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划(2024—2027年).docx
-
资源ID:1755821
资源大小:22.7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划(2024—2027年).docx
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及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要求,加速构建现代化中试能力,全面推动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撑能力,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关键环节,突出产业细分领域,以小切口方式建设“综合型+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综合型+专业型+企业型”中试平台矩阵体系,实现重点产业领域概念验证、中试能力全覆盖,持续优化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生态,提升中试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27年,基本实现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概念验证能力全覆盖,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形成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地区的概念验证服务生态;基本实现“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细分领域中试能力全覆盖,建成100个功能定位清晰、服务能力突出、运营管理高效、产业支撑有力的市级中试平台,争取在优势产业领域建设1家国家级中试平台,培育技术经理(经纪)人2000名以上,推动4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综合性、专业化的中试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全面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二、重点方向(一)打造面向四大科创高地的概念验证中心1.数智科技。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重点围绕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金融科技等方向,开展原理验证、样机试制、算力服务、场景测验等验证,打造数智科技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2 .生命健康。面向生物医药、精准医疗、生物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重点围绕新药创制、体外诊断、功能生物基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方向,开展合成化合物设计与制备、体内外评价、临床验证、精深加工、商业价值等验证,打造生命健康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3 .新材料。面向高端装备材料、先进光电与电子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等领域,重点围绕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贵金属材料等方向,开展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制备技术、加工工艺评估优化、小批量试制等验证,打造新材料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4 .绿色低碳。面向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重点围绕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CC1.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航空线束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方向,开展关键材料试制、器件组装与性能测试、模拟仿真等验证,打造绿色低碳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二)构建面向重点产业领域的中试服务平台1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整车检测试制与评价、关键系统功能性检测试验、零部件性能试验与评价、报废汽车回收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围绕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智能座舱、车路网联、动力电池、电驱、电转向、电制动等关键环节布局一批中试平台。2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面向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及仪器仪表、AI及机器人等领域,重点围绕各类芯片的流片、封装、测试,原材料、耗材、关键零部件,新型显示的基础材料、元器件等关键环节补链强链,建设一批具有产品试制、检验检测、试验筛选、应用验证等功能的中试服务平台。3 .先进材料。面向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新材料、先进绿色建材、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围绕低碳冶炼、高效合成及分离、制备、检测、加工等关键环节,建设具有中试放大、工艺验证、熟化服务的中试服务平台。4 .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面向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农机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动力装备、智能电气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领域,重点围绕工业母机主机和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中高端机器人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智能农机小型化、智能化、高效管控关键技术,轨道交通装备半导体功率器件、转向架、高效制动器和传动齿轮箱等关键环节布局中试验证平台。5 .生物医药。面向生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生物医药重点领域,围绕抗体药、新型疫苗、基因治疗、高端原料药、高端制剂、IV)、智慧医疗装备、高值耗材等细分赛道,打造批符合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开放性生物医药中试研发生产服务平台、CMO(医药合同生产机构)、CDMO(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机构)等医药外包服务平台。6 .特色消费品。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替代蛋白、美妆功能成分、新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多种生物活性物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生物制造,打造一批以提升产品成分和原料的安全性、功能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为重点的中试验证平台。三、重点任务()实施熟化平台矩阵体系建设行动1 .支持联合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或龙头骨干企业等各方面优势,支持联合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整合集聚各类验证资源,满足早期科技成果技术和商业验证服务需求,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降低市场化风险。2 .推动龙头企业建设中试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重点产业链龙头和领军链主企业,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中试平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和验证试验,着力解决新产品试制、工艺验证等共性问题,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3 .着力建设批综合型中试平台。