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docx

    • 资源ID:1755900       资源大小:36.7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树林1林中的树2树木中的纹路3廉菇4林中的鸟5谁吃谁6茅草与锯子自由研究第二单元池塘群落8鱼9蛙10龟和整I1.池塘中的植物12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13做个小生态瓶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公路14水泥与沥青15盘山公路16桥17车的运动18自行车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农田19常见的农作物20农作物与土壤21农作物与化肥22大棚蔬菜23防治病虫害自由研究1我们的身体(鄂教版科学五上第1课)教学目标1 .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牛.长情况有差异.2 .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3 .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孩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1.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5 .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尢成果.6 .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其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准符1 .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2 .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入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1 .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2 .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1)回顾四年级时时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E1.和测属方法.(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3)交流测星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3 .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4 .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5 .课外拓展.(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2林中的树(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走进树林第1课)教学目标1 .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塘,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2 .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钝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辄气.3 .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4 .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时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己知结论进行推理.5 .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6 .敢于提问,乐于交流.教学准备1 .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2 .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卜.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3 .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I.问题导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咏什么生存呢?(学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阳光照射等.)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笛郁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1. 了解海尔蒙的实骐1.(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1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思考: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绐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脸中的发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全要的是学生在思考.)2.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1)演示实验:课前将盆生长良好的大竺葵带进教室,选择片生长乩好的叶,用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白己的推测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险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3)课外活动:保护好教室里的实物植物.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做这个实验.第二课时1 .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请在家里做r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r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必: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2 .总结与拓展.(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3树木中的欧第(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走进树林第2课)教学目标1. 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2. 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术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3. 就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4. 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5. 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教学准符块仃明显坡路的木版.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观察记录表,仃关年轮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这些然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树木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交流学生已知经验的过程,通过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2 .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学生分组观察.要求小组在观察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和疑问.教师可以绐学生设计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2)交流发现,提出问题.3 .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D给每个小组再提供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察: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有什么疑问?(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己经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4 ./解年轮的形成.<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段资料中又解决/哪些疑问?(2)交流.(3)为学生补充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5 .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1)观察年轮图,估算树的年龄.