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维管植物及植被现状调查技术要求(试行)》.docx
-
资源ID:175196
资源大小:30.2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维管植物及植被现状调查技术要求(试行)》.docx
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维管植物及植被现状调查技术要求(试行)1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提出了维管植物及植被现状调查的内容、技术方 法、要求,以及分析内容与成果汇总。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一 级、二级评价中的维管植物及植被现状调查。生态影响三级评价 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HJ710.1 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HJ710.12- 2016 )县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2017 )县域植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2017 )云南植被(1987 )云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名录(2018)3术语和定义3.1 野生植物 wild plants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植物。3.2 栽培植物 cultivated plants指野生植物经过人工培育后,具有一定生产价值或经济性 状,遗传性稳定,能适合人类需要的植物。3.3 维管植物 vascular plant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4 物候期 phenological period指维管植物随着季节性气候变化作出相适应的植物器官的 形态变化时期。通常分为营养期,花蕾期或抽穗期,开花期,结 果期或结实期,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休眠期或枯死期。3.5 植物区系flora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一植被类型等测量单 位中包含的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3.6 重要物种 important species在生态影响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具有较高保护价值或保护 要求的物种,包括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所列的物 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高等植物卷中列为极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濒危(Endangered )和易危(Vulnerable ) 的物种,国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物种,特有种 以及古树名木等。3.7 水生维管植物 aquatic vascular plant指一年中至少数月生活于水中或漂浮于水面的维管植物。根 据生活型的不同,通常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3.8 外来植物 alien plants在一定地域中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引入的或是非人为的从其 它地域传入的非本土植物。3.9 归化植物 naturalized plants区域内原无分布,而从另一地区移入的种,且在该区域内正 常繁育后代,并大量繁衍成野生状态的植物。3.10 入侵植物 invasive plants当外来植物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成 为归化植物并改变或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成为入侵植物。3.11 特有种 endemic species因历史、生态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仅局限于某特 定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域范围内,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现的物 种,前者如云南高原特有种,后者如云南省特有种。3.12 植被 vegetation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各种植物群体,这里指某一地段内所有 植物群落的集合。3.13 自然植被 Iiatiiralvegetatioii指自然状态下发育的植被,包括未受人类破坏或改变的原生 植被和受人类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次生植被。3.14 人工植被 artificial vegetation又称“栽培植被、指基于自然或人为改造的生境条件,用有 意识选择或长期驯化的植物种苗按照特定规格栽培得到的植物 群落的泛称。3.15 植物群落 plant community泛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或指具有特定外 貌、结构、物种构成等特征的植被单元。3.16 生活型 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 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等。3.17 层片 synusia群落中同一生活型不同植物的集合。3.18 层间植物 interlayer plants指植物群落中的寄生、附生及藤本植物。由于很难将它们划 归群落某一层次,因此常将其称为层间植物。3.19 植被型 vegetation type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 植物群落联合。3.20 植被亚型 vegetation subtype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的 群落类型。3.21 群系组 formation group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 相近属)、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的群系集合。3.22 群系 formation在同一个植被型或亚型内,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在热 带或亚热带有时是标志种相同)的植物群落集合。