依托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机构,布局建设一批技术领先、开放共享的综合性中试平台,提供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高水平中试服务。4 .培行发展专业型中试平台。整合全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专、也力量,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型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具有行业特色、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的专业化中试服务。5 .打造一批中试集聚区。引导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区及有条件的区县、高新区等创新资源富集区域,国绕重点细分产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的中试平台,为扩散新技术和新模式、孵化新企业、培育新业态提供中试服务,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试集聚区。(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资,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配合落实。以卜均需各区县落实,不再列出)(二)实施概念验证及中试平台提档升级行动6 .促进验证能力建设复合化。引导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主体单位制定验证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概念验证中心在技术平台、人才队伍、资金供给、项目库及运行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强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成果验证可靠性和转化成功率。7 .促进中试能力建设工程化,引导企业制定中试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流程型制造企业提升产品试制和批量生产中试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离散型制造企业提升新产品研发和持续迭代中试能力,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8 .推动中试平台高端化。引导平台加强技术更新和储备,持续提升中试技术和试验质量,满足不断升级的中试需要。鼓励中试平台建设主体单位积极运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高端仿真软件等提升中试质量。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高附加值的试验材料、高端产品和装备,优先纳入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应用指导目录。9 .推动中试数字化绿色化。鼓励企业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开展中试试验设备和流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中试环节的应用。运用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推进企'也中试资源网络化连接、平台化汇聚,探索推广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本质安全可靠的中试新模式,推动中试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实施中试产业培育壮大行动10 .培育优质中试企业。引导中试平台探索企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服务,培育形成一批具备复合型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中试平台聚焦主业细分领域,完善专业性强、市场需求较大的概念验证和小试中试服务供给,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 .加强中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中试科研平台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极端复杂环境试验、可靠性仿真分析、数字挛生等中试关键技术和计量、标准、试验检测、分析评价等基础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产学研用”等环节单位建立联动攻关机制,协同解决瓶颈问题。12 .促进中试产品产业化。引导中试平台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加快形成覆盖技术挖掘、技术熟化、产品试制、工艺创新、试验验证、检验检测、市场对接、资金筹集等功能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探索构建中试企业与熟化产品利益绑定等收入模式,形成中试企业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共享机制,加速科技成果通过中试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实施成果转化服务跃升行动13 .打造场景应用。坚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支持龙头企业联合技术需求方,创新开放场景应用,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真实的测试验证和应用环境。加强场景应用服务能力,提档实验设备、工艺装备、检测仪器等硬件要素,完善设计仿真软件、产品控制与分析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软件等软件支撑,以高质量服务带动产品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提升。强化试验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应用,提升试验管理、产品研发、工程转化效率。14 .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信息化平台,汇聚科技成果、市场需求、服务能力等各类资源信息,加强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供给。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采集,线上匹配、线下撮合方式,高效对接概念验证和中试资源,一体化集成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打造“中试一件事”和“成果快转一件事”应用。15 .组建重庆市中试联盟。支持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等重点中试机构牵头,联合微电子、国芯微、中汽院、中冶赛迪、重庆化工研究院等具备较强中试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院所成立重庆市中试联盟,以联盟为纽带,强化行业内中试信息交流、重要装置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内熟化中试各方供需对接。(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实施生态完善培优行动16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置概念验证或中试相关学科专业,扩大相关专业工程硕博上培养规模,培养批既懂科学研究又懂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坚持引培并举,推动中试平台建立由学术、产业、投资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中试专家服务团,联合有关单位建设概念验证或中试实训基地、专家工作站等。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懂产品、懂商业、懂试验、懂设备、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充实中试人才体系。鼓励企业提高技术经理(经纪)人等相关人员待遇水平,提高人才职业吸引力。17 .加大金融支撑。鼓励银行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发满足企业科技创新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推动政银担合作,鼓励信用担保机构为中试产品和项目提供担保服务,鼓励保险企业与中试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型保险业务。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与中试,探索设立“中试基金”,优先支持初创期创新型企业。18 .优化政策环境。