(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知道通过数年花的圈数可以知道树的年龄,如果只是简难地去数数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教册要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数、为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的年龄.)<2)观察:同个年轮的宽窄都是致的吗?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样吗?(3)讨论:同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致可能与什么有关?(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潦.(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6 .课外拓展.(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I可学交潦.4篇(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走进相林第3课)教学目标1 .知道菸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屈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2 .认识胞资的特点,知道有的噌菇可以食用,有的鹿菇有毒.3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4 .能通过观察发现庭菇的特点,比较落菇和动植物的异同.5 .能通过调查活动J'解生活中的食用菌.6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教学准笛1 .收集关于庭硅、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2 .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废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3 .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庭延的资料.1 .导入.(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案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落菇?(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落菇的生活环境.(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颜菇的哪些知识?2 .观察磐菇.(1)观察一个完整的藤皓.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必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2)用小刀把藤皓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3)交潦,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后,磐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4)整理观察到的喀慕的特点并记录下来.4 .认识蕤越属于真菌.(1)小组研讨:展延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2)交流,整理意见.(3)讲解:燃皓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屈丁真菌.(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5 .认识食用菌和毒菌.(1)提问:吃过潴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腑菇?所有的旗菇都可以吃吗?(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美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潦.)6 .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第二课时1./解细菌和病毒.(1)猜猜.教师展示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二、开展观察和实验第一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为各级准备好的观察材料及工具,了解水泥与沥青本来的“真面目”.第二步:以水泥为例,研究加入水之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预测水泥在加入水搅拌后可能出现的情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完善,重点是引导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如何观察水泥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实验中不同时间段水泥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积累的对干燥后水泥的认识,或出示教师课前制作的水泥块,展开讨论:干燥后的水泥还能回到原来的粉末状水泥吗?三、认识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沥青的加热过程:固态的沥青被加热后.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形成可以流动的液体,待温度降低后,它又会还原成原来的固态.从而比较这种变化与前面水泥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的基本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与水泥和沥青变化类似的例子,并说说人们是怎样利用的.在学生.列举时,教师应不满足于学生仅仅讲出事例本身,而是要求他说出更加细致的变化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的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按这两类给列举的变化分类.16盘山公路(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公路第2课).教学目标1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2 .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并自觉地在实验中做到与同学默契配合.3 .通过辨析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到科学原理无处不在.教学准备关于盘山公路和教学图片、资料.各实验小组准备测力计或橡皮筋、长短不同的木板、带有牵引小环的物体、四方的木块(或字典,用于搭建同一高度斜面).第一课时一、认识盘山公路,提出问题先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盘山公路的特点.从山底到山顶,没有直接修成一个直线的斜坡,而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形成“就山”之状,谓之盘山公路.自然地,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要修成这个样子?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通常学生都会谈到涉及坡度(不定是用这个说法)的理解,教肺则可以适时地介绍坡度的概念,为后面的教学扫除理解、表达上的障碍.如果学生理解盘山公路这个“变形”的斜面有困难,就及时引出第二个生活中的事例,利用搭起的斜坡往汽车上搬运三:物.要通过寻找更多的例子作支探,帮学生理解.二、研究斜面首先,要让学生推测斜面的作用.通过对利用斜面往汽车上运输更物,更好地帮学生推测斜面的作用,必要时,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演示,把盘山公路“拉直“,就可以得到个坡度更小的、从山底到山顶的斜面,从而区别直接由山底到山顶的斜面.然后提示学生把推测结果记录在书中的相应位置.其次,小组设计实脸方案.教师要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材料,或要求学生自备的材料,设计不同坡度的斜面,并明确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怎样做实瞪记录表;做直接提升成物的实验,看测力计的读数;做坡度不同的斜面(固定斜面的最高点,使用不同长短的木板搭建),做沿着不同坡度斜面提升重物的实验;如何读数等.实险方案不明确,就会影响到后面展开的研究.但是,正如教材说明中所述.本课的实验材料在组建斜坡时仃多种组合方式,如果学生提出来,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如果探究的充分,一节课的时间显然不够.这样,教师就应该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时的划分做灵活安排,不要过于拘泥于原有教学设计.各小组开展研究时,教师应放手让他们自主实验,随时了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三、分析讨论斜面的作用先组织学生分析各组研究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分析实验数据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直接提升重物与使用斜面提升重物作比较,是使用不同坡度的斜而提升同重物的比较.