3.23 群丛组 association group根据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 共优种相同来划分的植物群落类型。3.24 群丛 association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相似种类组成、优势种、结构和 外貌的同类群落集合。3.25 样地 sample plot群落调查的所在地,在空间上包含样方,一般没有特定的面 积。3.26 样方 quadrat开展群落调查的特定地段,有特定的面积。3.27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物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生境 条件,通常只有一种,如果存在两个及以上的种,则把它们称为 共建种。3.28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植物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学作 用最明显的种,各层的优势种可以不止一个种。群落主要层的优 势种即是建群种。3.29 伴生种 companion species群落中的常见种,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对群落结构和群落 环境形成不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3.30 盖度 coverage指植物群落个体或整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 积的百分比。3.31 多度 abundance植物群落单位面积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又称种群多度。3.32 多优度 co-dominance propensity of species pairs以盖度为主结合多度,用于描述和度量群落特征的方法之-O3.33 群聚度 sociability又称为“聚生度"是指植物个体在群落内的聚生状况,即它 们的个体是分散的还是聚集生长的。聚生状况反映了群落内环境 的差异、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以及种间竞争状况等。群聚度是 定性的群落测定度之一。3.34 最小样方面积 minimum quadrat area能够表现出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 通过绘制“种一面积曲线”获得,通常随着样方面积增大,样方内 的植物种类也在增加。但当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种增加趋 势逐渐减缓,直至新物种增加很少。通常把“种一面积曲线”陡度 变缓时对应的样方面积称为最小样方面积。4调查范围本技术要求的调查范围遵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 影响(HJ192022 ) “生态现状调查范围应不小于评价范围” 要求执行,具体内容参见其“6.2评价范围确定”。5维管植物调查5.1 内容查明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物种种类、分布、生境等;编制调 查范围内维管植物名录;识别调查范围内的重要物种及入侵植 物,并分析其有关情况。5.2 方法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典型地段根据生境类型(如阴/阳坡、山 脊/山坡/山谷、不同植被类型等)划分调查类型区,在不同类型 区内预设适当数量和长度的调查线路;通过徒步行走对预设路线 开展调查,生长于河流和大型湖泊等水域水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可 借助船舶等工具。在每条调查线路上随时记录沿途观察到的植物 种类、生活型和物候期等信息;野外难以识别的物种,则采集植 物标本,拍摄植物及其生境照片,待调查结束后将相关材料带回 室内进行鉴定;记录线路起点和终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纬 度、海拔);将上述相关信息记录于维管植物线路调查记录表(见 附录A表A)。当调查线路不能连续行走时,可采取分段线路 的方式。同时,还应利用具有轨迹记录功能的设备记录调查线路 轨迹。重要物种相关信息调查记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 )附录B中的“重要野生植物调查结果 统计表”“古树名木调查结果统计表”。入侵植物的判定可参照云 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 ( )等资料中的相关信息。5.3 要求(1 )记录的物种拉丁名应符合最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相 关规定,中文名可参照云南植物志等专业志书和资料。(2)植物名录中物种科、属、种的排列应遵照科学的分类 系统。如:蕨类植物可参照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可参照郑万钧 系统;被子植物可参照APG系统或恩格勒系统或哈钦松系统, 但不可混用不同的分类系统。名录中的栽培植物加“*”符号与野 生植物相区别,入侵植物加*”符号与其他非入侵植物相区别。 植物名录的编制参见附录A例A。(3 )调查线路的布设应符合全面性、代表性、可达性原则; 调查线路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森林类型的调查线路每条长 度不低于3km灌丛类型的调查线路每条长度不低于2km草甸、 湿地类型的调查线路每条长度不低于Ikm。调查线路应涵盖项目 占地区。(4 )记录调查线路起点和终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经纬 度精确读取到秒后两位,海拔以米(m )为单位,精确读取到小 数点后一位。(5 )调查结果应充分反映调查范围内重要物种的分布情况, 其中项目占地区重要物种的种类和数量调查精度应295% ,并定 位记录重要物种的地理位置信息。(6 )根据调查范围内植物的物候期(特别是花期和果期) 特点,安排合适的调查时间;若时间允许,应尽可能分别在湿季 和干季开展调查。5.4分析内容与成果汇总分析内容包括:(1 )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的多样性,包括科、属、种的多 样性。(2 )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的区系分析。(3)调查范围内重要物种的种类、分布、生态学特征、种 群现状。(4 )调查范围内入侵植物有关情况。(5 )项目占地区维管植物情况。成果清单包括:(1 )维管植物线路调查记录表(附录A表A )。(2 )调查线路轨迹在调查范围内的位置分布图。(3 )重要物种调查结果统计表。(4)重要物种分布图。(5 )入侵植物分布范围图。