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部分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
资源ID:1754549
资源大小:21.3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必考部分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实行。”这表明文祥()A.相识到议会制优点B.支持维新变法运动C.批判君主专制制度D.否定西方民主制度解析:选Ae依据材料“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义可实行”,表明文祥相识到英国议会的优点,并希望确定程度上借鉴其精神内涵,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始于1898年,与材料“187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义可实行”,文祥对西方民主制度确定程度上持确定看法,故D项错误。2 .上海师范高校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FI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拦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8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见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析:选Bo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型”是指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A不属于近代救国意识,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B项正瑜;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见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也晚于雉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D项错误。3.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浪粤。”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见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愉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解析:选D。维新思想已彩成体系是在甲午斗争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主见与列强逆行商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对皇帝情弱表示不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富川添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表明康有为关注边槌危机,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4.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说明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识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相宜于评价()A.李鸿章和中体西用B.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C.胡适和新文化运动D.孙中山和三民主义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想家把西方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这段话相宜于评价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故B项正确。5.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A.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B.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白道路D.精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A。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大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故A项正确;科学地阐锋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社会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粘神较为契合,但是并没有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道路,故C项错误;精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6.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力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按部就班,若“未至其时”即给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佛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C.推动维新变法运动D.深化学习西方文明解析:选B。依据材料“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得出康有为没有否定法美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但须校部就班,若'未至其时'即给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慷怪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得出康有为意在抵制国内民主革命,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1906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前面分析可知康有为主见学习美国政治制度的途径是改良而非革命,深化学习西方文明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7.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即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口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原委在中国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始终存在着争辩,这些争辩()A.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8.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犷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解析:选D。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于鸦片斗争以后,而不是19世纪末,故A项错误:B项"根除”一词夺大了这些争辩的作用,故B项错误;这些关于政治体制的争辩是基于我国国情,与西方民主政治体制抉陷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可知,这些争辩深化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故D项正确。8 .康有为曾言:“民之立君者,以为J之保T1.者也。盖又如两人有相交之事,而另觅一人以作中保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由此可知康有为()A.已具备成熟的民权思想B.强调公民自治和君臣同等C.强调君主制度的重要性D.大力宣扬君主立宪思想解析:选B。材料“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反映的是君民关系,与民权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上以上,皆可统称为君”可知康有为强调公民自治和君臣同等,故B项正确:材料“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强调同等的君臣关系,而不是君主制度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材料“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与限制君权无关,故D项错误。9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中指出:“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行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同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行相容之孔教不行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材料反映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B.宣扬同等人权之新信仰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D.进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解析:选Co批判儒家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形式,但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人权同等信仰即资产阶级的自由同等思想,宣扬其目的就是为革新中国政体服务,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根本问题,不行不首先揄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可知其根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革命是达成目的的方法,故D项错误。10.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H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口仰视和善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岫劣与奴隶之希望主恩、小民之希望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A.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B.宣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C.抨击袁世凯第辟帝制行为D.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析:选Ao材料中陈以为,近代中国君主立宪的支试中不认同国民的参政意识是不妥当的,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主见,故A项正确:其正意义上起先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为1918年,故B项错误;材料评判的近代君主立宪制而非袁世凯复辟,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II.