如果出现个别组数据与其他组分析的结论不吻合,则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做法,让其他小组用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进行解释,必要时可以让这个小组重新演示.四、分析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先让学生解释盘山公路以及利用斜面往汽车上搬运重物的理由.然后让学生对生活中运用到斜面的事例进行分析.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斜面的相关内容已经基本完成.开展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是想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强对斜面原理的形缴理解.比如体的直接登上约1米高的平台,然后用木梯搭成斜面,到达同样的平台,比较有什么不同,又如使用木梯到达同一高度的游戏,把木梯按照坡度大小不同设置成几组游戏,让学生体验用力的情况.或者教师设计包含仃斜面原理知识在内的目标游戏.16桥(邪教版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公路第3课).教学目标1 .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特点等方面并不相同.2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体会到模型的制作在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意义.3 .能股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4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桥的模型.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柝的图片,每小组准备两个木墩,6张左右硬卡片纸,一次性杯子,若干国棋子.制作桥的模型时,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准备相应的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里导激趣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各种各样的桥,让学生讲一讲对桥的认识.然后提示他们说说家乡周国有哪些桥,这些桥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通过生动丰宗的学习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栩栩如牛的桥的不同结构和特点,感受到桥梁的美.交流过程中,注Jg引导他们明确以下细节:在实验中如何确定两个齿轮的不同齿数,如何确定两个齿轮转动的网数,如何在记录表中进行记录,记录哪些方面等.第三步是动手实验.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捕捉他们的发现,提解他们把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有些发现学生可能自己并不会意识到,促进他们完成完整的实验,但不要过多地影响他们的自主研究.先完成实险的小组,应当提示他们把实验的发现进行整理和初步的分析,为后面的讨论作好准备.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让各组把实验结果统一反映出来,如实物投影仪或通过黑板上的全班记录表等.三、讨论实验发现教师可以选择在组内先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沟通,或者直接在全班进行交流,这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来确定.学生在交流时经常会出现只谈结论或只谈发现的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当及时提示学生把实验的发现与所思考的结论间的陕系讲出来,以使J'解他们的思维过程,并发现其中的精彩与不足.有的小组在交流时,可能还会提到本组实验发现的其他情况,对于这样的小组教加要肯定.如果实验只做r相互咬合这样一种情况,则还需要简要地帮助学生分析如果采用链条传动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相互咬合的情形,可以很方便地让数两个齿轮转动的齿数.链条传动则不再是直接计数,而是通过徒条这一中介,间接地推算出两个齿轮转动的齿数.如大齿轮转动圈,通过链条经过了30个齿,这30个齿的变化体现在小齿轮上,也应该经过30个齿,如果小齿轮只有20个齿,则说明小齿轮要转动1.5圈,从而很好地理解两个齿轮转速间的关系.四、分析自行车的齿轮及其他简单机械有了实验中对齿轮原理的认识,再回到自行车的情形当中,引导学生分析隐藏在自行车的其他零部件所涉及的机械原理,如自行车的踏脚用到了杠杆屈理.以飞轮的轮轴为支点,用较长的铁杆来转动链条上的飞轮,可以省力.踏脚飞轮上用到了齿轮,以防止链条打滑.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研尢自行车,尝试对它进行改进.改进自行车通常会采用发明创造中的某些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缺点改进法、优点迁移法等.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关于改进自行车的设想可以先让学生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对自行车的认识,给它“挑刺”,列举自行车使用中所暴露出来的缺点,并陈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也可以2.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上填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二、研讨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仃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仃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戏活动.三、课外实践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广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这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2.种植实验:找种本地未种植,但是本地区的生长条件乂能满足其生长的农作物,进行栽培实验,做好记录.学生在进行种植实验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梢助,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20农作物与土填(鄂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农田第2课)教学目标1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农作物.2 .能绐不同的土壤进行编号观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第二,要按照一定的观察侬序来观察,先是用眼盼来观察,看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是什么样的;接着用手来捻i挖土壤,看看土壤的颗粒大小,水分含;"Kj多少:然后用鼻子闻一闻,土壤有什么气味.第三,利用工具来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什么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活动,学生很容易想到放大镜.在放大镜下,士壤里还有什么,又有什么发现.第四,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来观察.这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怎么放上塘,如何搅拌,怎么静置.这四个观察活动是仃序进行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观察计划.然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开展观察活动并做好记录,也可以把四个观察活动分步实施,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实效的方法来观察,这一活动对学生有些难度.三、观察实验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观察活动.在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四、交流汇报1 .分小组描述观察的土壤样品的特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2 .总结:种样品土壤各自的特点,并用文字归纳在课文的方框里.五、拓展活动各小组分组交流汇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关于三类土填的资料.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沙土都样?所有的黏土都一样?沙土里含沙多,但是多的比例又有所不同:黏十里含黏十.多,多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希望学生初步形成的辨证观点.第二课时一、引入学习1 .预测: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认识了三种土壤,当教师提出豆苗这一典型的农作物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的问题后,学生会很自然底联想到把豆苗种到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并根据白己的判断作出预测.2 .怎样才能知道豆苗适合在哪种十.壤里生长?