(6 )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名录(附录A例A)。6植被调查6.1内容查明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梳理出调查范围内的植被分 类系统表;描述各代表群系或群丛的群落学特征;制作植被类型 分布图。6.2方法(1 )调查区域的筛选与确定为避免遗漏重要植被类型,首先在调查开展前,收集相关的 地方植物志、科考报告、文献、高清遥感影像、林业调查数据等 基础资料,充分掌握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水热条件、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等基本情况。其次应用GIS技术判读调查范围内植被分 布情况。最后结合高清遥感图像和调查范围实际情况,选取具有 代表性的斑块作为实地调查区域。(2 )样方调查与数据统计见附录B。植物群落调查结果统计表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 态影响(HJ 192022 )中的“表B.,o(3 )植被类型的划分就实地调查得到的群丛样方记录表,按照相应的植被分类方 法和体系对其进行划分。云南植被类型广义上分为自然植被和人 工植被,其中自然植被主要类型(即植被型和植被亚型)的划分 见附录C ,人工植被的类型则直接采用其群丛名称。根据上述划 分结果,进一步梳理出植被分类系统表。(4)植被类型图的制作资料准备阶段:参考调查区域植被图或其他专门性植被图、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等,基于高清遥感影像勾绘植被分布斑块, 并叠加调查区域地形以及拟进行调查的路线、样地和样方的空间 位置。植被预分类制图阶段:基于高清卫星影像数据,结合调查区 域环境因子的数字化图层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调查区域 植被监督分类和预制图。野外填图阶段: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参照预分类的调查区域 植被图,现场检验和校对不同图斑对应实际观察到的植被群系或 群丛信息。综合制图阶段:参考植物志、科考报告、文献等资料,根据 野外实地调查情况和制图区域特点,制作美观、高精度、符合制 图要求的植被类型分布图。6.3要求(1 )调查范围内因交通不便而难以到达的植被茂密区、天 然林区或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重要区域,应用无人机拍 摄高清影像,明确其植被类型、地理分布位置、范围、面积大小 以及植被保存概况等。(2 )根据植物群落类型(宜以群系及以下分类单位为调查 单元)设置调查样地,一级评价每种群落类型设置的样方数量不 少于5个,二级评价不少于3个。样地布设应符合科学性、全面 性、重点性、可达性、典型性原则。若调查范围内某类群系的实 际分布面积较小、达不到样方数量设置要求,则对具体情况进行 分析说明。(3 )样方设置涵盖调查范围内不同的植被类型及生境类 型,山地区域还应结合海拔段、坡位、坡向进行布设。样方面积 大小不小于群落最小样方面积,一般森林群落的样方中,阔叶林 面积不小于600m2 ,针叶林面积不小于400m2 ,灌丛、草甸、湿 地群落的样方面积不小于IOOm2。项目占地区应设置适当数量的 样方。(4 )记录样方中心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经纬度精确读 取到秒后两位,海拔以米(m )为单位,精确读取到小数点后一 位。(5 )调查结果能充分反映调查范围内的植被多样性。(6 )根据调查范围内植物的物候期(特别是花期和果期) 特点,安排合适的调查时间;若时间允许,应尽可能分别在湿季 和干季开展调查。(7 )拍摄各个样方的群落彩色照片,照片应包含一张以生 境为背景、地理信息定位设备屏幕为前景的照片,设备屏幕上显 示内容为调查样方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海拔)。(8 )数码照片保存为jpg格式,照片命名应与其反映的内 容相关,例如:群丛名称-样方编号-群落外貌Jpg、群丛名称-样 方编号-群落内部结构Jpg等。如果同一内容出现多张照片,命名 时加上阿拉伯数字以区分,例如:群丛名称-样方编号-群落外貌 l.jpg、群丛名称-样方编号-群落外貌2.jpg等。(9 )植被类型图制作应以植物群落调查成果作为基础制图 单位,一般至少确定到植被亚型等级,若涉及重要物种集中分布 区,则宜确定到群系或更低等级。植被遥感制图应结合工作底图 精度选择适宜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必要时应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 据。山地植被还应完成典型剖面植被示意图。6.4分析内容与成果汇总分析内容包括:(1 )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及面积、分布现状、受威胁 情况。(2 )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各代表群系的群落学特征。(3)难以到达的重要区域的植被类型、地理分布位置、范 围、面积大小以及植被保存概况等。(4)项目占地区植被情况。成果清单包括:(1 )调查范围内植被分类系统表。(2 )调查范围内群丛样方记录表。(3 )植物群落调查结果统计表。(4 )难以到达的重要区域分布图及无人机拍摄的高清遥感 影像。(5)样方群落彩色照片。(6 )植被调查样方在调查范围内的位置分布图。(7)调查范围内植被类型图。(8 )山地植被典型剖面植被示意图。7专题调查和重点调查维管植物、植被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 区等重要生境应做专题调查。发现的重要物种应做重点调查,逐 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数量等。8报告的编写及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一级、二级评价中的维管植物现状调 查章节内容编写及要求参照附录D ;植被现状调查章节内容编写 及要求参照附录E,生态影响三级评价可参照使用。本技术要求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试行期2年。附录A表A维管植物线路调查记录表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人员线路编号线路长度穿越生境类型线路起点经纬度:线路终点经纬度:海拔/m :海拔/m :序号中文名拉丁名生活型物候期例A 维管植物名录结合样线和样方实地调查结果,共记录到蕨类植物99种, 隶属于34科55属。种子植物1186种,隶属于153科689属; 其中,裸子植物2种,隶属于1科1属,被子植物1184种,隶 属于152科688属。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1978)系统排列;裸子 植物采用郑万钧(1978)系统排列;被子植物采用哈钦松(1934)系 统排列,各科按原系统科号顺序排列,在科号后加有a、b、C 等字样的科号为按哈钦松系统新立的科号。