研究制定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申报认定、评估、调整、撤销等工作。出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基地)资金支持措施。持续优化概念验证与中试项目建设服务,为项目环评、安评、报建、审查等关键环节手续办理提供快速通道。做好概念验证、中试政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政策的衔接配套,形成政策合力。(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重庆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工作专班,市经济信息委牵头会同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联合推动行动计划实施,加强沟通协调,细化重点任务,解决重大问题,确保落地见效。各区县经信、科技、发改等部门要健全协调机制,明确各项任务分工,调动各方力量抓好落实。(二)定期开展评估研究制定全市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建设运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规范管理、综合效益等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动态反映全市概念验证、中试产业综合发展趋势。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概念验证、中试能力发展评价结果纳入区县评优考核指标,并作为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三)强化应用推广大力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鼓励优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开展经验交流,打造中试科技创新示范展示平台。推进中试与区域经济融合,加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与产业协同,加大针对中试环节孵化产品的推广力度,鼓励本地下游企业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利用中试平台对新产品、新技术等进行中试验证。(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大与概念验证、中试发展先进地区的交流,依托中试联盟、中试信息服务平台等线下、线上媒介大力推介典型经验做法。切实加大概念验证、中试政策宣传贯彻力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概念验证和中试,营造以概念验证和中试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附件:重庆市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建设方向附件重庆市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建设方向重点方向产业任方向具体领域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车路网联、动力电池、电驱动、热管理、电制动、电转向、底盘、乍身等高端摩托车产业链新能源系统电邸、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系统车控、智能网联系统等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车规级芯片等各类芯片的流片、封装、测试以及功能验证、适配验证,原材料、耗材、关键.卷部件等新型显示产业琏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等I及机器人产业能“存算一体”芯片、高性能末端执行器、电战电驱动关节、新型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以及视觉“J觉/触觉-语动作模型、仿真数据引擎、Sim2Rca1.,场景流估计、泛化操作等具身大模型生态体系等先is材料轻合金材料产业链低能耗新型电解铝技术、新型稻合金、变形镁合金、镁基做氮材料、变形钛合金及压延加工等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能树脂基聚合物发合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氧化侣纤维、纳米纤维、基体纤维等合成材料产业链PMMA、聚酰胺、景烯妙、聚城南、聚南、聚甲醛等合成材料产业链关键原料及产品、催化剂等前沿新材料纳米材料、气凝胶及第合材料等天然气化工产业链二翅化碳-天然气干重整和天然气制品烯垃高质化利用等精细化学品磷if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低危化高效化牛.产共性技术、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制备纯化技术、光刻胶树脂合成关键共性技术、超高纯化学品纯化技术、高端聚烯及聚包关键共性技术、高效分离与VoC治理共性技术、无机膜高效气体分离技术等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1:业母机主机和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等关键配套的理大技术,中高端机器人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半M体功率器件、转向架、高效制动器和传动齿轮箱等动力装备产业琏内燃机电控系统、燃料供绐系统、进排气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等的套设备、陆地IOMW,海上18MW级大型风电机组及其配套关犍部件、起高效摇块压缩机、永磁变频电机技术、嵌入式精准控温技术、全程连续喷气增焰技术、集成压缩机技术农机装备产业链耕作机械动力换挡、无级变速等关键零部件,精准施药、变量施肥、高效除草、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智能农机小型化、智能化、高效管控等关键技术等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半牛体功率器件、转向架、离效制动器和传动齿轮箱等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增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等新版GMP(药品生产质Ift管理规范)标准的开放性生物医药中试研发生产服务平台、CMO(医药含同生产机构)、CDMO(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机构)等医药外包服务平台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医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高值医用耗材、低假医用耗材等特色消费品消费品产业链美妆原料提取、功能性护肤产品等食品保鲜、食品添加剂、农产品加工、功能性食品等附件2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戈IJ(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和过程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联合印发了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行动方案(发改产业(2024)2号)、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中试能力要素支撑,构建中试发展生态体系,提升中试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为提升我市中试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中试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市经济信息委多次召开重点区县、重点中试平台工作座谈会,深入调研全市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基本情况,了解相关区县、高校院所、企业等单位建设需求和意见建议,多次书面征集区县经信部门、市级相关部门和委内相关行业处室意见,经修改完善,形成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二、主要内容行动计划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为重点方向。包括打造4个方向的概念验证中心和6个重,点产业领域的中试平台。第三部分为重点任务。包括实施熟化平台矩阵体系建设、概念验证及中试平台提档升级、中试产业培育壮大、成果转化服务跃升、生态完善培优等5个行动。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开展评估、强化应用推广、营造良好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