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做对比实验,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用实验中获取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在豆苗生长发芽后的一段时间,教师要利用一些时间组织学生总结交流豆苗的生长情况,指导学生对豆苗的生长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农作物适合在什么样的土壤里生长?,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课外实践活动.21农作物与化肥(鄂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农田第3课)教学目标1 .了解化肥的作用,认识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歪要性.2 .能经过小组合作,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案.3 .能持续观察,并及时认真做好记录.4 .能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5 .意识到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当施用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提前培育一些玉米苗,尿素,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学生准备:实验方案记录卡,观察记录表,每组装同样上填的花盆三个,化肥施用情况调查表.教学建议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一、提出问题1.问题:你知道农田一般都施用哪些化肥?关于化肥,你都r解哪些事情?学生可能知道农田里一般都施用一些化肥,具体到是什么化肥,学生不一定清楚.也有部分学生知道一些化肥的作用,这个问题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发生了冲突,必将引发学牛.进一步探究的欲望.6 .尿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知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反季节蔬菜,提前建造一个模拟塑料大棚,温度计、湿度计等.学生准备:温度计、湿度计.教学建议第一课时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了解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选菜的原因,制定考察大棚的计划.一、认识几种反季节蔬菜出示几种课前收集到的几种反季节蔬菜,组织学生观察.可设计以下问题. 认识这些殖菜吗? 知道这些蔬菜正常状态下是什么时间上市的吗?农村的孩子知道各种蔬菜的生长季节.但可能很少见到这些反季节蔬菜:城里的孩子经常见到反季节蔬菜,但对这些选菜的正常生长季节很陌生.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前搜集一些学生熟悉的反季节蔬菜,比如西红柿、豆、辣椒等;提前让学生访问家长,了解西红柿、史豆、辣椒等常见的疏菜的去长季节,这样才会在本节课中进步对比这些蔬菜的生长环境.二、交流关于反季节蔬菜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并做记录. 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是大棚种植的? 这些蔬菜正常生长时是什么时间上市? 把你认识的反季节殖菜的名称,以及它正常生长的季节写下来.学生可以就自己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写出35种,这个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提前安排学生收集.三、猜测为什么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1.交流:你知道哪些反季节蔬菜?在学牛.书写的基础上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反季节蔬菜.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这可能与大棚里的什么条件有关?学生可能会猜测:与气温有关,与湿度有关,与太阳有关,还可能猜想与大棚里的生物有关等等.这些猜测与学生.在此之前进行的农作物与土堞的研究、农作物与化肥的对比实验的研究有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在一块上壤上,在上面建造大棚后,农作物的哪些生长条件发生了改变?3 .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猜测写下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猜测.其目的在于,收集事实后能和自己以前的猜测做比较.四、制定考察计划在考察真正的大棚之前,应该制定一个简单的考察计划,比如要考察哪些内容?考察时要带什么仪器?记录表如何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指导学生制定考察计划.1.要到大棚里去考察,我们做哪些准备?带什么工具或仪器?4 .大棚里面和外面会有哪些不同?我们要考察哪些内容?5 .怎样设计记录表?-1.我们如果要考察大棚,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他们的看法.学生可能会围绕温度和湿度等来制定考察计划.教师应注意提解学生.除了要考察大棚内的环境外别忘考察大棚外的环境,这样才能把大棚内外的环境进行对比.大棚内外的事实应该包括气温、湿度等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更多关乎大棚里的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强调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第二课时笫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考察真正的大棚,分析大棚的环境为什么能种植反季节蔬菜,辨析大棚选菜的好处与不足.一、提出考察时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带学生考察时应该再次强调注意安全等事项.教师要考虑细致,要具体到坐什么车,怎样走,怎么分组,带哪些工具和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记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考察i划,再提出出去考察需要注意的事项.二、实地考察教师带学生一起到大棚实地考察,并做好记录.三、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事实考察大棚里的生长环境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分析大棚垠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1.考察大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知道,大棚里的温度比外界高,湿度比外界大.还有推测,比如大棚里二氧化碳浓度离等.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能枳极动脑进行推测的行为加以鼓励,但对推测的结论则不予肯定,因为推测还需要科学的验证.2,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阳光、空气和土壤.3 .大棚里哪些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大棚里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适宜喜高湿的农作物的生长.4 .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教师引导学生就大棚里为什么能牛.长反季节蔬菜分组展开研讨,把学生研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四、思考与拓展1.大棚蔬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吃过大棚蔬菜吗?它的味道和自然生长的蔬菜有什么不同?5 .大棚蔬菜还有哪些不足之处?3,通过研尢大棚蔬菜,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大棚蔬菜虽然四季都有,特别是在冬季,能丰富我们的餐桌,但是由于大棚里的农作物受阳光照射不够,导致口味较淡,维生素含量偏低.大棚施菜由于这些不足,还是没有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好吃,营养也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农作物.由此,希望学生能意识到,大棚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也有其不足.23防治病虫害(鄂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农田第5课)教学目标1 .知道三种以上常见的防治病虫吉的方法.2 .认识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好处和弊端.3 .公用简单的方法去处残留在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4 .意识到农药的危害,初步形成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现代农业思想.5 .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一种利用自然的力量防治病虫杏的建议.