栽培植物加“*,符号 与野生植物相区别,入侵植物加“”符号与其他非入侵植物相区 别。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 34科55属99种)2 石松科 Lycopodiaceae石松属 Lycopodium L.石松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 1科1属2种)11买麻藤科 Gnetaceae买麻藤属 Gnetum L.买麻藤 Gnetum montanum Markgr.垂子买麻藤 Gnetum pendulum C. Y. Cheng被子植物 Angiospermae ( 152 科 688 属 1184 种)108 山茶科 TheaCeae山茶属 Camellia L.*普洱茶(变种) 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J. W. Masters) Kitamura108.a 肋果茶科 Sladeniaceae肋果茶属 Sladenia Kurz肋果茶(毒药树)Sladenia Celastrifolia Kurz238 菊科 Compositae泥胡菜属 Hemistepta (Bunge) Fisch. & C. A. Mey.泥胡菜 Hemistepta Iyrata (Bunge) Fischer & C. A. Meyer银胶菊属 Parthenium L.牵艮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附录B1植被样方调查与数据统计方法本技术要求中植被的野外实地调查按照分散典型取样原则, 根据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物种组成的一致程度,初步确定群丛 (群丛的命名方法见“2群丛的命名方法”),并在各个群丛个体 的植物群落地段上选取一定面积的样方进行群落调查。选定一个 样方后,在样方记录表(见表B. 1 ,群落层片按植物生活型组合 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中做好一个完整的 现场记录。首先依次记录好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地点、调 查时间、样方经纬度及海拔、调查人员、干扰强度(干扰强度分 级见表B.2)、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以及群落高度、盖 度,各层次或层片高度与盖度等群落特征和相关信息。其次记录 样方内出现的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名。最后根据不同层片类 型记录不同指标 其中乔木层物种采用每木必测法,测定其胸径、 高度、冠幅等;灌木、草本及层间植物层则记录多优度、群聚度 指标,多优度和群聚度的评测标准如下。多优度等级(共6级,以盖度为主结合多度):5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75%以上;4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50%-75% ;3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25%-50% ;2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5%-25% ;1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以下,或个体数量尚多;+:样方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很小,数量也少,或小单株。群聚度(共5级,聚生状况与盖度相结合):5:集成大片而背景化;4:小群或大块;3:小片或小块;2:小丛或小簇;1 :散生或单生。2群丛的命名方法凡是已确定的群丛应正式命名,一般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 将各个层片中的优势种的中文名按顺序排列,不同层片之间的优 势种以Q湘连,如:“云南松-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从该名称 可知,该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是云南松、 芳香白珠和野青茅。如果某一层片优势种不止一种,则用相 连,如:“云南松-芳香白珠-野青茅+臭节草群丛"表明该群丛乔 木层、灌木层的优势种分别为云南松、芳香白珠,而草本层的优 势种为野青茅和臭节草。如果群丛分层不明显,优势种只有一种 的,则直接用优势种命名,如以云南松为单优势种的群丛命名为 “云南松群丛,当最上层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 景观植物,景Y或“或"()”来表示层间关系,如 云南松V 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或“云南松H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或“(云 南松)-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均表示该群丛中的云南松不是建 群种而是群落最上层的伴生种。表Bl 群丛样方记录表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地点调查时间经纬度海拔/m调查人员干扰强度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群落分层及各层特点群落总高度(m)群落总盖度(%)乔木层高度(m )盖度(% )灌木层高度(m )盖度(%)草本层局度(m )盖度()沐层序号中文名拉丁名胸径/cm高度/m冠幅(横X纵/m )灌木层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多优度群聚度4E本层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多优度群聚度层间植物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多优度群聚度表B.2干扰强度分级表强度等级状况描述强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野生动物难以栖息繁衍。中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植被仍可恢复; 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可以栖息繁衍。弱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植被基本保持原有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 衍影响不大。无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有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 有影响。