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Iry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开眼笑,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A.说明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B.作者目的在于削减新文化运动的阻力C.指责门时人全盘确定西方文化的看法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解析:选D。材料只是说到“实业”英语里有勤的含义,没有说到中国实业的涵义,故A项错误:材料从英文翻译的角度谈到了中国人对其看法,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是否有阻力,故B项错误;“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可见对西方文化没有全盘确定,故C项错误:“诵习欧文眉开眼笑,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可见国人固有的天朝上国的心态,对外来文化的蔑视,故D项正确。12.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B.五四运动证明资本主义不行行C.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定D.当时的北洋政府提倡思想自由解析:选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中国人的改造后才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反帝为主要目的,资本主义力气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法证明资本主义的不行行,故B项错误;依据“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可见马克思主义能扎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其必定性,故C项正瑜;北洋政府当时提倡尊孔复古,不会提倡思想自由,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是冲突的。认为应当拥护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正因为如此,要“打倒孔家店”,甚至主见废除汉字等等。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为何如此?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困难性确定的。材料二“文革”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再兴儒学成为时代须要。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新加坡在80年头将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新儒学,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2019年,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等。也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并分析其缘由。(13分)(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儒学兴起的缘由。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你对当代振兴儒学的建议。(12分)解析:(1)第一小问看法,依据材料一“打倒孔家店但即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得出否定传统文化的同时,留意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其次小问缘由,依据材料一“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国难性确定的”,可从儒家思想和当时社会形势的两大部分进行分析。从儒家来看,依据材料一“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和所学儒家在政治、人性等思想落后的一面得出既有勤、俭、廉、洁等主动内容;又有维护封建专制、压抑人性、迷信落后等消极内容。从当时社会形势来看,则可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两面性上进行分析,得出政治上:资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化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第一小问缘由,依据材料二“文革”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得出破“四旧”造成了传统文化受钊:依据材料二“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得出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依据材料二“国际社会儒风大兴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得出受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的影响。其次小问建议,依据材料二”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傥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得出将企业管理、现代公关、生态环保等融入儒学体系中;依据材料二“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得出利用书刊、现代媒体等途径建设新儒学;依据材料二”国际社会信风大兴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得出借基国际社会发展儒学的阅历;此外,在传承和发展儒学的同时,要取其精华,弃其槽粕。答案:(1)看法:否定传统文化的同时:留意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若答: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是冲突的,或既确定又否定的,亦可得分)缘由:儒家内容方面:既有勤、俭、廉、洁等主动内容;乂有维护封建专制、压抑人性、迷信落后等消极内容。(每一方面得分)社会形势方面: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口益壮大: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文化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化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缘由:破“四旧”造成了传统文化受创;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受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的影响。建议:将企业管理、现代公关、生态环保等融入儒学体系中;利用书刊、现代媒体等途径建设新儒学:对儒学采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看法;借鉴国际社会发展儒学的阅历。(任答三点得分)1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化,熟读古代典箝。光绪五年(1879年)起先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西学学问的书刊,并游历杳港。后参与顺天乡试失败,南归途中大购西书,仔细研读,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中法斗争失败后,要求变法国强,进行宣扬活动。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人,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连续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翻译天演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依据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材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进程中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后有识之上的救亡图存的表现,可从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如示例三;材料中反映维新思想中康、严两住思想家的思想主见的异同处,可从二者不同的人生经脸分析二者思想的特别性,如康有为的中西融合、严员的大力推崇进化论宣扬革命:维新思想是西学东渐在近代中国的成果,可分析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思想的变革,从而推动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如示例一;从康、严两人的籍贯上来看,都属于近代中国较早开放的地区,可从思想解放与开放的地区早晚的关系上分析,如示例二。答案:评分说明:总分(12分)观点提炼(3分)论证(9分)一等(912分)观点明确,且来源或符合材料观点模糊或没有明确观点能够围绕所提观点绽开论述,理由充分。精确运用多个中国近代史史实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二等(58分)基本能够围绕所提观点绽开论述,理由较充分能够比较精确运用单个中国近代史史实语言表达比较清晰,逻辑关系较清晰三等(04分)不能围绕所提观点绽开论述,缺少论证运用史实不够精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示例一:观点: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有较大影响。论述: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入侵,西方文明不断涌入中国,渐渐变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西方的技术被洋务派引入国内,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被先进中国人尝试。西方民主思想、民权学说变更着国人尤其是社会精英的观念,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西式生活方式传入,变更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俗。示例二:观点:沿海地区较早接触西方事物。论述:近代中西方的接触首先是从沿海地区起先的。鸦片斗争让沿海地区官僚土大夫相识到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近代中国第一一批通商口岸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沿海地区,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成为中国最早出现近代化色调的区域。广东、天津、上海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之地,明显受到西方早期资本输出的刺激。示例三:观点:民族危机加深不断引发救亡道路的探究和思索。论述:自鸦片斗争起先,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从思想和实践探究救国救民道路。鸦片斗争期间,林则徐关注西方,编译著作,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讦完成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借鉴西方政治模式,力图挽救危机。发自草根的义和团运动用传统农夫运动方式,以迷信思想为依托,反对帝国主义。新文化运动宣扬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找寻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列主义理论与国情结合,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