教学准备各种防治病虫害的图片,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资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图片和资料.教学建议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耍内容是:认识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知道人们采用的一些防治病虫在的方法,并对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进行归类,认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宙的好处和弊端.一、引入学习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教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在大棚里看见哪些动物?有没有看见虫子在吃大棚里的蔬菜?这一问网不仅唤起了学生考察大棚的愉快经历,还提示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深入,观察更多的内容.二、认识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 .研讨:如果这些大棚里面吃蔬菜的虫子很多,会出现什么后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一般说来,病虫害过多,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这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2 .除r我们知道的一些虫子之外,还有哪些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不利的影响?学生可能知道一些农作物还会“生病”.除r被一些小动物吃掉,农作物还会被一些微生物屐染,有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叶子,有的吃农作物的的果实和种子,有的破坏农作物的根系,还有的会使农作物死亡.不同的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宙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病虫害分别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三、了解人们常用的防治病虫需的办法1 .交流:既然病虫吉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你知道人们采用了哪些办法来防治病虫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进行交流,一般情况F.学生.应该知道使用农药来消灭古虫,也有一些学生知道深耕和晒种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但是对于深耕、晒种、植物检疫、法杀、生物治虫等办法为什么能防治病虫害,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指导学生认识人们防治病虫需的办法及其原理.2 .归纳:这些方法中,哪些使利用了自然的力量来防治病虫害的?在这些办法中,除了使用农药、诱杀昆虫、进行植物检疫之外,都是利用了自然的力量来防治病虫害的.这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然的力量深耕是把土塔翻开,利用熨季阳光的高温和冬季的低气温来杀死地卜.的吉虫和病菌:晒种是利用阳光给种子加热,晒死或赶走藏在农作物种子里面的害虫或消除病菌:生物治虫是利用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让不伤害农作物的动物吃掉有击于农作物的动物,比如青蛙吃稻投虫,利用瓢虫防治时虫等.对防治病虫害的办法进行归类,就发现,除使用自然的力量来防治病虫宙之外,使用农药来防治疯虫杏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四、研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好处和弊端农药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效果较好,农药防治病虫害成为农民首选的防治办法.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使一些农药残留在植物体内,引起动物和人类的中毒,还会使一些宙虫产生.耐药性,对土壤、水源也产生.污染,而且这些污染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农药的使用正在成为农业上的个主要问题.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倡导“绿色农业”,生产“绿色产品”、“无公害食品”,而且人们也越来越全视食物的安全性,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潮流.对于这些事实,学生并不一定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就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展开争辫,在争辩中达成致的意见.五、思考与拓展在获得了关于农药使用的一些事实之后,学生一定会感到熊惊:农药的使用如此常见,但是农药的危害还不被我们所知,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学生作为未来公民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会消除蔬菜和水果上残留农药的简便方法,了解一些牛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宙的办法,根据某种危宙农作物的昆虫和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提出个利用自然力量防治病虫宙的建议.、学会些简单的清除残留农药的办法1 .农药的使用很普遍,听说过农药中毒的事情吗?教师可以以一个农药中毒的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引发学生对处理残留农药的关注.2 .知道怎样能清除残留在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上的农药吗?部分学生知道用流水冲洗能去除残留在蔬菜和水果上的农药,也还有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瓦相交流,以获得更多的办法.至于这些方法为什么能消除残留农药,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认识.二、了解生物防治的办法1.谈话:既然农药有这么多的弊端,那么防治病虫害应该用什么办法?你知道哪些生物防治的办法?教师组织学生就生物防治展开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出示一些生物防治病虫宙的资料.3 .写出自C1.知道的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在学生交流和教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J'一些办法,把这些办法写卜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三、提出一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建议1.教牌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和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利用这种食物关系来开展牛物防治.4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关于生物防治病虫击的建议.自由研究(鄂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农田之自由研究)教学目标1 .能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设计并制作一个筒易的大棚.2 .能坚持对大棚里花卉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3 .能根据大棚种植的事实分析大棚种植的效果.4 .意识到在建造大棚的过程中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每组三根(或四根)1.5米长的竹片,一块2X1.8米的薄膜,一块1X1米的土地,张记录表,几株反季节花卉.教学建议一、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大棚的知识】.谈话:还记得我们考察大棚的活动吗?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考察大棚的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棚的记忆.5 .大棚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优势?提示学生回忆大棚里面的情况: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对喜温喜湿的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二、设计一个大棚1.观察实验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建造一个自己的大棚?2,每个学生自己在纸上试着画或者写出大棚设计方案.3 .小组内讨论、交流设计方案.4 .把小组认同的设计方案在全班交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三、动手搭建一个大棚1 .各小组按照设计的方案搭建大棚.2 .种植花卉.3 .进行观察记录.四、整理事实(建议在种植花卉2周后进行)1 .学生交流汇报种植怙况.2

    注意事项

    本文(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