着穿越管段被缓慢地拖入扩好的孔内,回拖力不断增加。当穿越管段被回拖至出土点D处,回拖力达到最大,这与工程实践是吻合的。2.2 公式分析公式(311)(315)的力学基础是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和绞盘效应,实际上是净浮力计算法的修正。因此,它们成立的前提与净浮力计算法基本相同:(1)穿越管段在回拖过程中始终处于柔性状态。除净浮力外,孔壁没有对穿越管段产生其它反作用力;(2)导向孔、预扩孔之后的成孔曲线非常理想,只有两个弯点,没有水平或纵向偏移或误差;(3)孔道完全稳定,没有塌孔现象。在实际工程中,以上前提条件除很难完全满足;(4)穿越管段本身总是具有一定刚度,不可能像缆绳一样柔软;穿越曲线不可能绝对平滑、完美,有时会存在多个弯点,孔壁也不可能绝对稳定.因此,在应用公式(3-11)(3-15)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特别是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慎重处理:1)犹豫操作原因或实际穿越需要(如绕避障碍物、纠偏等),穿越曲线出现多个弯点。此时,需要根据实际穿越曲线采用前推方式逐步对各弯点处的回拖力进行计算,并最终确定最大回拖力;2)穿越的曲率半径偏小(小于800Do)且弯点较多时,钢管的刚度将成为影响穿越的重要因素。此时,回拖力会急剧上升,甚至导致穿越工程失败。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穿越孔道的曲率半径(直达到1200D。以上),尽可能减少孔道的弯曲,并保证扩孔质量;3)穿越地质恶劣,容易出现塌孔现象(如中粗砂、卵石、淤泥等)°此时,需要借鉴卸荷拱土压力计算方法对回拖力进行估算。结论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1)卸荷拱土压力计算法的计算结果都较实际回拖力大,这主要是由于此计算法将扩孔后的卸荷拱土压力全部施加在穿越管段上,且不考虑穿越管段在孔内所受的浮力,因此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这种计算;去较适应于孔壁稳定性较差的地层,如中粗砂和淤泥质土层等.(2)静浮力计算法计算结果变化幅度较大,但当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计算值与实际值又较接近。这主要是由于此计算法只考虑了孔道内泥浆浮力的作用,而完全没有考虑管顶土压力作用在管道上的压力作用。所以这种计算方法较适用于孔壁稳定性较好,且穿越曲率半径较大的工况。适用的地层包括粘土、亚粘土、黄土、岩石层等.(3)绞盘计算法的计算结果都较实际值小,且结果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太大.这主要是由于此计算法充分考虑了各弯点的绞盘效应,但未考虑管顶土压力作用在管道上的压力作用。这种计算法由于考虑了弯点的绞盘效应,并且分段计算,所以对于粘土、亚粘土、黄土、岩石层等孔壁稳定性较好的地层适应性比较好。(4)虽然卸荷拱土压力计算法的基本出发点是粘土、亚粘土、黄土、岩石层中存在的卸荷拱作用,但由于水平定向钻穿越的工艺特点和泥浆的护壁作用,此公式不宜用于这些地层的回拖力计算。但对于塌孔可能性较大的砂层、卵砾石层,公式的符合性还是较好,说明泥浆对穿越地质有一定的改良作用.(5)在轨迹曲线和扩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采用净浮力计算法和绞盘计算法计算回拖力都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而且,从两种方法的对比可以看出,绞盘效应对估算回拖力的影响客观存在。合理确定净浮力计算法中的各项参数可以使两种计算方法达到等效的水平。实践证明,在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最大回拖力是各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穿越曲线、扩孔工艺、泥浆性能、管道规格、发送方法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完全的卸荷拱作用或单纯的净浮力作用都不太可能.本文所论述的三种计算方法都是属于估算,对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绞盘计算法的力学模型和计算结果都与实际工况比较接近,如果穿越曲线出现偏差或需要绕避障碍物,要根据实际穿越曲线用逐点前推的方式对各弯点处的回拖力进行计算,并最终确定最大回拖力.经适当的改进后,对于特定的土层,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穿越管段的回拖力估算,能够取的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本文推荐在地层适应的条件下,优先使用绞盘计算法估算回拖力。

    注意事项

    本文(各种回拖力计算方法辨析(经典).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