附录C云南自然植被主要类型参照云南植被云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名录采用的植被 分类体系,本技术要求中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即植被型和植被 亚型)分为:12个植被型,用表示;37个植被亚型,用() (VI)表示。 雨林()湿润雨林()季节雨林()山地雨林 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山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IV)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V)山地苔葬常绿阔叶林(VI )山顶苔葬矮林 硬叶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标林()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栋林 落叶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温性落叶阔叶林 暖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 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 竹林()热性竹林()温性竹林()寒温性竹林 稀树灌木草丛()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热性稀树灌木草丛()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 灌丛()温凉性灌丛()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热性灌丛()干热灌丛 草甸()寒温草甸()高寒草甸()杂类草草甸 湿地()沼生生物群落()水生生物群落附录D维管植物现状1、调查时间明确具体的年月日,时间的长短应能反映野外实地调查能查 明本章节内容所需的工作量。2、调查范围明确调查范围大小、边界。3、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物种种类、分布、生境,重要物种 及入侵植物概况等。4、调查人员应明确调查人员单位、专业背景及职称等,调查人员的专业 背景应与本章节内容密切相关。5、调查方法参见正文“5.2方法,6、调查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分析统计分析调查范围内植物科、属、种的数量和组成。7、调查范围内植物区系分析依据相关文献,分析调查范围内植物属的区系类型,特有的 科、属、种成分,以及区系特点。7.1 属的区系成分分析7.2 特有成分分析重点包括中国特有、省特有、狭域(特定山地、流域等)特 有。7.3 区系特点7.4 查范围内重要物种概况根据调查结果,列出调查范围内所有重要物种并进行统计分 析。8.1 重要物种统计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列出调查范围内所有重要物种并进行统计分 析。8.2 重要物种简介8.2.1 8.2.2 8.2.3 8.2.4 明确各重要物种分类地位、类型、保护级别、保护价值,描 述各重要物种生态学特征、种群现状、物候期、分布情况及其保 护状况等。9、调查范围内入侵植物情况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分析调查范围内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态 学特征,及其分布范围等有关情况。10、项目占地区维管植物情况分析项目占地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若涉及重要物种,还应逐 一分析各个种数量和分布情况。11、参考资料或文献逐条列出本章节所参考的全部资料或文献。12、附表附图附录12.1 维管植物线路调查记录表12.2 调查线路轨迹在调查范围内的位置分布图12.3 重要物种调查结果统计表12.4 重要物种分布图12.5 入侵植物分布范围图12.6 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名录附录E植被现状1、调查时间明确具体的年月曰,时间的长短应能反映野外实地调查能查 明本章节内容所需的工作量。2、调查范围明确调查范围大小、边界。3、调查内容应查明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4、调查人员应明确调查人员单位、专业背景及职称等,调查人员的专业 背景应与本章节内容密切相关。5、调查方法5.1 调查区域的筛选与确定5.2 样方调查与数据统计5.3 植被类型的划分5.4 植被类型图的制作参见正文“6.2方法,6、调查范围内植被分类系统根据调查结果,梳理出调查范围内的植被分类系统表,一般 包括自然植被中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群丛等级, 以及人工植被各类型。7、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7.17.27.37.4根据调查结果,描述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各代表群系的 群落特征。8、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面积根据实地现场调查,并结合卫星影像解译的植被图,统计调 查范围内各主要植被类型面积,一般统计到植被亚型一级。9、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分布现状根据植被类型图,描述各主要植被类型在调查范围内的分布 情况,一般描述到植被亚型一级。10、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受威胁情况根据调查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分析各主要植被类型可能受到 的所有威胁情况。IK难以到达的重要区域的植被概况结合无人机拍摄情况,描述其类型、地理分布位置、范围、 面积大小,以及植被概况等,并在无人机拍摄图像上叠加工程内 容,示意位置关系及占用情况。12、项目占地区植被情况描述项目占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面积、分布现状,及各代表 群丛的群落特征。13、参考资料或文献逐条列出本章节所参考的全部资料或文献。14、附表附图14.1 调查范围内植被分类系统表14.2 调查范围内群丛样方记录表14.3 植物群落调查结果统计表14.4 难以到达的重要区域分布图及无人机拍摄的高清遥感 影像14.5 样方群落彩色照片14.6 植被调查样方在调查范围内的位置分布图14.7 调查范围内植被类型图14.8 山地植被典型剖面植被示意图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2年9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